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之”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劾程昉开漳河(熙宁四年五月)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六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五○、《续资治通鉴》卷六八
臣伏见内臣程昉、大理寺丞李宜之于河北开修漳河,功力浩大,凡九万夫,所用物料,本不豫备,需索仓猝,迫于非时,官私应急,劳费百倍。除转运司供应秆草梢桩之外,又自差官采漳堤榆柳及监牧司地内柳株共十馀万,皆是逐州自管津搬。河北难得薪柴,村农惟以麦䕸等烧用。而昉等妄奏民间已料一万馀工,差本司士兵散就州县民田内自行收刈。所役人夫,莫非虐用,往往逼使夜役,蹂践田苗,发掘坟墓,践坏桑柘,不知其数,愁怨之声,流播道路,传至京师。而昉等妄奏民间乐于工役,无不悦喜。民夫既散,役兵尚众,本路厢军刬刷都尽,诸处无不阙事。而昉等奏陈不已,驱迫州县,淩侮官吏,仍乞于洺州调起急夫,又欲令役兵不分番次,其急功扰攘,至于如此。本路监司畏昉之势,不敢言其非,而上下以目,臣不知昉之为是役,其利安在?或闻欲泄邢州、大名等处积水,今使此水如昉之意通行而北,缘下流浅狭,无所容受,不免泛滥,乃是移此就彼,易地为患。今来朝廷既令权罢,则利害姑置之。如闻昉为现罢役,忿恚偃蹇,有休退之请,朝旨又令总领淤田司事。臣谨按程昉、李宜之将命兴事,初不以事之可否实闻于朝,贪功倖进,扰民残物,前后奏报,事皆欺罔,而昉又敢邀君肆慢,在于典宪,可诛无赦。若尚令昉以都水丞领事河工,伏恐生事兴患,未有穷已。伏乞明布昉等罪状,重行贬窜,以慰一方残敝之民,使天下皆知此役之害非朝廷意,且以戒徼倖希赏罔上贼民之人。谨具弹劾以闻。
按:《忠肃集》卷六。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三,《文献通考》卷六,《宋史》卷九五,卷三四○。
李宜之督捕河北蝗蝻诏(元丰四年六月戊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九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三
河北诸郡蝗蝻渐炽,可专委东路提举官李宜之督捕。
诫止李宜之行牒诏(元丰六年三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四
封丘之贼,在民间固常有之,但偶入县城行劫,情为巨蠹,所以严捕如此。今李宜之不识事体,张皇行牒于数千里外出告捕榜,心虽欲得奸人无所逃迹,然行遣乖方,惊动远近,传播外境不便,可诫止。
鞫保甲事限十日结绝御批(元丰七年二月乙酉)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三、《宋会要辑稿》兵二之二九(第七册第六七八六页)
据刘定言,澶、魏保甲初无凶恶迹状,乃是素怀不忠、异议之人,张大扇摇,破坏保甲成法,以至上达朝廷,为之动心,差官穷治其事,骇闻四方。可下刘定密切具析元初张皇官司以闻,无得避忌不尽。仍下李宜之、王子渊见鞫保甲事,限十日结绝,杖以下勿禁。
令刘定催促结绝鞫保甲事御批(元丰七年二月十七日)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九
检举近日已降指挥,令勘院火急将不系首谋作过之人指挥到日,并行疏放讫奏。仍令王子渊、李宜之并发归本任,及元巡历去处,止令刘定往来催驱结绝,仍并从急递中指挥,更不送门下省。元丰七年二月十七日下。
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三原注。
赠李宜之运干(谊)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覃韵
谪仙苗裔自非凡,家学端能嗣大参。
一见便知空冀北,三年长叹滞周南(自注:宜之家食甚久。)。
绝畦翰墨仆骚可,请试言词倚马堪。
莫道南来橐无宝,一编传得小云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