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上疏请行籍田礼 东汉 · 黄琼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二
自古圣帝哲王,莫不敬恭明祀,增致福祥,故必躬郊庙之礼,亲籍田之勤,以先群萌,率劝农功。昔周宣王不籍千亩,虢文公以为大讥,卒有姜戎之难,终损中兴之名。窃见陛下遵稽古之鸿业,体虔肃以应天,顺时奉元,怀柔百神,朝夕触尘埃于道路,昼暮聆庶政以恤人。虽《诗》咏成汤之不迨遑,《书》姜文王之不暇食,诚不能加。今庙祀适阕,而祈谷絜斋之事,近在明日。臣恐左右之心,不欲屡动圣躬,以为亲耕之礼,可得而废。臣闻先王制典,籍田有日,司徒咸戒,司空除坛。先时五日,有协风之应,王即斋宫,飨醴戴耒,诚重之也。自癸巳以来,仍西北风,甘泽不集,寒凉尚结。迎春东郊,既不躬亲,先农之礼,所宜自勉,以逆和气,以致时风。《易》曰:「君子自强不息」。斯其道也。伏愿陛下率群后,冕旒三推,则和泽滂流,苍生有赖(《后汉·黄琼传》,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九,又《御览》五百三十二引《汉名臣奏》,又五百三十七)。
唐相国房公德铭之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天子之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诸侯之入为王卿士。亦曰公。有土封。其臣称之曰公。尊其道而师之。称曰公。楚之僭。凡为县者皆曰公。古之人通谓年之长老曰公。故言三公若周公召公。王者之后若宋公。为王卿士若卫武公虢文公郑桓公。其臣称之。则列国皆然。师之尊若太公。楚之为县者若叶公白公。年之长老若毛公申培公。而大臣罕能以姓配公者。虽近有之。然不能著也。唐之大臣以姓配公最著者曰房公。房公相玄宗。有劳于蜀。人咸服其节。相肃宗。作训于岐。人咸尊其道。惟正直慈爱以成于德。用是进退。所居而事理辩。所去而人哀号。理袁人。袁人不胜其怀。为文士赵郡李华铭公之德。乱故不克立。今刺史太原王涯嘉公之道。犹在乎人。袁人不忘公之道。为之刻石。且曰。州之南有亭曰需宴亭。公之为也。人之思也。乃增饰栋宇。即而立焉。州人大悦。咸会。陨涕言曰。昔公以周召之德。微子之仁。有土封以为卿士。道为三公。德为国师。年为元老。尝为县。县怀其化。至于州。州濡其泽。凡我子孙。罔不戴慕。盛德之词。文而不刻。更刺史数十。莫克兴起。乃卒归于王公。王公尝以机密匡天子于禁中。承公之道。刺于我邦。由公之理。又能尊公之德。起遗文以昭前烈。则其入为卿士三公也。孰曰不宜。吾惧其去我也遽。愿书于铭之阴。用永表于邦之良政。
虢盘后歌为蔼农作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押歌韵 出处:石遗室诗续集卷三
我作虢盘跋,又作虢盘歌。
覼缕千百言,詅痴已足诃。
君复徵我题,相逼毋乃苛。
无己搜枯肠,拓本三摩挲。
刘君治小学,眼前字或讹。
陷从𨸏从臽,从舀不同科。
虢季已伯仲,子角又云何。
美称字某甫,絜白耀自佗。
小白与孔白,取义玉色瑳。
伯可书作白,白作伯则那。
释文卿误飨,旧跋已切劘。
献俘疑献戌,未见俘从戈。
齐侯献戎捷,旗获曾我过。
从戈下从甲(录者按,「甲」字底本作篆字。),稍简磔与波。
肤武疑作敷,方形下不颇。
若谓奏肤功,此时未曰多。
惟有一央字,诸义遍搜罗。
未敢为他山,玉石妄磋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