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七激 其二 东汉 · 傅毅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三
迎归云,溯游风(《文选·思玄赋》注,潘岳《怀旧赋》注,潘正叔《迎大驾诗》注)
汉官仪上 其一百七十五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初,秦代少府遣吏四一在殿中,主发书,故号尚书
尚犹主也。
汉因秦置之。
尚书中台谒者外台御史宪台,谓之三台(《初学记·职官部》,《文选·潘正叔〈赠王元贶诗}》注,《袁绍豫州》注)
曹植 其二 东汉末 · 刘桢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五
肃以素秋则落(《文选·潘正叔陆机诗》注,又《刘琨重赠庐谌诗》注,又张协七命》注。)
潘尼 西晋 · 傅咸
四言诗
司州秀才潘正叔。识通才高。以文学温雅为博士。余性直。而处清论褒贬之任。作诗以见规。虽褒饰之举。非所敢闻。而斐粲之辞。良可乐也。答之虽不足以相酬报。所渭盖各言志也,贻我妙文。
繁春之荣,匪荣斯尚。
乃新其声。
吉甫作颂。
有馥其馨。
实由樊仲
其德克明。
授此瓦砾。
厕彼瑶琼
贶非其喻。
闻宠若惊(○《类聚》三十一。广《文选》一。《诗纪》二十二。)
潘尼诗序 西晋 · 傅咸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二
司州秀才潘正叔,识通才高,以文学温雅为博士
余性直,而处清论褒贬之任,作诗以见规。
虽褒饰之举,非所敢闻,而斐粲之辞,良可乐也。
答之虽不足以相酬报,所谓盍各言志也(《艺文类聚》三十一)
内顾诗二首(《诗纪》云。广《文选》作潘尼者非。) 其一 西晋 · 潘岳
 押陌韵
静居怀所欢,登城望四泽。
春草郁青青,桑柘何奕奕。
芳林振朱荣,渌水素石
初征冰未泮,忽焉振絺绤。
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
驰情恋朱颜,寸阴过盈尺。
夜愁极清晨,朝悲终日夕。
山川信悠永,愿言良弗获。
引领讯归云,沈思不可释(○玉台新咏二。古籍业残敦煌唐写本玉台新咏。《类聚》三十二。《诗纪》二十八。)
内顾诗二首(《诗纪》云。广《文选》作潘尼者非。) 其二 西晋 · 潘岳
 押遇韵
独悲安所慕,人生若朝露。
绵邈寄绝域,眷恋想平素。
尔情既来追,我心亦还顾。
形体隔不达,精爽交中路。
不见山上隆冬不易故。
不见陵涧,岁寒守一度。
无谓希见疏,在远分弥固(○玉台新咏二。古籍业残敦煌唐写本玉台新咏。《诗纪》二十八。)
秋菊赋 西晋 · 潘岳
 出处:全晋文
馨达幽远,光烛隰原。
招仙致灵,仪凤舞鸾。
飞茎散英,倚靡相寻。
垂采炜于芙蓉,流芳越乎兰林
游女望荣而巧笑,鹓𩿿遥集而弄音,若乃真人采其实,王母接其葩。
泛流英于清醴,似浮萍之随波。
或充虚而养气,或增妖而扬娥。
既延期以永寿,又蠲疾而弭疴(《艺文类聚》八十一。《文选》陶潜《杂诗》注并作潘岳。《初学记》二十七引两条,《御览》九百九十六并作潘尼张溥编入《潘岳集》,今姑从之。)
朝菌赋 西晋 · 潘岳
 押霁韵 出处:全晋文
朝菌者,时人以为蕣华庄生以为朝菌,其物向晨而结,绝日而殒。(《文选》郭璞《游仙诗》注。案:潘尼亦有此赋序,其文小异。)
柰何兮繁华,朝荣兮夕毙(《文选》鲍照《升天行》注)
送卢弋阳景宣(广《文选》、《诗纪》无弋阳二字。) 西晋 · 潘尼
杨朱焉所哭,歧路重别离。
屈原何伤悲,生离情独哀。
知命虽无忧,仓卒意低回。
欢气从中发,洒泪随襟颓。
九重不常键,阊阖有时开。
愧无贮衣献,贻言取储怀(○《类聚》二十九。广《文选》八。《诗纪》二十八。○逯案。《颜氏家训》文章篇云。潘尼卢景宣《诗》云:九五思飞龙。今为此言。乃朝廷之罪人也。或此篇语。)
汲郡太守李茂彦诗 西晋 · 潘尼
 押词韵第三部
潘尼赠二李郎诗序曰:元康六年尚书吏部汝南李光彦迁汲郡太守都亭侯江夏李茂间迁平阳太守。此二子皆弱冠知名。历职显要。旬月之间。继踵名郡。离俭剧之勤。就放旷之逸。枕鸣琴以俟远致。离别之际。各斐然赋诗。○逯案。此序见《御览》二百五十九。据序汲郡太守当作李光彦也。
离索何惆怅,后会未可希。
河朔贵相忘,歧路安足悲(○《类聚》三十一。《诗纪》二十八。)
扇赋 西晋 · 潘尼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全晋文
夫器有轻粗,用有疏密。
安众以方为体,五明以圆为质。
或托形于竹素,或取固于胶漆。
至若羽扇,靡雕靡刻。
方圆不应于规矩,裁制不由于绳墨。
始显用于荒蛮,终表奇于上国(《北堂书钞》一百三十四引三条。)
案:《初学记》二十七、《御览》九百九十六有潘尼《秋菊赋》,今编入《潘岳集》。
释奠颂 西晋 · 潘尼
 出处:全晋文
元康元年冬十二月,上以皇太子富于春秋,而人道之始莫先于孝悌,初命讲《孝经》于崇政殿
实应天纵生知之量,微言奥义,发自圣问,业终而体达。
三年春闰月,将有事于上庠,释奠于先师,礼也。
越二十四日景申,侍祠者既齐,舆驾次于太学
太傅在前,少傅在后,恂恂乎弘保训之道;
宫臣毕从,三率备卫,济济乎萧翼赞之敬。
乃扫坛为殿,悬幕为宫。
夫子位于西序,颜回侍于北墉。
宗伯掌礼,司仪辨位。
二学儒官,搢绅先生之徒,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执事之命。
樽篚于两楹之间,陈罍洗于阼阶之左。
几筵既布,钟悬既列,我后乃躬拜俯之勤,资在三之义。
谦光之美弥劭,阙里之教克崇,穆穆焉,邕邕焉,真先王之徽典,不刊之美业,允不可替已。
于是牲馈之事既终,享献之礼已毕,释玄衣,御春服,弛斋禁,反故式
天子乃命内外郡司、百辟卿士蕃王三事,至于学徒国子,咸来观礼,我后皆延而与之燕。
金石箫管之音,八佾六代之舞,铿锵闛𨶀,般辟俛仰,可以徵神涤欲,移风易俗者,罔不毕奏。
抑淫哇,屏《郑》《卫》,远佞邪,释巧辩。
是日也,人无愚智。
路无远迩,离乡越国,扶老携幼,不期而俱萃。
皆延颈以视,倾耳以听,希道慕业,洗心革志,想洙泗之风,歌来苏之惠。
然后知居室之善,著应乎千里之外;
不言之化,洋溢于九有之内。
于熙乎若典,固皇代之壮观,万载之一会也!
尼昔忝礼官,尝闻俎豆
今厕末列亲睹盛美。
瀸渍徽猷,沐浴芳润,不知手舞口咏,窃作颂一篇。
义近辞陋,不足测盛德之形容,光圣明之遐度
其辞曰:
三元(《艺文类聚》作「三光」。)迭运,五德代微。
黄精既亢,素灵乃晖。
有皇承天,造我晋畿。
祚以大宝,登以龙飞。
宣基诞命,景熙遐绪
三分自文,受终惟武。
席卷要蛮,荡定荒阻;
道济群生,化流率土。
后帝承哉,丕隆曾构。
奄有万方,光宅宇宙。
笃生上嗣,继期挺秀
圣敬日跻,浚哲闳茂。
留精儒术,敦阅(《初学记》作「敦悦」。)古训。
遵道让齿,降心下问。
铺以金声,光以玉润。
如日之升,如乾之运。
乃延台保,乃命学臣。
圣容穆穆,侍讲訚訚。
抽演微言,启发道真。
探幽穷赜,温故知新。
讲业既终,精义既研。
崇圣重师,卜日告奠。
陈其三牢,引其四县。
既戒既式,乃盥乃荐。
恂恂孔圣,百王攸希。
亹亹颜生,好学无违。
曰皇储后,体神合几。
兆吉先见,知来洞微。
济济二宫,蔼蔼庶僚。
俊乂鳞萃,髦士盈朝。
如彼和肆,莫匪琼瑶;
如彼《仪凤》,乐我《云韶》。
琼瑶谁剖?
四门洞开;
云韶》奚乐?
神人允谐。
蝉冕耀庭,细佩振阶。
德以谦光,仁以恩怀。
我酒惟清,我肴惟馨。
舞以六代,歌以九成。
莘莘胄子,祁祁学生
洗心自百,观国之荣。
学犹莳苗,化若偃草
博我以文,弘我以道。
万邦蝉蜕,矧乃俊造。
钻蚌莹珠,剖石摛藻。
丝匪玄黄,水罔方圆。
引之斯流,染之斯鲜。
若金受范,若埴在甄。
上好如云,下效如川。
昔在周兴,王化之始。
曰文曰武,时惟世子
今我皇储,济圣通理。
缉熙重光,于穆不已。
于穆伊何?
思文哲后。
媚兹一人,实副元首。
孝洽家邦,光照九有。
纯嘏自晋,永世昌阜
微微下臣,过充近侍。
猥蹑风云,鸾龙是厕。
身澡芳流,目玩盛事。
竭诚作颂,祗咏圣志(《晋书·潘尼传》。又略见《艺文类聚》三十八,又《初学记》十四引两条。)
安身论 西晋 · 潘尼
 出处:全晋文
崇德莫大乎安身,安身莫尚乎存正存正莫重乎无私,无私莫深乎寡欲。
是以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笃其志而后行。
然则动者,吉凶之端也;
语者,荣辱之主也;
求者,利病之几也;
行者,安危之决也。
故君子不妄动也,动必适其道;
不徒语也,语必经于理;
不苟求也,求必适于义;
不虚行也,行必由于正。
夫然,用能免或系之凶,享自天之祐。
故身不安则殆,言不从则悖(《艺文类聚》「从」作「顺」。),交不审则惑,行不笃则危。
四者行乎中,则忧患接乎外矣。
忧患之接,必生于自私,而兴于有欲。
自私者不能成其私,有欲者不能济其欲,理之至也。
欲苟不济,能无争乎?
私苟不从,能无伐乎?
人人自私,家家有欲,众欲并争,群私交伐。
争,则乱之萌也;
伐,则怨之府也。
怨乱既构,危害及之,得不惧乎?
然弃本要末之徒,恋进忘退之士,莫不饰才锐智,抽锋擢颖,倾侧乎势利之交,驰骋乎当涂之务。
朝有弹冠之朋,野有结绶之友,党与炽于前,荣名扇其后。
握权,则赴者鳞集;
失宠,则散者瓦解;
求利,则托刎颈之欢;
争路,则构刻骨之隙。
于是浮伪波腾,曲辩云沸,寒暑殊声,朝夕异价,驽蹇希奔放之迹,铅刀一割之用。
至于爱恶相攻,与夺交战,诽谤噂𠴲,毁誉纵横,君子务能,小人伐技,风颓于上,俗弊于下。
祸结而恨争也不强,患至而悔伐之未辩,大者倾国丧家,次则覆身灭祀。
其故何邪?
岂不始于私欲而终于争伐哉!
君子则不然。
知自私之害公也,然后外其身;
知有欲之伤德也,故远绝荣利;
知争竞之遘灾也,故犯而不校
知好伐之招怨也,故有功而不德。
安身而不为私,故身正而私全
慎言而不适欲,故言济而欲从;
定交而不求益,故交立而益厚;
谨行而不求名,故行成而名美。
止则立乎无私之域,行则由乎不争之涂,必将通天下之理,而济万物之性。
天下犹我,故与天下同其欲;
己犹万物,故与万物同其利。
夫能保其安者,非谓崇生生之厚而耽逸豫之乐也,不忘危而已。
有期进者,非谓穷贵宠之荣而藉名位之重也,不忘退而已。
存其治者,非谓严刑政之威而明司察之禁也,不忘乱而已。
故寝蓬室,隐陋巷,披短褐,茹藜藿,环堵而居,易衣而出,苟存乎道,非不安也。
虽坐华殿,载文轩,服黼绣,御方丈,重门而处,成列而行,不得与之齐荣。
用天时,分地利,甘布衣,安薮泽,沾体涂足,耕而后食,苟崇乎德,非不进也。
虽居高位,飨重禄,执权衡,握机秘,功盖当时,势侔人主,不得与之比逸。
遗意虑,没才智,忘肝胆,弃形器,貌若无能,志若不及,苟正乎心,非不治也。
虽繁计策,广术艺,审刑名,峻法制,文辩流离,议论绝世,不得与之争功。
故安也者,安乎道者也。
进也者,进乎德者也。
治也者,治乎心者也。
未有安身而不能保国家,进德而不能处富贵,治心而不能治万物者也。
然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惧乱所以保治,戒亡所以获存也。
若乃弱志虚心,旷神远致,徙倚乎不拔之根,浮游乎无垠之外,不自贵于物而物宗焉,不自重于人而人敬焉。
可亲而不可慢也,可尊而不可远也。
亲之如不足,天下莫之能狎也;
举之如易胜,而当世莫之能困也。
达则济其道而不荣也,穷则善其身而不闷也,用则立于上而非争也,舍则藏于下而非让也。
夫荣之所不能动者,则辱之所不能加也;
利之所不能劝者,则害之所不能婴也;
誉之所不能益者,则毁之所不能损也。
今之学者诚能释自私之心,塞有欲之求,杜交争之原,去矜伐之态,动则行乎至通之路,静则入乎大顺之门,泰则翔乎寥廓之宇,否则沦乎浑冥之泉,邪气不能干其度,外物不能扰其神,哀乐不能荡其守,死生不能易其真,而以造化为工匠,天地为陶钧,名位为糟粕,势利为埃尘,治其内而不饰其外,求诸己而不假诸人,忠肃以奉上,爱敬以事亲,可以御一体,可以牧万民,可以处富贵,可以居贱贫,经盛衰而不改,则庶几乎能安身矣(《晋书·潘尼传》,又略见《艺文类聚》二十三。)
乘舆箴 西晋 · 潘尼
 出处:全晋文
《易》称「有天地然后有人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传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然君臣父子之道,天地人伦之本,未有以先之者也。故天生蒸人而树之君,使司牧之,将以导群生之性,而理万物之情。岂以宠一人之身,极无量之欲,如斯而已哉!夫古之为君者,无欲而至公,故有茅茨土阶之俭;而后之为君,有欲而自利,故有瑶台琼室之侈。无欲者,天下共推之;有欲者,天下共争之。推之之极,虽禅代犹脱屣;争之之极,虽劫杀而不避。故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安可求而得,辞而已者乎!
夫修诸己而化诸人,出乎迩而见乎远者,言行之谓也。
故人主所患,莫甚于不知其过;
而所美,莫美于好闻其过。
若有君于此,而曰予必无过,唯其言而莫之违,斯孔子所谓其庶几乎一言而丧国者也。
盖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过也,人皆见之;
更也,人皆仰之。
虽以、汤、武之盛,必有诽谤之木,敢谏之鼓,盘杵之铭,无讳之史,所以闲其邪僻而纳诸正道,其自维持如此之备。
故箴规之兴,将以救过补阙,然犹依违讽喻,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诫。
先儒既援古义,举内外之殊,而高祖亦序六官,论成败之要,义正辞约,又尽善矣。
自《虞人箴》以至于《百官》,非唯规其所司,诚欲人主斟酌其得失焉。
《春秋传》曰「命百官箴王阙」,则亦天子之事也。
尼以为王者膺受命之期,当神器之运,总万机而抚四海,简群才而审所授,孜孜于得人,汲汲于闻过,虽廷争面折,犹将祈请而求焉。
至于箴规,谏之顺者,曷为独阙之哉?
是以不量其学陋思浅,因负担之馀,尝试撰而述之。
不敢斥至尊之号,故以「乘舆」目篇。
帝王之事至大,而古今之变至众,文繁而义诡,意局而辞野,将欲希企前贤,仿佛崇轨,譬犹坻之望华岱,恒星之系日月也,其不逮明矣。
颂曰:
元元遂初,芒芒太始。
清浊同流,玄黄错跱。
上下弗形,尊卑靡纪。
赫胥悠哉,大庭尚矣。
皇极肇建,两仪既分。
彝伦永序,万邦纠纷。
国事明王,家奉严君
各有攸尊,德用不勤。
羲农已降,暨于夏殷。
或禅或传,乃质乃文。
太上无名,下知有之。
仁义不存,而人归孝慈。
无为无执,何欲何思?
忠信之薄,礼刑实滋。
既誉既畏,以侮以欺。
作誓作盟,而人始叛疑。
煌煌四海,蔼蔼万乘,匪贤焉倚,匪誓焉凭?
左辅右弼,前疑后丞
一日万机,业业兢兢。
夫出其言善,则千里是应;
而莫余违,亦丧邦有徵。
枢机之动,式以废兴。
殷监不远,若之何勿惩!
且厚味腊毒,丰屋生灾。
辛作璇室,而夏兴瑶台。
糟丘酒池,象箸玉杯。
厥肴伊何?
龙肝豹胎。
惟此哲妇,职为乱阶。
殷用丧师,夏亦不恢。
是以帝尧在位,茅茨不剪。
周文日昃,昧旦丕显。
夫德輶如毛,而或举之者鲜。
故《汤》有惭德,《武》未尽善。
下世道衰,末俗化浅。
耽乐逸游,荒淫沈湎。
不式古训,而好是佞辩;
不遵王路,而覆车是践。
成败之效,载在先典。
匪唯陵夷,厥世用殄。
故曰树君如之何?
将人是司牧。
视之犹伤,而知其寒燠。
故能抚之斯柔,而敦之斯睦;
无远不怀,靡思不服。
夫岂厌纵一人,而玩其耳目;
内迷声色,外荒驰逐;
不修政事,而终于颠覆?
昔唐氏授舜,舜亦命禹。
受终纳祖,丕承天序。
放桀惟汤,克殷伊武。
故禅代非一姓,社稷无常主。
四岳三涂,九州之阻。
彭蠡洞庭殷商之旅。
虞夏之隆,非由尺土。
之百克,卒于绝绪。
故王者无亲,唯在择人。
倾盖惟旧,白首乃新。
望由钓夫,伊起有莘。
负鼎鼓刀,而谋合圣神。
□□□□□□□□夫岂借官左右,而取介近臣。
盖有国有家者,莫云我聪,或此面从;
或谓我智,听受未易。
甘言美疾,鲜不为累。
由夷逃宠,远于脱屣。
柰何人主,位极则侈?
知人则哲,惟帝所难。
唐朝既泰,四族作奸。
周室既隆,而不虔。
匪我二圣,孰弭斯患?
若九德咸受,俊乂在官,君非臣莫治,臣非君莫安。
故《书》美康哉,而《易》贵金兰
有皇斯国,敢告纳言(《晋书·潘尼传》,又略见《艺文类聚》十一。)
祖道毕雍边仲潘正叔 西晋 · 陆机
皇储延髦俊,多士出幽遐。
过蒙时来运,与子游承华。
执笏崇贤内,振缨层城阿。
毕刘赞文武,潘生莅邦家。
感别怀远人,愿言叹以嗟(○《类聚》二十九。本集五。《诗纪》二十五。又《类聚》三十一及六十七引华、阿二韵。)
潘尼 西晋 · 陆机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七部
水会于海,云翔于天。
道之所混,孰后孰先。
及子虽殊,同升太玄。
舍彼玄冕,袭此云冠
遗情市朝,永志丘园。
静犹幽谷,动若挥(○《类聚》三十一。本集五。广《文选》十作赠潘岳诗。《诗纪》二十五。)
潘尼 西晋 · 陆机
四言诗 押侵韵
于穆同心,如琼如琳。
我东曰徂,来饯其琛。
彼美潘生,实综我心。
怀,畴尔惠音(○《类聚》三十一。本集五。《诗纪》二十五。)
拜时有周丧议 西晋 · 江统
 出处:全晋文
已拜舅姑者,宜准女在涂之礼,齐衰大功三月既葬,可迎妇。
案《礼记》,在涂而婿之父母死,则改服赴丧;
女之父母死,则反而服周。
今已拜舅姑,其义全于在涂也。
降其亲而服夫党,非妇而何?
礼,父母既设而娶,三月庙见,成妇之义;
舅姑存则盥馈特豚,以成妇道:皆明重其成妇,不系其成妻也。
然则未庙见,女死,还葬于女氏;
若已见舅姑,虽无衽席之接,固当归葬于夫家,此非可否之断乎!
《礼》“婿亲迎,女未至,而有齐衰大功之丧,男不入,改服于外次,女入,改服于内次,即位哭”。
又齐衰大功之丧,三月既葬,虽不可以纳徵,而可正御矣(《通典》五十九,永嘉中太常潘尼为子娶黄门郎李循女已拜时后各有周丧潘迎妇,李遣女,国子博士江统侍中许遐同议。)
(《诗纪》作赠潘尼。) 东晋 · 郭璞
杞梓生荆南,奇才应出世。
擢颖盖汉阳鸿声皇室
遂应四科选,朱衣耀玉质(○《书钞》百二十八。《类聚》六十七。《诗纪》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