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李谟”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李茂嘉(第二首原无,据明抄本补) 其一 宋 · 孙觌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蛮珍分到谪仙家,断壁残璋裹绛纱。
拟把金钗候汤眼,不将白玉伴脂麻。
李茂嘉(第二首原无,据明抄本补) 其二 宋 · 孙觌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大瓢贮月泻银瓶,瑟瑟松风入坐鸣。
拟把金钗候汤眼,睡魔先已树降旌。
与天宁晤老帖 其一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一○
别去五年,窜伏炎海,深愧道友。
蒙恩北归,访问起居消息何如,定见亲爱之情非浅也。
幼女之丧,某以上元日还故里,始得尽哀哭。
因感微恙,株守一榻,百虑攻心,殆无以为情也。
执事乞身以荣归,伏承杖履还里门,比日体中胜否?
茂嘉云公欲见过,固所望于左右也。
方此闷暑,虽非老人出山之时,然杖锡淩空,刹那顷尔,想不难也。
张尚书 其一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五、《内简尺牍》卷三
茂嘉遣骑至,所遗诲帖,把玩三复,具见存宠衰晚之意。
即日履兹岁端,恭惟台候万福。
某久在泥涂,故人方居天上,虽荣悴了不相关,而声气之求,不閒喧寂。
幸甚过望,不可言。
不宣。
宋故左中大夫宝文阁致仕李公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九、《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宾退录》卷一○
左中大夫、直宝文阁致仕李公讳谟,字茂嘉,实南唐李氏。
国除族散,有徙常州无锡县者,公其后也。
公少孤,事母孝,贫无以为养,始感愤读书,曰:「惟是足以亢吾宗」。
记诵日千言,下笔语出惊人。
既冠,束书诣乡校,从乐安先生受诗。
时学者数十人,与余为同舍生。
颖异秀发,治经章解句达,文词骤进,不类旧常,一试遂收其科。
仕州县如素习,遇事明辨,未尝读律令,而断治皆应法,尤为当世大人所器重。
徽宗召见,擢部使者
历事三朝,涖官五十年,刺八路,典四大州,秩上大夫,著籍内阁,遂为一世功名之士。
享年七十二,以绍兴二十三年三月乙未卒于无锡之私第。
诸孤以进士陈玿状公世系、爵里、行治、年寿、卒葬之地,从父党乞余铭,乃序而铭焉。
公以崇宁五年解进士褐,调通州司法参军
岁满,升文林郎,调江州军事判官
用举者改宣教郎,知南康军建昌县,未赴,通判信安军
疏治城堑,创置楼橹,招选禁兵,先期而办。
连进秩,迁承议郎
代还,除广南东路转运判官
升陛入对,奏言:「豪民率以田园分寄官荫之家,而贫民下户一亩之宫,数口之聚,皆受役,力不胜则逃去。
告赏之法著于令甲,可诏监司督责州县推行,以纾百姓之急」。
又言:「吏部注守令不计能否,一切以格令从事,而贪鄙无状居其半,偏州下邑穷民无告。
宜诏大臣更治制立法,甄别人品,蒐择材能,黜去贪懦,以惠天下」。
徽宗韪其言,留弗遣,擢太常丞
唐宰相李绅短小精悍,世号短李,尝隐无锡之惠山,立祠在焉。
公长不满五尺,而精神满腹,或曰:「李茂嘉殆是公垂后身也」。
言者论公年貌未应居礼乐之司,公笑谓客曰:「吾生壬戌,言章尚云乳臭乎」?
高阳关路安抚都总管司主管机宜文字
河朔盗起,亡命啸聚,所在千百为群,帅欲闭关以虞变,公曰:「奸民窃发,当饬将士以示讨除,何为遽如许也」?
帅悟,即日授甲于庭,令曰:「具粮糗,视吾旗所向」。
军声大振,群盗奔溃,境内无一迹。
京东西路提举盐香矾事,移河北东路,再徙京东,进直徽猷阁、知平州,改营州,又改河北西路常平
公以平、营新疆,蒙恩进职,今易地河朔,还所赐告上之,不拜。
提举措置河北燕山府路籴使公事。
朝廷饷新边,岁籴亡虑三百万斛,率用度牒、香药钞充籴本,实不持一钱,而州县抑配为民病。
公曰:「度牒关钞,大商贾之轻资也」。
稍下其估售之,而增谷贾以受籴,不使一吏预其间。
未几,坌至三百万斛,无斗升之负,而民不知劳。
朝廷嘉之,进直秘阁、除两浙路转运副使,以边饷方赖公也,留再任籴使,置司庆源府
虏骑大入,守将懦缓不任,诏公就节制府事。
公檄召所属兵民官吏,皆入保而临城
尉黄諲将部曲彷徉境上,独不至,公得其文书,已署虏中年号,阴遣壮士执杀之以徇。
高邑务官与县人文炳有邪谋,文炳踰城数出,公捕系狱,验治有状。
文炳惧罪诛,请以妻子为质,斩捕同恶自赎,公许之。
文炳出,而务官者方会其徒纵酒大醉,文炳就席伺其寐刺杀之,提九级驰还。
一府大震,人人如公坐视其旁矣。
事闻朝廷,除公直徽猷阁、知庆源府,改充河北河东路宣抚使司参谋
积功次六迁至朝请大夫
建炎元年,除江南东路转运副使
覃恩迁朝议大夫
御营统制官王赤者,驻兵建康,谋为变,以夜纵火为信。
公觇知之,驰告守帅。
弗听。
公饬兵将官,率所部团民伍伏涂巷中,栅其隘。
夜半,天庆观火起,诸军噪而出,所至不得入,遂斧南门而去。
迟明访守帅,则缒城宵遁矣。
已,乃除签书密院江淮两浙路制置使吕颐浩兼领建康府
顷,公提举常平颐浩河北燕山府路都转运使
颐浩经制便宜,起怀、卫二州常平济州仓,以备军饷。
公曰:「济,京东也。
燕山军士张颐待哺,而辇怀、卫之京东河北两路,二千里漕之燕山,虽三尺童子知其妄也,必有他图」。
奏罢之。
颐浩固不说也。
会明受改号,官吏读赦皆失色,独颐浩怡然自若。
公曰:「枢省大臣,盍徵天下之兵以除君侧之恶」。
颐浩左右视,接以他语。
公曰:「王室在难,如救头然之急,公岂应踌蹰在众人之后」?
颐浩唯唯。
方议行,而御营参赞军事张浚檄书至,二叛伏诛,颐浩第功进右丞相
公叹曰:「群凶称乱,全躯保妻子之臣握兵坐视,相顾不发。
幸诸将雠复王渊枭首之祸,而因人成事者遂至宰相」!
颐浩闻之益怒。
秋八月,上幸建康,诏公主钱粮,黄敦书主桥道。
大驾次张桥,山水暴溢,堤齧桥坏,颐浩通劾之,公与敦书皆罢。
丁母永嘉郡夫人忧,卒丧,主管台州崇道观
绍兴三年,除江南西路转运副使
入对行殿,奏言:「人主欲知天下利害之实,而九重阻深,吾人疾苦壅于上闻,则匹夫匹妇有不被其泽者。
今者法驾时巡,所过郡国延见父老,特降清问,则守令贪廉,法令废举,民之休戚,事之利害,一见胜百闻矣」。
两浙路转运副使
五年,转左中奉大夫、知镇江府
乘舆幸建康,两驻京口,公每赐对,眷奖甚宠。
直显谟阁两浙路转运副使
方闻命,迁直宝文阁知临安府
比入对,上曰:「临安之命,出自朕意」。
公顿首谢曰:「臣与大臣无一日之素,知事陛下而已」。
七年,再知镇江府
都督府统制官种潜屯江上,军民不相中,人情惴恐。
公次丹阳,或劝公单骑独进,严兵而后入。
巡尉部千百人执戈以卫,公视而笑曰:「设有急,若辈足恃乎」?
亟去无留,乃合老幼数百指造官。
涓日视事,延见吏民、宾接将佐如平时,一府帖然。
潜见公,至感泣。
公两守镇江,属兵火创残之后,兵屯聚其中,缮治乘舆巡幸顿舍之所,储偫千官万兵共亿之费,随宜区处,上下赡足,不扰而办。
移牧临安,百姓遮道而泣,公举手谢曰:「不久当复来」。
已而果然。
州民罢市,空巷来逆。
岁大旱,公率寮吏祷长山之白龙池,香火未收,云起池中,一夕雨足,遂稔。
于是宰相当国,官职除授以苞苴丰俭为差,公因退食,语家人曰:「吾跳兵走马燕赵之地,不自意全,归埽坟墓,盍少休矣」。
上书请祠官提举台州崇道观,时年五十六,竟不复言仕矣。
左中大夫,职直宝文阁,服三品,爵陇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公材高识明,长于治剧;
御吏民,不以小法微文佐喜怒。
以故崎岖兵乱反侧之中,发纾隐诎,锄治彊梗,听公一语而决,无后议者。
庆源被围,虏人檄守将高景云,而口语籍籍,指景云为奸细,众怒欲起。
公驰指景云所,谕其众曰:「朝廷属我节制府事,高公无预也。
檄书具在,未尝开发」。
索火焚之,众遂定。
通判许和卿添差通判归明马观国不相能,因倡言观国久通虏人为内应,众起围第,欲屠其家。
公面诘和卿曰:「艰危如此,吾曹未知税驾之所,公首为乱阶,行且及矣」。
挥其众使去,曰:「城中动息,吾自知之」。
后公使江东,忽见一人衣紫佩金拜庭下,公惊曰:「吾僚马公耶」?
观国曰:「庆源之团,微公一言,骨已朽矣,愿效一死以报」。
久之,虏中,撤还北客之落南者,观国在遣中。
过公别曰:「衔恩未报,死而有知,尚当结草也」。
涕泣而出。
公曾大父勤,大父度,不仕。
父景芳,以公贵,赠右光禄大夫
母朱氏,赠永嘉郡夫人
妻戴氏,封令人,有贤行,宝文公起徒步为闻家,繄令人之助。
四男子:时泽,右宣义郎、新知平江府吴县事;
时习,右文林郎、前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司干办公事
时俊,右修职郎扬州泰兴主簿
时庸,右从事郎、新江州观察推官
四女,彭慥、俞民从、戴必先张采,其婿也。
民从,右文林郎
左朝奉郎
孙男九人:杞、、椆,并登仕郎
枢、朴、桴、㭿、栱,馀一人未名。
孙女七人。
诸孤以其年十二月壬午,奉公之丧葬县之茗屿乡青山湾,公所自卜也。
公生十四岁而光禄公下世,后十年,起家筮仕,始迎母夫人就养。
自佐信安,参高阳机幕奉使典州,皆在河朔
戎马内侵,大盗群起,将母其閒,践艰乘危数矣,若有相之者。
建炎初将漕江左,始奉安车以还。
考终大耋,哀荣终始。
遇郊祀恩,任两兄之子时哲、时修者。
中外宗姻丧死嫁孤力不任者,皆倚公以办。
公已丐閒,辟舍北地,营一大圃。
西山,枕长河,穹堂奥宇,曲阑幽榭,疏沼沚,蓺花竹环之,日具酒茗,命客吟啸其中。
延接后辈,不以爵齿自高,与钧礼。
既属疾,曰:「河图七十二数,若呓语者,即所享寿也」。
崇宁中,公妇翁戴君筑大第,壮丽为一州之甲,县人数见梦曰:「李运使宅也」。
翁除地,又获一金鱼,以为子孙之祥,大喜。
翁没,而诸子瓜分,不数年,卒为李氏。
胡马南牧,一大酋,燕人也,集群胡舍公第中,揭箧见公画像而惊号,其徒曰:「李徽猷也」。
皆以手加额,问公安在?
守舍者惧不敢告。
蓐炊而行,秋毫不犯,且大书其壁曰:「此李徽猷宅也」。
以晓后至者。
嗟夫!
始公食贫为布衣,而戴翁以财雄为大姓,自崇宁距建炎盖一世,由幽燕抵全吴仅万里,而公姓氏官称宫室證兆之应如啐啄,无毫氂之谬。
世人乃欲以智力取非其有,岂非惑欤!
铭曰:
治道之行,文武二柄。
孰强弗友,孰弱弗竞?
孰致予武,徙木以令,俯偻循墙,若兵在颈。
孰振予文,执铎以徇?
嘘枯吹生,祈酲愈病。
矫矫李公,德配前修。
治军牧民,如农一丘。
磔其枭狠,以殖善柔。
惠立威振,两取其尤。
百犬吠声,众狙皆怒。
举臂一挥,掉尾而去。
三窟狡兔,两端首鼠。
镌切弗喻,夹以砧斧。
文驯武克,左右具宜。
如牢圈虎,如乳哺儿。
诗书之帅,慈惠之师。
不配其有,孰主张之?
河图告终,乘云跨箕。
呜呼已矣,次有铭诗。
宋故乐安先生墓表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七、《鸿庆居士文集》卷四一
安先生讳时字季中姓孙氏常州晋陵县人
先生文学行义为一州之望,里父兄遣子弟受业者率尝数十百人。
其学自《诗》、《书》、《易》、《礼》、《春秋三传》、诸子百家、笺疏之书无不读。
自幼壮逮老,悲欢疾病、寝食行役之閒,书未尝去手。
而尤深于《诗》,贯穿通洽,反复上下,解名释象,论美刺非,章通句达,自名一家,以故学者皆受《诗》。
文章气质浑厚,议论深博,推原道德之旨,通达世务之要,不为空言。
三代远矣,唯西汉文词最为近古,手钞数遍,往往通念,上自高帝讫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馀年君臣行事之始终与夫兴坏之端,得失之迹,䌷绎论著,追探千载,推见善恶之实,盖数万言,读者可以知其志之所存。
而官止于主簿,寿止于五十六,命也夫!
先生资沈毅,有畦畛,言笑不妄;
家贫窭,无一金之储,而洁修自好,廉靖无求;
身厄穷,四黜于吏部,而阖门著书,恬于不遇,无愠色。
平生无嗜好,耳目所接,犁然有当于心,则赋诗以自见,词严义密,句法刻深,类李商隐
字画遒丽,有楷法,得欧、虞用笔意,虽片纸尺牍,属藁记遗,未尝草书一字。
呜呼!
可谓纯明笃厚之君子也。
政和二年,试上舍,赐出身,授将仕郎应天府谷熟县主簿
制行,换迪功郎、就移宁陵
部刺史闻其名,皆尊异之。
再徙广济军定陶主簿权教授军学。
于是河决恩、冀间,诏旁近县调发丁夫诣河所。
陶令率所部欲行,而众汹汹,相为怨诽,令惧,辞疾,檄主簿代己。
先生即日就道,既至,受事三日矣,而都水改筑永静,众怒大哗,持锄梃欲起。
先生徐谕之曰:「汝等有父母妻子,无为首祸,自取夷灭」。
众稍定。
行次历亭,指取八人械系县狱,去抵永静
竣事言还,而先生亦病矣。
代还,改从政郎
上书告老,授宣教郎致仕,是岁宣和元年也。
八月六日卒于家。
孙氏自南唐侍御史武进县,遂家焉,于先生为六世祖。
祖元瓒,祖居约,皆晦迹不仕;
父宗伋,将仕郎许州长史
夫人淩氏,朝议大夫浩之女,亦前卒。
子男四人:帱、璹、铸、涛。
铸遭建炎攻剽之祸,褫衣冠,去为浮图师,更名祖静,高蹈一世,其徒莫及也。
帱、璹、涛皆以学行为乡县所推,能世其家者。
女适左从政郎、前广德军建平县主簿李荐。
孙男女十二人。
以其年某月某甲子葬于武进县延政乡招贤庄,举淩氏以祔。
某少时从先生受《诗》,观道德,听教诲,于左右凡六年。
先生与进,以为可教者也。
徽宗践祚,高丽遣使入贺,道过常,而州将例用迎饯燕劳之书十馀通,以属先生先生操纸立就。
某从旁窃观一二,至「国有札丧,礼阙九牢之一;
时当遏密,乐无肆之三」之句,讽诵三四反。
先生问故,某曰:「昔夏英公使北,以表辞行,有云:『义不戴天,难下穹庐之拜;
礼当枕块,忍闻夷乐之音』。
欧阳公以为辞义精确,妙绝一时。
先生此文殆过之,而世无欧阳公,莫识也」。
他日燕居侍坐,则又授以章句声律之学。
某既窃科第,未几,试词学中首选,官牒推移,进冒词禁,两登西掖,再直北门,遂当两朝大典册,之君子或以为可与于斯文者,先生实使然。
而以仕不知止,屡抵严谴,以是有愧于先生
先生之葬,今三十年矣,同时诸生凋落殆尽,独有左中大夫、直宝文阁李谟左从事郎江南东路安抚司干办公事孙迢与某三人者尚无恙。
先生不遇于世,又将泯泯无所传于后,乃论次其终始而表诸墓上。
宋故何硕人孙氏墓表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七、《鸿庆居士文集》卷四一
硕人孙氏,世家袁州分宜县,故朝奉大夫、赠太中大夫何公讳执礼之妻,今朝奉郎昌辰之母。
年七十一,以宣和六年六月甲子遇疾卒于昌辰永州之官舍。
葬后十一年,实绍兴六年四月庚申,昌辰改用今卜,举太中硕人之柩合葬于新淦县扬名乡双秀里蓝东之原。
又三年,朝奉之从子左承议郎通判婺州许状硕人之族姓、州里、封号、卒葬年月日,属晋陵孙某为铭刻之墓上。
惟何氏鼻祖有奇相,顾见两耳,始家于新淦州上。
更四世,而生太中,其族浸大矣。
有讳正臣昌言者,以政事文学称天下,入侍天子,出备将帅,魁然为一时󲦤绅之望,甲第数十区,丹漆相照,大车驷马充塞里门
硕人年二十一归太中,言笑不闻墙,屏居不出堂户;
事尊章,友娣姒,以相其夫而蓄其妇子,上承下御逾五十年,阖门欣欣,无怨咨一辞,以至没齿,无老幼戚疏来吊哭者,咸尽哀。
某南迁,道清江,馆于何氏,于是硕人之没已久,而内外属人犹追颂不去口,可谓贤也。
硕人太中故,自仁和县三封至宜人
昌辰登朝,加号令人,再命而得今封。
男曰昌期,右承务郎通判南安军
次即昌辰也;
次曰昌遇。
女适承直郎抚州军事推官陈大辅。
孙男三人:曰䜣,曰详,曰诗。
女三人:适将仕郎谢知几,迪功郎南昌县刘尧民,进士李谟
曾元孙男若干人。
太中以伉直数忤权贵,故官不达。
硕人生三子,而昌期、昌遇皆已下世;
独昌辰亡恙,亦廉直有父风,勇于为义,屡蹶于谗而不诎,公卿皆叹誉之,以为后当以功名显。
硕人之报,庶几在此。
李宝文茂嘉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九
向承示谕「性根昏钝,而黾勉修持,终未得超悟之方」。
宗杲顷在双径,答富季申所问,正与此问同。
能知昏钝者,决定不昏钝,更欲向甚处求超悟?
士大夫学此道,却须借昏钝而入。
若执昏钝,自谓我无分,则为昏钝魔所摄矣。
盖平昔知见,多以求證悟之心在前作障故,自己正知见不能现前。
此障亦非外来,亦非别事,只是个能知昏钝底主人公耳。
瑞岩和尚居常在丈室中自唤云:「主人公」。
又自应云:「喏,惺惺著」。
又自应云:「喏,他时后日,莫受人谩」。
又自应云:「喏喏」。
古来幸有恁么榜样,谩向这里提撕看是个甚么。
只这提撕底亦不是别人,只是这能知昏钝者耳。
能知昏钝者亦不是别人,便是李宝文本命元辰也。
此是妙喜应病与药,不得已略为居士指个归家稳坐底路头而已。
若便认定死语,真个唤作本命元辰,则是认识神为自己,转没交涉矣。
故长沙和尚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
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前所云借昏钝而入是也。
但只看能知得如是昏钝底毕竟是个甚么,只向这里看,不用求超悟。
看来看去,忽地大笑去矣。
此外无可言者。
李谟润州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五七、《斐然集》卷一四
京口重镇,自昔南北之际,必谨守以固国。
今城池高深,天堑截然,其险阻之势自如也。
独以数罹寇攘,民散不复,而供亿军师之资,重困遗黎,是皆守险所当念者,可不务乎?
尔学优而仕,扬历有闻。
曩在北方,尝著干城之略;
兹为敌使,益高足食之能。
矧尔乡邦,润为北境,又尝摄事,恩信已孚。
往祗厥官,勉建勋绩。
重修镇江学记 南宋 · 张扶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五○
镇江有学,始于太平兴国五年冬柳开自常移润,八年秋乃发旧创新,告迁夫子之庙,其颜子、孟子以下门人大儒之像,各塑绘配享于坐。
既成,刻石纪之,且言:「润在江南上郡,有孔子
当僭伪时,阙法式,莫或崇葺之」。
则知五代以前固有之也。
宝元中范文正公仲淹载新庙学,置田养士,迨今赖之,因立祠殿庭之后,左丞王存为记。
元祐中文节林希既建讲堂,乃于其后复建三鳣堂,为教官退食之所。
舍法行,士日益众,继以增置。
宣和间延康毛友又一新之,仍旧者庙及二堂而已。
建炎初,学舍尽废而为仓囷,独留庙宇以处士,虽经兵火,幸不及焚。
已而又为屯兵所据,仓官又撤其馀以营廨舍。
绍兴三年端明胡世将复取之,因陋就简,稍加补葺,以来学者。
然旧学仍为仓,诸生所舍者,庙廊而已。
又五年,宝文李谟请于朝,取讲堂于仓,两庑之屋十亡六七,其所存者又皆颓圮。
又二年,庙厄于兵火,讲堂焚撤几半(下阙),阁程迈即日先治堂舍,以处诸生,仓卒趣辨,仅庇风雨。
次作大成殿,未及成而趋朝。
乃度所用,举而畀之学。
阅二政,虽各以羡馀助修费,而财力弗支,终不克集。
待制刘子羽视学之初,即有意兴复;
会南北兵寝,乃兴役。
凡庙宇、学舍之未立与虽立而未及成者,下至庖湢之所皆具,惟是讲堂之弊,三鳣堂之废,未及修建。
越数月,悉告备焉,为堂皇屋架大小若干间,费役一出于公,而邦畛之民弗之知也。
按:嘉定镇江志》卷一○,宛委别藏本。
茂嘉郎中催梅韵 南宋 · 陈文蔚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快读新诗似见,昏昏醉眼为君开。
枝头未见粉苞露,句里先传春信来。
试问花神缘底晚,政须羯鼓为渠催。
前枝见说南枝早,合取彭溪溪上栽(自注:时在彭溪席上。)
留春岩题名淳熙九年九月 南宋 · 熊飞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二二
淳熙九年岁在壬寅莫秋初吉,七闽熊飞景瞻以宪事行部,至桂林,与乡人宦游者李谟东晖、李閒伯广、王钦之、陈阅周卿上官骏子声、邓夏卿仲华、吴三锡宠卿、吴荣汉老杨延季洪卿陈璧廷圭、郑霆希声、潘元震子声、陈光祖昭远吴孝友次张赵冲虚中、庄汉辅季良、蒋梦震震卿、朱木仁叔、陈应定夫会于诸洞,以赓庚子之盟。
与者濮阳马演季长、青社镏良弼传凤、临川蔡诜子羽
按:《胜》卷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光绪《临桂县志》卷八,《挂林石刻》卷上。
寿字跋庆元元年八月 南宋 · 赵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民国《湖北通志》卷一○四、《黄鹄山志》卷六
有士大夫政和甲午岁游岳,见五华洞石壁上有寿字,体法不凡,人莫能识。
乃以千钱募工人,得纸本以归,因刻石以传世。
新定赵史君茂嘉复模于郡斋。
淳偶得之,不敢藏于家,刊诸东岩石上,期与好事者共之。
庆元元年乙卯岁中秋日河阳赵淳谨跋。
宁江承宣使左骁卫上将军金州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武康军节度使右金吾卫上将军兴元府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食邑食实封博学宏词所业)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九四、《四明文献集》卷四、《玉海》卷二○四《辞学指南》、《深宁先生文抄摭馀编》卷二
门下:锡斋旄而启镇,载联中尉之华;
总禁旅以修戎,益重西陲之寄。
乃眷蕃宣之隽,夙殚守卫之勤。
疏陟典以褒勋,更要冲而统戍。
明飏涣号,敷告师虞。
某官果毅而朴忠,沈雄而肃哲。
营平守节,深料敌之机谋;
骠骑抗旌,凛冠军之猋勇。
武威而拱极,临淯水以乘边。
王旅啴啴,克壮金汤之势;
戎容暨暨,聿张箕翼之形。
迪简予衷,茂嘉乃绩。
汉中之保障,控益部之襟喉。
复险要于旧图,于疆于理;
峙屯营于东道,维屏维翰。
师徒甫集而未和,陴垒方更而未固。
将饬不虞之备,亡踰已试之良。
是用新骆谷之建牙,易夔江之留务
鹖冠鱼服,升峻秩于执金;
犀甲熊旂,侈多仪于授钺。
如乾道显忠之并命,若绍兴杨政之进屯。
以严细柳坚壁之威,以恢《采薇》治外之略。
申加井赋,增贲坤维。
于戏!
登拜将之坛,决策盖由于南郑
上《出师》之表,驻军欲定于中原。
惟山川未改于昔时,则事业盍参于前哲。
典听朕毖,式固尔猷。
可。
送成宝慈侍御言事被逮 明末清初 · 范景文
 押遇韵
景运丽中霄,阶扉翳重雾。
大道忽沦夷,疏稗茂嘉圃。
抱叶秋风寒,独鹤扬清嗉。
昌言排九阍,口诛振末步。
未忧天听高,恐为先圣惧。
伦彝既大明,生死何足顾。
阳德正方亨,丰蔀莫能锢。
风雷感帝心,昂首骧皇路。
君子勖敬身,同心要主悟。
莫言虎啮人,相戒公无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