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驳有司奏琅邪王伦 西晋 · 刘毅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五
王法赏罚,不阿贵贱,然后可以齐礼制而明典刑也。
知裘非常,蔽不语吏,与缉同罪,当以亲贵议减,不得阙而不论。
宜自于一时法中,如友所正(《晋书·赵王伦传》,坐使散骑将刘缉买工所将盗御裘,廷尉杜友正缉弃市,当与缉同罪,有司奏,爵重属亲,不可坐,谏议大夫刘毅驳。)
临淮王臧皇太孙永康元年五月己巳。案:《悯怀传》作四月,今从《惠纪》。)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咎徵数发,奸回作变。
逼废,非命而没。
今立臧为皇太孙,还妃王氏以母之,称太孙太妃
太子官属即转为太孙官属赵王伦太孙太傅(《晋书·悯怀太子传》)
自金墉反正诏永宁元年四月癸亥 晋 · 晋惠帝
 出处:全晋文卷七
朕以不德,纂承皇统,远不能光济大业,靖绥四方;
近不能开明刑威,式遏奸宄。
至使逆臣孙秀敢肆凶虐,窥间王室,遂奉赵王伦饕据天位。
镇东大将军齐王囧,征北大将军、成都王颖征西大将军河间王颙,并以明德茂亲,忠规允著,首建大策,匡救国难。
尚书漼共立大谋,左卫将军王舆与群公卿士,协同谋略,亲勒本营,斩及其二子。
赵王伦所误,与其子等已诣金墉迎朕幽宫,旋轸阊阖。
岂在予一人独飨其庆,宗庙社稷实有赖焉(《晋书·惠帝纪》)
赵王伦加九锡议 西晋 · 刘颂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一
昔汉之锡魏,魏之锡晋,皆一时之用,非可通行。
今宗庙乂安,虽嬖后被退,势臣受诛。
周勃诛诸吕而尊孝文霍光昌邑而奉孝宣,并无九锡之命。
违旧典而习权变,非先王之制。
九锡之议,请无所施(《晋书·刘颂传》)
赵王伦笺荐戴渊 西晋 · 陆机
 出处:全晋文
盖闻繁弱登御。
然后高墉之功显;
孤竹在肆。
然后降神之曲成
是以高世之主必假远迩之器,蕴匮之才思托大音之和。
伏见处士广陵戴渊,年三十,字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
思理(《御览》作「心智」。)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辨物;
安穷乐志,无风尘之慕,砥节立行,有井渫之洁;
诚东南之遗宝,圣朝之奇璞也。
若得托迹康衢,必能结轨骥騄
曜质廊庙,必能垂光玙璠。
夫祜岸之民,果于输珠;
润山之客,列于贡玉,盖明暗呈形,则庸识所甄也。
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世说·自新篇》注引虞《预书》,又见《晋书·戴若思传》,《御览》六百三十二。)
矫诏废贾后 西晋 · 赵王伦
 出处:全晋文卷十六
中宫贾谧等杀吾太子,今使车骑入废中宫
汝等皆当从命,赐爵关中侯
不从,诛三族(《晋书·赵王伦传》。永康元年四矫诏敕三部司马。)
惠帝复位诏 西晋 · 赵王伦
 出处:全晋文卷十六
吾为孙秀等所误,以怒三王。
今已诛,其迎太上复位,吾归老于农亩(《晋书·赵王伦传》。王舆以营兵七百馀人屯云龙门,使为诏。)
赵王伦疏请宥东莱王蕤北海王 东晋 · 祖纳
 出处:全晋文
罪不相及,恶止其身:此先哲之弘谋,百王之达制也。
是故鲧既殛死,禹乃嗣兴;
二叔诛放,而邢卫无责,逮乎战国
及至秦汉,明恕之道寝,猜嫌之情用,乃立质任以卫众,设从罪以发奸,其所由来,盖三代之弊法耳。
献王之子,明德之胤,宜蒙特宥,以全穆亲之典(《晋书·文六王传》)
梁王肜谥议 西晋 · 蔡充
 出处:全晋文
位为宰相,责深任重,属尊亲近,旦为宗师,朝所仰望,下所具瞻。
而临大节,无不可夺之志;
当危事,不能舍生取义;
悯怀之废,不闻一言之谏;
淮南之难,不能因势辅义;
赵王伦篡逆,不能引身去朝。
宋有荡氏之乱,华元自以不能居官,曰:“君臣之训,我所司也。
公室卑而不正,吾罪大矣”。
夫以区区之宋,犹有不素餐之臣,而况帝王之朝,有苟容之相,此而不贬,法将何施!
谨案《谥法》。
“不勤成名曰灵”。
见义不为,不可为勤,宜谥曰“灵(《晋书·梁王肜传》。永康二年薨,博士陈留蔡充谥云云。)”。
下令绝刘曜 后赵 · 石勒
 出处:全晋文
孤兄弟之奉刘家,人臣之道过矣,若微孤兄弟,岂能南面称朕哉,根基既立,便欲相图,天不助恶,使假手勒准。
孤惟事君之体,当资舜求瞽瞍之义,故复推崇令主,齐好如初,何图长恶不悛,杀奉诚之使。
帝王之起,复何常邪!
赵王赵帝,孤自取之,名号大小,岂其所节邪(《晋书·载纪·石勒传》上,又《十六国春秋》十三。)
己亥 西晋 ·
 出处:全晋文
圣王悬爵赏功,制罚纠违,斯道苟明,人赴水火。
且名器之实,不可妄假,非才谓之致寇,宠厚戒在斯亡。
孙秀口唱篡逆,手弄天机,惠皇失御,九服无戴。
三王建议,席卷四海,合起义之众,结天下之心,故设《己亥义格》以权济难。
此自一切之法,非常伦之格也。
其起义以来,依格杂猥,遭人为侯,或加兵伍,或出皂仆,金紫佩士卒之身,符策委庸隶之门,使天官降辱,王爵黩贱,非所以正皇纲重名器之谓也。
请自今以后宜停之(《晋书·陈传》。初赵王伦篡位,三王起义,制《己亥格》,其后论功虽小,亦皆依用。意谓不宜以为常式,驳之云云。)
石勒疏劝进 后赵 · 石虎
 出处:全晋文
臣等闻有非常之度,必有非常之功;
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事。
是以三代陵迟,五伯迭兴,静难济时,绩侔睿后。
伏惟殿下天纵圣哲,诞膺符运,鞭挞宇宙,弼成皇业,普天率土,莫不来苏,嘉瑞征祥,日月相继,物望去刘氏,威怀于明公者,十分而九矣。
今山川夷静星辰不孛,夏海重译,天人系仰,诚应升御中坛,即皇帝位,使攀附之徒,蒙尺寸之润。
大将军大单于冀州赵王(晋书无此十三字。)
汉昭烈蜀魏王在邺故事,以河内汲、顿丘平原清河钜鹿常山、中山长乐乐平十一郡,并前赵国广平阳平章武渤海、河闲、上堂、定襄范阳渔阳武邑燕国乐陵十三郡,合二十四郡,户二十九万为赵国,封内依旧改为内史,准《禹贡》、魏武冀州之境,南至盟津,西达龙门,东至于河,北至于塞垣。
大单于镇抚百蛮,罢并、朔、司三州,通置部司以监之,伏愿钦若昊天,垂副群望也(《晋书·载纪·石勒传》上,石季龙张敬张宾右司马张屈六,程遐文武等一百二十九人上疏云云,又见《十六国春秋》十三。)
元康中洛中童谣 魏晋 · 无名氏
 押翰韵
《晋书》曰:晋元康中赵王伦既篡。洛中有童谣。数月而齐王成都河间义兵同会诛。按成都西藩而在邺。故曰虎从北来。齐东藩而在许。故曰龙从南来。河间水区而在关中。故曰水从西来。齐留辅政。居于宫西。有无君之心。故曰登城看也。
虎从北来鼻头汗。
龙从南来登城看。
水从西来河灌灌(○《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诗纪》四十四。)
赵王伦为乱时谣 魏晋 · 无名氏
 押阳韵
赵王伦为乱。谣曰云云。言小人在位者众。
金章满箱。尚不可长(○《文选》三十八为范尚书吏部封侯第一表吕延济注。)
元康中童谣 魏晋 · 无名氏
 押纸韵
《晋书》曰:元康中。天下商农通著大鄣日。时童谣云云。及赵王伦篡位。其目实眇焉。
屠苏鄣日覆两耳。当见𥈎儿作天子(○《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御览》六百八十七引晋八王故事。《诗纪》四十四。)
著布谣 魏晋 · 无名氏
 押屋韵
《晋书》曰:齐王囧字景治赵王伦篡位。起义兵诛之。拜大司马。加九锡。政皆决之。而恣用群小。不复朝觐。时人谣曰云云。遂为长沙王所诛。
著布袙腹。为齐持服(○《晋书》齐王囧传。《诗纪》四十四。)
时人为赵王伦 魏晋 · 无名氏
 押沃韵
《晋书》曰:赵王伦僣位。诸党皆登卿相。并列大封。其馀同谋者。咸超阶越序。不可胜纪。至于奴卒厮役亦加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谚曰:
貂不足。狗尾续(○《晋书》赵王伦传。《白帖》十二、七十。《御览》九十七、四百九十六百八十八。《诗纪》四十四。)
符诘博士蔡充 魏晋 · 阙名
 出处:全晋文
贾氏专权,赵王伦篡逆,皆力制朝野,彤势不得去,而责其不能引身去朝,义何所据(《晋书·梁王彤传》,永康二年蔡充谥曰灵梁四常侍孙霖及彤亲党称枉,台乃下符日云云,重议如前,朝廷从讲彤故吏后追诉不已,改谥曰孝。)
遣李宏还蜀事议 晋 · 王波
 出处:全晋文
今李宏以死自誓,若得返魂蜀汉,当鸠率宗族,混同王化。
若遣而果也,则不烦一旅之师,而坐定梁益,就有进退,岂在逃命一夫。
寿既号并日月,跨僭一方,今若制诏,或敢酬反,则取诮戎裔。
宜书答之,并赠以楛,使寿知我遐荒必臻也(《晋书·载纪·石虎传》上,李寿李宏自晋奔于石虎寿致书请之,题曰赵王石君不悦,中书监王波议云云,又见《十六国春秋》十六。)
傅亮 南朝宋 · 蔡廓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七
扬州位居卿君之下,常亦惟疑。
然朝廷以位相次,不以本封,复无明文云皇子加殊礼。
齐献王为骠骑,孙秀来降,武帝欲优异之,以为骠骑,转齐王为镇军,在骠骑上。
若如足下言,皇子便在公右,则齐王本次自尊,何改镇军,令在骠骑上,明知故依见位为次也。
齐王司空贾充太尉,俱录尚书署事,常在后。
潘正叔奏《公羊》事,于时三录,梁王肜卫将军,署在太尉陇西王泰司徒王玄冲下。
太元初,贺新宫成,司马大傅为中军,而以齐王柔之为贺首。
安帝太子,上礼,徐邈为郎,位次亦以太傅诸王下。
又谒李太后宗正尚书高密王为首,时王东亭仆射
王徐皆是近世识古今者。
足下引式乾公王,吾谓未可为据。
其云上出式乾,召侍中彭城王植、荀组潘岳嵇绍、杜斌,然后道足下所疏四王,在三司之上,反在黄门郎下,有何义?
且四王之下则云大将军梁王肜,车骑赵王伦,然后云司徒王戎耳。
梁、赵二王亦是皇子,属尊位齐,在豫章王常侍之下,又复不通。
盖书家指疏时事,不必存其班次;
式乾亦是私宴,异于朝堂
如今含章西堂,足下在仆射下,侍中尚书下耳。
来示又云云曾祖与简文对录,位在简文下。
吾家故事则不然,今写如别。
王姬身无爵位,故可得不从夫,而以王女为尊。
皇子出仕则有位,有位则依朝,复示之班序。
唯引泰和赦文,差可为言。
然赦文前后,亦参差不同。
太宰上公,自应在大司马前耳。
简文虽抚军,时已授丞相殊礼,又中外都督,故以本任为班,不以督中外便在公右也。
护军方伯,而位次故在持节都督下,足下复思之(《宋书·蔡廓传》,时疑扬州刺史庐陵王义真朝堂班次,书,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