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重议卞壶赠谥 东晋 · 弘讷
 出处:全晋文
夫事亲莫大于孝,事君莫尚于忠。
唯孝也,故能尽敬竭诚;
唯忠也,故能见危授命。
此在三之大节,臣子之极行也。
委质三朝,尽规翼亮,遭世险难,存亡以之。
受顾托之重,居端右之任,拥卫至尊,则有保傅之恩;
正色在朝,则有匪躬之节。
贼峻造逆,戮力致讨,身当矢旝,再对贼锋,父子并命,可谓破家为国,守死勤事。
昔许男疾终,犹蒙二等之赠,况伏节国难者乎!
夫赏疑从重,况在不疑!
谓上准许穆,下同嵇绍,则允合典谟,克厌众望(《晋书·卞壶传》)
九华安妃见降口授作诗 东晋 · 杨羲
真诰曰:兴宁三年。岁在乙丑。六月二十五日夜紫微王夫人见降。又与一神女俱来。紫微夫人曰:此是太虚上真元君。金台李夫人之少女也。太虚元君昔遣诣龟山学上清道。道成。受太上书。署为紫清上宫九华真妃者也。于是赐姓安。名郁嫔字紫箫真妃坐良久。问某年几。是何月生。某登答言三十六。庚寅岁九月生也。真妃又曰:今日得叙因缘。欢愿于冥运之会。依然有松萝之缠矣。某乃称名答曰:沈湎下俗。尘染其质。唯蒙启训。以祛其暗。济某兀兀。宿夜所愿也。真妃曰:敬作一纸文相赠。便因君以笔。运我鄙意。当可尔乎。某答奉命。即襞纸染笔。登口见授。作诗如左。《诗》曰:
云阙竖空上,琼台耸郁罗。
紫宫乘绿景,灵观蔼嵯峨。
琅轩朱房内,上德焕绛霞。
俯漱云瓶津,仰掇碧柰花
濯足玉女池,鼓枻牵牛河。
遂策景云驾,落龙辔玄阿。
振衣尘滓际,褰裳步浊波。
愿为山泽结,刚柔顺以和。
相携双清内,上真道不邪。
紫微会良谋,唱纳享福(○真诰运象篇一。《云笈七签》九十七。《诗纪外集》二。○逯案。真诰各诗。《云笈七签》、《诗纪》外编皆曾重加编次。《诗纪》编次佳。惟尚未言为道士之所伪造。又据真诰运题象。各诗之涉及许穆等者。亦出杨手。则伪造者乃杨羲一人耳。)
许长史旧馆坛碑 南梁 · 陶弘景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七
悠哉旷矣,宇宙之灵也,固非言象所传,文迹可记,然则后之人奚闻乎?
含吐万有,化育群生,本其所由,义归冥昧。
至于形域区分,性用殊品,事限观听,理穷数识者,倘或可论山之高,海之广,夫何故,以其有容焉。
大天之内,复有小天三十六所并,拓寓地空,亘涂水脉,辟闱风岫,通气云巘,此山本号句曲,其下是第八洞宫,名曰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分置三府,前汉元帝世,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任,故称茅山,具详传记。
至晋太和元年句容许长史在斯营宅,厥迹犹存。
宋初,长沙景王就其地之东,起道士精舍。
梁天监十三年,敕质(《山志》作「贸」)此精舍,立为朱阳馆,将远符先徵,定祥火历,于馆西更筑隐居住止,十四年,别创郁冈斋室,追玄洲之踪,十七年,乃缮勒碑坛,仰述真轨。
真人姓许,讳穆,世名谧,字思玄,本汝南平舆人后汉灵帝中平二年,六世祖光,字少张,避许相谀侠,乃来过江,居丹阳句容都卿之吉阳里,后仕,为光禄勋,识宇亮拔,奕叶才明。
祖尚,字元甫,有文章机见,吴中书郎
父副,字仲先,器度淹通,风格清简,晋宁朔将军下邳太守、西城侯长史,副第五子也,正生少知名,简文在藩,为世表之交,起家太学博士,朝纲礼肆,儒论所宗,出为馀姚,勤恤民隐,惠被邻邑,徵入觊闱,纳言帝侧,升平末,除护军长史、本郡中正,外督戎章,内诠茂序,遐邦肃律,乡采砥行。
太和中,迁给事中散骑常侍,蝉冕辉华,事归尚德,简文践极,方优国老,倏值晏驾,于焉告(原误「造」据《山志》校改)退,专静山庐,以脩上道,君虽搢绂朝班,讽议庠塾,而心标象外,志结霞门,第(原误「弟」,今据《山志》改)兄远游,永和四年,长(《山志》作「嘉」)遁不返。
君尚想幽奇,岁月弥轸,恒与扬君深神明之契,兴宁中,众真降扬,备令宣谕,龙书云篆,佥然遍该,灵谟(原误「模」,今据《山志》改)奥旨,于兹必究,年涉悬车,遵行愈笃。
太元元年,解驾(原误「笃」今据《山志》校改)违世,春秋七十有二。
(原作「侄」,今据《山志》校改)窆虚柩于(原误「悬」,今据《山志》校改)西大墓,京陵之踪未远,飞剑之椁在焉。
谨案《真诰》,君挺命所基,缘业已久,周武王世,九宫上相长里薛公之弟也,兼许肇遗功,复应垂祉后胤,故乘运托生,因资成道,玉札所授,为上清真人,爵登侯伯,位编卿司,理仙抚治,佐圣牧民矣。
真传未显于世,莫能具述。
长史第三子,讳玉斧,世名翙,字道翔,正生母陶威女,先亡,已得在洞府,易迁宫中。
君清颖莹洁,特绝世伦,郡举上计掾,不赴,秕糠尘务,研精上业,即弘景玄中之真师也。
恒居此宅,缮修经法,扬君数相从就,亟通真感,太和五年,于兹告逝,时年三十。
《真诰》云,后十六年,当度东华,为上相(《山志》作青)童。
君之侍帝,晨受书为上清仙官。
与谷希子并职。
帝晨之任,比世侍中(《山志》此八字系小字注
君长兄揆,世名田川,次兄虎牙,世名联,并亦得道。
揆今有玄孙灵真在山,敕立嗣真馆。
以褒远祖之德。
皇上乘弘誓本力,来君此土,焘育苍祗,范铸群品,导法开俗,随缘启教,以隐居积蕴,三真经诰,久栖华阳,宜还旧宅,供养脩理,乃敕工匠建兹堂,请即仰祗帝则,兼阐大猷,束(《山志》作「柬」)位青坛,西表素塔,坛塔之间,通是基趾,埋瓴掩瓦,投锸便埴,紫烟白雾,缠为(《山志》作「徊」)荫盖。
宅南一井,即长史所穿,井南大塘,乃郭朝遗制,源出田公之泉,路通姜巴之轨,傍枕雷平,前瞰下泊,东际连冈,北横长岭,汧阳谷,俱会西垂,四域之内,皆谓之金陵地肺者也。
长史所居,尤为标胜,方将驷云虬而高骋,驱奔鹤以追风,望洪涛之浩汗,眷故都以浸远。
古人有言,匪作奚传。
敢刊石颂,永属来贤。
浑枢鹜气,方祗吐灵。
依性分境,传识赋形。
化通八寓,功浃四溟。
巡迹电灭,测体渊渟。
旋区岳立,互海云舒。
抟风泳水,蹠实凭虚。
亦有幽匠,开石架庐。
情高身远,天府地居。
萦峦巴曲,画壤肺浮。
五闱面启,九涂环周。
长隰旁岭,交汧比流。
乃称龙伏,实谓金丘。
昔在西汉,三茅来宾。
暨东晋二许怀真。
裁基浚井,栖道接神。
允膺辅圣,锡兹侍宸
参差年代,絪缊名氏。
书诰具宣,精华未弥。
甀甃将沦,沈阶已毁。
拱树霜摧,脩庭草委。
肇馆华阳,岁躔二纪。
永观前猷,聿遵洪轨
帝曰懋哉,尔焉斯止。
经之营之,轮乎奂矣。
胜殿密响,泻瓶扬芬。
瑶宫碧简,绚采垂文。
璚函玉检,绮幕绣巾。
兰缸烈耀,金炉扬熏。
桐柏双教,方诸兼学。
并证心清,俱漏身浊。
离有离无,且华且朴。
结号虚皇,筌法正觉。
药徵质莹,禅感慧通
飞行欻恍,扪景带虹。
振苦排鄣,还明返聪。
物言是力,我见无功。
纷纷千古,汗漫两仪。
三相幻惑,舟壑自移。
缘来则应,不虑不为。
式题龟录,人天鉴知(本集,又略见《艺文类聚》七十八,《道藏》「师」字号《山志》)
请五岳别立斋祠所疏 唐 · 司马承祯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四
今五岳神祠。山林之神。
非正真之神也。五岳皆有洞府。
上清真人降任其职。山川风雨。
阴阳气序。是所理焉。
冠冕章服。佐从神仙。
皆有名数。请别立斋祠一所。
有唐茅山元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 唐 · 颜真卿
四言诗 押阳韵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
先生姓李氏。讳含光广陵江都人本姓宏。以孝敬皇帝改焉。二十一代祖宏。江夏太守。避王莽。徙居晋陵。遂为郡人。高祖文嶷。陈桂阳王侍郎。曾祖荣。皇朝雷州司马。祖师龛。隐居以求其志。徙于江都。父孝威。博学好古。雅修之道。与天台司马练师子微为方外之交。尤以笃慎著于州里。考行议谥。曰正隐先生。母琅琊王氏。贤明有德行。先生孩提则有殊异。晬日独取孝经。如捧读焉。羁丱好静处。诵习坟典。年十八。志求道妙。遂师事同邑李先生。游艺数年。神龙初。以清行度为道士。居龙兴观。尤精老庄周易之深趣。执丧过哀。口不尝甘旨之味。食惟穬麦而已。封植膳羞。皆出其手。号毁骨立。亲族莫不伤之。开元十七年。从司马练师于王屋山。传受大法。灵文金记。一览无遗。综核古今。该明奥旨。元宗知先生偏得子微之道。乃诏先生王屋山阳台观以继之。岁馀。请居茅山纂修经法。频徵。皆谢病不出。天宝四载冬。乃命中官赍玺书徵之。既至。延入禁中。每欲咨禀。必先斋沐。他日。请传道法。先生辞以足疾。不任科仪者数焉。元宗知不可强而止。先生尝以山灵迹。剪焉将坠。真经秘箓。亦多散落。请归修葺。乃特诏于杨许旧居紫阳以宅之。仍赐绢二百匹。法衣两副。香炉一具。御制诗及序以饯之。又禁于山侧采捕鱼猎。食荤血者。不得辄入。公私祈祷。咸绝牲牢。先生以六载秋到山。是岁诏书三至。渥泽频繁。晖映崖谷。初山中有上清真人许长史杨君陶隐居自写经法。历代传宝。时遭丧乱。散逸无遗。先生捧诏搜求。悉备其迹。而进上之。先时元宗将求大法。请先生为师。先生竟执谦冲。辞疾而退。洎七载春。元宗又欲受三洞真经。其年春三月中官赍玺书云。其月十八日。尅受经诰。是日。于大同殿洁修其事。遂遥礼先生为元师。并赐衣一袭。以伸师资之礼。因以元靖先生之嘉号焉。仍诏刻石于华阳洞宫以志之。是岁夏五月。隐居先生合丹之所。有芝草八十一茎。散生于松石之间。诏俾先生中官启告灵仙。缄封表进。。又诏以紫阳观侧近二百户太平崇元两观各一百户。并蠲其官徭。以供香火。秋七月。又徵先生。既自请居道观以养疾。九载春。辞归旧山。其年夏六月。前生灵芝之所。又产三百馀茎。煌煌秀异。人所莫睹。先生又图而奏之。是岁冬。又徵先生。于紫阳别院馆之。十载秋先生又恳辞告老。御制序诗以饯之。十有一载先生奉诏。与门人韦景昭等。于紫阳之东郁冈山。别建斋院。立心诚肃。是夜仙坛林间。遍生甘露。因以上闻。特诏嘉异。初隐居先生以三洞真法传升元先生。升元付体元先生。体元付正一先生。正一付先生。自先生距于隐居。凡五叶矣。皆总袭妙门大正真法。所以茅山为天下道学之所宗矣。于戏。是非可齐也。我物均焉。生死可忘也。觉梦同焉。如此者。何域心于变化之际哉。先生以大历已酉岁冬十一月十有四日。遁化于山紫阳之别院。春秋八十有七。其年十二月八日。门人赴丧而至者凡数千人。号奉冠舄。迁窆于雷平山之西陲。遗命以棺竹杖木几水瓶香奁香炉置于藏内。门弟子等仰奉嘉猷。克遵俭德。先生识思真淳。业行高古。道穷情性之本。学冠天人之际。所以优游句曲。郁为王者之师。出入明庭。特宠肩舆之贵。是知顺风而问。昔称于黄帝。望山而请。今见于元宗矣。又博览偫言。长于著撰。尝以本草之书。精明药物。事关性命。难用因循。著音义两卷。又以老庄周易。为洁净之书。著学记义略各三篇。内学记二篇。以续仙家之遗事。皆名实无违。词旨该博。初先生幼年。颇工篆籀。而隶书尤妙。客或赏之云。贤于其父。因投笔不书。元宗诏山人王旼。强请先生楷书上经一十三纸。以备杨许之阙。先生能于阴阳术数之道。而不以艺业为能。极于转鍊服食之事。而不以寿养为极。但冥怀素朴。妙味元津。非夫博大之至人。孰能尽于此。真卿乾元二年。以升州刺史充浙西节度。钦承至德。结慕元微。遂专使致书于茅山。以抒诚恳。先生特令韦鍊师景昭复书于真卿。恩眷绸缪。足励超然之志。然宗师可仰。望紫府而非遥。王事不遑。寄白云而攸远。洎大历六年真卿罢刺临川。旋舟建业。将宅心小岭。长庇高踪。而转刺吴兴。事乖夙愿。徘徊郡邑。空怀尊道之心。瞻望林峦。永负借山之记。而景昭洎郭闳等。以先生茂烈芳猷。愿铭金石。乃邀道士刘明素来托斯文。真卿先生门人中林子殷淑遗名韦渠牟尝接采真之游。绪闻含一之德。敢强名于巷党。曷足辨于鸿蒙。其词曰。
抱一混茫,人之纪纲。
先生以之,气王神强。
乃启元旨,元门以彰。
乃为帝师,帝道惟康。
甘露呈瑞,灵芝效祥。
上士云感,高风载扬。
鹤返仙庙,云辞帝乡
退归而老,妙识行藏。
德本无累,道心有常。
实曰形解,孰云坐忘。
伐石表墓,勒铭传芳。
谷变陵迁,厥迹弥光。
晋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碑铭769年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
夫人讳华存字贤安
任城人司徒剧阳文康公舒之女也。
师于小有清虚真人王裒命中候上仙范邈为立传。
其略云。夫人挺琼兰之流映。
体自然之灵璞。志逸云霞。
明洁鲜蔚。天才卓异。
元标幽拔。少读老庄三传。
五经百子。无不该览。
性乐神仙。味真慕道。
少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纳气液。
摄生夷静。亲戚往来。
一无关见。常欲别居閒处。
父母不许。年二十四。
强适太保掾南阳刘君幼彦。生二子。
璞。遐。
幼彦后为修武。夫人心期幽灵。
精诚苦尽。逮子息粗立。
乃离隔室宇。斋于别寝。
清修百日。忽有太极真人安度明东华大神方诸青童扶桑碧河汤谷神王景林真人小有仙清虚真人王裒来降。
谓夫人曰。闻子密纬真气。
太帝君敕我授子神真之道。青童曰。
清虚尔之师也。度明曰。
子苦心求道。道今来矣。
景林曰。虚皇鉴尔勤感太极。
已注子于玉札。子其勖哉。
青童又曰。子不受闻上道内法晨景玉经者。
仙道无缘得成也。后日当会阳洛山中。
尔勤密之矣。王君乃命侍女开玉笈。
出太上宝文八素隐身大洞真经高仙羽元等书三十一卷。手授夫人焉。
此皆王君昔遇南极夫人西城真人王方平于阳洛山所受之本经也。山中有洞台。
是清虚之别宫。王君至是北向祝誓于夫人曰。
太上三元。九皇高真。
虚微八道。上清玉晨。
为太帝所敕于魏华存。王君又说太极白简青箓。
金刻玉文。有得见此三十一卷书者之姓名也。
凡此宝书。起自清虚真人受太师西城王君紫元夫人。
从是当七人得之。以白玉为简。
青玉为字。至夫人为四矣。
于是景林又授夫人黄庭内景经。令昼夜诵读万遍。
乃得洞观鬼神。此乃不死之道也。
于是四真吟唱。各命玉女弹琴击鼓吹箫
合节而发歌。歌毕。
王君乃解语夫人向所授书。存思指归宝经节度行事口诀诸要粗讫。
徐乃别去。凡二夕一日。
共会在曲静之中。自此之后。
王君及西城真人诸元君夫人互有来往。或与隔壁共庭。
初不骇悟。已而幼彦以暴疾殒世。
直天下荒乱。夫人抚养内外。
傍救穷乏。超偫先觉。
乃携细小。径来东南。
及儿息各大。并处官位。
至于守静之思。与日而进也。
凡在世八十三年。以成帝咸和九年岁在甲午
王君乃与东华青童来降。与夫人灵药两剂。
使顿服之。剋期曾于阳洛宫。
夫人服药称疾。闭目寝息。
饮而不食。七日夜半
太乙元仙遣飙车来迎。夫人用藏景之法。
托形神剑。化成死骸。
始终外朗。仙化内逸。
冥变隐适。从此而绝。
子璞时为庾司空司马。遐时为陶太尉从事中郎安城太守
故夫人自此隐化沦景。须臾至阳洛山。
明日。青童君太极四真人清虚王君三天法师张道陵等凡四十七真人。
降教夫人于隐元之台。王君令夫人清斋五百日。
读大洞真经。并分别登真秘奥。
道陵授以新出明威章奏入静存祝吏兵符箓之诀。众真各标至训。
三日而去。道陵所以备教委曲者。
以夫人在世为女官祭酒。领职理故也。
夫人遂修斋读经。诵言万过。
积十六年。颜如少女。
于是龟山九灵太真西王母金阙圣君南极元君乃共来迎。夫人遂白日升晨。
北诣上清宫玉阙之下。太微天帝中央王老君三素高元君太上玉晨大道君太素三元君扶桑太帝君金阙后圣君各令使者致命。
授夫人玉札金文。位为紫虚元君
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比秩仙公。
使治天台霍山洞台之中。主下训奉道教授当真仙者。
而男之高仙曰真人。女曰元君
于是夫人受锡事毕。王母及金阙圣君南极元君各去。
使夫人于王屋小有之中。更斋戒三日毕。
九微元君龟山王母三元夫人冯双礼珠暨诸众仙并降夫人于小有清虚上宫绛房之中。时夫人与王君为宾主焉。
神肴罗陈。金觞四奏。
各命侍女曲成之钧。九云合节。
八音零粲。于是西王母击节而歌。
歌毕。冯双礼珠弹云璈而答歌。
馀真人各歌。须臾。
司命神仙请隶属及南岳神灵迎官并至。虎旗龙辇。
激曜数百里中。西王母诸真乃共与夫人东南行。
俱诣天台霍山台。又便道过句曲金坛茅叔申
宴会二日二夕。又共适于霍山
夫人安驾玉宇。然后各别。
初王君告夫人曰。学者当去疾除病。
因授甘草丸。所谓谷仙方也。
夫人服之而仙。夫人能隶书。
为王君立传。事甚详悉。
又述青精䭀饭。注黄庭内景经。
自后屡降茅山。子璞后至侍中
蒙使传法于司徒琅琊王舍人杨羲护军长史许穆子玉斧并升仙。
事具陶宏景真诰。所呼南真。
即夫人也。初夫人既渡江。
遍游名山。至临川郡
临汝水西立坛置精舍。院东百馀步造冢圹。
又于石井建立坛场。往来游憩。
岁月深久。沦翳。
虽备载图经。而略无遗迹。
唐女道士黄令微。道行高远。
八十而有少容。蹀屣而行。
奔马不及。时人见其颜色殊异。
号曰华姑。闻夫人灵迹。
长寿二年岁在壬辰冬十月。乃讯于洪州西山道士胡超。
超能通神明。遥指郭南六里乌龟原。
有石龟。每犯田苗。
被人击首析。其处是也。
姑与道流寻访。见龟在坛中央。
其下得尊像油瓮锯刀灯盏之类。俄梦夫人指九曲池于坛南。
获之。砖砌犹在。
景云中睿宗使道士叶善信将绣像幡花来修法事。
仍于坛西置洞灵观。度女道士七人。
开元初元宗使醮祭。
祈祷不绝。每有风雨。
或闻箫管之声。入室礼谒。
必须严洁。不尔。
必有蛇虎惊吼之异。时时有云如乌鸟偫飞。
垂带直下坛上。倏忽不见。
西出如向井。前后非一。
已而华姑肸蚃间。如有告者曰。
古迹。汝须崇建。
俄闻异香从西来。姑行宿洞口。
闻钟磬之音。迟明入山。
果遇坛殿馀址。遂建立屋宇。
屡闻仙梵之响。环坛数里。
有采斫及不精洁者。必有怪异之警。
有野鹿中箭。来投华姑。
姑为拔之。后每斋前。
则衔莲以献姑。开元九年
姑欲上升。告弟子曰。
勿钉吾棺。可以绛纱羃之。
已而雷霆震击。纱上有孔。
大如鸡卵。棺中惟有被覆木简。
屋上穿可容人。座前奠瓜。
数日生蔓。结实如者二。
每至忌辰。则风雨郁勃
直入室内。元宗闻而骇之。
覆视明白。使道士蔡伟编入后仙传。
二十九年春三月乙酉。使道士赍龙璧来醮。
忽有白鹿自坛东出。至冢间而灭。
五色仙蛾集坛上。刺史范阳张景佚以为圣德感应。
立碑颂述。天宝八载
以夫人得道升仙之所。度女道士二人。
见修香火。大历三年
真卿叨刺是州。言崇礼谒。
郭蒙邃。萑蒲震惊。
女弱曹逃。豺狼窟聚。
真仪如在。坛殿岿然。
瞻仰徘徊。悄焉若失。
有仙坛观道士仙岩者。修真自远。
法侣是宗。请以男官黄道士二七人抽隶洞灵。
共申洒扫。高行女道士黎琼仙七人。
萃居坛院。精力住持巳久。
率励往来。增修观宇。
从之。不日。
遹暨厥成。仙迹之载崇。
师之力也。敢备其本末。
而为颂云。铭曰。
紫虚元君。维魏夫人。
位列五岳。名高七真。
凝华台允。夺志刘嫔。
太帝昭恳。清虚降神。
偫仙毕会。玉笈斯陈。
服道日损。精心益勤。
蜕形神剑。托驭飙轮。
适抵阳洛。遄登隐元。
黄庭朗咏。白日升晨。
西降王母。东过叔申
法侍中许杨为邻。
伊昔南渡。爰居汝滨。
坛场处所。埋没荒榛。
实赖华姑。谂于胡尊。
果获灵迹。乌龟之原。
次寻井。实叶曩言。
嫣然简解。纱羃空存。
野鹿衔。灵瓜吐根。
怪异昭彰。不可殚论。
二圣竦骇。屡崇明禋。
于嗟女弱。香火堙沦。
真卿刺州。谒拜斯频。
乃命仙子。增修鼎新
华姑侍傍。异代同尘。
曷表元德。铭功翠珉。
垂诸来裔。坱圠无垠。
王屋山中岩正一先生 唐 · 卫凭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
古之所谓列仙者。执大全以御于自然。
游无有以至于不死。旁午众妙。
而登夫太元。盖著自元元。
成于天师。备诸简寂。
而详乎贞白。得贞白之道者曰升元。
升元以授于体元。自三真在天。
偫学无主。主道之柄。
必将有人。天以司马真人为木铎欤。
不然。元标灵符。
遹骏若是。尊师族司马氏。
世居温。晋彭城王权之后。
隋亲侍都督晟之孙。皇代襄滑二长史仁最之子。
夫轩冕奕代。是谓令绪。
忠贤继出。必生异人。
子阿推惠。许真于以降迹。
初成行慈。茅君所以升道。
抑有由也。宗师讳承祯。
字子微法号道隐
生而能言。幼而知道。
天锡奇表。神仙正性。
老庄大旨也。引而伸之。
杨许内学也。默而存之。
洁其行。耸其德。
识穷精微。思入虚极。
议者谓冥冥之翮。不可屈而致。
年二十一。始服巾褐入道。
师体元先生先生中岳之隐几者也。
尊师神凝用简。情汰事落。
其秉操不可渎。其执勤不知倦。
体元乃洒然异之。他日。
以金根上经三洞秘箓许真行事陶公微旨尽授于我尊师。高悟独得。
虚融大通。发挥道真。
出入元奥。尝梦有凤鸟衔玺。
置于法案。刻曰授君东华上清真人
由是宝其寿。神其行。
听于气。息于踵。
则七日而外物。三月而遗形。
一年而游于无有矣。且凿坯而遁。
其隐迹。非应物也。
狂歌而游。其内修。
非教人也。吐腾奇术。
其眩愚。非保真也。
偃仰下位。其容身。
非高代也。尊师是以务宏道不滞其用。
方善救不宁其居。入觐圣上。
九重肃广成之谒。出应时贤。
偫公交子训之请。故行而无迹。
事而无传。虚受以曲成
广照以吹万。或外符能鼓其动。
或内楗善闭其关。或燕处而潜偶偫真。
或冥升而密行上界。斯则不可测已。
而后游句曲华阳之天。栖桐入灵墟之洞。
寻大霍采金瓶之实。登衡山石廪之秘。
皆山鬼贡药。天真授经。
猛兽护门。野禽绕座。
若此又不可备论也。开元十二年
天子修明庭之。思接万灵。
动汧水之驾。奖邀四子。
乃徵尊师入内殿。受上清经法。
仍于王屋山阳台观以居之。师以王屋小有之天。
总真之府。景气幽欻。
神祗会昌。矧吾道苟行。
奚适不可。翻飞投足。
遂有终焉之志。更于观之乾维。
高邱之午。穷极绝界。
中岩台。上直大坛。
下缭大阜。巨木圆抱。
鸣溪中落。每养龙大谷
相鹤中峰。燎金洞之众香。
吸石窗之鲜气有日矣。初隐居抄撰道书。
为證真隐诀。其存修之道。
率多阙文。尊师乃著修真秘旨十二篇。
见行于世。至如发晨蕴以陈咒。
步宵坛以飞章。回冥威于三官。
走故气于百鬼。一以皇极增峻。
息金革水旱之虞。一以人寰载清。
无流庸疵疠之儆。亦尊师之力也。
抱一守寂。反道归根之理既尽。
洎鍊景回元。乘飙蹈气之术又备。
可以逶迤造物。保合大均。
观变化而冲和其心。抚阴阳而寥廓其视。
岂两仪之细。而同其浊质。
万化之杂。而拘其清神哉。
岁乙亥夏六月十八日。顾谓近侍曰。
吾已受职元都。不复得住。
遂部署封检。将若远适。
迨昏有赤云缭绕。摩地而来。
箫声泠然。乘空而去。
众咸惊骇。谓必上升。
遽奓户而入。已蜕形矣。
越二十一日。偫弟子相与瘗杖舄于西北之松台。
制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贞一
并上自制碑。申宠章也。
门人曰。尊师之生也。
五百年甲子矣。常见体如寒松。
心若明鉴。居绝忧喜。
生无嗜欲。昔住嵩嶂。
则后阜松生。及移台岭。
则东壁泉涌。幽居于南岳
则元鹤蔽野。坐忘于兹山。
则䌽云满室。若乃高姿逸轨。
近类华阳。俄闻伟蓺。
远齐抱朴。其善诲善诱。
则常以为已任。若性与天道。
亦不可得而闻。宜其驰辕于妙门。
游刃于真宰。迈元德而同世恤。
宣至理而障偫伪。及挥斥万仞。
翱翔四空。凝冰者理顺。
捕影者心伏。于戏。
岂古登天游雾而不死者夫。河东郡宝鼎县主簿司马纲。
师之犹子也。餐味密
倘佯精庐。禦侮道门。
翘足仙事。乃恢张遗寝。
制造新庙。将谓灵仙不妄。
且以虔奉有所。考室也。
侈而大之。立主也。
尸而祝之。徒见反宇蘧蘧。
高松杳翠。灵响虚应。
圆光夜烛。亦神异也。
佥惟昔之得道者。智有如江如海惟深也。
我师则无不在。德有如邱如陵其高也。
我师则不可升。故塞于瀛县。
馨于图史。岂游其门者。
能象其迹而缀其美乎。诚以立祠者表灵之道。
刻石者宏教之端。思存乎阜乡之遗风。
景行乎雷平之故事。若述作之奇伟。
见于萃集。感应之幽微。
存乎内传云尔。乃作颂曰。
大元混茫。上境辽廓。
冲用斯应。翰飞是托。
道其深微。人孰营度。
不有真匠。畴能系作。
伟哉真匠。乘运挺生。
超乎长存。隐乎无名。
元退首出。道再演成。
润色大象。猗那之精。
至精伊何。能修体妙。
大象伊何。能勤广照。
周麾后学。缘饰垂教。
弱丧知归。晞光胥效。
从道于中。以克大道。
终处其厚。奄荒无有。
七域昭贲。百灵奔走。
夫生在命。此身能久。
且曰无待。著名列仙。
嗣武贞白。齐明稚川
解玉何地。回旌几年。
灵庙之下。空瞻洞天。
茅山真人杨君传 中唐 · 李渤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二
真人姓杨名羲。晋咸和五年九月
生于句容。似吴人
洁白美姿容。善言笑。
攻书好学。该涉经史。
性渊懿沈厚。幼而通灵。
二许皂结神明之交(二许映与穆)。思元荐于相王。
用为公府舍人。以永和初受中黄制虎豹法。
六年又就刘璞传灵符魏夫人长子也)。君渊沈应感。
虚抱自得。若燥湿之引水火。
冥默幽欻。相袭无朕矣。
年三十六。以兴宁乙丑岁
众真降授。有若上相青童君太虚真人赤君上宰西城王君太元真人清灵裴真人桐柏王真人紫阳周真人中茅君小茅君范中候荀中候紫元夫南岳夫人右英夫人紫微夫人九华安妃昭灵夫人中候夫人。
莫不霓旌暗曳。神辔潜竦。
纷纷属乎烟霄。沦踪收于俗蹊。
宴声金响。于君月无旷日。
岁不虚矣。君师魏夫人。
俪九华而朋于诸真。故安妃云。
明君受质虚閒。秘构玉朗。
渊高流。清响金宫。
必高佐四辅承制圣君。
主察阴阳之和气。为吴越鬼神之君。
后二十二年。将乘龙驾云。
白日升天。今若不耐风火之烟。
可寻剑解。作告终之术也。
真诰算以太元十二年丙戌去世。弟子许翙
先师告父穆。亦因君偶真。
故许氏九人。虽道庆自先。
数至神发。如尘鉴凝照。
莹之功。并归于君矣。
王屋山贞一司马先生 中唐 · 李渤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二
后周琅琊公司马裔元孙名承祯字子微
河内人也。
少事体元先生
传其符箓。
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
体元特相赏异。
谓曰。
我自简寂传授正法。
至汝六叶矣。
先生是后因浪游。
远诣于天台山
武太后闻其名。
召至都。
降手诏赞美。
及将还。
李峤饯于洛桥之东。
景云二年
睿宗令其兄子承袆就山迎至京。
入宫中。
问以阴阳数术。
先生对曰。
经云。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之。
以至于无为。
且目所见者。
损之尚未能已。
岂复攻乎异端。
而增其智虑哉。
帝曰。
治身无为。
则清高矣。
治国无为如何。
对曰。
国犹身也。
老君曰。
游心于澹。
合气于漠。
顺物自然。
而无私焉。
而天下理。
易曰。
大人与天地合其德。
是知不言而信。
不为而成。
无为之旨。
理国之道也。
帝叹曰。
广成之言。
何以加此。
因固辞还山。
乃赐宝琴一张。
及霞文帔。
中朝词人赠诗者百馀首。
开元九年
明皇又遣使迎至京。
帝亲授法箓。
前后赏赐甚厚。
十年驾入都。
先生又请归山。
帝赋诗。
王屋山自选形胜。
置坛宇以居之。
先生因上言。
今五岳之神祠。
皆是山林之神。
非正真之神也。
五岳皆有洞府。
各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
请别立斋祠。
帝从其言。
因置真君祠。
其形像制度。
皆请先生推桉道经。
创为之焉。
先生颇善篆隶。
写三体道德经。
正文字
五千三百八言为真本。
又撰修真秘旨。
窥之者得其门矣。
敕于先生所居置阳台观。
帝自书额。
并相续赐赉甚厚。
至二十三年告化。
时八十九。
制赠银青光禄大夫
谥曰贞一先生
又御制碑文。
先生门徒甚众。
李含光焦静真得其道焉。
静真虽禀女质。
灵识自然。
因精思间。
有人导至方丈山
遇二仙女谓曰。
子欲为真官。
可谒东华青童道君。
受三皇法。
请名氏。
贞一也。
乃归而诣先生
亦欣然授之。
与独孤穆冥会诗贞元中河南独孤者,隋将独孤盛裔孙也。客游淮南,夜投大仪县宿,路逢青衣,引至一所,见门馆甚肃,酒食衾褥备具。有二女子出见,自称隋临淄县主齐王之女,死于广陵之变,以隋将后裔,世禀忠烈,欲成冥婚,召来护儿歌人同至,赋诗就礼,且云死时浮瘗草草,嘱改葬洛阳北坂。于异日发地数尺,果得遗骸。因如言携葬,其夜县主复见,曰:“岁至己卯,当遂相见。”至贞元十五年己卯果暴亡,与之合窆。) 其五 县主许穆 唐 · 临淄县主
五言绝句 押文韵
朱轩下长路,青草启孤坟。
犹胜阳台上,空看朝暮云
会稽先贤祠传赞下 其十三 长史许公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七
长史字思玄讳谧,少知名,儒雅清素,博学有才章。
简文皇帝久垂俗表之顾,与时贤多所俦结。
少仕郡主簿功曹史,王茂弘蔡道明从事,不赴。
选补太学博士,出为馀姚,入为尚书郎、郡中正护军长史
虽外混俗务,而内修真学,密授教记,遵行上道。
挺分所得,乃为上清真人
少子静泰久居会稽禹井山,颇遵承家法,传授经书云(事载《真诰》。)
赞曰:
逸少弃官,自誓甚确。
先生从仕,乃修真学。
丹凤高翔,野鹤俛啄。
迹虽不同,同是超卓。
吴母叶氏太孺人挽词1173年春 南宋 · 杨万里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发以留宾短,家从教子贫。
斑衣奉常署,象服镜湖
许穆诗还废,班姑史尚新。
不堪萱草露,也解泣慈亲。
印应雷特赠端明殿学士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九六、《四明文献集》卷五
敕:赐弓钺以专征,夙懋干方之绩;
听鼓鼙而思帅,载颁追命之褒。
其敷言纶,用劝臣节。
具官某宏才任重,实学济时。
知仁勇之修身,文武为宪;
刚大直之养气,精神折冲。
戒我师以铺淮濆,虽在外而心王室。
严有翼,制胜樽俎之间;
惟筑惟征,守圉金汤之固。
月捷方奏,星陨遽闻,怅之馀思,想羊碑之下泣。
彼忌功而阻善,兹更化以怀贤。
念国步多艰,朕安得颇、牧而用;
若承明邃职,尔未膺光、镇之荣。
植锡宠于密章,俾视恩于政路。
九原可作,千载如生。
噫!
刘毅不为三公,每深抚几之叹;
许穆加赠二等,尚歆襚衮之华。
奖其忠劳,闻者兴起。
可。
夏松特赠保康军节度使诰1275年4月丙辰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九六、《四明文献集》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敕:事君能致身,封疆之臣尤重;
自古皆有死,忠义之誉长存。
聿怀磬声之思,载锡轩襚之典。
具官某威名济于世美,兵略得于家传。
裕父功惟我有臣,如李愬之在唐室;
若内举皆堪为将,如曹玮之在本朝。
慨丑虏之窥江,统师干而捍寇。
搴旂者数矣,勇不顾身;
缨冠而救之,志于殉国。
嗟将星之遽殒,凛义气之如生,授齐钺以饰尔终,赐令谥以褒尔节
噫!
加等而葬许穆,重恻我心;
登坛而拜淮阴,莫追既往。
英魂未昧,茂渥其歆。
可。
黄鹤楼 明 · 田汝耔
 出处:黄鹤楼志·艺文·文赋·明代、黄鹤楼集卷中
自莅夏口,三易星霜,登楼数矣。乃今辛巳之秋,(1)何为漫兴?其以时物更变,旅客值逢,能不感激?(2)切意君子处世,(3)宜乘时建立,竟识退藏,(4)以永终誉,岂真可以觊觎神仙之术哉?(5)
抚天运之旋斡兮,时序忽兹高秋⑥。
白云纷其旖旎兮,余适升此危楼⑦。
闻昔人之超伸兮,骑黄鹤而浮游⑧。
夫羽翼其不可见兮,遗踪迹于蓬丘⑨。
猗与美哉⑩!
飞甍峥嵘兮,突刺乎穷霄⑾;
启棂轩兮,横光射夫斗牛⑿。
浑沦崔㟴兮,舍化工之机括⒀;
方圆盘郁兮,象天地之区周⒁。
凭临恣览觑兮,中惝恍而绸缪⒂。
神营营其陨越兮,魂黯黯而弥留⒃。
披纷飒沓兮,泻洞庭之逸波⒄;
俄而汹涌漰湃兮,朝江汉之奔流⒅。
信夫“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寞而无声;
雁雍雍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⒆。
宋玉之遗音,而协余之衷情⒇。
忆隙驹之言迈兮,惜朝华之难挹21。
对物情之彷佛兮,良怵惕而于邑22。
念人生之有涯兮,孰长年之能执23。
时飘忽其不再兮,老荏苒而将及24。
顾世俗之肮脏兮,恬辟谷以绝粒25。
思至人于寞寞兮,抱玄精于咽吸26。
内展转以旁求兮,辨真元于黑白27。
倏假寐以夷犹兮,遇灵修于九陌28。
指子安之故庐兮,造叔伟之攸宅29。
理余发于秣节兮,浴余体于兰汤30。
陟玉台之嶙峋兮,排阊阖而履上方31。
朝太乙于九重兮,睹绰约于中央32。
质要渺以委蛇兮,复降至于扶桑33。
驾青龙之蜿蜒兮,建苍螭之文旗34。
揭干旄之晶晶兮,下蕤绥其陆离35。
承轻焱之清芬兮,洒零雨之垂云36。
谒东皇以来歆兮,疑若授余以纶词37。
炎帝正阳兮,骖鸾鸟以骋鹜38。
服朱雀以腾骧兮,骈騑騑以按度39。
赖前驱之捷径兮,曰余悯懵其始悟40。
计岐贰之枉投兮,却中道而反顾41。
来翩翩以迅速兮,恐白日之云暮42。
金华以为盖兮,采荃蕙以为裾43。
饮兑泽而漱沦阴兮,余将诣少昊之所居44。
蓐收位而宰阍兮,霜霰肃敛邪气除45。
诹吉良用庚辛兮,告享具礼容舒46。
熊罴守关兮,右白虎蹲当间。
中怀怆恨戒悚息兮,似踧踖而踟蹰47。
大道砥平知矢直兮,皇步跼蹐而趑趄48。
斯须定静知止极兮,始安宁而容与49。
抚光景之逍遥,迓玄冥于中庭50。
文昌为余先驱兮,玄武为余扬灵51。
遍多方以竟礼兮,言旋归而嬉娱52。
顿惊觉以惺发兮,依然身在乎故都53。
吁嗟!
神仙伊何所兮,吾不知其渺茫54。
彼人道之罔修兮,又奚为乎荒唐55。
黄河澄清兮,岂曰寻常56?
庆云迭见兮,其世之祯祥57。
北辰奠位兮,列星共乡58。
辅弼当道兮,搀抢灭光59。
缪纠解纷兮,纲维斯张60。
污浊潜消兮,涟漪清扬61。
夫往者其不可追兮,来者吾可以自强62。
凤凰鸣于高冈兮,感梧桐于朝阳63。
违时而弗竞兮,是亦何贵夫才良64。
策驽骀之偃蹇兮,齐骐骥于康庄65。
勇信迈以长征兮,毋邅迍而沮丧66。
维夜寐以夙兴兮,竭余力之方刚67。
念生鞠之罔极兮,扬休烈之辉光68。
守狷介以廉洁兮,历九死而不忘69。
贞一以永缔兮,虽经百折以无妨70。
功成名立而身退兮,余将跨黄鹤而高翔71。
【校注】 (1)辛巳:按作者进士年推算,当为正德十六年(1521)。是时,作者在湖广副使任内。 (2)何为四句:漫兴,谓兴之所至,率然而作。此指乘兴作赋。时物,四时景物。旅客,羁旅。感激,感慨。 (3)切:当作“窃”。窃,谦词。 (4)竟:终。 (5)觊觎:非分之冀望或企图。《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杜预注:“下不冀望上位。” (6)旋斡:犹运转。斡,亦旋。 (7)旖旎:盛貌。 (8)超伸:犹超升,谓超脱尘世,飞升登仙。浮游:漫游。《庄子·在宥》:“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何往。”《楚辞·离骚》:“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9)蓬丘:《十洲记》:“蓬丘蓬莱山是也。”李白《越中秋怀》:“何必,逝将归蓬丘。” (10)猗与:叹美之词。《诗·周颂·潜》:“猗与漆沮,潜有多鱼。” (11)飞甍:高耸的屋脊。《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犹援庙桷,动于甍。” 杜预注:“甍,屋栋。”孔颖达疏:“今俗谓之屋脊。” (12)棂轩:有窗格的长廊。曹植《赠徐干》:“春鸠鸣飞栋,流焱激棂轩。”横光:即光。横与光通。《说文通训定声》:“横,假借为光。”《淮南子·坠形训》:“玉横维其西北之隅。”高诱注:“横,光也。” (13) 浑沦:浑然一片。舍:犹藏。化工:造化之工。《文选·贾谊鵩鸟赋〉》: “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李商隐《今月二日……辄复五言四十韵一章献上……》:“固是符真宰,徒劳让化工。”机括:原义为弩上发箭的机件,此犹机巧之意。 (14)盘郁:曲折繁盛之貌。《酉阳杂俎·玉格》:“至此山,廓然宫殿盘郁,楼台博敞。”区周:即“区陬”,角落。《文选·张衡东京赋〉》:“目察区陬,司执遗鬼。”薛综注:“区陬,隅隙之间也。” (15)中:胸中,内心。惝恍:失意貌。《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绸缪:《诗·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毛传:“绸缪,犹缠绵也。”谓忧思集结不解。 (16)营营:往来驰逐貌。《庄子·庚桑楚》:“无使汝思虑营营。”《楚辞·九章·抽思》:“愿径逝而未得兮,魂识路之营营。”陨越:颠坠,跌落。黯黯:昏乱沮丧貌。弥留:《书·顾命》:“病日臻,既弥留。”蔡沈集传:“病日至,既弥甚而留连。”此谓神魂丧乱,久而益甚。 (17)披纷:即纷披,散乱。北周庾信《枯树赋》:“纷披草树,散乱烟霞。”飒沓:众盛貌。鲍照《咏史》:“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披纷飒沓,即纷至沓来意。逸波:奔涌无羁之波。 (18)漰湃:即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朝江汉:谓江汉之朝宗。《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 (19)之为气也六句:用《楚辞·宋玉〈九辩〉》成句,故下云“此宋玉之遗音”。《楚辞》“寂莫”作“寂漠”,一作“寂寞”,同。雍雍,和鸣声。鹍鸡啁哳,《楚辞补注》:“鹍鸡似鹤,黄白色。啁哳,声繁细貌。” (20)协:相同,相合。《国语·周语》:“实有爽德,协于丹米。” (21)隙驹:《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后以隙驹喻光阴易逝。言:助词,无义。迈:往,过。朝华:喻青春之美好年华。挹:取得。《文选·陆机〈叹逝赋〉》:“恨朝霞之难挹。” (22) 物情:事物的情景。此指眼前景物。彷佛:用《九辩》“柯彷佛而萎黄” 句意,言物情衰歇。良:甚,很。怵惕:《九辩》:“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楚辞补注》:“五臣云:怵惕,震荡自惊动也。”于邑:忧悒郁结,哽咽。《楚辞·九章·悲回风》:“伤太息之悯怜兮,气于邑而不可止。” (23)有涯:《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执:把握。《文选·陆机〈叹逝赋〉》:“孰长年之能执?” (24)时飘忽二句:飘忽,迅疾貌。《文选·陆机〈叹逝赋〉》:“时飘忽其不再,老晼晚其将及。”《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 (25)辟谷:古称行导引之术,不食五谷,可以长生,谓之辟谷。道家方士乃附会为神仙入道之术。《史记·留侯世家》:“(张良)乃学辟谷,道引轻身。”此谓避世修道。 (26)至人: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玄精:人体之元气、精气。陶弘景《真诰》:“《上清真人冯延寿口诀》:‘……玄精不倾,然后可以存神服霞,呼吸二景耳。’” 咽:原作“ ”,误,径改。咽吸,吞吸。 (27)真元:人之元气。元稹《韦氏馆与周隐客杜归和泛舟》:“时物欣外奖,真元随内修。”黑白:佛家语,即善恶之意。《俱舍论》:“诸不善业一向名黑,染污性故。色界善业一向名,不离恶故。” (28)夷犹:犹豫,迟疑。《楚辞·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 灵修:神明。《楚辞·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王逸注:“灵,神也。修,远也。”九陌:城中大道。骆宾王《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此指武昌府城。 (29)子安:仙人名,传其曾骑黄鹤游憩于黄鹤楼。《名胜志》:“汉阳渡上有黄鹤楼,晋仙人黄子安骑黄鹤游憩于此。”叔伟:即荀叔伟。一作叔祎、又作叔玮。任昉《述异记》谓驾鹤登仙之人乃荀叔伟,而非费文伟。攸宅:所居。攸,亦宅,居住之所。《诗·大雅·韩奕》:“为韩姑相攸,莫如韩乐。” 郑玄笺:“攸,所也。……视其所居,韩国最乐。” (30)秣节:疑为“沐栉”之误。《庄子·天下》:“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此用其意,谓洗梳头发于风雨之中。兰汤:有香味的热水。《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洪兴祖补注:“皆洁濯之谓也。” (31)陟:升。玉台:《楚辞·九思·伤时》:“登太一兮玉台,使素女兮鼓簧。”王逸注:“太一,天帝所居,以玉为台也。”嶙峋:重叠高耸之貌。扬雄《甘泉赋》:“增宫参差,骈嵯峨兮,岭巆嶙峋,洞亡崖兮。”排:开。阊阖:《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王逸注:“阊阖,天门也。” 上方:天上仙界。温庭筠《宿云居寺》:“圆月上方明。” (32)太乙:同“太一”,也作“泰一”。《史记·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司马贞索隐:“宋均云:天一、太一,北极神之别名。”又《天官书》: “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张守节正义:“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刘伯庄云:泰一,天神之最尊贵者也。”绰约:柔美貌。谓仙子。白居易《长恨歌》:“其中绰约多仙子。”中央:天之中央,天帝所居。 (33)要渺:渺,当作“眇”。《楚辞·远游》:“质销铄以汋约兮,神要眇以淫放。”洪兴祖补注:“眇与妙同。要眇,精微貌。”委蛇:亦作委迤、委佗。《尔雅·释训》:“委委佗佗,美也。”郭璞注:“皆佳丽美艳之貌。” 《诗·鄘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扶桑:《楚辞·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王逸注:“扶桑,日所拂木也。”洪兴祖补注引《山海经》云:“黑齿之北,曰汤谷,有扶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皆戴乌。”又引《十洲记》云:“扶桑在碧海中,叶似桑树,长数千丈,大二千围,两两同根,更相依倚,是名扶桑。” (34)螭:《楚辞·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骖白螭。”洪兴祖补注: “五臣云:虬、螭,皆龙类。”文旗:有文彩的旗。苍螭之文旗,即绘有苍螭图案的旗帜。 (35)揭:举。干旄:旗的一种。,通“竿”;旄,犛牛尾。干旄,即用犛牛尾装饰旗竿之旗。《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旌,在浚之郊。”晶晶:鲜明貌。蕤绥:盘曲升腾貌,形容旌旗仪仗蜿蜒而行。《文选·扬雄〈甘泉赋〉》:“蠖略蕤绥。”李善注:“龙行之貌也。”陆离:色彩斑斓。《楚辞·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36) 轻焱:轻风。焱,《说文通训定声》云:“为猋(飙)之误字。” 王褒《九日从驾诗》:“轻飙飒飒凉。”零雨:微雨。《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垂云:低垂之云。《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若仰崇山,而戴垂云。” (37)东皇:即东皇太一,天神名。屈原《九歌》首篇即《东皇太一》。《楚辞补注》:“五臣云,……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来歆:来享,谓神来享供品。《文选·张衡东京赋〉》:“神歆馨而顾德。”薛综注:“歆,享也。”纶词:犹纶言,纶音。《礼·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后因以纶言、纶音称皇帝的诏书。此指天神东皇的纶音。 (38)炎帝:《汉书·魏相传》:“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 正阳:《楚辞·远游》:“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王逸注引《陵阳子明经》:“正阳者,南方日中气也。”此指南方。鸾鸟:神鸟名,即鸾。《山海经·西山经》:“(女林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离骚》:“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骋鹜:驰骋,奔走。《楚辞·九歌·湘君》:“晁骋鹜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39)服: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两匹称服,两旁之马称骖。《荀子·哀公》:“两骖列,两服入厩。”杨倞注:“两服,马在中;两骖,两服之外马。” 此用作动词,犹驾,御。朱雀:又名朱鸟。《太平御览·河图》:“南方赤帝,神名赤熛怒,精为朱鸟。”腾骧:奔跃,超越。《文选·张衡〈西京赋〉》:“乃奋翅而腾骧。”骈:两马并驾为骈。嵇康《琴赋》:“双美并进,骈驰翼驱。” 騑騑:马行不止貌。《诗·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啴啴骆马。”按度:徐行貌。 (40)捷径:谓取近便之路以求速达。悯懵:迷糊不清。 (41)岐:岔道。贰:差错。岐贰,谓错投岔道。故下云“枉投”。中道:中途。《离骚》:“羌中道而改路。” (42)翩翩:轻疾貌。《诗·小雅·四牡》:“翩翩者鵻,载飞载下。” (43)金华:作装饰用之金花。《后汉书·蔡邕传》:“公(董卓奉引车驾,乘金华青盖,爪画两轓,远近以为非宜。”荃蕙:香草名。《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惠化而为。” (44)兑泽:润泽;光泽。兑亦泽。《易·说卦》:“兑为泽。”沦阴:指晚霞。《楚辞·远游》:“漱正阳而含朝霞。”王逸注引《陵阳子明经》:“春食朝霞,朝霞者,日欲出时黄气也。秋食沦阴,沦阴者,日没以后赤黄气也。” 少昊:也作“少皞”“少皓”。《楚辞·远游》:“遇蓐收乎西皇。”王逸注:“西方庚辛,其帝少皓,其神蓐收。西皇,即少昊也。《离骚经》曰:‘召西皇使涉予。’ 知西皇所居,在于西海之津也。” (45)宰阍:守门。《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注:“阍,主门者也。”宰,亦主管之意。 (46)诹吉:谓选择吉日良辰。潘岳《籍田赋》:“庙祧有事,祝宗诹日。”庚辛:《吕氏春秋·孟秋纪》:“其日庚辛,其帝少皞。”高诱注:“庚辛,日也。”《淮南子·时则训》:“其日庚辛。”高诱注:“庚辛,也。” ,五行之一,方位为西,季节,干支为庚辛。位于西方,时逢秋季,故取庚辛之日为祭。告享:告祭。容舒:祭祀时容颜举止庄重安祥。 (47)中:心中。怆恨:悲伤。班彪《北征赋》:“游子悲其故乡兮,心怆悢以伤怀。”戒:肃然恭敬。悚息:惶恐喘息。踧踖:局促不安貌。《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每会见,踧踖无所措置。”踟蹰:来回走动。《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8)砥:磨石。“砥平”,如砥之。矢:箭。“矢直”,知矢之直。《诗·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矢如直。”皇步:谓恐惧而行。皇,通 “遑”“徨”。跼蹐:跼,曲身,弯腰;蹐,小步行路。谓小心戒惧而行。趑趄:欲进不前。 (49)定静:安静。定亦静。止极:停止,终了。《吕氏春秋·制乐》:“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注:“极,犹终。”容与:安逸自得貌。《楚辞·九歌·湘夫人》:“聊逍遥兮容与。” (50)光景:日月之光。《楚辞·九章·悲回风》:“借光景以往来。”迓:迎。玄冥:北方之神,黑帝,故亦指黑暗。《后汉书·祭祀志》:“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车旗服饰皆黑。” (51)文昌、玄武:皆神名。《楚辞·远游》:“后文昌使掌行。”王逸注: “顾命中宫,敕百官也。天有三宫,谓紫宫、太微、文昌也。”洪兴祖补注:“史迁《天官书》云:‘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又:“召玄武而奔属。”王逸注:“呼太阴神使承卫也。” 洪兴祖补注:“二十八宿,北方为玄武。”扬灵:谓扬己之精诚。《楚辞·九歌·湘君》:“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注:“灵,精诚也。” (52)竟礼:尽礼。 (53)惺发:犹醒悟。 (54)伊:助词,无义。何所:何方。 (55)人道:人伦之道。《庄子·在宥》:“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疏:“司职有为,事累繁扰者,人伦之道。”罔修:不修人伦之道,指神仙。奚为:为何。 (56)黄河澄清:古称黄河千年一清,因以河清为太平祥瑞的象征。《左传》襄公八年引逸诗:“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文选·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 (57)庆云:《汉书·天文志》:“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庆云。喜气也。”祯祥:《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孔颖达疏:“祯祥,吉之萌兆。” (58)北辰:北极星。乡,通“向”,朝向。《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9)辅弼:佐助,指宰臣。《国语·吴语》:“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当道:谓执政。搀抢:彗星名,即天搀、天抢。古以为凶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揽搀抢以为旌。”张守节正义引《天官书》:“天搀长四丈,末;天抢长数丈,两头。其形类彗也。”《文选·左思吴都赋〉》:“搀抢暴出而相属。”李周翰注:“搀抢,妖星也。” (60)缪纠:绞结,缠结。解纷:排解纷乱。《史记·滑稽列传》:“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纲维:《管子·禁藏》:“法令为维纲。”尹知章注:“维纲所以张也。” (61)涟漪:水面微波。漪,亦作“猗”。《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兮,河水清且涟漪。”此谓世道清平。 (62)追:补救。《孟子·尽心下》:“往者不追。”强:勉力。《淮南子·修务》:“名可务立,功可强成。” (63)凤凰句:《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矣,于彼朝阳。”朱熹集传:“山之曰朝阳。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世说新语·赏誉》“顾彦先凤鸣朝阳”,喻贤才遇时而起。 (64)竞:犹争胜。此句意谓,良才遇时始能有为,失时则不能争胜。 (65)驽骀:劣马。偃蹇:困顿。:相并。骐骥:良马。康庄:四通八达的大道。《尔雅·释宫》:“五达谓之。六达谓之庄。”《楚辞·九辩》:“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此以“策驽骀”自谓,以“骐骥”喻贤才。 (66)迈:任意行进。毋:《黄鹤楼集》原作“母”,误,径改。邅迍:喻处境不顺当。 (67)夜寐夙兴:谓辛劳。《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方刚:《汉书·东平王传》:“朕唯王之春秋方刚。”颜师古注:“其年少血气盛。”寐,误作“寂”,径改。 (68)鞠:指父母。鞠,养育,抚育。罔极:无穷无尽。《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又:“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后常父母之恩为罔报之恩。休烈:盛美的事业。《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 (69)狷介:严谨自守。《国语·晋语》:“小心狷介,不敢行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70)贞一:专一,守一。缔:缔结。《楚辞·九章·悲回风》:“气 缭转而自缔。”洪兴祖补注:“缔,结,不解也。” (71)功成句:《老子》第八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本赋为正德十六年作者湖广副使任内所作。序云“三易星霜”,则始任副使正德十三年。作者登楼而感,感而梦,梦而觉,依次写来,其体式脱胎于楚辞,结构上则明显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影响,但主旨却异。赋虽以主要篇幅写出世之梦游,但主旨却在入世,追求建功立业。“君子处世,宜乘时建立,竟识退藏,以永终誉,岂真可以觊觎神仙之术哉?”赋之大意在此。
寿包山许伯赞母夫人 明末 · 陈子龙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陈忠裕公全集卷十六
神峰缥缈太湖烟,疑在层城玉女前。
谈座已惊陶士行,仙宗应降许思玄
芙蓉十丈华山井,橘柚千头梦泽天。
有客自能誇邺下云间先寄五游篇。
周信之明经中孚手拓吴兴收藏家吴晋宋梁四朝砖文八十七种见贻赋小诗报之辛巳 清 · 龚自珍
 出处:定盦文集古今体诗下卷 破戒草之馀
人间汉砖有五凤,广陵尚书色为动(阮公元)
十笏黄金网致回,欧阳欲语瘖犹梦(欧阳公尝恨平生见东汉人字多见西汉字少)
西京气体谁比邻,下有六代之芳尘。
我生所恨与欧异,但恨金石南天贫(尝箸录东晋宋齐梁陈六代金石刻不过十种而北魏北齐北周乃十倍之)
非金非石非诔谥,兽面鱼形错文字。
清华想见馆坛碑(梁上清真人许君馆坛碑顾亭林犹见拓本今人间无片楮矣),倔强偏殊国山(赤乌砖字势绝不与国山碑同)
君言解馋良不恶,通人识小联为乐(君著金石小品录)
翠墨淋漓茧纸香,余亦装潢媵瘗鹤(凡箸录六朝石刻以瘗鹤铭为殿而砖文则又为附见矣)
就中吉语纷蝉嫣,作诗谢君君冁然。
生儿且觅二千石(亦砖文语),出地何愁八百年(旧蓄王大令保母砖拓本有后八百载君子知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