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公绰” 相关资源
诗文库
移书劳勉频阳令尹赏粟邑令薛恭 西汉 · 薛宣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七
昔孟公绰优于赵魏而不宜滕薛,故或以德显,或以功举,「君子之道,焉可怃也」!属县各有贤君,冯翊垂拱蒙成。愿勉所职,卒功业(《汉书·薛宣传》)。
郡国贡举议 东汉 · 韦彪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九
伏维明诏,忧劳百姓,察察不舍昼夜,垂恩选举,必务得其人。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让」。夫人才行,少能相兼,是以孟公绰优于赵、魏老,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忠孝之人,治心近厚,锻炼之吏,治必近薄。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者,在其所以靡之故也。士宜以才行为先,不可纯以阀阅取。然其要归,在于选二千石。二千石贤,则贡举皆得其人矣(《后汉·韦彪传》,袁宏《后汉纪》十一,《通典》十六。)。二千石皆以选出京师,剖符典千里(《文选·嵇康杂诗》注引《东观汉记》韦彪上议)。
求贤令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
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魏志·武帝纪》,又《文馆词林》六百九十五)。
选举论 唐 · 刘秩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二
王者官人。必视国之要。杜诸户。一其门。安平则尊经术之士。有难则贵介冑之臣。夏殷周选士必于庠序。非其道者。莫得仕进。是以诱人也无二。其应之者亦一。及周之末。诸侯异政。取人多方。故商鞅患之。说秦孝公曰。利出一孔者王。利出二孔者强。利出三孔者弱。于是下令。非战非农。不得爵位。秦卒以是并吞六国。汉室干戈以定祸乱。贵尚淳质。高后举孝悌力田。文景守而不变。故下有常业。而朝称多士。及孝武察孝廉。置五经博士弟子。虽门阀二三。而未失道德也。逮至晚岁。务立功名。锐意四夷。故权谲之谋设。荆楚之士进。军旅相继。官用不足。是以聚敛计料之政生。设险兴利之臣起。番系严熊。罴等经营作渠。以通漕运。东郭偃孔仅建盐铁诸利策。富者冒爵射官。免刑除罪。公用弥多。而为官者徇私。上下并求。百姓不堪刓弊。故巧法惨急之臣进。而见知废格之法作。杜周减宣之属。以峻文决理贵。而王温舒之徒。以鹰击敢杀彰。而法先王之术。习俎豆之容者。无所任用。由是精通秀㯋之士。不游于学。游于学者。率章句之儒也。是以昭帝之时。霍光问人疾苦。不本之于太常诸生。徵天下贤良文学以访之。是常道不足以取人也。至于东汉。光武好学。不能施之于政。乃躬自讲经。肃宗以后。时或祖效。尊重儒术。不达其意。而酌其文。三公尚书。虽用经术之士。而不行经术之道。是以元成以降。迄于东汉。慷慨通方之士。寡廉隅立节之徒众。无何。汉氏失驭。曹魏僭窃。中正取士。权归著姓。虽可以镇伏氓庶。非尚贤之术。盖尊尊之道。于时圣人不出。贤哲无位。诗道大作。怨旷之端也。洎乎晋宋齐梁。递相祖习。其风弥盛。舍学问。尚文章。小仁义。大放诞。谈庄周老聃之说。诵楚词文选之言。六经九流。时曾阅目。百家三史。罕闻于耳。撮偫抄以为学。总众诗以为资。谓善赋者廊庙之人。雕虫者台鼎之器。下以此自负。上以此选材。上下相蒙。持此为业。虽名重于当时。而不达于从政。故曰取人之道。可以敦化。周书曰。以言取人。人竭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取人之道。不可不慎也。原夫诗赋之意。所以达下情。所以讽君上。上下情通。而天下乱者。未之有也。近之作者。先文后理。词冶不雅。既不关于讽刺。又不足以见情。盖失其本。又何为乎。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人不土著。萃处京畿。士不饰行。人弱而愚。夫古者以勋赏功。以才莅职。以才莅职。是以职与人宜。近则以职赏功。是以官与人乖。古者计人而贡士。计吏而用人。故士无不官。官无乏吏。近则官倍于古。士十于官。求官者又十于士。故士无官(后魏羽林士今万骑军功是也)。官乏禄。吏扰人。古者王畿千里。千里之外。封建诸侯。诸侯之吏。自卿以降。各自举任。当乎汉室。除保傅将相。馀尽专之。州县佐史。则皆牧守选辟。夫公卿者。主相之所任也。甸外之官吏者。又诸侯牧守之事也。然则主司之所选者。独甸内之吏。公卿府之属耳。岂不寡哉。所选既寡。则焉得不精。近则有封建而无国邑。五服之内。政决王朝。一命免拜。必归吏部。按名授职。犹不能遣。何暇采访贤良。搜覈行能耶。时皆共嗤其失。而不知失之所以。故备详之。又曰。夫官有大小。材有短长。长者任之以大官。短者任之以小职。职与人相宜。而功与事并理。是以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近之任官。其选之也略。其使之也备。一人之身。职无不莅。若委游夏以政事。责冉季以文学也。何其谬欤。故人失其长。官失其理。是以三代之制。家有代业。国有代官。孔子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史墨曰。古之为官。代守其业。朝夕思之。一朝失业。死则及焉。是知业不代习。则其事不精。此周之所以得人也。昔羲氏和氏掌天地。刘氏代扰龙。籍氏代司史。庾氏库氏代司出纳。制氏代司铸钟。即其事也。后代以代卿执柄。益私门。卑公室。齐夺于田氏。鲁弱于三家。革代卿之失。而不复代业之制。医工筮数。其道浸微。盖为此也。故老子曰。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不善用人者。譬若使骥捕鼠。令鹰守肉。骥之捕鼠。终不可获。而千里之功废矣。鹰之守肉。死有馀罪。而攫撮之效没矣。夫裁径尺之帛。刻方寸之木。不任左右。必求良工者。裁帛刻木。非左右之所能故也。径尺之帛。方寸之木。薄物也。非良工不能裁之。况帝王之佐。经国之任。可不审择其人乎。故构大厦者。先择木然后拣材。理国家者。先择佐然后守人。大匠构屋。必以大材为栋梁。小材为榱桷。苟有所中。尺寸之木无弃。此善理木者也。
苏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襄武李公写真图赞 唐 · 独孤及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九
作缋精至,于艺悬解。
拟公德容,与化同制。
独立正色,神和气迈。
婉兮清扬,若闻嘉话。
公绰不欲,仲山匪懈。
形于懿范,观者目骇。
百城仰止,偫吏儆戒。
成务安民,亦犹此画。
洪州建昌县丞崔公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
君讳遴。字某。博陵安平人也。六代祖北齐右仆射昂。以文学正直。周历诸曹。礼乐刑政。所损益者十七八。生隋水部司门二郎中洽。有风仪器尚。以世其家。司门生皇掖县令昙首。掖县生武邑令绍。武邑生白水尉顼。顼生汾西令赠定州刺史升之。自掖县四世。含德不耀。君即定州府君之长子。故相国右庶子安平公。其介弟也。恬淡愿悫。不迁于时。仁于乡党。友于兄弟。大历中。御史大夫赞皇李公之宣风于吴也。闻其贤。起家表荐为常州武进县尉。迹徇知已。心不近名。俛视官曹。非其好也。建中初。嗣曹王分阃案部于九江之西。又以名闻。转洪州建昌县丞。君喟然曰。庄生于陵子。吾之师也。恶用是哉。终不屑就。先是筑室于毗陵。疏清流。荫碧藓。树艺偃仰。有终焉之志。贞元十年正月日。寝疾终于其家。享年六十三。夫人范阳卢氏。华宗淑行。动循礼法。其孤景伯等。年未及冠。皆专经趣善。藐然衔恤。护奉輤车。以明年十月某日。归祔于河南东原之旧茔。先远故缓也。季弟著作郎述。贞谅逊悌。称于士林。抱终鲜之痛。主归全之礼。以德舆详其素履。俾为墓铭。铭曰。
公绰之道,澹无欲兮。
结身用晦,言可复兮。
视履考祥,宜戬谷兮。
乃如之人,胡不淑兮。
周原旧封,森拱木兮。
于以宁神,识陵谷兮。
凤阁王侍郎传论赞 唐 · 李翰
四言诗 押真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一
论曰。王氏之先。盖出于有周。自后稷公刘。迨乎太王王季。以至文武成康。累圣重光。以成王业。故能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下及灵王。厥德虽衰。而天命未改。有太子晋者。登仙于伊洛之閒。其后代子孙。遂称为王氏。考其绵系。不亦远乎。既而姬氏运穷。战国蜂起。有错为魏将。剪为秦将。咸以武功。翊扶霸业。宏谋远略。二国赖焉。自秦至汉。有吉有骏。为汉代名贤。自汉至晋。有览有祥。为晋室公辅。时徐州刺史吕虔。檄祥为别驾。虔有佩刀。工者相之。以为三公之器。虔谓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固辞不获。而后受之。祥在魏为司空太尉。封睢陵侯。晋武帝践阼。拜太保。爵为公。年八十馀。赐几杖不朝。为国元老。祥临薨。以佩刀授其弟览曰。汝后必兴。足称此刀。览拜光禄大夫。封即邱子。门施行马。览生抚军长史裁。裁生丞相始兴文献公导。匡辅中兴。迁都建业。元帝倚以宰衡之任。而王氏盛于江左矣。其正绪也。则悦洽珣珉。以宏雅清亮重于时。其旁枝也。则浑戎衍经。以旷达易坦高于物。若乃器宇崇邈。风鉴昭朗。则宋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豫宁文侯其人也。忠肃恭懿。宣慈惠和。则宋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开府豫宁忠敏侯其人也。开物成务。纬地经天。则齐中书监尚书令太尉南昌文献公其人也。廉正澄絜。恬虚润。则梁侍中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南昌安侯其人也。美干英姿。通机敏艺。则梁侍中金紫光禄大夫五兵尚书南昌章侯其人也。博学高才。鸿笔丽藻。则周内史太子太保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空司徒石泉康公其人也。有典有则。如圭如璋。则隋安都郡太守石泉侯其人也。道韵清穆。德徽光劭。则太子舍人荆王府司马皇朝赠魏州刺史其人也。其馀枝分叶散。岳峙川流。孝范忠规。仁声义烈。女嫔帝子。男尚王姬。公侯保辅之尊。令仆卿尹之贵。纽龟鸣玉。紫盖朱轩。赫奕蝉联。缤纷庵蔼。市朝亟改而无替。舟壑骤迁而不易。衣冠礼乐。百代传之而比肩。人物风流。四海望之而延颈。岂不美哉。虽复鲁三桓之子孙。郑七穆之宗族。晋之栾范。齐之国高。张氏之七叶貂蝉。杨家之四世台衮。石奋石庆。恭慎重规。胡质胡威。清廉謺轨。父子儒学。桓荣与桓郁相承。兄弟文章。陆机与陆云齐举。未足以延兹家范。丽我门辉。所谓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盛德必有百世之祀者也。善乎郭景纯之言。淮水绝。王氏灭。此非其效与。石泉公承积德之基。挺举和之气。髫龀之岁。便能竭力以事亲。其性纯笃。率由而至。精神朗悟。特异常童。好学读书。略无懈倦。常研味经史。虽寝食有所不遑。才及成童。已为博达。朋侣推荐。刺发而就列焉。历仕州郡。咸以材能底绩。既以贤良文学举。又以夙行公方进。遂乃升台府。拜卿仆。三典名岳。一佐神州。始学之。今得而行之。以明察禦奸豪。以慈和抚孤弱。以谨靖成公务。以清白杜私求。珠玉非所宝。脂膏不能润。故能所广者纪。不令而行。千里应其言。百姓归其德。所谓恺悌君子。人之父母者也。及其翔凤池。执螭剑。出纳王命。弼谐帝猷。理在将顺。怡然而奉旨。事当进色。侃然而犯鳞。常欲兴礼制乐。刑宽政。奖儒术。抑吏道。正风俗。厚人伦。乃蘧瑗之忠诚。史鱼之端操。孟公绰之不欲。季文子之无私。羊兴祖之衣惟葛袍。公孙宏之食惟粟饭。陈宠之奏稿咸削。孔光之温树不言。我之行事立名。殆出于数公之右矣。由是特为上所亲倚。常以忠贤许之。其好古博雅。述作无倦。游心于千载之表。骋思于九流之域。虽堆案盈几。积讼充庭。汗怀铅。晷刻无舍。所莅之职。由中及外。或考其事。或相厥土。博采前志。旁求故实。辄加撰录。无或阙遗。至以祖德家声。前言往行。追述编纪。动成部帙。有忠孝之道焉。有礼义之规焉。有经邦之则焉。有正家之训焉。固可以贻厥孙谋。播乎长世者也。易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又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又曰。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诗曰。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道盛德至。善人所不能忘也。又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又曰。嘉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若石泉公者。可谓备君子之德矣。其为圣朝辅佐。受天之禄也。宜哉。赞曰。
仙绪山宾,灵液流津。
积德累仁,生贤清神。
孝以事亲,忠以为臣。
履道正身,秉国之钧。
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空赋 唐 · 郭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一
造化之工。稽夫有名之域。察以无象之中。彼去有而舍体。乃因无而立空。极乾坤之包汗漫。何窅眇与冲融。且希夷难变。而橐籥罔穷。神禹莫知其至。离娄安睹其终。坠露有声。杳然闻皓鹤之唳。太虚无碍。岂独发醯鸡之蒙。则七曜垂文。八纮作纪。应类示迹。变态无已。颢气浃而流英。飞霞散而成绮。顺昼夜以明晦。涵混元而古始。及夫长风清。骤雨霁。或暝魄初满。或朝阳不翳。千里若镜。合止水而澄鲜。四野无尘。分远山之亏蔽。理通一贯。施极多族。忘取舍而惟静。任细大而皆足。溟涨会百川之宗。箫管达五音之目。墨客临而责有。赋见平原。老氏酌以当无。道几牝谷。户牖致有空之用。人神终害盈之黩。故至人得之于无心。公绰寘之于不欲。钦若圣君赫赫。良牧英英。岩穴静而贤举。囹圄空而法平。湛虚明而元鉴。在虚受而澄清。无谈天之逸藻。惭叩寂以求声。
周礼致太平论五十一篇 其三十五 官人第二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一一
司士「掌群臣之版」,「以德诏爵,以功诏禄,以能诏事,以久奠食」。德,谓贤者。凡贤者、能者,皆先试以事,久而有功,然后授之以爵,得禄食也。爵以贵乎人,天下之人共贵之;禄以富乎人,天下之人共富之。高冠大盖,吏民趋走事之恐不及,天下共贵之也;禀财给谷,农桑赋贡,奉之而不暇,天下共富之也。天下共贵之而贵非其人,天下共富之而富非其人,则君命果义乎?众心果服乎?且人各有能有不能,孟公绰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裨谌谋于国则否,况其下者乎?苟非试其事、考其功,而遽与之爵禄,则旷天官,败公事,何足道哉?《王制》曰:「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所谓官之者,使试守也。尧舜岂不圣?而试臣以职,慎之至也。若是,则贤者必用,不肖者必舍;能者必行,否者必藏。啬夫之印绶,不可以幸而得也,奚高位之辱哉?夫位有高卑,禄有厚薄,言其操柄,则无所不重。州县之职,前世以为徒劳者,而民命系之。未闻明试其功而居位受禄,一官之效则仕而后学之,有美锦者不使人学制焉。民所以死生贫富,顾不重哉!
治说三 其三 说进 北宋 · 陈舜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二、《都官集》卷七
说曰:天下之患,患在人乐高位而进。乐高位而进,利禄之心也;抱道而往者,虽进不乐也。故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亦以不得禹为己忧。然则舜禹又果乐乎?窃负而逃,卒得天下,不如海滨之乐也。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道者,富贵之保也。有道去贫贱易,行道保富贵难。无道而富金玉者,贾祸之帜也;无德而贵轩冕者,暴恶之器也。今夫人力足举百钧,加一鸿羽,则诉而不受,是谓之匹夫量力。善使其力者以三百钧任百钧,则人有馀力,致远而不困。以匹夫任匹夫,知不过其力,为天下国家者以丰禄重爵而加之不量力之士,惑矣。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鲁申公处经义则长,问天下治乱则否。黄霸入为三公,则声名减于治郡。李文博善语政道,而短于治国经济。皆力不足也。明足以视百里而秋毫不遗,千里之外,拱把之木有所不见者矣。百里之智,加之千里之任,则民不厌望;又加之数千里之事,则枉挠纷委,而民弃矣。况受一室之智,取之以制天下之术,是弃天下也。不量力之患,由使之不度德,受之不任责,退而无所归其罪,由是天下有不量力之进。有不量力之进,未有不利禄者也;有利禄之进,未有能爱君者也。高山之下,必有不测之渊;高明之家,必有不可逭之祸。故古者有天地大变,三公策免;不胜任,布衣步出府为庶人;有他过,栈车牝马,放之田里。甚者牛酒在道,间亦不起。昔者责实之世,责实之君尝行之。是以君子居其时也,命至而涕泣不敢受,荣剧则伛偻而益恭,防患于未萌,保身于未危,岂倖倖而乐进耶?乐进之世,人不省己力不足以敌匹雏,而气淩三军;材不足奉刀笔,而志慕公相。总覈之理丧,而朋党之事起;修洁之方不自顾,而惟占术是问。天下之患,莫不始此。臣窃谓国家之法,以卑官减小刑,以高官赎殊罪。此条目之常,非驭臣责实之大柄。今州县痴懦不任职,免官夺禄,数岁而后复;丞相不任职,不失加节旄,雄视方面。州县贪墨犯法,终身不齿,甚者黥锢之夷岛;丞相犯法,不失进华职,偃息屏辅。虽陛下进退大臣之礼适当然,奈廉耻之风不竞,人人思得此高位,为不危不辱之地哉!今天下之治,莫先乎使,仕者量力而进,指高位而人不敢为,则立法宜自丞相始。然后大臣法而小臣廉,治道亦几乎立矣。臣愚不佞,故为《进说》。
与钱穆父(八)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四
别后书问简废,到官百冗,未遑上状,先辱教墨,得闻起居佳胜,感慰兼集。闻坐啸竟日,孟公绰岂可屈在滕、薛?而衰病坐苦烦剧,当易地而后安。又天官、司徒皆阙人,当令公厌事矣。大热不可出,初到略须锄治纷纷,湖山咫尺,尚未见也。思企谈笑,起望西兴蔼蔼,若闻謦欬。尚冀珍卫,少慰区区。不宣。
与洪氏四甥书 其四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八、《山谷全书·别集》卷一八
龟父外甥:得递中书,审侍奉太母县君安裕,同诸弟进学不倦,甚慰怀想。即日霜寒,想同新妇供具甘旨不匮。黄州教授得安问。寄诗比旧增胜,每得所寄文字,虽哀苦憔悴中,亦一开颜也。所问礼乐事,具悉。礼乐者,圣人所以节文仁义至于大成者也,修之身,立之天下,一法也,一物也。乐由天作,礼以地制,夫范围天地,非圣人孰能之?惟圣人能遂万物之宜,通天下之志。万物皆得宜,礼之实也;天下皆得志,乐之情也。董生、王吉、刘向所论,盖欲用先王之礼乐宜于世者,以教化民,此与圣人之言不悖也。孔子所论孟公绰、卞庄子之徒,盖或过或不及,非以礼乐节文之,则不可为成人,如孟子所论合矣。圣人者,知人之本根材器,故其用礼乐也,知变化之道,而与天地同流。故钟鼓之间而与天地同和,俎豆之间而与天地同节。后世不本心术,故肝胆楚越也,而况于礼乐乎!对客疲倦,草草。
与范长老 其十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六、《山谷全书·续集》卷六
密师想已到,舍老人亦同到六祖否?不知昔日五祖养母,何以今日六祖养父也?观今日事体,想猝未得清闲弄书册也。南禅藻公相见,且为致千万意。《法堂记》不敢忘,但老懒,不能特地作文字,或遇缘可成耳。纯老、方广甚安佚,所谓「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者也。比苦乡仆来族中索唤文字及报书,累日方得办。眼花臂痛,至今未复常,稍定叠,别奉状也。
人材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淮海集》卷一四、《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二五、《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
臣闻天下之材,有成材者,有奇材者,有散材者,有不材者。器识闳而风节励,问学博而治行纯,通当世之务,明道德之归,此成材者也。经术、艺文、吏方、将略有一卓然,过人数等,而不能饰小行,矜小廉,以自托于闾里,此奇材者也。随群而入,逐队而趋,既无善最之可记,又无显过之可绳,摄官承乏,取位而已,此散材者也。寡闻见,暗机会,乖物理,昧人情,执百有司之事,无一施而可,此不材者也。古之人主,于成材则付以大任而备责之,于奇材则随所长而器使之,于散材则明赏罚而磨砺之,于不材则弃之而已。四者各有所处,然而奇材者,尤人主所宜深惜者也。盖天下之人材不世出,而散材者又不足以任能事,不材者适足以败事而已,是则任天下之能事者,常取乎奇材。有奇材而不深惜焉,则将与不材同弃,而曾散材之不如矣。夫匠氏之于木也,楩楠豫章,易直而十围者,必以为明堂之栋,路寝之楹。七围八围者,虽多节,必以为高明之丽。拱把而上者,虽小桡,必以为狙猿之杙,稍脩则以为榱桷,甚短则以为侏儒。至于棭樠轴解,亟沉而易蠹者,然后以之爨也。今有楩楠豫章于此,七围八围拱把而上,特以多节小桡之故,遂并弃之,岂不惜哉?人主用天下之材,亦何以异于此?今国家之人材可谓富矣,养之以学校,而取之以贡举,名在仕版者,无虑数万,然一旦有事,则常若乏人,何哉?以臣观之,未能深惜天下之奇材故也。盖不深惜天下之奇材,则用之或违其长,取之将责其备,虽有嵚𡼭历落、颖脱绝伦之士,执事者始以名闻,未及试之,而媒蘖其短者固已圜视而起矣。夫奇材多自重,又不材者之所甚嫉也,以自重之势,而被甚嫉之毁,其求免也,岂不难哉?一旦有事而常若乏人,其势之使然,无足怪也。昔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裨谌能谋,于野则获,于邑则否;黄霸为丞相,功名损于治郡时。人固有所长,亦有所短也。皋陶喑而为大理,天下无虚刑;师旷瞽而为太宰,晋国无乱政;贤如萧何,而有市田请地之污;直如汲黯,而有褊心忿骂之鄙;文如长卿,而有临邛涤器之陋;将如韩信,而有胯下蒲伏之辱;吏如张敞,而有便面拊马之事。此数子者,责其备,则彼将老于耒耜之旁,死于大山龛岩之下耳,人主岂得而用之?陛下即位以来,屡下明诏,举监官、御史、台阁、学校之臣,刺史牧民之吏,与夫可备十科之选者,所得人材,盖不可胜数。臣愿陛下取其名实尤异者,用之而不疑。人情不能无小过,非有显恶犯大义所当免者,宜一切置而不问,以责异时之功,则彼将输沥肝胆,捐委躯命,求报朝廷而不可得,一旦有天下四夷之事,何足患哉!
送霍子侔还都 北宋 · 李廌
押词韵第四部
真人造区夏,民瘼傒以苏。
戎衣振不格,力举覆地盂。
桓桓神武威,自信人未孚。
当年群啸聚,剑立犹称孤。
天旋地机转,旷谷吹埙竽。
曈曈东方日,扬光扶桑隅。
文明烛无疆,煌煌中天衢。
曾孙太平君,稽古追唐虞。
求贤用吉士,隐沦来真儒。
股肱协帝躬,腹心怀良图。
庶事正絜矩,嘉言规典谟。
欲将醍醐酪,沾濯疡垢肤。
又虑天下事,学古太殊涂。
众说折圣经,丹青久将渝。
世称渊华者,春秋华实敷。
考之笃诚谌,荧熠皆穿窬。
况复口耳学,擿埴冥索途。
终身不知道,死矣如蟪蛄。
无心时雨化,蠲逖狂狷迂。
法言立定论,章章如璠瑜。
专经务笃实,使士知所趋。
欲皆抱道义,如孔丘之徒。
士各重良贵,岂若乘风凫。
亦有倔彊辈,索足行深涂。
如经风过耳,不美七尺躯。
斯人虽云存,众昧不容诛。
振振文风声,得与帝载俱。
先生住毗陵,才望振国都。
时方尚雕虫,如紫色夺朱。
独专性命学,已与众欲殊。
穷年志专一,立节如仲舒。
几年困礼闱,舆议久已需。
锦衾烂絺帷,羁绊縻于菟。
满衣京洛尘,马病仆亦痡。
前年彤庭下,射策关彫弧。
如何扛鼎力,不胜举匹雏。
官卑府参军,知命安呜呼。
青云有伯乐,俯识千里驹。
锋断吹毛羽,气节凌辘轳。
究之性天遗,溟海不可𣂏。
遂言黼座前,此材诚楠楰。
方今搆大厦,不可同朽株。
嘉言沃宸衷,顿首帝曰俞。
汝其姑试之,育士师东吴。
东州士气懦,劲草惟蓬蒌。
循循教不倦,启发亲持扶。
义方达远迩,来学皆奔驱。
瑞凤止美竹,飞翔鸣高梧。
贤哉师道尊,丘轲居鲁邾。
巍巍数仞墙,深邃不可踰。
宗庙百官富,不见空跿跔。
三年就傅训,弦诵惟歌歈。
或谓我自然,孰知如蒲卢。
济济榛楛茂,皇州忽云徂。
士民惜其去,夹毂争挽軥。
老叟遮道留,实篚携浆壶。
谓言感恩惠,成我妻与孥。
去矣不忍还,望尘犹欢呼。
尝闻有美玉,不琢邻珷玞。
美质逢利器,欲切惟锟鋘。
子时才力薄,治邑民欢娱。
季路在大国,止可治转输。
古有孟公绰,知宏才有馀。
优于赵魏老,不可为大夫。
皇皇鲁圣人,道困将乘桴。
才单敢兼人,道蹇罹罿罦。
先生天与才,贯溟包五湖。
昔否今已亨,天扉有携揄。
行行近清秘,召见延英庐。
一言悟明主,钦哉帝云吁。
朕方在颍邸,乡誉时已怃。
何其数年间,下国犹劬劬。
朕意在教育,如芑生新畬。
往惟教东邦,朝野多美誉。
往矣勤勿怠,洁白相连茹。
或然何其嘉,宿愤得以摅。
上苟膺宠光,不日升朝裾。
待诏金銮殿,著书文石渠。
不见颍阴叟,拖绅腰金鱼。
河湟少年将,五载登台枢。
送孙海若赴官河朔叙 北宋 · 苏过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一、《斜川集》卷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九 创作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为滕、薛大夫。黄霸自二千石入为丞相,声名减于治郡。仆以谓此才有所短,不足以病贤者。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子玉治兵于蔿,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才则美矣,抑子文君子也。至于立威以举事,务杀以为能,儒者又所不为。子玉真不学无术哉!世之士大夫,少诵古人之书,盖将终身以之也。大略出于孔、孟者,虽无能,世必称为长者。出于申、商,虽奇才,世必指为薄夫。学之移人,有甚于齐、楚之咻;渐摩习熟,不自知其为巫匠也。秦人任刀笔吏,其敝无恻隐之实。故虎圈啬夫,以利口见用,则仁人君子,慨然争之,此风安可唱哉!今国家专用儒术,政尚宽简,风俗日趋于厚。刑名之学,搢绅先生绝口不论。以经术润饰吏事,彬彬然稍出矣。卫人孙君海若,则其人也。以儒术佐忠武军幕府,官满,改中山安喜令,欣然而往。或笑其抱王佐之材,不能干时取富贵,反自苦于簿书期会之间,将为乡遂里正分别曲直,不亦劳乎?君曰:「不然,吾读书学为政也,有民有社,斯足以发吾平日之藏矣,何劳之有」?君之大略,温文深厚,不见喜愠,贯穿六艺,而尤长于《春秋》。盖少时非孔氏、孟轲之文章,则他书不观也。如清庙之乐,钟磬琴瑟,锵然间作,郑卫桑濮、淫哇之声,何自作焉?持此而游朔方,将使犷悍木强之俗,变为礼义廉耻之风。仆又何言哉?然中山府,昔吾先大夫之甘棠也。山川平易,控制北虏,独无关防之阻。先君尝论南北守盟,朝廷之德甚厚也。而边臣玩习无事,武备少弛,则非以称吾君委寄之意。边民有善骑射,耐辛苦,上下山谷,得虏之长技者,所在千百。自为屯聚,以卫亲戚坟墓,其来远矣。傥能闻诸朝,少有以镇拊劳来之,并塞精兵,坐获数万,不烦县官一粒之费,凛然有长城千里之固,则虏不敢动矣。昔李抱真守泽、潞,教民为射,官给弓矢而蠲其徭赋。山东有警,昭义步兵冠天下。古人思患,预防有如此者。先君不果成而去。愿吾友志此言,访诸邑人之耆老,而以告夫元帅。有志于经远者,此太平之长策也。君为县令,出入阡陌,当得其详。仆是以为献。
李膺除职方员外郎制 宋 · 翟汝文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忠惠集》卷三
昔者圣人知人各有能,不违所长而暴其短。以孟公绰优于为赵、魏老,而楚由于不能城麋之事,故其使人也器之。今汝以漕事对,雍容儒术,察其笃行,非拨烦者。职方氏掌舆地之图籍,于事至简,委蛇退食,以崇雅望,不汝劳也。
临陛辞日进内修八事劄子 其六 不轻县道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古者以民为重,以其为君与社稷之根本也。今则以民为轻,何以验之?改官人须作知县是也。夫人材各有分量,「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如何改官后一概使之为县?彼强明之士不便于吏,吏尚能使豪民诉之,遂不终任;况夫疲懦癃老之人,必惩前害,与吏和协,以幸善脱。夫与吏为党,则狱讼不平,诛求无已,民安得无愁叹耶?今莫若使精加覈实,有疲懦癃老者,改官后使受县丞而去,许其三任县丞,关升通判,然后内自郎官以上,外及监司守臣,各令荐举可为县之人而授之。有功同赏,有罪同罚,斯民庶有息肩之期矣。
孔子论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二
或问:孔子有师乎?曰:师周公。孔子生于周,闻而知之与周旧史所藏者,周公之典也。人特曰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已,集其成者要当以周公为师。因周公以师文武,因文武以师尧舜,因尧舜以师伏羲,而皇王帝霸之学具矣。若夫问礼老聃,学乐苌弘,问官名郯子,博约多识前言往行;又有如迟任、史佚、臧文仲,述其语言文章,以益其天纵之质,要以师周公为始也。不然,孔子以降,诸弟子师传六经之教,亘天地,关百圣,源源不绝者,果谁之师?追述圣人师传所自,生民以来,非周公不可当此任也。后世诵诗读书,因以知其人,皆曰吾夫子所自出。世复一世,圣复一圣,不然,圣人心传无师矣。譬犹雨露之馀泽,日月之末光,万物受赐,不知元气之运乎天者有自矣。扬雄曰:「洪荒之世,圣人恶之」。彼以孔子断自唐虞藉口乎。不知雄谓洪荒为何代何帝何皇,虽曰扶持圣学,尊崇圣经,要之如雄者,率然耳目之儒也。其曰孔子习周公,颜渊习孔子,庶几可尔,盍曰师而习其传?
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生,至三十一年甫九岁。是岁乡校谤子产,子产不从然明之言,孔子闻之,曰:「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杜预作十岁释之,以为后来因传闻及之,左氏因事书之。至昭公二十年,孔子甫三十岁,其于昭公七年书孟僖子病,不能相昭公以礼,属其子孙学礼于孔子,司马迁以为疾病之病。是岁孔子十七岁,而受孟氏子孙之托。至昭公二十五年仲孙貜卒,则孔子三十五岁,圣学成矣。
窃观孔子所用,特鲁季孟哀之间,佗诸侯无与此盛学也。为委吏,为乘田,为中都宰,为司空,为司寇,摄行相事,天子之官次也。诛齐优,归鲁疆,隳三都,诛少正卯,夫子之功业也。缶之羊,防风之骨,西狩之麟,夫子之博物也。尼溪之不封,膰肉之不食,削迹于卫,伐木于宋,围于陈蔡,困彼妇之口,参夫人之游,夫子之忧患也。周则老子,卫则蘧伯玉,齐则晏平仲,楚则老莱子,鲁则孟公绰,至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此夫子平生师友闻见之益也。若乃六经垂教,其高如天,其厚如地,谁能赞天地而为之名乎!王仲淹曰:「大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虽山川丘陵,草木裕如,为夫子之力」。呜呼,尽之矣!
上陈丞相书(代大兄 绍兴三十一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某窃谓尊且荣者惟大丞相,而事之重者亦莫大丞相若也。官一品,禄万钟,运动枢极,斡旋造化。喜有赏,温乎其春;怒有罚,凛然若秋。百辟之所仪刑,九重之所礼貌。仕宦至此,信尊且荣矣。鸡初鸣,泽笏委佩,翼趋于帝庭,日与天子论经国安民之道。退而坐庙堂,则卿大夫以次白事。郡国日有启闻,万务之微无不关总。应酬小差,利害立见。人徒知位之尊,而不知心常下也;人徒见身之荣,而不知念常深也。丞相之事不既重矣乎!中兴以来,筑堤沙者十有二,而相公应期佐圣,为国元老。海涵而岳镇之,不足以喻其重也;文经而武纬之,不足以喻其才也;逐日以新,随风而流,又不足以喻其勋业名声也。今者独专魁柄,裁成万化。四方万里,自一命以上,孰不愿见而可使者。事何由而济,绩何由而成,愿相公博采于平时,精择于一旦,参之以众多之论,照之以冰鉴之明。孰善理财,孰善治民,孰善济烦剧,类集而籍之,以俟有用,将见蔼蔼王多吉士,惟君子使媚于天子矣。此择人所以贵于有素也。自古进退人才,多不能泯爱憎,置恩怨。牛、李纷纷,迭相排挤,其祸有不可胜言者。嗟夫!势利之徒,朝夕门墙,虽一岁九迁其官,彼且以为当得,偃然有无涯不已之心,缓急则向背见矣。今贤人君子,岂无尝经擢用而废弃者,而闲散者,而典领藩郡者?相公胡不引而置之台省寺监,以责其效,以尽其才乎?夫专用后来,孰若已试之详练?峻迁骤用,孰若迭出之均一?释二美而不为,殆非所以重爵禄慎名器也,用人岂可不以至公乎?孟公绰之才,不可屈之滕薛;黄颍川之政,不可移之宰辅。何者?大小不同故也。设官分职,其事不一。赋才禀德,其理亦不一。奈何在上者不度能而授之,在下者不量力而受之?使强明干敏者或徘徊于散地,而懦缓樗散者反应日不暇给之务乎?任人随才,此尤不可不汲汲也。尝试以是行之,则百官必称其职。百官称职,则万务自举矣。相公都俞岩廊之上,从容槐棘之间,天下称其贤,后世颂其美,萧、曹之勋何足道哉?某远方之鄙人也,往者屡拜下风,今以调官来行都。窃喜相公之得时,私慕相公之德化,愿再望颜色而不无求知之意焉。虽然,自敌以上其贽见不可无说。有雅故者则恃其雅故,有介绍者则取必介绍。或以资格进,或以论荐显。咸无焉,则又趑趄嗫嚅以效其勤,滑稽脂韦以献其佞,期必售乃已。若某者,孤寒无能而粗知自守者也。既无前四事可以自媒,由后之二者窃又耻之。故殚精致思,陈愚者千虑,以仰裨聪明之万一,庶几自别于旅进之士,而妄意一盼之宠。惟相公察其忠而恕其愚,无任感暨。不宣(《省斋别稿》卷九。)。
明抄本「贽见」下有「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