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魏氏春秋评 其十九 魏诸后皆起自幽贱 东晋 · 孙盛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三
古之王者,必求令淑以对扬至德,恢王化于《关雎》,致淳风于《麟趾》。及臻三季,并乱兹绪,义以情溺,位由宠昏,贵贱无章,上陵下替,兴衰隆废,皆是物也。魏自武王,暨于烈祖,三后之升,起自幽贱,本既卑矣,何以长世?《诗》云:「絺兮绤兮,凄其以风」。其此之谓乎(《魏志·明悼毛后传》注)!
上疏陶侃府请封慕容廆为燕王 晋 · 封抽
出处:全晋文
自古有国有家,鲜不极盛而衰。自大晋龙兴,克平廆会,神武之略,迈踪前史。惠皇之末,后党构难,祸结京畿,衅成公族,遂使羯逆乘虚,倾覆诸夏,旧都沦灭,山陵掘毁,人神悲悼,幽明发愤。昔猃狁之强,匈奴之盛,未有如今日羯逆之暴,跨蹑华夷,盗称尊号者也。
天祚有晋,挺拔英杰。车骑将军慕容廆,自弱冠涖国,忠于王室,明允恭肃,志在立勋。属海内分崩,皇舆迁幸,元皇中兴,初唱大业,肃祖继统,荡平江外。廆虽限以山海,隔以羯寇,翘首引领,系心京师,常假寤寐,欲忧国忘身。贡篚相寻,连舟载路,戎不税驾,动成义举。今羯寇滔天,怙其丑类,树基赵魏,跨略燕齐,廆虽率义众,诛讨大逆,然管仲相齐,犹曰宠不足以御下,况廆辅翼王室,有匡霸之功,而位卑爵轻,九命未加,非所以宠异藩翰,敦奖殊勋者也。
方今诏命隔绝,王路险远,贡使往来,动弥年载。今燕之旧壤,北周沙漠,东尽乐浪,西暨代山,南极冀方,而悉为虏庭,非复国家之域。将佐等以为宜远遵周室,近准汉初,进封廆为燕王,行大将军事,上以总统诸部,下以割损贼境。使冀州之人,望风向北,廆得祇承诏命,率合诸国,奉辞夷逆,以成桓文之功,苟利社稷,专之可也。而廆固执谦光,守节弥高,每诏所加,让动积年,非将佐等所能敦逼。今区区所陈,不欲苟相崇重,而愚情至心,实为国计(《晋书·载纪·慕容廆传》,廆与陶侃笺,并斋其东夷校尉封抽行辽东相韩矫等三十馀人,疏上侃府云云,又见《十六国春秋》二十三。)。
晋江左宗庙歌二首 其一 歌太宗简文皇帝 东晋 · 王珣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七部
《晋书》乐志曰:永嘉之乱。海内分崩。伶官乐器。皆没于刘、石。江左初立宗庙。以无雅乐器及伶人。省太乐并鼓吹令。是后颇得登歌、食举之乐。明帝又诏阮孚等增益之。成帝复置太乐官。鸠集遗逸。而尚未有金石也。庾亮为荆州。与谢尚修复雅乐。未具而亮薨。及慕容隽平冉闵。邺下乐人颇有来者。永和十一年。谢尚镇寿阳。采拾乐人。以备太乐。并制石磬。雅乐颇具。太元中。破苻坚。获其乐工杨蜀等。闲习旧乐。于是四厢金石始备。使曹毗、王珣等增造宗庙歌诗。然郊祀遂不设乐。
皇矣简文,于昭于天。
灵明若神,周淡如渊。
冲应其来,实与其迁。
亹亹心化,日用不言。
易而有亲,简而可传。
观流弥远,求本逾玄(○《宋书》乐志。《晋书》乐志。《乐府诗集》八。《诗纪》三十九。)。
晋江左宗庙歌十一首 其一 歌高祖宣皇帝 东晋 · 曹毗
四言诗 押虞韵
《晋书》乐志曰:永嘉之乱。海内分崩。伶官乐器。皆没于刘、石。江左初立宗庙。以无雅乐器及伶人。省太乐并鼓吹令。是后颇得登歌、食举之乐。明帝又诏阮孚等增益之。成帝复置太乐官。鸠集遗逸。而尚未有金石也。庾亮为荆州。与谢尚修复雅乐。未具而亮薨。及慕容隽平冉闵。邺下乐人颇有来者。永和十一年。谢尚镇寿阳。采拾乐人。以备太乐。并制石磬。雅乐颇具。太元中。破苻坚。获其乐工杨蜀等。闲习旧乐。于是四厢金石始备。使曹毗、王珣等增造宗庙歌诗。然郊祀遂不设乐。
于赫高祖,德协灵符。
应运扰乱,厘整天衢。
勋格宇宙,化动八区。
肃以典刑,陶以玄珠。
神石吐瑞,灵芝自敷。
肇基天命,道均唐虞(○《宋书》乐志。《晋书》乐志。《乐府诗集》八。《诗纪》三十九。)。
改营太庙定昭穆诏(太和十五年四月己卯) 北魏 · 拓跋宏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
祖有功,宗有德,自非功德厚者,不得擅祖宗之名,居二祧之庙。仰惟先朝旧事,舛驳不同,难以取准。今将述遵先志,具详礼典,宜制祖宗之号,定将来之法。烈祖有创基之功,世祖有开拓之德,宜为祖宗,百世不迁。而远祖平文,功未多于昭成,然庙号为太祖;道武建业之勋,高于平文,庙号为烈祖。比功校德,以为未允。朕今奉尊道武为太祖,与显祖为二祧,馀者以次而迁。平文既迁,庙唯有六,始今七庙,一则无主。唯当朕躬,此事亦臣子所难言。夫生必有终,人之常理。朕以不德,忝承洪绪,若宗庙之灵,获全首领,以没于地,为昭穆之次,心愿毕矣。必不可豫,设可垂之文,示后必令迁之(《魏书·礼志》一。经始明堂,改营太庙,诏云云。又见《通典》四十七。)。
大诰 西魏 · 苏绰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五
惟中兴十有一年仲夏,庶邦百辟,咸会于王庭。柱国泰洎群公列将,罔不来朝。时乃大稽百宪,敷于庶邦,用绥我王。皇帝若曰:「昔尧命羲和,允厘百工。舜命九官,庶绩咸熙。武丁命说,克号高宗。时惟休哉,朕其钦若。格尔有位,胥暨我太祖之庭,朕将丕命女以厥官」。
六月丁巳,皇帝朝格于太庙,凡厥具僚,罔不在位。皇帝若曰:「咨我元辅、群公、列将、百辟、卿士、庶尹、御事,朕惟寅敷祖宗之灵命,稽于先王之典训,以大诰于尔在位。昔我太祖神皇,肇膺明命,以创我皇基。烈祖景宗,廓开四表,底定武功。暨乎文祖,诞敷文德,龚惟武考,不霣其旧。自时厥后,陵夷之弊,用兴大难,于彼东土,则我黎人,咸坠涂炭。惟台一人,缵戎下武,夙夜祗畏,若涉大川,罔识攸济。是用稽于帝典,揆于王庭,拯我民瘼。惟彼哲王,示我通训,曰天生蒸民,罔克自乂,上帝降鉴睿圣,植元后以乂。时惟元后弗克独乂,博求明德,命百辟群吏以佐之。肆天之命辟,辟之命官,惟以恤民,弗克逸念,辟惟元首,庶黎惟趾,股肱惟弼,上下一体,各勤攸司,兹用克臻于皇极。故其彝训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今台一人,膺天之嘏,既陟元后,股肱百辟。了我国家之命,罔不咸守厥职。嗟,后弗艰厥后,臣弗艰厥臣,政于何弗斁?呜呼艰哉!凡尔在位,其敬听命」。
皇帝若曰:「柱国,唯四海之不造,载繇二纪。天未绝我太祖列祖之命,用锡我以元辅。国家将坠,公惟栋梁。皇之弗极,公惟作相。百揆愆度,公惟大录。公其允文允武,克明克乂,迪七德,敷九功,龛暴除乱,下绥我苍生,旁施于九土。若伊之在商,周之有吕,说之相丁,用保我无疆之祚」。
皇帝若曰:「群公、太宰、太尉、司徒、司空,惟公作朕鼎足,以弼乎朕躬。宰惟天官,克谐六职。尉惟司武,武在止戈。徒惟司众,敬敷五教。空惟司土,利用厚生。惟时三事,若三阶之在天;惟兹四辅,若四时之成岁。天工人其代诸」。
皇帝若曰:「列将,汝惟鹰扬,作朕爪牙。寇贼奸宄,蛮夷猾夏,汝徂征,绥之以惠,董之以威。刑期于无刑,万邦咸宁。俾八表之内,莫违朕命,时汝功」。
皇帝若曰:「庶邦列辟,汝惟守土,作民父母。民惟不胜其饥,故先王重农;不胜其寒,故先王贵女功。民之不率于孝慈,则骨肉之恩薄;弗惇于礼让,则争夺之萌生。于兹六物,实惟教本。呜呼,为上在宽,宽则民怠。齐之以礼,不刚不柔,稽极于道」。
皇帝若曰:「卿士、庶尹、凡百御事,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庶尹惟日,御事惟时。岁月日时,罔易其度,百宪咸贞,庶绩其凝。呜呼!惟若王官,陶钧万国,若天之有半,斟元气,酌阴阳,弗失其和,苍生永赖;悖其序,万物以伤。时惟艰哉」!
皇帝若曰:「惟天地之道,一阴一阳;礼俗之变,一文一质。爰自三五,以迄于兹,匪惟相革,惟其救弊,匪惟相袭,惟其可久。惟我有魏,承乎周之末流,接秦汉遗弊,袭魏晋之华诞,五代浇风,因而未革,将以穆俗兴化,庸可暨乎。嗟我公辅、庶僚、列辟,朕惟否德,其一朕心力,祗慎厥艰,克遵前王之丕显休烈,弗敢怠荒。咨尔在位,亦协于朕心,惇德允元,惟厥难是务。克捐厥华,即厥实,背厥伪,崇厥诚。勿愆勿忘,一乎三代之彝典,归于道德仁义,用保我祖宗之丕命。荷天之休,克绥我万方,永康我黎庶。戒之哉!戒之哉!朕言不再」。
柱国泰洎庶僚百辟,拜手稽首曰:「『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惟三五之王,率由此道,用臻于刑措。自时厥后,历千载而未闻。惟帝偏国,将反叔世,逖致于雍熙。庸锡降丕命于我群臣。博哉王言,非言之难,行之实难。罔不有初,鲜克有终。《商务》曰:『终始惟一,德乃日新』,惟帝敬厥始,慎厥终,以跻日新之德,则我群臣,敢不歹夜对扬休哉。惟兹大谊,未光于四表,以迈种德,俾九哉幽遐,咸昭奉元后之明训,率迁于道,永膺无疆之休」。
帝曰:「钦哉(《周书·苏绰传》。自有晋之季,文章竞为浮华,遂成风俗,太祖欲革其弊,因魏帝祭庙,群臣毕至,乃命绰为大诰,奏行之。其词曰云云。自是之后,文笔皆依此体,又见《北史》六十三。)」。
慕容垂歌辞三曲 其一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翰韵
《晋书》载记曰:慕容本名。寻以谶记。乃去夬。以垂为名。慕容隽僣号。封重为吴王。徙镇信都。太元八年。自称燕王。
慕容攀墙视,吴军无边岸。
我身分自当,枉杀墙外汉。
周大将军琅邪壮公司马裔墓志铭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六
公讳裔,字遵胤,河内温人也。南正司天,北正司地,是谓羲、和之官,即嗣重、黎之政。卬之归楚,与章邯而并封;豫之避秦,共毛公而俱去。祖龙,仍居选部,水镜三台;父悦,再牧荆、河,威风千里。而身遭祸机,遂为季布所哭;获存遗嗣,实赖程婴之患。
国家追念功臣,更抚叔敖之子;言思官族,还求女齐之胤。公始应辟,为河内功曹,除员外郎常侍。汲郡治兵,黄河浮马,雄锋轵关之捷,逐北长城之陈。授平东将军、北徐州刺史。柳泉风尘,三城席卷,堂阴锋镝,千室入关。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开国龙门县伯,仍除巴州刺史。虽复巴水三回,夷歌数曲,徒逢白竹之弩,已济青衣之功。朝廷以汉之功臣,须开上将之府;晋之代胄,宜绍琅邪之国。迁骠骑大将军、开府,改封琅邪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宫闱近密,实俟忠贞,诏为大御伯,仍除大御正。职司常伯,任总夔龙,王道既平,丝言惟允。寻除始州刺史、都督始州诸军事。蛮夷恃险,狼顾鸱张。高山寻云,深谷无景,九地纵横,三门起伏,峰危马束,水险桥飞,遂得谷静山空,冰消雾散。仍为信州刺史、都督信州诸军事。精兵守于白帝,足惧巴丘之城,船可行性下于荆州,弥动西陵之戍。即授使持节、大将军、都督西宁州诸军事、西宁州刺史,将启北户之人,向通南云之国,闻宠若惊,奄从深夜。天和六年正月十八日亡,春秋六十五。诏赠本官,加怀、邵、汾、晋四州刺史,谥壮公,礼也。以建德元年七月十三日葬于武功郡之三畴原。
公爱敬纯深,有隐无犯,忠贞亮直,知无不为。在戎四十二年,身经六十九战。至于多灶唱筹,并得成功;飞沙拥石,未尝乖律。恂恂教义,吴起西河之风;闲闲鼓旗,李牧长平之政。身死之日,家无余财,山木所资,一由诏葬。有始有卒,生荣死哀。铭曰:
祝融是命,重、黎克举。公族乃建,天官即序。避世于秦,承家于楚。金行失驭,玉镜沦辉。我之烈祖,识变乘机。黄旗东没,青盖西飞。落星置道,长州出围。及我皇父,荆河再、抚。世属丧乱,身沈猾竖。嗟我遗嗣,崎岖赵武。寒覆鸟翼,饥吞兽乳。获归河内,更袭琅邪。年方小马,怨结长蛇。茂兵九地,置剑千家。雪山埋马,冰河陷车。既乃班政,超然荣守。朱鹭频飞,金龟转纽。筑塞长榆,营军高柳。玉案推食,河桥劝酒。石门冰释,金堤电散。芦水门关,茅津成观。驭风逸翮,修途始半。建武功臣,先悲吴汉。泬寥摇落,游扬浸微。金城路断,郿坞人稀。风松云盖,白水山衣。贤忆星殒,人没兰衰(《文苑英华》九百四十七)。
追夺刘光业等官爵诏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国之大纲。惟刑与政。刑之不中。其政乃亏。刘光业王德寿王处贞屈贞筠鲍思恭刘景阳等。庸流贱职。奸吏险夫。以粗暴为能官。以凶残为奉法。往从按察。害虐在心。倏忽加刑。呼吸就戮。暴骨流血。其数甚多。冤滥之声。盈于海内。朕惟新布泽。恩被人祇。抚事长怀。尤深恻隐。光业等五人。积恶成衅。并谢生涯。虽其人巳殂。而其迹可贬。所有官爵。并宜追夺。其枉被杀人。各令州县。以礼埋葬。还其官荫。刘景阳身今见在。情不可矜。特以会恩。免其严罚。宜从贬降。以雪冤情。可棣州乐单县员外尉。自今内外法官。各宜敬慎。其文深刺骨。迹徇凝脂。高下任情。轻重随意。必置严典。以彰瘅恶。其酷吏邱神绩来子珣万国俊周兴来俊臣鱼承煜王景昭索元礼傅游艺王宏义张知默裴籍焦仁亶侯思立郭霸李仁敬皇甫文备陈嘉言等。其人巳死。其垂拱巳来枉滥杀人。有官者并令削夺。唐奉一依前配流。李秦授曹仁哲并与岭南恶处。
贺飨太庙拜南郊表 唐 · 王晙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
臣某言。臣得度支盐铁转运副使户部侍郎潘孟阳状报。伏承皇帝陛下以来年正月四日谒元元宫。五日飨太庙。六日拜南郊。制命施行。中外庆抃。臣某诚欢诚抃顿首顿首。臣闻四气首时。履端为贵。六经重祭。报本是先。伏惟皇帝陛下光启睿图。纂承宝历。功格宇宙。德冠勋华。以建寅之吉辰。备用辛之大礼。祗事宫(一作宗)庙。克禋烈祖之严。对越天地。聿修孝孙之敬。万灵从祀以肸蚃。四夷率职而骏奔。乐奏九成。神降百福。臣幸逢昌运。外守藩条。不及侍苍辂之后尘。仰泰坛之盛典。心驰魏阙。目极汉仪。踊跃海隅。倍万恒品。
允行封禅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九
自古受命而王者。曷尝不封泰山禅梁父。答厚德告成功。三代之前。率繇斯义。自魏晋巳降。迄至周隋。帝典阙而大道隐。王纲弛而旧章缺。千载寂寥。封崇莫嗣。物极而复。天祚我唐。武文二后。应图受箓。洎于高宗。重光累盛。承至理。登介邱。怀百神。震六合。绍殷周之统。接虞夏之风。中宗宏懿铄之休。睿宗穆粹清之道。巍巍荡荡。无得而称者也。朕昔戡多难。禀略先朝。虔奉慈旨。嗣膺丕业。是用创九庙以申孝敬。礼二郊以展严禋。宝菽粟于水火。捐珠玉于山谷。兢兢业业。非敢追美前王。日慎一日。实以奉遵遗训。至于巡狩大典。封禅鸿名。顾惟寡薄。未遑时迈。十四载于兹矣。今百谷有年。五材无眚。刑罚不用。礼义兴行。和气氤氲。淳风淡泊。蛮夷戎狄。殊方异类。重译而至者。日月于阙庭。奇兽神禽。甘露醴泉。穷祥极瑞者。朝夕于林籞。王公卿士。罄乃诚于中。鸿生硕儒。献其书于外。莫不以神祇合契。亿兆同心。斯皆烈祖圣考。垂裕馀庆。故朕得荷皇天之景祐。赖祖庙之介福。敢以眇身。而颛其让。是以敬承群议。宏此大猷。以光我高祖之丕图。以绍我太宗之鸿业。永言陟配。祗感载深。可以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十日。式遵故实。有事泰山。所司与公卿诸儒。详择典礼。预为备具。勿广劳人。务存节约。以称朕意。所缘封禅仪注。兵马陪集。并皆条奏。布告遐迩。
改元大赦文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九
古先哲王之致理也。皆上顺天心。下稽人事。时令赞发生之德。灵符协纪年之称。考彼前载。斯为大猷。恭惟烈祖元元皇帝。天宝锡庆。象帝之先。垂裕后人。重光五圣。自朕嗣守丕业。洎三十年。实赖宗社降灵。昊穹孚祐。万方无事。六府惟修。寰宇晏如。庶臻于理。然则乾元在上。仁覆为德。皇王临下。惠化攸先。思宏善贷。用广慈育。遵道宝而建元。畅元风于不宰。况属阳和布气。献岁发生。宜覃在宥之恩。式降惟新之泽。可大赦天下。改开元三十年为天宝元年。正月一日昧爽巳前。大辟罪巳下。罪无轻重。巳发觉未发觉。巳结正未结正。系囚见徒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诸色左降官并流人。未经量移者亦与量移。阳春布和。鸟兽孳育。宜禁麛卵。以遂生成。自今巳后。每年春。天下宜禁弋猎。如闻百姓之内。或有人户高丁多。苟为规避。父母见在。乃别籍异居。宜令州县勘会。其一家之中。有十丁巳上者。放两丁征行赋役。五丁巳上者放一丁。即令同籍共居。以敦风化。天下侍老八十巳上者。宜委州县官每加存问。仍量赐粟帛。侍丁者令其养老。孝假者矜其在丧。比者王政优容。俾申情理。而官吏不依令式。多杂役使。自今巳后。不得更然。国之急务。莫若求才。顷者数遣搜扬。士庶尚虑遗逸。更宜精访。以副虚怀。其前资及白身人中。有儒学博通。及文词秀逸。或有军谋越众。或有武艺绝伦者。委所在长官具以名荐。若乃宏我风化。实惟方岳。必伫其人。以膺共理。其京文武官五品巳上清资。并郎官据资历人才堪为刺史者。各任封状自举。但文宣垂训。事必正名。而黄钺古来以金为饰。金者应五行之数。有肃杀之威。去金称黄。理或未当。其黄钺宜改为金钺。副威武之义焉。内外文武官九品巳上各赐勋两转。前王重典。在乎祭祀。况属惟新。事宜昭告。五岳四渎名山大川诸灵迹。及自古帝王忠臣义士。并令所繇州县致祭。
起义堂颂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一
尧以天下禅舜。舜以天下禅禹。禹将宅百揆。总万国。一让于稷卨。再让于皋繇。稷卨先举。彼商与周以之更盛。皋繇后大。我国家于兹受命。非舜以考天而畴咨。审灵命之阴骘。非禹以享天而德让。知历数之有归。及乎元元閒出。光大前庆。垂道德而统运。依清虚而立法。天祚我李。厥惟旧哉。并州起义堂者。皇天造帝之初。高祖誓众之地也。隋氏失御。国乱无象。小道自贤。大才胥忌。惟宫室陂池之好。惟沈湎暴慢是保。上帝不歆。黎人咸戚。六军踰海而东败。万乘过江而南覆。豺狼入邑。䝟貐争人。黔首嚣然。方将无诉。我高祖感之。乃龙跃晋水。凤翔太原。百神前驱。万姓来奔。开咸阳。入天门。用汤武之兵。静新室之乱。遵唐虞之典。承太王之基。率百官受终于文祖。辑五玉班瑞于诸侯。类圆禋方之礼备。封功爵德之议允。约法惟。代虐以宽。子惠困穷。怀柔蛮貊。金石一变。日月重华。近古以来。未有革命易姓若此之盛者也。非天私我有唐。惟天祐于积德。非唐求于人庶。惟人怀于累仁。当此之时。太宗内启圣谋。外行专断。躬擐甲冑。跋履山川。驾英雄而为奥主。一区域而定大业。周诗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信今之谓也。若夫修德以降命。奉命以造邦。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天人报应。岂相远哉。观周之兴。始于后稷公刘。承以太王王季。皆勤俭忠厚。克广前烈。至于文王成之。武王启之。康王安之。故卜代三十。卜年八百。天所命也。我唐之兴也。始于皋繇元元。承以景皇元帝。皆立言迈德。垂裕后昆。至于高祖受之。太宗有之。高宗守之。中宗复旧业。睿宗新景福。比之周室。我何谢焉。且如陈德明刑。庶其躬稼之绩。元宗道要。小其避狄之仁。化流率土。狭其江汉之域。义宁大朝。羞其牧野之战。故武德中。太行出大声曰。唐兴理万年。盖天之所命。年代未可涯也。仲尼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又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非至德。其孰能如此其大者乎。于戏。先后舍元子而立予主鬯。烦大位而付予天下。自高祖创业。百有六战。钦承丕绪。十有四载。东西南北。无思不服。山川鬼神。亦莫不宁。实惟艺祖储福之所致。岂予幼孙菲德之所及。方将运心于元妙之境。厉志于造化之炉。发令为祥符。施惠为霖雨。任贤为两曜。仗能为四时。俾天之下。有形者遂全。怀生者自足。树铺野茧。田种嘉谷。斲雕为朴。捐珠弃玉。追大庭而齐风。梦华胥而同俗。非曰能尔。愿凭宗祏而效焉。癸亥之岁。献春正月。济河横汾。省方展义。存问黎老。缅慕本邦。城郭岿然。桑梓如旧。览风物之忧思。寻王业之艰难。惟高祖若天地之开辟。化成万类。惟太宗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表。举晋阳之甲。除君侧之盗。由唐侯之封。升天子之号。肇基发迹。实在于兹。仙驾无所。或顾怀于旧土。灵魄无方。傥来归于此堂。郡县之所宜严奉。前人有言曰。礼不忘本。乐殊其德。如姬咏周原。而刘歌沛邑。思我烈祖。如闻叹息之音。嗟尔后人。无忘成功之颂。
肃宗皇帝即位册文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七
维天宝十五载岁次景申八月癸未朔十八日已亥。皇帝若曰。咨尔元子某。惟天为大。惟人君则之。顺乃德。故舜禹揖让而履皇极。咈乃道。故丹朱商均不能保鸿业。是以启有惠迪。而夏嗣焉。隋有乱纪。而唐受焉。五圣之御极。皆以勤俭兢业。日慎一日。故能享祚长久。垂庆无穷。洎予六叶。恭位四纪。厌于勤倦。缅慕汾阳。当保静怡神。思我烈祖元元之道。是用命尔元子某。当位嗣统。于戏。尔有忠孝之诚。极于君父。尔有友爱之义。信于兄弟。尔有仁恕之行。通于神明。尔有戡难之才。彰于兆庶。予懋乃懿绩。嘉乃神武。天之历数在尔躬。汝惟推诚。祸乱将冀尔永清。汝惟从谏。宗社将冀尔复宁。佞言惟疵。直言惟师。任贤勿贰。去邪勿疑。民非后孰治。后非贤罔与守邦。钦哉。慎乃有位。无忝我祖宗之丕烈矣。
玉版元记颂 唐 · 于邵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三
草莽臣稽首献颂曰。臣闻殊祥大报者。皇天无私。慎终追远者。祖考来格。皆上帝之所协德。岂蒸人之克预也。我皇帝陛下建皇极。行大道。体元以煦覆。品物以陶运。执斗柄而四序潜回。张地维而八埏至静。四十载矣。而天下大顺。巍巍乎其全功欤。元元皇帝。陛下之烈祖也。宝慈俭以垂后昆。法清静而示教文。历千百祀。而陛下道存妙有。化洽无为。动之太和。寂以元览。非得一而正乎。陛下执大象。敷元宗。圣祖仪刑于郡国。景命纷纭于图史者。盖百数矣。开灵宝于分陕之郊。克复明号。形缟衣于降圣之阁。时庸展亲。探三华于丹墀之上。近而得也。想五利于沧波之外。远而治也。故朴略之初。三五以降。曾不敢以功阶并也。今太白山人李浑等。暂因形动。未假神游。初入缁帷之林。忽变紫微之境。古祠之下。犹龙肃然。霁色虽澈于清霄。荣光自分于白昼。元宫咫尺。仙卫徘徊。接霓裳以受辞。奉玉颜而专对。光启王室。宣昭祖孙。方箓实而未宏。缅逖聪而奚取。由命京畿采访使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王鉷。发皇华而载驰。望白云之有处。瞻仰如在。真风宛同。历五洞之杳冥。寻一门之䆗窱。行前有会。感而遂通。石台菡萏而特秀。玉版荧煌而自秘。式传无忽。祇受不差。天香氛氲。甘液浃洽。阳乌抱戴而上烛。卿云交映而前引。率皆科斗之文。时人无能之者。陛下乃斋心服形。绝圣弃知。閒居于大庭之馆。游梦于华胥之国。而后摄外虑。严天思。捧元记而纳宸极。洞一时而睹万物。其辞炳耀而有属。其义绵延而自久。齐圣寿于日月。恢国祚于宇宙。上以和天地。下以洽神人。臣不知其天之为大也如此。遂下明诏。临百官。荷亿载之殊庆。追六圣之遗谥。既撰日以严配。亲大祫于閟宫。鸣鸾以和。清跸在听。臣又以开辟之后。无以尚之。于是文武百辟。蛮夷君长。洎黄缁老幼。各有等威。云趋玉阙而请曰。陛下奉天之昭锡。承祖之大命。百王无以徵其符。千载不复遇斯瑞。崇累朝之德。孝之大者。掩至尊之美。谦莫甚乎。既而天听未回。睿奖犹邈。臣下罔知寝处。黎人咸造勿亵。而言曰。天其或者以天下之物。无可以称陛下之德。故缵戎徽号。因圣祖以发明。令陛下不得不名之。固非一时之所强名也。书曰。不臧厥臧。人罔攸劝。愿陛下臧而劝之。抑让之至于三。方霈然曰。俞哉。斯亦天之所俾也。遂命稽皇典。序国仪。韶濩作。貂蝉进。纂鸿猷而尊册之。明大训而奉行之。雷雨作解。小大以正。四灵在郊薮以待命。三光出𨇠次而延泽。岂祇偫臣之私乎。率土之私乎。臣生沐淳风。钦承宝化。百揆时叙。空闻赓载之歌。三阶底平。久著登风之颂。伏以神功丕应。润泽生灵。挹超代之范围。与下人之阴骘。方轶于周王游玉。黄帝迎年。岂与夫河东寿宫。棫阳荐磬而已哉。仲尼以舜禹之事。邱不得预。议者以方今之盛。臣实预焉。庶效采诗之典。曾何万分之一。伏献颂曰。
岩岩太白,列仙是宅。
八会真歌,三清羽客。
幽阴肃爽,处处灵迹。
皇唐上祖,天人元君。
挥斥六合,时乘五云。
贻厥景命,昭我圣勋。
神灵宣功,华芝献寿。
荐锡元记,光资妙有。
玉字天长,石台地久。
亿载新兆,千龄古书。
字形科斗,台状芙蕖。
神力莫测,象帝之初。
烈烈遗谥,清庙崇之。
明明徽号,我后尊之。
天授玉记,惟皇之桢。
微臣荐颂,游圣难名。
令画中宗以后功臣于凌烟阁诏 中唐 · 李适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二
昔我烈祖。乘乾坤之涤荡。扫隋季之荒屯。体元御极。作人父母。则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左右经纶。参翊缔构。昭文德。恢武功。威不庭。康不乂。用端命于上帝。俾怀柔于四方。宇宙既清。日月既正。王业既成。泰阶既平。乃图厥容。列于斯阁。懋昭绩效。表式仪形。一以无忘于夕朝。一以永垂于来裔。君臣之义。厚莫重焉。贞元巳巳岁秋九月。我行西宫。瞻宏阁崇构。见老臣遗像。雍然肃然。和敬在色。想云龙之叶应。感致业之艰难。睹彼思今。取类非远。且功与时并。才为代生。苟蕴其材。遇其时。尊主庇人。何代不有。在中宗则桓彦范等著匡戴之绩。在玄宗则刘幽求等申翼奉之勋。在肃宗代宗则郭子仪等扫殄氛祲。今则李晟等保宁朕躬。咸尽力肆勤。光复宗祏。继之前烈。夫岂多谢。阙而未录。孰谓旌贤。况念功纪德。文祖所为也。在予曷其敢怠。有司宜叙年代先后。各图其像。列于旧臣之次。仍令皇太子书朕是命。纪于壁焉。庶永播嘉庸。昭示天下。俾后之来者。尚揖清颜。知元勋之不朽。
华阳三洞景昭大法师碑 中唐 · 陆长源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
夫载宇宙。悬日月。提万象而首出者。其惟道乎。夫通圣神。该品汇。冠百灵而独立者。其惟人乎。道所以包浑元。经始万象者也。人所以禀淳粹。司会百灵者也。故人因道而集祉。道因人而垂休。不宰之功。兆乎造物。无言之德。洽乎生民。然后萧散乎汗漫之閒。冲融乎希夷之表。与天籁而吹万。并谷神而长存者矣。紫阳真人大法师讳景昭。字怀宝。本丹阳延陵人也。其先系自颛顼。大彭之后。在虞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因国命氏。芬馥蔓延。以至于裔孙孟。孟为楚太傅。贤为汉丞相。昭入吴为侍中。昭兄慎为司空。法师即吴司空之十六代孙也。司空薨。葬于延陵。子孙因而家焉。祖道会。父思蒇。皆丘园养素。道高迹隐。载于列仙之籍。法师方娠禀异。自幼表奇。孕元和之粹灵。体太元之妙质。初以素书发迹。配度于延陵之寻仙观。后以丹台著称。隶居于长安之肃明观。属元宗广成问道。姑射颐神。放心于凝寂之场。垂拱于穆清之上。法师因得羽仪金箓。颉颃玉绳。藉藉京师。垂二十载。爰辞上国。思还故乡。重隶茅山之太平观。天宝中。与元静先生奉诏修功德。造紫阳观。因而居焉。遂于鍊丹院传黄素之方。修斋醮之法。祥云瑞鹤。飞舞于坛场。甘露神芝。降生于庭院。初法师师事大法师包士荣。荣师事崇元观道士包法整。整师事上士包方广。广师事华阳观道士王轨。轨师事升元先生王远知。知师事华阳隐居陶宏景。自道源锡派。元教传宗。玉堂银阙之人。羽盖毛旌之客。府无虚籍。代有其徒。法师至行稽乎元化。通识合于灵造。与其有也。万物不得而不有。与其无也。万物不得而不无。得丧以春秋为死生。盈虚以天地为旦暮。云外虎头之佩。雪中鹤鄨之裘。孩季通而抚子元。师仇公而祖黄太。教戒示乎传授。服饵见乎延长。侍杖屦者。迹遍于江湖。传经箓者。事同乎洙泗。一居山观。三纪于兹。还神契乎时来。寂魄同乎物故。以贞元元年十一月癸卯。委蜕于紫阳之道场。颜色怡悦。屈伸如常。春秋九十有二。以其月己酉。迁神于雷平山之西原。元静先生寿官之左。传授苏州龙兴观道士皋洞虚。得冲虚之妙用。蹑上真之元踪。梁韨之客员来。华阳之人閒出矣。道士韦崇珣。主修斋醮祭。俯仰节度。道士朱惠明。掌法箓经书。修真秘诀。法师上编仙箓。旁契道枢。神含混元。德与淳粹。诱进群动。感通众灵。邈然非寰宇之閒。超然在风云之表。至如身缠世故。迹混俗尘。发忠孝以饰躬。演信义而旌行。盖随时而不器。岂常道之可师与。浙江东西节度支度判官检校尚书兵部郎中兼侍御史扶风窦公曰暨。布武区中。栖心象外。与法师声同道韵。理契德源。追往想琴高之祠。传神著务光之传。见徵副墨。用琢他山。其词曰。惟道之大。提功混茫。惟人殆庶。与道回翔。素韵凝寂。元功灵长。肇形无迹。启迪逾光。矫矫法师。锡羡华阳。本族命世。在虞系唐。御龙事夏。豕韦居商。嶷然灵表。自幼而彰。理冠容成。质侔夏黄。寻仙发迹。肃明始扬。宵礼金殿。晨朝玉皇。丹台道侣。白云帝乡。楚山万里。故国丹阳。醮宫鸣磬。斋室焚香。芝生庭院。鹤舞坛场。茅君秘洞。葛氏真方。来时去顺。齐彭洎殇。化鳞风翥。委蜕云骧。峰峦逦迤。松桂苍苍。尘生杖履。苔染巾箱。龙衔彩眊。虎缀槃囊。阆风元圃。瑶轩玉堂。追存如在。颂德不亡。孤石岿然。万古连冈(太平观道士徐元沼道士许长久徐则内行克修外通儒学许则宿推公干虔奉真宗)。
册广陵郡王为皇太子文 中唐 · 顺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五
维贞元二十一年岁次乙酉四月庚子朔九日戊申。皇帝若曰。建储贰者。必归于上嗣。固邦本者。允属于元良。咨尔元子广陵郡王纯。幼挺岐嶷。长标恂淑。佩诗礼之明训。禀忠孝之宏规。居常保谦。动必循道。识达刑政。器含温文。爱敬奉于君亲。仁德闻于兆庶。神祗龟筮。罔不协从。是用命尔为皇太子。于戏。惟我烈祖之有天下也。功格于上帝。祚流于无穷。光缵洪绪。逮予十叶。虔恭寅畏。日慎一日。付尔以承祧之重。励尔以主鬯之勤。以贞万国之心。以扬三善之德。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道勿履。非礼勿行。对越天地之耿光。丕承祖宗之休烈。可不慎欤。
踏潮歌(并引) 中唐 · 刘禹锡
押萧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
并引:元和十年夏五月,终风驾涛(大风驾涛),南海泛溢(南海羡溢),南人云:「踏潮也,率三岁一有之。」客或言其状,因歌之。
屯门积日无回飙,沧波不归成踏潮。
轰如鞭矻石且摇,亘空欲驾鼋鼍桥。
惊湍蹙缩悍而骄,大陵高岸失岧峣。
四边无阻音响调,背负元气掀重霄。
介鲸得性方逍遥,仰鼻嘘吸扬朱翘。
海人狂顾迭相招,罽衣髽首声哓哓。
征南将军登丽谯,赤旗指麾不敢嚣。
翌日风回沴气消,归涛纳纳景昭昭。
乌泥白沙复满海,海色不动如青瑶。
策林 其六十三 六十三沿革礼乐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问。礼乐之用。百王共之。然则历代以来。或沿而理。或革而乱。或损而兴。或益而亡。何述作之迹同。而失得之效异也。方今大制虽立。至理未臻。岂沿袭损益。未适其时宜。将文物声明。有乖于古制。思欲究盛礼之旨。审至乐之情。不和者改而更张。可继者守而不失。具陈其要。当举而行。
臣闻议者曰。礼莫备于三王。乐莫盛于五帝。非殷周之礼。不足以理天下。非尧舜之乐。不足以和神人。是以总章辟壅冠服簠簋之制。一不备于古。则礼不能行矣。干戚羽旄屈伸俯仰之度。一不修于古。则乐不能和矣。古今之论。大率如此。臣窃谓斯言。失其本。得其末。非通儒之达识也。何者。夫礼乐者。非天降。非地出也。盖先王酌于人情。张为通理者也。苟可以正人伦。宁家国。是得制礼之本意也。苟可以和人心。厚风俗。是得作乐之本情也。盖善沿礼者。沿其意不沿其名。善变乐者。变其数不变其情。故得其意。则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而同臻于理。失其情。则王莽屑屑习古。适足为乱矣。故曰行礼乐之情者王。行礼乐之饰者亡。盖谓是矣。且礼本于体。乐本于声。文物名数所以饰其体。器度节奏所以文其声。圣人之理也。礼至则无体。乐至则无声。然则苟至于理也。声与体犹可遗。况于文与饰乎。则本末取舍之宜。可明辨矣。今陛下以上圣之资。守烈祖之制。不待损益。足以致理。然苟有沿革。则愿陛下审本末而述作焉。盖礼者。以安上理人为体。以别疑防欲为用。以玉帛俎豆为数。以周旋裼袭为容。数与容。可损益也。体与用。不可斯须失也。乐者。以易直子谅为心。以中和孝友为德。以律度铿锵为饰。以缀兆舒疾为文。饰与文。可损益也。心与德。不可斯须失也。夫然。则礼得其本。乐达其情。虽沿革损益不同。同归于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