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王亨”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奏辩陈留移桥1044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八
臣前日与章得象以下亲奉德音,谓近知左右臣寮恐上不能主张,不敢尽心言事,今后不得更事形迹,避涉朋党,须是论列,必无所疑。
臣等千载遭逢,得陛下圣言及此,不胜庆幸!
不胜庆幸!
臣日夜发愤,愿尽其心,以副陛下待辅弼之意,虽犯雷霆,岂敢回避?
今切见审刑大理寺奏断王尧臣以下公案,内有情理不圆,刑名未审之处,如便降敕,恐外议纷纭,传播天下。
臣忝参预大政,岂当缄默,负陛下前日之训,为天下罪人?
今略指陈事节,奏列如后。
一、陈留桥是真宗皇帝亲诏为损舟船,遂遣使经度而迁之前来。
姚仲孙三司日,杜衍乞移此桥,仲孙不行。
王拱辰知开封府日,又乞移之,拱辰亦是不行。
昨又令催纲使臣乞移此桥,本府前来官员,只差一主簿相度,便具申奏。
朝廷不知先朝有诏,失于论详,遂许移之。
三司去年新曾添修,今又破材料,遂奏乞差官相度,乃是举职,今却以不应奏而奏坐罪,惟圣慈深察,方可见情。
一、据案申照,勘得三司手分已先检寻移桥文字,于初九日纳在王尧臣处,要行遣申奏。
次日方见王溟为本人自陈留替回,尧臣遂先发言,问当移桥利害,溟方对荅,即非因王溟请托而后行也,望圣慈察此一节。
一、经曰:「贵贵为其近于君也,贵老为其近于亲也」。
又堂高则陛高。
盖言重公卿者,所以尊天子也。
三司使主天下大计,在天子股肱之列,有大罪则陛下自行贬废,不可使法吏以小过而辱之。
投鼠忌器,正在此矣。
陛下纵有轻近臣之意,不可外示于人。
何哉?
近臣轻则减天子之重矣。
法寺尧臣杖七十公罪,其过至小。
伏望圣慈特遣中使传宣安抚,释放赎法,便令入谢,以存国体,群臣幸甚幸甚。
一、王溟得替赁卢家宅子,称每月饶减得房钱一贯文。
其人已移辰州通判,只是暂时守官,即非久住宅子之时,又未曾言请托桥事,量人情只是为王溟曾在本县守官,遂欲借宅子与住。
其王溟尚不肯,须用钱赁居,只饶减得钱一贯文。
今因王砺奏王溟受卢家请托,入狱之后,须至虚有招认。
岂可一两贯钱,便使得一员外郎请托此事?
兼案内照勘得因尧臣问及,遂说利害,又无不移桥之言,岂是请托之情?
今独追官勒停,众议未允,望圣慈深察,可见其情。
或与罚铜监当,亦减得外边怨谤,又免本人频来理雪,紊烦朝廷。
一、陈荣古定夺桥事,据案帐上开说,所损舟船五十五只。
内五十只因风并相磕撞致损,只有五只因桥致损。
又根究得元乞移桥状内所说,损却人命及陷没财物,并是虚诳。
所以荣古定夺,更不移桥。
今来虽依王砺所奏,移归旧处,一则违先朝诏命,二则未及月馀,已闻新桥不利,损却舟船。
撞折桥柱,及水势稍恶,重船过往不易。
若再差人体量,必是先朝不错移改。
以此知陈荣古所定,未必不当。
虽三度取状,不全招认罪名。
盖有此情理,须至分疏,本因公事,别无私曲。
法寺坐为私罪,伏望圣慈特与改作公罪,免令过后频来理雪。
一、慎钺三司判官,本案管移桥公事,既闻差王砺重行定夺,遂令人探问,移与不移。
今来勘得,别无情弊,伏望圣慈特与改作公罪,庶免非辜。
一、王砺尧臣祖同姓名,素不相喜,因此定夺,遂诬奏乞勘三司情弊。
又奏慎钺尧臣所举,必有奸谋。
今有勘劾,别无情弊,亦无奸谋。
王砺亲自定夺此事,当以实言,且非风闻之失也。
右,前件王尧臣罪名,乞特出圣意,差中使传宣放罪,令依旧起居。
并乞特降圣旨,王溟免追官罚铜与监当,陈荣古慎钺并与改作公罪。
如此施行,则众情稍安,群议自息。
王砺初奏王尧臣必有情弊,及有奸谋,满朝公卿忧尧臣祸有不测,赖陛下仁圣,特与辩明,不陷深文。
群臣又近奉德音,令不避嫌疑,而况陛下越次擢用,敢不尽心助陛下之明德?
臣至诚激切,丝发不隐,望天鉴照临。
宋颂九首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八
《诗序》曰:「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夫有盛德大业,然后为之文辞;
有粹文俊辞,然后充见乎功业。
德与辞表里,功与文相埒,然后奋为宏休,詀为英声,昭为烈光。
炜炜晔晔,如日之华;
铿铿訇訇,如雷之行。
畅于无前,扬于无上,江浸海流,天高地厚,不有穷尽。
若周之文、武,兴起王业,公旦制作礼乐,隆太平,宣王亨起中兴,其功伟欤!
汉之高祖定祸乱,文、景崇尚恭俭,孝武却攘戎狄,光武恢复汉业,其功伟欤!
唐之太宗李密王世充窦建德薛举、辅公缠;
明皇太平公主,相姚、宋,开元三十年瘅平;
宪宗杨惠琳、刘辟吴元济,复诸侯地数千里,其功伟欤!
我国家太祖武皇帝,一驾而下泽潞,再矢而定维扬,三揖而纳荆、潭,四指而收蜀、广,五征而平江南
太宗文皇帝,克绍前烈,亦既践祚,南致淮、海数十州之地;
才谋顺动,北缚并元四十五年之寇。
真宗章圣皇帝,暂临澶渊匈奴丧威堕胆,迨今四十年,乐我盟好,不敢瞂马而南。
今皇帝在明道之初,独临轩墀,躬厥庶政,神谋睿断,如雷之动,六合莫不震焉;
发号施令,如风之行,万民莫不见焉。
登仕哲艾,剪锄奸恶,天清地明,日烛月霁。
其功也如此,鸿烈景铄,乃可作为歌、诗、雅、颂,流于金石,被于管弦,报天地而奏宗庙,感昆虫而和夷貊矣。
故周有《清庙》、《生民》、《臣工》《、天作》、《閖睶》、《勺武》,汉有《中和》、《乐职》、《圣主得贤臣》,唐有《晋阳武》、《兽之穷》、《泾水黄》、《奔鲸沛》、《淮夷》、《方城》、《元和圣德》诸篇。
臣介窃拟前人,辄取太祖太宗、真宗、陛下功德之尤著见者,为《宋颂》九篇。
臣虽齿发坚壮,未为衰老,自视材智甚短,施之于事,无毫发所长,虚生盛明之时,真以为愧。
然文采晦昧,体格卑脞,不足以称述四圣君之耿光,亦庶乎万一有以助太平之颂声云。
特勒停人前职方员外郎王亨都官员外郎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南阳集》卷一八
敕某:尔不谨,前已犯有司之议,亦既惩责,俾思厥咎。
赦宥之法,湔叙有科。
往服宽恩,益厉而守。
可。
三司开拆司守关前行滑州别驾王亨郑州司马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三、《临川先生文集》卷五五
敕某:尔实掌书以佐计官之治,老而知止。
予念尔劳,司马于州,往惟祗服!
可。
申枢密院功状崇宁三年六月 北宋 · 王厚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四、《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二一
二年三月二十四日熙州,体问得元符弃地之后,诸羌因我城垒,聚粮整备,结集兵众,以为固守之计。
湟州境内巴、金、癿当、把拶宗等处形势险阨,自来羌人负以为固,有一夫当之、万众莫前之说。
议者因此多言湟、鄯难复,得亦难守。
然厚久已详察诸羌情状,分离不一,互相窥伺,必不能并力同心,保有其地。
若奉扬国威,示以恩信,必能瓦解来降,其违命者亦不过一二族,则皆破胆矣。
厚先在湟州日,镇抚境内,颇见畏怀,闻厚复来领帅,各已欣赖,间通信息,愿为中国用者甚众。
于是选委通判兰州王端将官李忠、王亨等,句当招纳。
最遣亲信人深入说谕,有禄厮结族首领巴、金城王遵巴及聂农族首领羌贼用事者癿当多罗巴之副结令乾等,大种名豪相继出降,各补授官爵,给以财物,使其党归,广布恩威。
馀深在羌中,为凶党胁制,不能自拔者,亦往往阴送降款。
奸猾彊悍之徒,闻各忧惧,聚众自守。
厚以为事机如此,当速用兵出塞,服畔招携,指期可集。
若稍犹豫,变不可知。
节次具状奏闻,及申禀朝廷去讫。
厚自到熙州,计度军需粮仗之属,分委诸州通判催督,运至河州安乡关兰州京玉关下,两月皆办。
是岁五月童贯至自京师,传语劳军,将士皆奋,遂奏请师期,诏以六月十四日熙州
奏乞差发军马淮西屯驻劄子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六八、《石林奏议》卷六
臣契勘淮西密迩伪齐,宿、亳两州与濠州寿春府最为接境。
据探报,刘豫尝授伪齐知亳州彦充为宿、亳、陈、颍、蔡、濠、泗、庐、寿等州安抚使
彦充去冬连月再犯寿春府,不克而去。
尝有遗言,欲领兵再至,不可不深为堤防。
今来寿春府等州虽各有团集兵马,元无名额,系属本司,缓急恐难使唤。
臣近缘奏禀王彦充事,准圣旨,令与赵霖遣发军马同力救护马承家应副钱粮,不惟道路迂远,兼诸将散在他州,马承家又在饶、信,无缘报应得及。
臣逐急就起宣州韩世清量带军马沿江巡绰,知宣州李彦卿又不肯津遣调发。
适幸王彦充退败,仅免误事。
若日后王彦充果增众来,王亨等既难倚仗,本道兵又猝不可集,一失机会,为患不细。
理须那本道军马三五千人骑过江,于滁、和州驻劄,既可堤备伪齐敌境不测冲突,又兼以弹压王亨等,使知有王师,不敢骄肆。
但缘淮西全无赋入供赡,若非朝廷措置,无由可办。
伏望圣慈特降睿旨详酌施行。
取进止。
淮西措置事宜劄子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六八、《石林奏议》卷六
臣伏见淮西久苦兵革,人心厌乱,日近避地他州之人渐思复业,惟王才据横涧山寨,尚怀疑惧。
今王才已赴行在,一路别无盗贼,商贾通行。
向去开春不远,耕种是时,人人皆有营生休息之意,如滁州百姓已屡经臣下状乞除知州,其馀可见。
契勘昨淮南路收复之初,多是就除招安人镇抚使,既任非其人,其下官属又各出私意,就引土人,自相差注,皆不知法守,以挟官势,重为侵扰。
今本路惟和州赵霖庐州王亨粗能保守一方外,滁州见权官张格非不住有人户经臣论诉,格非亦自求罢任。
濠州寇宏无为军权官陈丙,自臣到任将及一月,尚未有公文一字到来。
寿春府陈卞虽有公文,称系应天府招抚使冯龙图差权,即非朝廷指挥所为,皆不足厌伏一方,或闻亦阴与刘豫相通,中怀两可。
臣愚窃谓淮南初廓清,密迩贼境,人怀圣德,思见王化之际,理宜有以慰抚其心,渐图兴复。
欲乞每州先降敕榜一道,谕以恩言,伸以威令,使知所向。
别优立赏典,召募清彊官,以次稍易见在守令。
淮东例,除提点刑狱一员,使之申举政事,招诱流亡,以安辑之。
复业之民,或量借官本,劝之耕种,及绝户弃产,兴置营田
即可迤逦整葺兵备,捍禦封疆,数月之间,必有成功。
若过来春,农事一失,秋冬公私无所仰给,则难以遽令立事。
伏望圣慈特降睿旨,详酌措置施行。
取进止。
〔贴黄〕契勘先虽已蒙朝廷降到寿春府滁、和州无为军抚谕敕牒四道,为吕颐浩未授宣抚使,未曾施行。
今来王才归顺,人渐复业,事体与前不同,恐合载之诏旨。
兼阙庐、濠州二道,伏乞睿旨别行给降。
伏候敕旨。
〔又贴黄〕臣契勘刘光世画一,内辟差州县官所立赏典,许依朱胜非江州申请,武臣并文官承务郎以上到任一年,先次转一官,任满更转一官。
选人到任一年循一资,任满通前任实及四考,与改合入官,不及四考,更循两资。
今来日久,亦少人愿就。
伏望圣慈特降睿旨施行。
庐州王亨申王彦充贼马事宜状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六九、《石林奏议》卷七
右,臣契勘庐州管下周觉聚众作过,已具措画杀获次第奏闻外,今月十八日,据武功郎閤门宣赞舍人权发遣庐州军州事王亨申:十二月初九日,承寿春府公文,近为王彦充贼马围闭本府,累获胜捷,将贼马杀回去后,今又于今月初六日一更复来围闭,及有一项贼马于府西取路,踏浅过淮,欲断截粮道,及侵犯庐州
事势危急,乞遣发军马同本州军马把截。
臣已行下庐州王亨濠州知州寇宏,如寿春危急,即一面差发人马前去应援去讫。
臣近访闻权知寿春府陈卞见用两处年号,意怀两可,一面体究诣实间,又据陈卞所差知录事参军保义郎朱庆自行在回,录白到被受尚书省劄子,称已差李捧知寿春府,为未明虚实,已于今月十四日具事因申尚书省
如朝廷委是已差李捧,其陈卞未有差遣
即恐朱庆回归本府,妄说事端,陈卞疑惑,别致生事。
乞将陈卞量与一近里差遣,慰安其心。
至今未奉回降指挥
十二月十五日,据知濠州定远县韩元杰申:录白本县巡绰到周觉下枪手一名前去濠州投下文字,为周觉承濠州彦充牒,具说寿春府知府陈卞元顺伪齐,陈卞辄怀二心,用两处年号,斗乱南北。
彦充会合北军并邻近州军人马,将本府围闭,决要破城擒捉陈卞等事状一本,亦已于今月十八日录□缴连申尚书省讫。
十二月十九日,又据知濠州寇宏申:据差去濠州沿淮把隘新城驻劄周珍状,王彦充贼马侵犯本州界,劫掠杀人,放火作过。
遂差水陆五军统制官武略郎閤门祗候丁成同五军提辖曹吉统率前去迎截剿杀。
今月初六日,据丁成等申,于地名黄团村逢见王彦充贼兵,见陈杀散贼兵,追逐直突寿春府城下,其馀贼众尽皆离城遁去。
至今月十二日早,又据丁成等状申,初三日统领人马追逐贼兵,直到寿春府,蒙本府指诣归远营下寨。
至初七日,探得王彦充人马于驼涧过淮,往寿春安丰两县界打淘。
初九日知府陈大夫牒,委同寿春府陈都统合兵前去追逐掩杀王彦充贼马。
当日晚,统人马到寿春县南劄寨,令马军巡绰得王彦充寨内走脱老小,称说人马已往东南庐州前去。
见今追逐掩杀外,申乞照会。
臣见措置不住行下庐、濠等州差发人马应援掩杀,及体究诣实施行外,今录白周觉承受彦充牒缴连在前,谨录奏闻。
谨奏。
夏人攻毁智固胜如两堡责罚王亨等诏元祐五年九月己丑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三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八
王亨特降一官,展一期叙,白遇、刘文圭各特展二年磨勘
胜如堡使臣执到西贼四人,特免责罚;
熙河、兰岷路经略使范育、知兰州种谊并特放罪。
乞差文臣屯兵庐州1132年8月 宋 · 李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庄简集》卷一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八、《永乐大典》卷三五八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臣契勘淮西路庐、濠二州及六安军,最于伪地接境,近闻王彦充复于寿春府鸠兵聚粮,有窥伺之意。
窃虑王亨、寇容、谢通辈兵力寡弱,透漏过淮南,则大江之外尽入贼境,深为未便。
臣自到任,累具申奏,后来又乞五六千人,并乞差近上文臣一员前去庐州屯驻,虽蒙圣慈悯察,降付都督府,至今未蒙施行。
吕颐浩已到行朝,伏乞速降指挥,庶几防秋之际,不致误事,伏候敕旨。
〔贴黄〕臣契勘长江千里,守禦为难,若止于两淮防托,则力省功倍,臣所乞文臣一员,如傅崧卿难行,则本司参议官宗颖,乃宗泽之子,以其父故为诸将所爱,又其人亦慨然有忠愤之气,或蒙圣慈假以制置招抚使副之名。
臣一面措置,乞赐速降指挥
按:八月八日奉圣旨,令李某别选文臣一员淮西巡抚使,仍差兵二千人付所差官将带前去庐州屯驻。
仲度势收复陷没诸郡诏绍兴二年三月一日壬辰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二
襄随等州镇抚使兼节制应援京城军马桑仲,量度事势,乘时收复陷没诸郡。
仍令河南翟兴荆南解潜、金房王彦、德安陈规、蕲黄孔彦舟、庐寿王亨更相应援,毋失机会。
如能成功,当议不次推赏。
桑仲等不得擅出兵诏绍兴二年闰四月二十五日乙卯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三
镇抚使襄阳桑仲河南翟兴荆南解潜金州王彦、德安陈规、蕲黄孔彦舟庐州王亨训习兵马,广行布种,储蓄粮食。
非奉朝旨,毋得擅出兵。
言差充宗正寺点检文字官奏绍兴二十六年八月 南宋 · 吴握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七七、《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之五九(第三册第六五○页)
本所开局之初,依已降指挥,差玉牒所旧人王亨,元系宗正寺胥长,充点检文字,因本人自陈解罢。
续承绍兴十四年五月三日指挥,正差宗正寺胥长刘侁充点检文字,本人身故。
本所节次差过本寺胥长士明、康升承权。
方欲申明朝廷正行差填间,逐人并皆身故。
进义校尉谢彦文、吕滋陈乞,一时创行差充点检文字,作二年一次名阙。
危教授论熊祥停盗判 其三 南宋 · 黄干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三四、《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卷三八
又据艾胜状,诉田圭、熊祥被危教授计嘱尉司、弓手围屋勾追,见今大禾成熟,乞监割事。
奉判:
引差范庆、王亨同本保监收割,仍别备词并公状再申使州。
王亨忠州刺史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四、《鹤林集》卷八
敕具官某:武臣副使,非有功效显著不带遥郡,令格也。
尔沈鸷善谋,忠勇寡二。
控扼睢口,已跨一年;
捍城之功,实冠诸将。
兹轶彝比,升刺望州
体予异恩,懋尔嘉绩。
可。
王温忠训郎差充忠勇诸军统制应天府驻劄王亨武翼郎差充应天府兵马钤辖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四、《鹤林集》卷九
敕具官某等:朕抚有方夏,悉主悉臣。
尔本吾编氓,久隔王化。
下邳而归顺,控濉口以捍边。
备罄忠劳,合加宠数。
用峻跻于武爵,仍总率于新军。
益懋厥功,嗣有褒用。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