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使彭宠作记告城门将军 东汉 · 子密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一
今遣子密等至子后兰卿所,速开门出,勿稽留之(《后汉书·彭宠传》:「宠与朱浮不相能。帝遣宠从弟子后兰卿谕之,宠留子后兰卿,遂发兵反,自立为燕王。斋,独在便室。苍头子密等因宠卧,缚著床。呼其妻。解宠手,令作记。书成,即斩宠头置囊中,持记驰出城,诣阙。」又见《御览》五百引《东观汉记》。)。
宜为旧君讳论 孙吴 · 张昭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五
客有见大国之议士君子之论,云起元建武已来,旧君名讳五十六人,以为后生不得协也。取乎经论,譬诸行事,义高辞丽,甚可嘉羡。愚意褊浅,窃有疑焉。盖乾坤剖分,万物定形,肇有父子君臣之经。故圣人顺天之性,制礼尚敬,在三之义,君实食之,在丧之哀,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恩莫大焉,诚臣子所尊仰,万夫所天恃,焉得而同之哉。然亲亲有衰,尊尊有杀,故《礼》服上不尽高祖,下不尽玄孙。又《传》记四世而缌麻,服之穷也;五世袒免,降杀同姓也;六世而亲属竭矣。又《曲礼》有不逮事之义则不讳,不讳者,盖名之谓,属绝之奸,不拘于协,况乃古君五十六哉!邾子会盟,季友来归,不称其名,咸书字者,是时鲁人嘉之也。何解臣子为君父讳乎?周穆王讳满,至定王时有王孙满者,其为大夫,是臣协君也。又厉王讳胡,及庄王之子名胡,其比众多。夫类事建议,经有明据,传有征案,然后进攻退守,万无奔北,垂示百世,永无咎失。今应劭虽上尊旧君之名,而下无所断齐,犹归之疑云,《曲礼》之篇,疑事无质,观省上下,阙义自證,文辞可为,倡而不法,将来何观?言声一放,犹拾沈也。过辞在前,悔其何追(《吴志·张昭传》注)!
奏永宁宫(魏嘉平六年九月) 曹魏末晋初 · 安平王孚
出处:全晋文卷十四
守尚书令太尉长社侯臣孚、大将军武阳侯臣师、司徒万岁亭侯臣柔、司空文阳亭侯臣冲、行征西安东将军新城侯臣昭、光禄大夫关内侯臣邕、太常臣晏、卫尉昌邑侯臣伟、太仆臣嶷、廷尉定陵侯臣毓、大鸿胪臣芝、大司农臣祥、少府臣袤、永宁卫尉臣桢、永宁太仆臣阁、大长秋臣模、司隶校尉颍昌侯臣曾、河南尹兰陵侯臣肃、城门校尉臣虑、中护军永安亭侯臣望、武卫将军安寿亭侯臣演、中坚将军平原侯臣德、中垒将军昌武亭侯臣廙、屯骑校尉关内侯臣陔、步兵校尉临晋侯臣建、射声校尉安阳乡侯臣温、越骑校尉雎阳侯臣初、长水校尉关内侯臣超、侍中臣小同、臣顗、臣酆、博平侯臣表、侍中中书监安阳亭侯臣诞、散骑常侍臣瑰、臣仪、关内侯臣芝、尚书仆射光禄大夫高乐亭侯臣毓、尚书关内侯臣观、臣嘏、长合乡侯臣亮、臣赞、臣骞、中书令臣康、御史中丞臣钤、博士臣范、臣峻等稽首言:臣等闻天子者,所以济育群生,永安万国,三祖勋烈,光被六合。皇帝即位,纂继洪业,春秋已长,未亲万机,耽淫内宠,沉漫女色,废捐讲学,弃辱儒士,日延小优郭怀、袁信等于建始芙蓉殿前裸袒游戏,使与保林女尚等为乱,亲将后宫瞻观。又于广望观上,使怀、信等于观下作辽东妖妇,嬉亵过度,道路行人掩目,帝于观上以为宴笑。于陵云台曲中施帷,见九亲妇女,帝临宣曲观,呼怀、信使入帷共饮酒。怀、信等更行酒,妇女皆醉,戏侮无别。使保林李华、刘勋等与怀、信等戏,清商令令狐景呵华、勋曰:「诸女,上左右人,各有官职,何以得尔」?华、勋数谗毁景。帝尝喜以弹弹人,以此恚景,弹景不避首目。景语帝曰:「先帝持门户急,今陛下日将妃后游戏无度,至乃共观倡优,裸袒为乱,不可令皇太后闻。景不爱死,为陛下计耳」。帝言:「我作天子,不得自在邪?太后何与我事」!使人烧铁灼景,身体皆烂。甄后崩后,帝欲立王贵人为皇后。太后更欲外求,帝恚语景等:「魏家前后立皇后,皆从所爱耳,太后必违我意,知我当往不也」?后卒待张皇后疏薄。太后遭合阳君丧,帝日在后园,倡优音乐自若,不数往定省。清商丞庞熙谏帝:「皇太后至孝,今遭重忧,水桨不入口,陛下当数往宽慰,不可但在此作乐」。帝言:「我自尔,谁能奈我何」?皇太后还北宫,杀张美人及禺婉,帝恚望,语景等:「太皇横杀我所宠爱,此无复母子恩」。数往至故处啼哭,私使暴室厚殡棺,不令太后知也。每见九亲妇女有美色,或留以付清商。帝至后园竹间戏,或与从官携手共行。熙白:「从官不宜与至尊相提挈」。帝怒,复以弹弹熙。日游后园,每有外文书入,帝不省,左右曰「出」,帝亦不索视。太后令帝常在式乾殿上讲学,不欲,使行来,帝径去;太后来问,辄诈令黄门答言「在」耳。景、熙等畏恐,不敢复止,更共谄媚。帝肆行昏淫,败人伦之叙,乱男女之节,恭孝弥颓,凶德浸盛。臣等忧惧倾覆天下,危坠社稷,虽杀身毙命不足以塞责。今帝不可以承天绪,臣请依汉霍光故事,收帝玺绶。帝本以齐王践祚,宜归藩于齐。使司徒臣柔持节,与有司以太牢告祀宗庙。臣谨昧死以闻(《魏志·齐王芳纪》注引《魏书》)。
奏请大臣侍从游幸(《御览》四百五十七题作《表谏齐王》) 曹魏 · 何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九
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习。所习正则其身正,其身正则不令而行;所习不正则其身不正,其身不正则虽令不从。是故为人君者,所与游必择正人,所观览必察正象,放郑声而弗听,远佞人而弗近,然后邪心不生而正道可弘也。季末暗主,不知损益,斥远君子,引近小人,忠良疏远,便辟亵狎,乱生近昵,譬之社鼠,考其昏明,所积以然,故圣贤谆谆以为至虑。舜戒禹曰「邻哉邻哉」,言慎所近也;周公戒成王曰「其朋其朋」,言慎所与也。《诗》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可自今以后,御幸式乾殿及游豫后园,皆大臣侍从,因从容戏宴,兼省文书,询谋政事,讲论经义,为万世法(《魏志·齐王芳纪》)。
已迁主讳议 曹魏 · 王肃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三
高皇讳,明皇帝既祔,儒者迁高皇主。尚书来访:「宜复讳不?及引殷家乃或同名。答曰:「殷家以甲乙为字,既二名不偏讳,且殷质故也。《礼》所谓「舍故而讳新」。诸侯则五代不讳,天子之制,恐不得与诸侯同。五代则不讳也。《春秋》:「鲁讳具敖二山」,五代之后,可不复为讳。然已易其名,则故名不复讳也。犹汉元后父名禁,改禁中为省中,至今遂以省中为称,非能为元后讳,徒以名遂行故也。春秋时,晋范献子适鲁,名其二山,自以为不学。当献子时,鲁不复为二名讳,而献子自以为犯其讳,直所谓不学者也。《礼》曰:「诗书临文庙中皆不讳」。此乃谓不讳见在之庙,不谓已毁者也。文王名昌,武王名发。成王时颂曰:「克昌厥后,骏发尔私」。箕子为武王陈《洪范》曰:「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厉王名胡。其子宣王时诗曰:「胡不相畏,先祖手摧」。其孙幽王时诗曰:「哀今之人胡为虺蜴」?此则诗书不讳明验也。案汉氏不名讳,常曰臣妾不得以为名字,其言事不讳,盖取诸此也。然则《周礼》其不讳时,则非唯诗书临文庙中,其余皆不讳矣。今可太祖以上去墠乃不讳,讳三祖以下。尽亲如《礼》,唯诗书临文庙中不讳。自此以后,虽百代如汉氏故事,臣妾唯不得以为名字。其言事不讳,所谓「魏国于汉,礼有损益,质文随时」,亦合尊之大义也(《通典》一百四)。
刊典论诏(太和二年四月戊子) 曹魏 · 曹睿
出处:全三国文 卷九
先帝昔著《典论》,不朽之格言。其刊石于庙门之外及太学,与石经并以永示来世(《魏志·齐王芳纪》注引《搜神记》)。
与群臣奏永宁宫 曹魏 · 晋景帝
出处:全晋文卷一
臣等闻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礼:大宗无嗣,则择支子之贤者、为人后者,为之子也。东海定王子高贵乡公,文皇帝之孙,宜承正统,以嗣烈祖明皇帝后。率土有赖,万邦幸甚。臣请徵公诣洛阳宫(《魏志·齐王芳纪》注引《魏书》)。
以太尉司马懿为太傅诏 曹魏 · 孙资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二
昔吴汉佐光武,有征定四方之功,为大司马,名称于今。太尉体道(一作体履)正直,尽忠三世,南擒孟达,西破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先帝本以前后欲更其位者辄不弥久,是以迟迟不施行耳。今大将军荐太尉宜为大司马,既合先帝本旨,又放推让,进德尚勋,乃欲明贤良、辨等列、顺长少也。虽旦、奭之属,宗师吕望,念在引领以处其下,何以过哉!朕甚嘉焉。朕惟先帝固知君子乐天知命,纤芥细疑,不足为忌,当顾柏人彭亡之文,故用低回,有意未遂耳!斯亦先帝敬重大臣,恩爱深厚之至也。昔周成王建保傅之官,近汉显宗以邓禹为太傅,皆所以优崇俊乂,必有尊也。其以太尉为太傅,持节统兵都督诸军事如故(《魏志·曹爽传》注引《魏书》。帝使中书监刘放令孙资为诏。又略见《魏志·齐王芳纪》)。
奏谏齐王 曹魏 · 孔晏乂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四
《礼》:「天子之宫,有斫砻之制,无朱丹之饰」。宜循礼复古。今天下已平,君臣之分明,陛下但当不懈于位,平公正之心,审赏罚以使之,可绝后园习骑乘马,出必御辇乘车,天下之福,臣子之愿也(《魏志·齐王芳纪》)。
罪状司马师表 曹魏 · 毌丘俭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
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托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又以齐王聪明,无有秽德,乃心勤尽忠以辅上,天下赖之。懿欲讨灭二虏以安宇内,始分军粮,克时同举,未成而薨。
齐王以懿有辅己大功,故遂使师承统懿业,委以大事。而师以盛年在职,无疾托病,坐拥强兵,无有臣礼,朝臣非之,义士讥之,天下所闻,其罪一也。懿造计取贼,多舂军粮,克期有日。师为大臣,当除国难,又为人子,当卒父业。哀声未绝而便罢息,为臣不忠,为子不孝,其罪二也。贼退过东关,坐自起众,三征同进,丧众败绩,历年军实,一旦而尽,致使贼来,天下骚动,死伤流离,其罪三也。贼举国悉众,号五十万,来向寿春,图诣洛阳,会太尉孚与臣等建计,乃杜塞要险,不与争锋,还固新城。淮南将士,冲锋履刃,昼夜相守,勤瘁百日,死者涂地,自魏有军已来,为难苦甚,莫过于此。而师遂意自由,不论封赏,权势自在,无所领录,其罪四也。故中书令李丰等,以师无人臣节,欲议退之。师知而请丰,其夕拉杀,载尸埋棺。丰等为大臣,帝王腹心,擅加酷暴,死无罪名,师有无君之心,其罪五也。懿每叹说齐王自堪人主,君臣之义定。奉事以来十有五载,始欲归政,按行武库,诏问禁兵不得妄出。师自知奸慝,人神所不佑,矫发君主,加之以罪。孚,师之叔父,性甚仁孝,追送齐王,悲不自胜,群臣皆怒而师怀忍,不顾大义,其罪六也。又故光禄大夫张缉,无罪而诛,夷其妻子,并及母后,逼恐至尊,强催督遣,临时哀愕,莫不伤痛;而师称庆,反以欢喜,其罪七也。陛下践阼,聪明神武,事经圣心,欲崇省约,天下闻之,莫不欢庆;而师不自改悔,修复臣礼,而方徵兵募士,毁坏宫内,列侯自卫。陛下即阼,初不朝觐。陛下欲临幸师舍以省其疾,复拒不通,不奉法度,其罪八也。近者领军许允当为镇北,以厨钱给赐,而师举奏加辟,虽云流徙,道路饿杀,天下闻之,莫不哀伤,其罪九也。三方之守,一朝阙废,多选精兵,以自营卫,五营领兵,阙而不补,多载器杖,充聚本营,天下所闻,人怀愤怒,讹言盈路,以疑海内,其罪十也。多休守兵,以占高第,以空虚四表,欲擅强势,以逞奸心,募取屯田,加其复赏,阻兵安忍,怀乱旧法。合聚诸藩王公以著邺,欲悉诛之,一旦举事废主。天不长恶,使日肿不成,其罪十一也。
臣等先人皆随从太祖武皇帝征讨凶暴,获成大功,与高祖文皇帝即受汉禅,开国承家,犹尧舜相传也。臣与安丰护军郑翼、庐江护军吕宣、太守张休、淮南太守丁尊、督守合肥护军王休等议,各以累世受恩,千载风尘,思尽躯命,以完全社稷、安主为效。斯义苟立,虽焚妻子,吞炭漆身,死而不恨也。案师之罪,宜加大辟,以彰奸慝。
《春秋》之义,一世为善,十世宥之。懿有大功,海内所书,依古典议,废师以侯就第。弟昭,忠肃宽明,乐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诚为国,不与师同。臣等碎首所保,可以代师辅导圣躬。太尉孚忠孝小心,所宜亲宠,授以保傅。护军散骑常侍望,忠公亲事,当官称能,奉迎乘舆,有宿卫之功,可为中领军。《春秋》之义,大义灭亲,故周公诛第,石碏戮子,季友鸩兄:上为国计,下全宗族。殛鲧用禹,圣人明典,古今所称。乞陛下下臣等所奏,朝堂博议。臣言当道,使师逊位避贤者,罢兵去备,如三皇旧法,则天下协同。若师负势恃众不自退者,臣等率将所领,昼夜兼行,惟命是授。臣等今日所奏,惟欲使大魏永存,使陛下得行君意,远绝亡之祸,百姓安全,六合一体,使忠臣义士,不愧于三皇五帝耳。臣恐兵起,天下扰乱,臣辄上事,移三征及州郡国典农,各安慰所部吏民,不得忘动,谨具以状闻。惟陛下爱养精神,明虑危害,以宁海内。师专权用势,赏罪自由,闻臣等举众,必下诏禁绝关津,使驿书不通,擅复徵调,有所收捕。此乃师诏,非陛下诏书,在所皆不得复承用。臣等道远,惧文书不得皆通,辄临时赏罚,以便宜从事,须定表上也(《魏志·毋丘俭传》注)。
上言刘整郑像宜差异子弟 曹魏 · 毌丘俭
出处:全三国文 卷四十
昔诸荀恪围合肥新城,城中遣士刘整出围传消息,为贼所得,考问所传,语整曰:「诸葛公欲活汝,汝可具服」。整骂曰:「死狗,此何言也!我当必死为魏国鬼,不苟求活,逐汝去也。欲杀我者,便速杀之」。终无他辞。又遣士郑像出城传消息,或以语恪,恪遣马骑寻围迹索,得像还。四五人的头面缚,将绕城表,敕语像,使大呼,言「大军已还洛,不如早降」。像不从其言,更大呼城中曰:「大军近在围外,壮士努力」!贼以刀筑其口,使不得言,像遂大呼,令城中闻知。整、像为兵,能守义执节,子弟宜有差异(《魏志·齐王芳纪》嘉平六年,镇东将军毋丘俭上言)。
傅子补遗上 其一百二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 卷四十九
长老说,汉桓帝时,大将军梁冀以火浣布为单衣。尝大会宾客,行酒公卿朝臣前,冀阳争酒争杯而污之,冀伪怒,解衣而烧之。布得火炜华,赫然而炽,如烧凡布,垢尽火灭,粲然洁白,若用灰水浣之焉(《后汉·南蛮西南夷传》注,《三国·魏·齐王芳记》注,《北堂书钞》一百二十八,《御览》六百九十一,又八百二十)。
废帝归藩诏 曹魏 · 明元郭后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二
皇帝芳春秋已长,不亲万机,耽淫内宠,沈漫女德,日延倡优,纵其丑谑。迎六宫家人,留止内房,毁人伦之叙,乱男女之节,恭孝日亏,悖慠滋甚。又为群小所迫,将危社稷(此二句《魏志》删,从《晋书》补。),不可以承天绪,奉宗庙。使兼太尉高柔奉策,用一元大武告于宗庙,遣芳归藩于齐,以避皇位(《魏志·齐王芳纪》,又《晋书·景帝纪》)。
答太常请玺绶令 曹魏 · 明元郭后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二
我见高贵乡公小时识之,明日我自欲以玺绶手授之(《魏志·齐王芳纪》注引《魏略》)。
以高贵乡公嗣位令 曹魏 · 明元郭后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二
东海王霖,高祖文皇帝之子,霖之诸子,与国至亲,高贵乡公髦有大成之量,其以为明皇帝嗣(《魏志·齐王芳纪》)。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六臣本《文选》注云。五臣无园字。○九章) 西晋 · 应贞
四言诗
《诗纪》云。洛阳图经曰:华林园在城内东北隅。魏明帝起名芳林园。齐王芳改为华林。干宝晋纪曰:泰始四年二月。上幸芳林园与群臣宴。赋诗观志。散骑常侍应贞诗最美。
悠悠太上,民之厥初。
皇极肇建,彝伦攸敷。
五德更运,膺箓受符。
陶唐既谢,天历在虞。(一章)
于时上帝,乃顾惟眷。
光我晋祚,应期纳禅。
位以龙飞,文以虎变。
玄泽滂流,仁风潜扇。
区内宅心,方隅回面。(二章)
天垂其象,地耀其文。
凤鸣朝阳,龙翔景云。
嘉禾重颖,萤荚载芬。
率土咸序,人胥悦欣。(三章)
恢恢皇度,穆穆圣容。
言思其顺,貌思其恭。
在视斯明,在听斯聪。
登庸以德,明试以功。(四章)
其恭惟何,昧旦丕显。
无理不经,无义不践。
行舍其华,言去其辩。
游心至虚,同规易简。
六府孔修,九有斯靖。(五章)
泽靡不被,化冈不加。
声教南暨,西渐流沙。
幽人肄险,远国忘遐。
越裳重译,充我皇家。(六章)
峨峨列辟,赫赫虎臣。
内和五品,外威四宾。
修时贡职,入觐天人。
备言锡命,羽盖朱轮。(七章)
贻宴好会,不常厥数。
神心所受,不言而喻。
于是肄射,弓矢斯御。
发彼五的,有酒斯饫。(八章)
文武之道,厥猷未坠。
在昔先王,躬御兹器。
示武惧荒,过亦为失。
凡厥群后,无懈于位(○《晋书》本传。《文选》二十。《诗纪》二十三。又《书钞》十引遐一韵。八十一作华林园诗。引臣、人、轮三韵。韵补三作华林应制诗。引辨靖二韵。)。(九章)
即位诏(景初三年正月) 曹魏 · 曹芳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一
朕以眇身,继承鸿业,茕茕在疚,靡所控告。大将军太尉奉受末命,夹辅朕躬,司徒司空,冢宰元辅,总率百僚,以宁社稷。其与群卿大夫,勉勖乃心,称朕意焉(《魏志·齐王芳纪》。案:齐王芳纪二月,有以太尉司马懿为太傅诏。据《曹爽传》,是孙资所作,今编入孙资文。)。
复用夏正诏 其一 曹魏 · 曹芳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一
烈祖明皇帝以正月弃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其复用夏正,虽违先帝通三统之义,斯亦礼制所由变改也。又夏正于数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为后十二月(《魏志·齐王芳纪》,又见《册府元龟》四)。
出黄金银物供军用诏(正始元年七月) 曹魏 · 曹芳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一
《易》称「损上益下,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方今百姓不足,而御府多作金银杂物,将奚以为?今出黄金银物百五十种千八百余斤,销冶以供军用(《魏志·齐王芳纪》)。
尊礼司马懿诏(正始六年十二月) 曹魏 · 曹芳
出处:全三国文 卷十一
明日大会群臣,其令太傅乘舆上殿(《魏志·齐王芳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