人物
时段
朝代
“司马休之”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司马休之从者歌 魏晋 · 无名氏
 押阳韵
续安帝纪曰:司马休之兄尚为桓玄所败。休之奔淮泗。颇得彼之人。从者为之歌曰:
可怜司马公,作性甚温良。
忆昔水边戏,使我不能忘(○《类聚》十九。《诗纪》四十三作从者歌。)
司马休之荆州刺史 东晋 · 武陵王遵
 出处:全晋文卷十七
前龙骧将军休之,才干贞审,功业既成。
历阳之战,事在机捷。
及至势乖力屈,奉身出奔,犹鸠集义徒,崎岖险阻。
既应亲贤之举,宜委分陕之重,可监荆益梁宁秦雍六州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假节(《晋书·宗室谯王传》)
上表谢罪 东晋 · 司马休之
 出处:全晋文卷十五
文思不能聿修,自诒罪戾,忧惧震惶,惋愧交集。
臣御家无方,威训不振,致使子侄愆法,仰负圣朝,悚赧兼怀,胡颜自处。
请解所任,归罪阙庭(《晋书·司马休之传》。以兄子文思为乱,上疏。案:《宋书·武帝纪中》,休之上表自陈云:「裕远送文思,臣顺其此旨,表送章节。」则以此疏为表,今从之。)
上表自陈 东晋 · 司马休之
 出处:全晋文卷十五
臣闻运不常一,治乱代有,阳九既谢,圯终则泰。
昔篡臣肆逆,皇纲绝纽,卜世未改,鼎祚再隆。
太尉臣裕威武明断,首建义旗,除荡元凶,皇居反正。
布衣匹夫,匡复社稷,南剿卢循,北定广固,千载以来,功无与等。
由是四海归美,朝野推崇。
既位穷台牧,权倾人主,不能以道处功,恃宠骄溢。
自以酬赏既极,便情在无上,刑戮逆滥,政用暴苛。
问鼎之迹日彰,人臣之礼顿缺。
陛下四时膳御,触事县空宫省供奉,十不一在。
皇后寝疾之际,汤药不周,手与家书,多所求告。
皆是朝士共所闻见,莫不伤怀愤叹,口不敢言。
扬州刺史元显第五息法兴,桓玄之衅,逃远于外,王路既开,始得归本。
太傅之胤,绝而复兴,凡在有怀,谁不感庆。
裕吞噬之心,不避轻重,以法兴聪敏明慧,必为民望所归,芳兰既茂,内怀憎恶,乃妄扇异言,无罪即戮。
大司马德文王妃公主情计切逼,并狼狈请命。
逆肆祸毒,誓不矜许,冤酷之痛,感动行路。
自以地卑位重,荷恩崇大,乃以庶孽与德文嫡婚,致兹非偶,实由威逼。
卫将军刘毅右将军刘藩、前将军诸葛长民尚书仆射谢混、南蛮校尉郗僧施,或盛勋德胤,令望在身,皆社稷辅弼,协赞所寄,无罪无辜,一旦夷灭。
猜忍之性,终古所希。
臣自惟门户衰破,赖之获存,皇家所重,终古难匹。
是以公私归冯,事尽祗顺。
再授荆州,辄苦陈告,自以才弱位隆,不宜久荷分陕,屡求解任,必不见听。
前经携侍老母,半家俱西,凡诸子侄,悉留京辇。
臣兄子谯王文思,虽年少常人,粗免咎悔,性好交游,未知防远,群丑交构,为其风声
裕遂剪戮人士,远送文思
臣顺其此旨,表送章节,请废文思,改袭大宗,遣息文宝送女东归。
自谓推诚奉顺,理不过此。
岂意裕苞藏祸心,遂见讨伐,加恶文思,构生众衅。
群小之言,远近噂𠴲,而臣纯愚,暗信必谓不然。
寻臣府司马张茂度狼狈东归,南平太守檀范之复以此月三日委郡叛逆,寻有审问,东军已上。
今此举,非有怨憎,正以臣王室之干,位居藩岳,时贤既尽,唯臣独存,规以剪灭,成其篡杀。
镇北将军臣宗之、青州刺史臣敬宣,并是所深忌惮,欲以次除荡,然后倾移天日,于事可易。
今荆、雍义徒,不召而集,子来之众,其会如林,岂臣无德所能绥致。
盖七庙之灵,理贯幽显。
辄授文思振武将军南郡太守,宗之子竟陵太守鲁轨进号辅国将军
臣今与宗之亲御大众,出据江津,案甲抗威,随宜应赴。
今绛旗所指,唯兄弟父子而已。
须克荡寇逆,寻绩驰闻。
由臣轻弱,致凌横,上惭俯愧,无以厝颜(《宋书·武帝纪》中。义熙十一年,收休之文宝、兄子文祖,并于狱赐死,率众军西讨,休之上表自陈。)
刘裕 东晋 · 韩延之
 出处:全晋文
闻亲率戎马,远履西畿,阖境士庶,莫不骇。
何者?
莫知师出之名故也。
今辱来疏,始委以谯王前事,良增叹息。
司马平西体国忠贞,款怀待物。
当于古人中求耳,以君有匡复之勋,家国蒙赖,推德委诚,每事询仰。
谯王往以微事见劾,犹自逊位,况以大过,而当默然邪?
康之前言有所不尽,故重使胡道所怀。
道未及反,已奏表废之,所不尽者命耳。
推寄相与,正当如此,有何不可,便及兵戈。
自义旗以来,方伯谁敢不先相咨畴,而径表天子,可谓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刘裕足下,海内之人,谁不见足下此心。
而复欲欺诳国士,“天地所不容”,在彼不在此矣。
来言“虚怀期物,自有由来”;
今伐人之君,啖人以利,真可谓“虚怀期物,自有由来”矣!
刘藩死于阊阖之门,诸葛弊于左右之手,甘言诧,方伯,袭之以轻兵,遂使席上靡款怀之士,阃外无自信诸侯。
以是为得算,良可耻也。
吾诚鄙劣,尝闻道于君子。
以平西之至德,宁可无授命之臣乎!
假令天长丧乱,九流浑浊,当与臧洪游于地下耳(《晋书·司马休之传》,《宋书·武帝纪》中,《魏书·韩延之传》,《南史·宋本纪》。)
谥司马休之诏泰常二年十月 北魏 · 拓跋嗣
 出处:全后魏文卷一
司马休之率其同义,万里归诚,雅操不遂,中年殒丧,朕甚悯焉。
其追赠征西大将军右光禄大夫谥始平声公(《魏书·司马休之传》)
楚王城辨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文恭集》卷二九
鄣南之西北,距邑十五里,有古雉堞,曰楚王城。
其形如瓠壶,其规千步,其高十尺,形势存焉。
城南隅有神祠数椽,榜曰「楚王」。
庙有断碑,虽刓,尚可寻绎,即唐乾符中霅川进士昌寓为记,指神为司马休之,当桓灵宝之篡,休之会稽赴援,筑垒驻兵,以俟四方之集。
其文穿凿,无所考实。
余阅《晋书》,司马休之虽封楚,居汉中,安得自会稽唱义?
复按《史记》,吴王寿梦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反而奔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吴于是始通中国。
吴伐楚十六年,楚共王伐吴,至衡山杜预吴兴乌程县南是也。
土人语讹,呼曰横山
其上犹有城址遗迹,则鄣南之墟,相去百里。
犹有说焉,城之内外,耕者多获石戈矛箭镞,余亦得其四五。
《禹贡》,荆州贡砥砺砮丹。
春秋时隼集陈廷,楛贯之,石砮长尺有咫。
时人莫能知,而问孔子
不近取之荆梁,而远取之肃慎,非独荆梁不贡此矢,是知中国兵器不用石而用铜也明矣,则楚王安得为休之耶?
更俟博识者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