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徵士颂 北魏 · 高允
四言诗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八
昔岁同徵,零落将尽,感逝怀人,作《徵士颂》,盖止于应命者,其有命而不至,则阙焉,群贤之行,举其梗概矣。今著之于左:中书侍郎、固安侯范阳卢玄子真,郡功曹史博陵崔绰茂祖,河内太守、下乐侯广宁燕崇玄略,上党太守、高邑侯广宁常陟公山,征南大将军从事中郎渤海高毗子翼,征南大将军从事中郎渤海李钦道赐,河西太守、饶阳子博陵许堪祖根,中书郎、新丰侯京兆杜铨士衡,征西大将军从事中郎京兆韦阆友规,京兆太守赵郡李诜令孙,太常博士、钜鹿公赵郡李灵虎符,中书郎中、即丘子赵郡李遐仲熙,营州刺史、建安公太原张伟仲业,辅国大将军从事中郎范阳祖迈,征东大将军从事中郎范阳祖侃士伦,东郡太守、蒲阴子中山刘策,濮阳太守、真定子常山许琛,行司隶校尉、中都侯西河宋宣道茂,中书郎燕郡刘遐彦鉴,中书郎、武恒子河间邢颍宗敬,沧水太守、浮阳侯渤海高济叔民,太平太守、平原子雁门李熙士元,秘书监、梁郡公广平游雅伯度,廷尉正、安平子博陵崔建兴祖,广平太守、列人侯西河宋愔,州主簿长乐潘天符,郡功曹长乐杜熙,征东大将军从事中郎中山张纲,中书郎上谷张诞叔术,秘书郎雁门王道雅,秘书郎雁门闵弼,卫大将军从事中郎中山郎苗,大司马从事中郎上谷侯辩,陈留郡太守、高邑子赵郡吕季才。夫百王之御世也,莫不资仗群才,以隆治道,故周文以多士克宁,汉武以得贤为盛。此载籍之所记,由来之常义。魏自神麚以后,宇内平定,诛赫连积世之僭,扫穷发不羁之寇,南摧江楚,西荡凉域,殊方之外,慕义而至。于是偃兵息甲,脩立文学,登延俊造,酬咨政事。梦想贤哲,思遇其人,访诸有司,以求名士。咸称范阳卢玄等四十二人,皆冠冕之胄,著闻州邦,有羽仪之用。亲发明诏,以徵玄等。乃旷官以待之,悬爵以縻之。其就命三十五人,自馀依例州郡所遣者,不可称记。尔乃髦士盈朝,而济济之美兴焉。昔与之俱蒙斯举,或从容廊庙,或游集私门,上谈公务,下尽忻娱,以为千载一时,始于此矣。日月推移,吉凶代谢,同徵之人,凋歼殆尽。在者数子,然复分张。往昔之忻,变为悲戚。张仲业东临营州,迟其还返,一叙于怀,齐衿于垂没之年,写情于桑榆之末。其人不幸,复至殒殁。在朝者皆后进之士,居里者非畴昔之人,进涉无寄心之所,出入无解颜之地。顾省形骸,所以永叹而不已。夫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亦可以长言寄意。不为文二十年矣,然事切于心,岂可默乎?遂为之颂。词曰:
紫气干霄,群雄乱夏,王龚徂征,戎车屡驾,扫荡游氛,克剪妖霸,四海从风,八垠渐化。
政教无外,既宁且一,偃武橐兵,唯文是恤。
帝乃旁求,搜贤举逸,岩隐投竿,异人并出。(一章)
亹亹卢生,量远思纯,钻道据德,游艺依仁。
旌弓既招,释褐投巾,摄齐升堂,嘉谋日陈。
自东徂南,跃马驰轮,僭冯影附,刘以和亲。(二章)
茂祖茕单,夙罹不造,克已勉躬,聿隆家道。
敦心六经,游思文藻,终辞宠命,以之自保。(三章)
燕、常笃信,百行靡遗,位不苟进,任理栖迟。
居冲守约,好让善推,思贤乐古,如渴如饥。(四章)
子翼致远,道赐悟深,相期以义,相和若琴。
并参幕府,俱发德音,优游卒岁,聊以寄心。(五章)
祖根运会,克光厥猷,仰缘朝恩,俯因德友。
功虽后建,禄实先受,班同旧臣,位并群后。(六章)
士衡孤立,内省靡疚,言不崇革,交不遗旧。
以产则贫,论道则富,所谓伊人,实邦之秀。(七章)
卓矣友规,禀兹淑量,存彼大方,摈此细让。
神与理冥,形随流浪,虽屈王侯,莫废其尚。(八章)
赵实名区,世多奇士,山岳所钟,挺生三李。
矫矫清风,抑抑容止,初九而潜,望云而起。(九章)
诜尹西都,灵惟作传,垂训皇宫,载理云务。
熙虽中夭,迹阶郎署,馀尘可挹,终亦显著。(十章)
仲业渊长,雅性清到,宪章古式,绸缪典诰。
时值险难,常一其操。
纳众以仁,训下以孝,化被龙川,民归其教。(十一章)
迈则英贤,侃亦称选,闻达邦家,名行素显。
志在兼济,岂伊独善,绳匠弗顾,功不获展。(十二章)
刘、许履忠,竭力致躬,出能骋说,入献其功,輶轩一举,挠燕下崇,名彰魏世,享业亦隆。(十三章)
道茂夙成,弱冠播名,与朋以信,行物以诚。
怡怡昆弟,穆穆家庭,发响九皋,翰飞紫冥。
频在省闼,亦司于京,刑以之中,政以之平。(十四章)
猗欤彦鉴,思参文雅,率性任真,器成非假。
靡矜于高,莫耻于下,乃谢朱门,归迹林野。(十五章)
宗敬延誉,号为四俊,华藻云飞,金声夙振。
中遇沈疴,赋诗以讯,忠显于辞,理出于韵。(十六章)
高沧朗达,默识渊通,领新悟异,发自心胸。
质侔和璧,文炳雕龙,耀姿天邑,衣锦旧邦。(十七章)
士元先觉,介焉不惑,振袂来庭,始宾王国。
蹈方履正,好是绳墨,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十八章)
孔称游夏,汉美渊云,越哉伯度,出类逾群。
司言秘阁,作牧河汾,移风易俗,理乱解纷。
融彼滞义,涣此潜文,儒道以析,九流以分。(十九章)
崔、宋二贤,诞性英伟,擢颍闾阎,闻名象魏。
謇謇仪形,邈邈风气,达而不矜,素而能贲。(二十章)
潘符标尚,杜熙好和,清不洁流,浑不同波。
绝希龙津,止分常科,幽而逾显,损而逾多。(二十一章)
张纲柔谦,叔术正直,道雅洽闻,弼为兼识。
拔萃衡门,俱渐鸿翼,发愤忘餐,岂要斗食。
率礼从仁,周愆于式,失不系心,得不形色。(二十二章)
郎苗始举,用均巳试,智足周身,言足为治。
性协于时,情敏于事,与今而同,与古曷异。(二十三章)
物以利移,人以酒昏,侯生洁己,唯义是敦。
日纵醇醪,逾敬逾温,其在私室,如涉公门。(二十四章)
季才之性,柔而执竞,届彼南秦,申威致命。
诱之以权,矫之以正,帝道用光,边土纳庆。(二十五章)
群贤遭世,显名有代,志竭其忠,才尽其概。
体袭朱裳,腰纽双佩,荣曜当时,风高千载。
君臣相遇,理实难偕,昔因朝命,与之克谐。
披襟散想,解带舒怀,此昕如昨,存亡奄乖。
静言思之,中心九摧,挥毫颂德,潸尔增哀(《魏书·高允传》)。(二十六章)
徵卢玄崔绰等诏(神麚四年九月) 北魏 · 拓跋焘
出处:全后魏文卷一
顷逆命纵逸,方夏未宁,戎车屡驾,不遑休息。今二寇摧殄,士马无为,方将偃武修文,遵太平之化,理废职,举逸民,拔起幽穷,延登俊乂,昧旦思求,想遇师辅,虽殷宗之梦板筑,罔以加也。访诸有司,咸称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颍、渤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皆贤俊之胄,冠冕州邦,有羽仪之用。《诗》不云乎?「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庶得其人,任之政事,共臻邕熙之美。《诗》曰:「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如玄之比,隐迹衡门、不耀名誉者,尽敕州郡,以礼发遣(《魏书·太武纪》上)。
寄赠衡州杨使君(一作李益诗) 唐 · 韩翃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湘竹斑斑湘水春,衡阳太守虎符新。
朝来笑向归鸿道,早晚南飞见主人。
司徒兼侍中上柱国北平郡王赠太傅马公行状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
曾祖君才。皇右武候大将军南阳郡公。祖珉。皇右钤卫仓曹参军。累赠尚书右仆射。父季龙。皇大同军使岚州刺史幽州经略副使。累赠司空。汝州郏城县临汝乡石台里马燧。字洵美。年七十。太傅英朗特达。刚方中正。体苞五常。致其用以赞皇极。国有二柄。壮其猷以合神武。终始盛烈。为唐宗公。原夫代有功德。延耀储祉。王佐之业。至公而光。年十四从师讲学。因辍卷喟然曰。大丈夫当建功立名。以康济天下。岂能矻矻为章句儒耶。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与历代君臣大本。成败大较。忠贤功用。奇正方略。会其归趣。妙指诸掌。十九丁内艰。泣血三年。以孝闻。天宝末。安禄山拥幽陵之师南向。以光禄卿贾循为留后。公以书干循。劝诛逆将向润容牛庭玠等。然后传檄仗顺。可覆而取之。循疑留不决。竟及于祸。踰月。閒行至恒山。时河朔扰攘。物情恟惧。公方以褒衣长裾。游谈感激。因其谋而扶义建节者众矣。宝应中。陈郑节度李凉公抱玉移镇上党。雅知公才。表为晋州赵城尉。时王师既破史朝义。乃复河洛。有回鹘可汗之助。因肆暴而归。以功自负。其强难屈。节将使上介致饩。皆惧不敢行。公官方解巾。急病不让。径诣其垒。申明要约。气盛词直。虏皆优从。可汗乃授以旗帜。委之供办。且曰。有犯禁者。公其董之。于是藩部肃然。莫不畏服。后有酋长求赂于公者。立斩十馀人。可汗大骇。疾驰出境。安人禁暴之略。兆于斯矣。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居将相之重。恃父子之勇。可汗又其子婿也。藉以为援。将有异图。公密觇其情。请为之备。初伪范阳节度使李怀仙。与相卫恒定等四帅相继来降。怀恩结为党助。奏复其职。至是拥众据汾上。子玚围太原。相卫馈餫。以相掎角。公至安阳。说其帅曰。怀恩憯刻以逞欲。其子轻佻而好胜。人人自为计。坐待帐下之变耳。深陈利病。劝喻激切。由是感公言。至涕泣改图。因约怀仙等三人。奉章献款。既回鹘北归。怀恩与玚继死。公之明识远略。皆此类也。本使寻奏改左武卫兵曹参军。历太子通事舍人著作郎。以至秘书少监兼殿中侍御史。转营田节度二判官。永泰中拜郑州刺史兼侍御史。至是颁六条。抚四方。分忧于上。施惠于下。时兵食方调。杼轴其空。乃辟其田亩。均其户版。每岁一税。百姓便之。生齿益息。庶物蕃阜。大历中改怀州刺史。其夏大旱。公以救灾沴莫若修教化。掩骼埋胔。蠲苛恤隐。使皆得其欲。而无穷人。端居洁诚。默以心祷。至七月。稆谷满野。墉亡者襁负而至。朝廷以阳被边。宜得文武之守。拜陇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公乃训州师。修器备。郡城之西。有路与蕃境相直。凡二百馀步。上连峻峰。公乃躬自行视。塞其蹊隧。功坚力省。疆场以宁。又置谯门于阨狭之地。中制扃鐍。上施干橹。积岁之患。旬日而安。连帅惮公威望日盛。羁留幕府。因以受代。家居京师者久之。先皇帝召见。奇其才。授商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未旬日。属河阳三城逐其帅。择可以抚宁之者。特拜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充河阳三城使。是岁大历十年也。夏五月。汴宋兵马使李灵耀以濮阳叛。俄据浚郊。国家始务靖人。特屈常宪。因以节度留后授之。而又结魏师以略东郡。不利。六月。诏公与淮西节度李忠臣夹攻之。时寇锋寖盛。忠臣每合皆北。将弃师以免者数矣。公尝激以壮志。或绐之吉梦。忠臣既惭且愤。引师复还。先是忠臣军汴南。公军汴北。每与虏角。所向无前。初败之于荥泽。又破之于西梁固。至是灵耀以其勇悍者八千人。号为饿狼营。尽锐来拒。公引戏下决战。遂胜入郛。时魏之救兵二万。距大梁三十里许。公又合诸侯之师。用奇设伏。以敢死士三千人鼓噪先登。大败之。魏将军单骑遁去。灵耀以其徒宵溃。翌日。馀党以城内八千人降于公。公悉让忠臣。推而不处。闭垒移疾。退于坂桥。其士吏卤获。悉以家财购而复之。大梁之人。至今知感。履险则忠以尽敌。成功则让以保身。此又将帅之明哲也。十二年三月。诏复魏博之地。诸侯班师。公乃归镇河阳。秋雨暴至。河流决溢。军吏等具楫棹。请公登舟以避。公曰。城中凡数十万户。吾实主之。而苟以一家求安。所不忍为也。既而人皆感泣。水不为患。十四年闰五月。皇帝即位。深烛理本。以太原王业所起。国之北门。非勋德烂然者。不能镇定。特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东节度观察等使。于是修班制。正事典。险其走集。训其舆师。讲车徒战阵之法。教金鼓声气之节。分画之下。变化如神。自是烽候罢警。匈奴不敢南向而牧矣。建中二年夏六月。来朝京师。加兵部尚书。封豳国公。初魏博席伯父之势。而得专地。既踰年。与东平常山复为从约。七月。魏以兵三万围邢州。攻临洺。昭义节度使上请公为援。朝廷许之。十月。公会昭义之师与神策行营兵马使故太尉西平王于漳州。先是魏以浚郊之败。詟公威望。至是以节度之师。专征伐之任。兵刃完利。部校训齐。军声大振。士气益励。魏人又分锐骑。合恒定李惟岳之众万馀人。于临洺南双冈下树栅以自固。公自晨至晦。急击大溃。杀其将杨朝光。时临洺之围。濠垒四匝。复与昭义鼓行而前。腹背受敌。飙尘翳景。士皆决死。凡百馀合。公自据西濠口。扼其喉以袭破之。凶徒毙踣。乱相蹂蹈。收其车重兵械。各数十万。魏人弃营而遁。邢围迎溃。上嘉其功。拜尚书右仆射。先是公与军吏约曰。苟戮力成功者。当竭产以赏。至是悉索家钱与车服臧获等。奠其价之上下。视其功之薄厚。散于军中。约五十万。且曰。苟可以夷患难。勉师人。赤诚之外。无非长物。故尽其私积。贾其馀勇。士皆歔欷感激。争以效命报焉。优诏褒异。命史臣书之。且诏有司。以量入之赋。如其数以复于公。其毁家佐军。轻费厚下。皆此类也。三年正月。魏人又乞师于东平恒山。众且四万。壁于洹水。公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且以河阳三城。常所训定。上请为助。有诏从之。乃建三桥。夹河为垒。乘变出奇。如环无端。初则衔枚以趋敌。因乘其未备。后则雉草以灭火。使计不得用。然后分锐士飙驰以犯之。而后从之。获首级者殆半。馀皆走林溺水。僵尸相属。腥秽川陆。公愀然曰。是皆平原人也。彼但暴服之耳。亦既就死。忍其委骨肉如是耶。使得以族属收瘗。既而闻者知感。由是洛博二州伪署刺史。各以其地来降。邺魏之閒。以咫尺之书。招下二十馀城。朱滔诱其邻帅。复来助寇。四月。公有魏城之捷。五月。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封北平郡王。时诸军连捷。师留且久。或有复其侵地。则怠于攻取。公具以上闻。有诏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应援征讨。六月。朱滔以渔阳之甲三万。至于城下。初诸侯有议班师者。公曰。彼三战三北。假息孤城。且宿兵十万。闻援强而退。纵敌生患。何以复命于朝廷耶。既而偫帅相励。皆百其勇。七月。加魏州大都督府长史。仍充魏博澶相四州节度招讨等使。四年二月。又败之于成安。魏军退于馆陶。深壁以自固。以十月盗臣窃发。銮辂狩于近郊。公忠愤逾逼。密图方略。怀光统朔方之旅。乘归心以赴难。公齧臂伏泣。以大节感动之。时朱滔招连北虏。边鄙日耸。公谓诸将曰。夙驾整旅。以扈属车。人臣之分也。傥北都不守。即两河三川摇矣。岂行师捍患之义也耶。乃还太原。遣行军司马王权统锐骑五千。与监军使者赴行在所。又令男汇与大将等男各一人赴焉。军食禄赐。器备服用。一以条奏。献于行宫。公初旋师也。以晋阳大卤。用武之地。北蕃东夏。且有外虞。而都城之东。平坦受敌。乃股引汾晋二川。涨为平湖。能顺地泐。以导水势。守陴者岁减其役。滨河者日厚其生。而又广堤浚池。密树如织。金汤自固。板干不勤。其明智善利之及人也如此。公自出车累岁。功捷相继。而军中衣食。多出寇境。河东之人。省调给馈餫之劳。岁减其赋。封内相贺。因中贵人以闻。愿刻金石。诏从其请。公避名不伐。恳疏方止。其劳谦之词。邦人诵之。此所以尊而光。晦而彰者也。公常揣摩诸侯。开导功善。能通其变。以诱其衷。尽益友之直谅。启纯臣之志略。因所以建大顺立大勋者有焉。兴元元年二月。李怀光贪天犯上。衡连逆泚。胁其人以河中叛。公威声素振。壤地相接。支郡属城。降者继至。秋七月。皇帝既平大盗。乃清宫庙。加河东保宁奉诚等军行营副元帅。有诏许公与诸军同讨河中。九月既望。师及于绛。伪刺史王克同弃城而遁。馀党来降。分徇下县。进军宝鼎。斩其将徐伯文。先是怀光之师。勇于豨突。至是获甲首千数。凶徒夺气矣。贞元元年六月。公以军国大要。非表章所尽。释位来朝。亲禀睿略。乃屈指成算。请三旬刍粟以平之。秋七月。与河中节度使今侍中咸宁王及同华邠宁之师次于长春宫。公以单骑傅于城下。召贼将徐廷光。西向受命。且以君恩喻之曰。兵兴以来。逾三十年。而朔方之师。最为忠力。今乘时自效。若建瓴水。岂甘心啬祸。终污锋刃耶。开陈逆顺。声泣交感。又曰。跬步之内。矢石所及。若决为匪人。亦在今日。因披襟直前当之。廷光頫伏拜泣。莫敢仰视。抗词未毕。坚壁洞开。公径入抚安。奉宣皇泽。于是城中周呼曰。吾等复为王人矣。八月。公与咸宁合军而东。至于焦离堡。降其将尉圭。乃次河中。阵于城下。怀光传首。其众请命。是举也。不劳师献功。如其平素。就加侍中。归镇北都。三年二月。来朝京师。寇戎既清。乞罢藩镇。六月拜司徒兼侍中。诏有司具仪法册命。礼赐备厚。昭德报功。人臣荣之。屯师河中也。灵武节度杜希全献体要八章。上因著君臣箴以赐之。公奉表陈贺。上又赐公宸扆台衡铭各一首。公令男畅诣阙谢恩。并请楬而书之于起义堂之侧。诏下优荅。其略曰。卿有吁谟济代之诚。保衡辅朕之志。情之所尚。遂饰以词。比夫盘盂自铭。亦冀辅佐同德。遂许刻石。兼赐题额。宠渥之盛。冠耀当时。五年九月。尝与故太尉西平王同对于别殿。上曰。卿二人与朕休戚是同。各赐图形麟阁。并御制文。命皇太子书于阁壁。至于君使臣。臣事君。选贤与能之盛。尽忠作宪之绩。焕乎天文。与日月并明矣。九年十月。公以足疾。久阙朝请。因至中书。奉表起居。召对拜舞。手误至地。上惊。遽自起以接之。公惭惶跼蹐。感甚以泣。上曰。元首股肱。本为同体。卿之疾痛。何异朕身。乃遣中使梁怀干扶掖下殿。十一年二月。以年及悬车。再表让侍中。优诏敦奖。终不得请。八月十七日。薨于安邑里私第。皇帝震悼。不视朝四日。先是诏宰臣诣宅问疾。御医禁方。旁午于途。疾剧遗表。指陈边事。纯诚至公。言不及私。薨之明日。诏赠太傅。又诏文武百寮。就宅吊哭。京兆尹护丧。万年令为副。司农卿嗣吴王巘充吊祭使。鸿胪少卿王权为副。赙赠绢二千匹。布五百端。米粟二千石。二十七日。命太常卿裴郁副使少府少监路恕备礼持节册命。上所以待大臣之礼备矣。惟公始以文史参佐。至于牧守师帅。功业见乎变。德刑焯于时。所以顺天明。从君命。布皇泽。宣国威。能竭忠力。而为藩卫。理军如家。驭下以诚。拊循厚而士励。法禁明而众整。誓师鞠旅。皆乐为用。料敌致胜。如在彀中。此战之所由克也。凡再分兵符。而三破剧贼。开相府十四年以上。公居中者九年。至于尽沃心之言。当注意之重。密启诡词。人莫得而知之。昔舜之官人也。卨作司徒。龙作纳言。惟公居之。周之命将也。方叔元老。申伯于藩。惟公嗣之。加以冯异之推功。赵奢之飨士。子囊之城郢。文子之不属其子。惟公备之。故岁时为饎。追远盛公侯之礼。会朝鸣玉。拜后联卿士之荣。公之展孝也。公之教忠也。凡自府辟。多为国华。登中朝以润王度。分外阃而贞师律。公之知人也。公之举善也。洪范之乂用三德。向用五福。惜公不踰期颐。其他则无不及也。德舆自左补阙三岁而为右史。掖垣之属。备承功烈。褒奖之礼。获奉命书。今先远有期。祖载将及。易其名者。敢告有司。谨状。贞元十一年十月十六日。宣德郎守起居舍人知制诰云骑尉权德舆谨上尚书考功。夫建侯行师。先王之所以惩不恪也。考行尊名。先王之所以劝人臣也。谨按故司徒兼侍中上柱国北平郡王赠太傅马公。勤劳王家。功德茂盛。其谋猷合于君。其忠利加于人。用登公相。以殿邦国。今体魄则降。日月有时。敢录实行。请徵谥法。谨上。
送崔中丞赴郑州 唐 · 姚合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仆射陂前郡,清高越四邻。
丹霄凤诏下,太守虎符新。
雾湿关城月,花香驿路尘。
连枝相庭树,岁岁一家春。
广州十贤赞 其七 唐岭南节度使检校司徒平章事太子太师赠太傅谥曰贞简李勉 北宋 · 蒋之奇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三四
李勉玄卿,惠王之孙。
沈雅清整,好学有闻。
调开封尉,俗厖难治。
摧奸抉隐,已为能吏。
扈从灵武,乃擢御史。
笑语哗纵,维时崇嗣(大将管崇嗣)。
勉劾不恭,帝叹以云:「自吾有勉,朝廷乃尊」。
关东献俘,百人且死。
中有叹者,过问所以。
「被胁而官,非敢辄反」。
入言寇污,天下且半。
虽欲澡心,厥路无繇。
驱以助贼,殆非良谋。
愿勿尽杀,帝嘉其意。
驰骑完宥,归者日至。
连擢少卿,欲柄用之。
辅国之骄(李辅国),讽使下己。
勉终不肯,宁为刺史。
江西部人,父病为蛊。
埋书勉名,掘验不诬。
是孝于父,纵释不诛。
入尹京兆,不谄军容(鱼朝恩)。
前尹(黎干)治饷,我独不供。
节度岭南,盗贼负险(番禺贼马崇道、桂叛将朱济时负阴为乱。)。
残十馀州,至皆讨斩(遣将李观率容州刺史王竑斩之。)。
西南夷舶,岁四五至。
谁为苛谨,困此讥视。
勉既絜廉,又征不暴。
明年共来,四十馀柁。
居官之久,清静自敕。
器用车服,未尝抆饰。
迨其召归,至于石门。
尽搜其家,所畜犀珍。
投之江中,囊笥一贫。
时谓清节,可辈三人(宋璟、卢奂、李朝隐。)。
部人叩阙,请为立碑,以颂其德,代宗许之。
徙节滑亳,不威而治。
诸帅暴桀,皆所尊畏。
灵耀之奔(李灵耀),勉缚以献。
忠臣(李忠臣)之逐,诏移治汴。
襄城失守,援兵莫至。
溃围东出,未足为愧。
帝尝问勉:「卢杞奸邪,朕顾不知,其故谓何」?
勉曰:「杞奸,闻于天下。
独帝不知,是奸邪也」。
对则甚韪,然益见疏。
为相二岁,辞位以居。
勉之少贫,尝在逆旅。
诸生且死,出金以与。
「为我葬馀,君可自取」。
勉诺既葬,置金棺下。
其家来谒,启墓付之。
将相奉赐,亲党是遗,没无赢藏,其清若兹。
礼贤下士,善终如始。
幕府有卒,宴必沃馈。
每遣戍兵,存问家室。
视其资粮,人得死力。
鲠亮廉介,在廷所少。
七十二终,为宗臣表。
贺圣朝词帖跋 宋 · 米友仁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丛帖目》卷二
先子礼部昔年所遗墨。一日,西蜀道士李灵素携迹过访,一一拜观,不胜感泣。求余跋,不欲辞,适以辞免新除兵侍,未暇索言之。右朝请大夫、新除尚书兵部侍郎米友仁元晖谨书。
道德真经集解序说 南宋 · 董思靖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八八
《史记》列传曰:「老子者,楚苦县濑乡曲仁里人也(苦音怙,县本属陈,因楚灭陈,故属楚,即今之亳州真源县也,濑或作厉。杜云:濑水出其西,故以名乡。),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盖尝适周问礼焉(《礼记·曾子问》郑氏注曰:「老聃,古寿考者之号,与孔子同时。」疏云:「老聃,即老子也。」《说文》云:「聃,耳曼也。」《后汉·窦章传》注云:「老子为守藏史,复为柱下史。」《道藏玄妙玉女内传》其略云:玉女自九天降为天水尹氏女,适李灵飞老君,于殷阳甲十七年乘日精化流珠入玉女口中,已而孕,历八十一年,以武丁九年降诞。文王为西伯时召为守藏史。故《论语》郑玄注云:「老、彭,商之贤大夫也。」疏云:「老是老聃也。」武王时迁为柱下史,成康之时尚为柱史,昭王时乃去官,故魏明帝《赞》云:「为周柱史,经九百年。」唐博士吴扬昊云:「既生商日,复仕周时。计其始终,乃历千载。」此皆举其成数也。按《实录》云:自商武丁九年至周赧王九年升昆崙、还紫微上宫之时,计九百九十六年。《史记》曰:或云百六十岁,或云老子在代二百馀年,乃入流沙。此以孔子时人斟酌其岁数,不能知其实,所以每事言「盖」言「或」,及云「莫知所终」。)。故《家语》云: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有「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等语,于是孔子发「犹龙」之叹。按《混元实录》:昭王时出关,穆王元年还中夏,平王东迁复出关,至西海校仙再还中夏,此问礼及五行等事,乃敬王十七年也。)」。老子居周,久之不得以行其道,乃去周,寻欲西化异俗,至函谷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所终(尹喜字公文,盩厔县神龙乡闻仙里人也。少好坟索,善天文秘纬,尝结草为楼,仰观乾象。康王朝为大夫,后召为东宫宾友,昭王时因瞻紫气西迈,天文显瑞,知有圣人当度函谷关而西,乃求出为关令,王从之。至关,乃曰:「夫阳数极九,星宿值金,岁月并王,法应九十日外有大圣人经过京邑。」先敕关吏孙景曰:「若有形容殊俗,车服异常者,勿听过。」喜预斋戒,使扫道烧香以俟。是时,老君以昭王二十三年五月壬午驾青牛车,薄版为隆穹,徐甲为御将,往开化西域。至七月十二日甲子,果有老人皓首聃耳,乘白舆,驾青牛至,吏曰:「明府有教,愿翁少留。」乃入白喜,即具朝服出迎,叩头邀之。老君逊谢至三,尹曰:「去冬十月,天理星西行过昴,今月朔,融风三至,东方真气状如龙蛇而西度,此大圣人之徵。」于是为留官舍,设座,行弟子礼。喜乃辞疾去官。十二月二十五日奉邀老君归其家,二十八日,授以五千言,至次年四月二十八日,于南山阜辞决升天,戒以千日外寻吾于青羊之肆,至二十七年会于蜀李太官家。是时诸天众仙浮空而至,老君乃敕五老上帝等授喜《玉册金文》,赐号文始先生,位为无上真人,赐紫服、芙蓉冠等,从游八纮之外也。)。谓之老子者,盖生而白首,亦以其修道而养寿也。《道德经》者,其文载道德之旨,而可以常由也。《唐艺文志》曰:天宝中,加号《老子玄通道德经》云(葛玄序曰:「夫五千文,宣道德之源,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天人之自然经也」。班固载《老子传说》傅氏三十七篇,邻氏四篇,徐氏六篇,刘向四篇。杜光庭云:注者有《尹喜内解》,汉张道陵《想尔》,河上公《章句》,严遵《指归》,魏王弼、何晏、郭象、钟会、孙登、晋羊祜、裴处思、苻坚时沙门罗什、后赵佛图澄、晋僧肇、梁陶弘景、后魏卢景裕、刘仁会、南齐顾欢、松灵仙人、秦杜弼、宋张凭、梁武帝、梁简文帝、张嗣、梁道士臧玄静、孟安期、孟智周、窦略、陈道士褚柔、隋道士李播、刘进喜、唐魏徵、傅奕、杨上善、贾至、王光庭、王真仙人、胡超、道士宋文明、尹文操、韦录、王玄辨、尹愔、徐邈、何思远、薛季昌、王鞮、赵志坚、车惠弼、李荣、黎元兴、张慧超、龚法师、任太玄、申甫、张道相、成玄英、符少明。《唐艺文志》又有安丘望之、湘。逸其姓、程韶、王尚、蜀才、袁真、释惠严、惠琳、义盈、梁旷树、李允愿、陈嗣古、冯廓、玄景先生、杨上器、韩杜、贾大隐、辟闾仁谞、刘仲融、王肃、戴诜、玄宗、卢藏用、邢南和、冯朝隐、白履忠、尹知章、陆德明、陈庭玉、陆希声、吴善经、孙思邈、李含光,凡四十家。而藏中所存李约、贾清夷、王顾、杜光庭等,皆唐人,且不著于志,始知所录犹有未尽,惜名存书亡者十盖八九。河上公分八十一章以应太阳之极数,上经三十七章,法天数奇,下经四十四章,法地数耦。刘歆《七略》云:刘向定著二篇,八十一章,上经三十四章,下经四十七章。而葛洪等又加损益,乃云天以四时成,故上经四九三十六章,地以五行成,故下经五九四十五章,通应九九之数。清源子刘骥曰:「矢口而言,未尝分为九九章也。」严遵以阳九阴八相乘为七十二,上四十章,下三十二章。王弼合上下为一篇,亦不分章。今世本多依河上章句,或总为上下篇。广川董逌云:「唐玄宗既注《老子》,始改定章句,言道者类之上卷,言德者类之下卷,刻石涡口庙中。」玄宗《释题》云:「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经分上下者,先明道而德次之。」然其末又云:「是知体用互陈,递明精要,不必定名于上下也。」江袤云:「余昔于藏书家见《古文老子》,次序先后与今篇章不伦,亦颇疑后人析之也。」玄宗命司马子微三体写本,有五千三百八十字。傅奕考覈众本,勘数其字,云:项羽妾本,齐武平五年彭城人开妾冢得之;安丘望之本,魏太和中道士寇谦之得之,河上丈人本,齐处士仇岳传之。三本有五千七百二十二字,与韩非《喻老》相参。又洛阳官本五千六百三十五字,王弼本五千六百八十三字,或○六百一十,或三百五十五,或五百九十,多少不一。《史记》云五千馀言,但不满六千,则是矣。今云五千文者,举全数也。彭㭒《皇宋集注》有政和御注、道士陈景元、司马温公光、苏文定公辙、王荆公安石、王雱、陆佃、刘概、刘泾、仙姑曹道冲、马蹄山达真子、了一子、李文和、陈象古、叶梦得、清源子刘骥、朱文公熹、黄茂材、程文简公大昌、林东邵若愚。而倪文节公思、高士徐知常等注亦未尽录。)。大抵老子之道,以清净无为自然为宗,以虚明应物不滞为用,以慈俭谦下不争为行,以无欲无事不先天以开人为治,其于治身治人者至矣。如用之,则太古之治可复也(《前汉·艺文志》云:「道家者流,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欧阳修《崇文·总叙》云:「本清虚,去健羡,泊然自守,故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虽圣人南面之治不可易也。」)。以其所值之时,俗尚文胜,淳朴之风无复存者,而老子抱纯素之道,与时偕极,必待感而后应,故不得位以推是道于天下,盖知夫时数之有所忤也。然终不能恝然于其道之无传,是以有教无类,且而眷眷于西方之异俗,则其悯当时、虑后世之心何如哉!犹幸斯文不坠,故西关伺驾,东鲁见龙,而书与言之尚存也。河上丈人、黄石公、乐臣公、盖公之徒,盖能究其旨而体之,敛厥用于一身,则在我之天下已羲皇矣。及其道之有所授,则孝文以之为君,子房以之佐汉,曹参以之相齐,果能通一脉于苛秦之后,吁!亦验也。然使又有进于是,如其人羲皇之,则羲皇矣。或者见是书词意含洪宽大,而不知致察于虚极静笃之时,存乎体之至严至密者,以为庶政庶事之本,乃徒务为闷闷若昏之量,而习弊反堕于优游姑息,遂有清虚不及用之讥,故不经而子视之。呜呼,惜哉(文中子曰:「清虚长而晋室乱,非老子之罪也。」朱文公曰:「晋时诸公只是借他言语来盖覆那灭弃礼法之行耳,使其心下污浊纷扰,如何理会得老子底意思。」《旧唐书·宪宗纪》李藩对曰:「《老子指归》与六经无异。」唐兵部郎李约云:「世传此书为神仙虚无言,不知六经乃黄老之枝叶尔。」故太史公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不为无见也。)!是经大义,固已见于诸家,然或病其无所折衷。仆昏蒙晚学,过不自量,辄采摭诸说,亦间出己见,以补一二。或诠其文,或逗其意,附以音释,订以异同,图便观览,庶日益日损,而契言外之旨于绝学无忧之地也。或谓微言隐诀,多寓其间,故以首章有「无为」,在二丹则神气水火也,「虚心实腹」,则炼铅之旨,「用兵善战」,则采铅之方,「冲」字从水从中,乃喻气中真一之水,「三十辐共一毂」,为取五藏各有六气之象及准一月火符之数。如斯等义,今皆略之(或者盖谓无者地二之火,有者天一之水,故举《潜通诀》云「两无宗,一有灵,化妙难窥」,及以知白守黑为金水之说。然此乃大丹之法,准《易》象法天地,以日魂月魄为药物,则《神农古文龙虎上经》三十六字,西汉淮阳王演《金碧要旨经》、东汉魏伯阳《参同契》、唐元阳子《金碧潜通诀》等是其法也。如《混元实录》云:「老君先授尹真内外二丹之术,然后告以道德之旨。」则是不以丹术杂于本经明矣。又曰:「三一九思,内修之要也;九丹金液,外炼之极也。」故所授太清诸经则专言金液外炼之事,然与前所举大丹之法亦少异。后辈见其有坛炉鼎灶之设,乃以灵砂金石等为外丹,殊不知后天有质阴杂非类之顽物,服之令人多躁失明,而且不悟其非也。或者又曰:无者神也,有者气也。乃以「有无交入为丹本,隐显相符是水金」,及「黑中有白为丹母,虚心实腹义俱深」,「三十辐兮同一毂」,等诗为證。此虽皆用经中之语以为诀,然其说自成一宗,盖内丹之法也。若尹真所受三一九思等法,虽曰内修之事,然与内丹源流亦自不同。大抵道法经术各有指归,不可以一书而兼尽诸家之义,茍强引而合,皆傅会也。)。何则?性由自悟,术假师传。使其果寓微旨,亦必已成之士,口授纤悉,然后无惑,区区纸上,乌足明哉!况是经标道德之宗,畅无为之旨,高超象外,妙入环中,遽容以他说小数杂之乎!白乐天云「元元皇帝五千言,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亦确论也(苏文忠公轼奉诏撰《储祥宫碑》,其大略云:道家者,源本出于黄帝、老子。其道以清静无为为宗,以虚明应物为用,以俭慈不争为行,合于《易》「何思何虑」、《论语》「仁者静寿」之说。自秦汉以来,始用方士言,乃有飞仙变化之术,黄庭大洞之法,木公金母之号,太乙紫微之祀,下至于丹药奇技、符箓小数,皆归于道家。尝窃论之,黄帝、老子之道,本也;方士之言,末也。得其本而末自至。)。噫!修之身,其德真,以至天下,其德乃普,非二本也。学者果能得一而有以贯通,则所谓杳冥之精,恍惚之妙,实昭然于守中抱一之中,而玄牝之机,橐籥之用,莫非道之所为也,惟深造自得者知之。淳祐丙午腊月望,清源天庆观后学圭山董思靖书。
按:《道德真经集解》卷首,正统道藏本。
赠周郎 元末明初 · 郭钰
押词韵第四部
白马渡江赭衣舞,青春杀气吹吴楚。
豪杰如云起义兵,尽说周郎才且武。
鏦金伐鼓驻江浒,麾下健儿猛如虎。
大刀照日开雪光,飞镝穿云落雕羽。
亦知困兽死犹斗,转战大呼发毛竖。
马鞍晓被带冰霜,刁斗夜鸣杂风雨。
黄河不见官军渡,青天白日丹心苦。
国家养兵八十年,不斩蛟鲸伐狐兔。
自非忠义激心肝,谁肯艰难越深阻。
昨者悬军大捷归,声名歘起元戎府。
府前献俘扬虎旂,府中把酒歌都护。
江南布衣有如许,政好归来奉明主。
选将坛高拜天语,中官促印黄金铸。
坐遣丹丘拜猰㺄,天下苍生各安堵,虎符将军何足数。
陈云舫员外锦赋二诗见赠奉酬一首 晚清 · 李慈铭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杏花香雪斋诗丁集
觅句陈无己,禅关出每稀(云舫寓南下洼之东一古寺中。)。
貌如僧入定,官与世多违。
佛火分绨案,龛花点𦅖衣。
难忘三岛事,欲挽李灵飞(君以癸亥翰林改官刑部。来诗以余今年不得馆选为惜,故戏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