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叶宏”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抚问贺金国正旦使叶宏等到阙并传宣赐银合茶药口宣 南宋 · 崔敦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七六、《玉堂类稿》卷一五
卿等将聘出疆,振衣还阙,深念驰驱之远,爰加抚劳之温。
仍有恩颁,并昭眷遇。
奏场务亏额状 南宋 · 蔡戡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四七、《定斋集》卷三
臣契勘淮西总领所饷军十万,比之他所,供亿最繁,全仰建康务场入纳应副支遣,稍有不敷,即见阙乏。
臣到任,将逐年收趁数目比照,得每岁合趁额钱一千二百万贯文省。
淳熙八年分亏额最多,计亏钱四百五十二万馀贯
是时总领叶宏两次申奏朝廷,借拨到桩管钱一百七十万补助支遣,仅免阙误。
臣于七月十八日交割职事,二十日到所,计十年正月初四日七月十九日终,合趁额钱六百五十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贯三百三十三文,却止收趁到钱四百三十七万五百六十四贯一百九十三文,比额计亏钱二百一十六万二千七百六十九贯一百四十文,见在钱数止可给十日支遣。
况目今已是入秋,系自来入纳稀少月分,若将来至岁终,以一全年计之,所亏定不下淳熙八年之数。
臣已具奏,乞将行在务场优润客人金会钱数寝罢,或建康务场亦乞量行优润外,臣更窃讲求利病,多方措置,招诱商旅,收趁课额。
如是支遣粗足,不致阙误,亦不敢紊烦朝廷。
臣私忧过计,窃虑区区措画未见目前之效,而大军支遣不可一日阙。
自此向,河道浅涩,舟楫不利,商人入纳愈见稀少,不免控告朝廷,乞赐应副。
若不预有奏陈,深虑临时难以申诉,万一乏用,臣虽诛责不辞,然有误国事,利害非轻。
伏望圣慈特赐详酌施行。
所有三年截日比较增亏钱数,粘连在前。
虞允文轶事 其一 宋 · 范处义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五
金亮死,范文再同权知扬州叶宏过江北。
有瓦砾之场,见虞舍人再过,以为当去前路促督追师
范云:「此已深冬雪寒,不见道路,若止如此去,恐中路无宿止饭食之地」。
虞卒往,凡四日,止行四十五里,止于雪中一小坡上,虽欲回,亦不知路。
偶然范文为叶宏言:「募两健卒,赍一壶酒、一盝食前路伺候」。
果见虞在雪中,见酒至,甚喜,因令此人引之回,谒扬守,见范文云:「某悔不听年兄言,几至狼狈。
然徐往则敌已去,不可追矣」。
进故事 其五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八七、《洺水集》卷四
孝宗皇帝圣政》:淳熙八年六月丙寅枢密院进呈:昨得旨,令密问淮西总领叶宏郭刚军中刻剥军人虚实。
叶宏回报,郭刚别无刻剥,止是旧有军须库俵布搭息一事。
上曰:「卿等可谕都承旨传旨宣谕郭刚,令日下住罢,并本息蠲放。
仍令责问本人,号曰老将,犹有此等事。
卿等可更切责叶宏,既职事是报发御前军马文字,此等事如何不早以闻,必待询问然后方报?
此后应诸军凡有刻剥等事,须即以实奏闻」。
臣窃惟国务莫大于备边,边备莫急于养兵。
军中委琐,往往人所难知。
臣得之营垒者颇悉,试陈一二焉。
诸军调发或回栅拆洗,所支发遣钱总所支降未到,即借兑于军中备急库。
总所钱至,自合正还。
今乃暗收总所之钱,明作欠眼,按旬克除。
又于支给之际,或二分,或三分,折支铁钱交子,军人安得不困邪?
此其一也。
诸军每旬券钱元降指挥会子七分、铁交三分。
今会子一贯市换铁钱三贯四百,乃止以铁交三贯一二百准会子一贯与之,减克于锱铢,军中又安得不困邪?
此其二也。
诸军赤旁,并已勘同,然后出给,今粮审院率以小节不员追逮军司合干人,千里往来,络绎于道,得赂即释,动数百缗。
被追之人无非裒率,军人又安得不困邪?
此其三也。
朝廷清明,赏功不吝,今乃每上功状,必行箕歛,赏功未下,已困饥寒。
此其四也。
箭手临阵施过箭凿,军司已即申报,消破元数,而三军回营之日,不分施用及委弃之人,并勒买纳,却以其纳过之数作添置入帐,支破官钱。
此其五也。
诸军摆铺专传羽书,今乃令其担擎笼仗,甚于军期。
山溪水涨,殒于非命,或稍沾水湿,则惧罪而逃。
此其不恤者六也。
阵亡之卒,其妻与女法当措置嫁遣,军中乃今不恤,使之流落失所,军人见之,莫不寒心。
此其不恤者七也。
一壶之醪,可醉三军,片言所临,温若挟纩,平时不恤其困苦,临阵乃欲其授命,古今无是理。
伏愿陛下疏其贪状,示以显僇,仍戒饷臣,随事奏发。
使诸将股慄,咸畏陛下之明,三军听制,咸知陛下之恩,则战守攻取,何患其不如意邪?
唯陛下财幸。
取进止。
乾淳讲论会子五事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三、《鹤林集》卷一五
乾道四年五月四日,上宣谕宰执曰:「朕昨疑会子三二年后壅并,必不通快。
卿等有救之之术否」?
王炎奏曰:「会子行之既广,自然通快」。
蒋芾奏曰:「今以会子收钱银,若会子稍多,便出钱银以收之,如此所谓行权」。
陈俊卿奏曰:「敛散抑扬之道,权在于上,则无弊矣」。
上曰:「然」。
淳熙二年,辅臣进呈淮东西两总领所各乞以金银换兑会子支遣。
上曰:「纲运既以会子中半入纳,何故乃尔缺少」?
叶衡奏:「户部岁入一千二百万,其半为会子。
南库以金银换收者四百馀万,流行于外者才二百万,安得不少」?
上曰:「此是户部之数,不知两总领所分数入纳如何?
恐久而有弊」。
钱良臣申到民间入纳缺少会子,并两淮收换铜钱已支绝会子,乞再给降。
上曰:「会子直如此少」?
茂良奏:「闻得商旅往来贸易,竞用会子,一为免商税,二为省脚乘,三为不复折阅。
以此观之,会子可谓通流」。
上令从所请。
因宣谕曰:「卿等子细讲究本末,思所以为善后之计」。
六年,辅臣进呈权户部侍郎陈岘言:「契勘每月大军支遣会子,昨缘折阅,以见钱银两抵换。
今来会子与见钱相等,欲乞住行抵换」。
上曰:「可权住一月。
近来会子闻民间甚贵重之,见钱等。
朕若不爱惜会子,散出过多,岂得如今日之事乎」?
七年,辅臣进呈淮西总领叶宏再乞支降会子。
赵雄等奏:「陛下称提会子,今见其利,遂使会子反重于钱」。
上曰:「利在天下,权在朝廷」。
十年,辅臣进呈镇江总领所乞降新会兑换。
上见所具新印会子数目,乃曰:「新印会子比旧又增多。
大凡行用会子少则重,多则轻」。
臣闻周太公立九府圜法,其言金钱布帛之用,曰:「利于刀,流于泉,布于布,束于帛」。
欲其重轻相权,公私俱利也。
至汉造皮币,唐置飞钱。
国朝在京有便钱务,天圣初益州创造交子务,所以与钱相权,或便商贾之懋迁,或佐公上之不给。
造端立法,实本于周。
然法之创也,求以便民;
而其弊也,或以厉民。
盖楮犹水也,源清流洁,支畅旁通,则可以泽物;
而源壅流多,溃防决溢,则亦可以为民害。
东南之有铜会,创始于绍兴六年,其数至鲜也。
乾道初,增印二百万。
三年丁亥,流行于民间九百八十万。
四年戊子,又诏以一千万为一界,寻又以两界沓而行。
夫以十有二路之广,一百三十州之众,行二千万缗之楮,未甚害也。
孝宗皇帝之谕辅臣,乃曰:「会子少则重,多则轻」。
曰:「民间甚贵重楮,不可使散出过多」。
曰:「恐二三年后壅并,必不通快」。
又曰:「利在天下,权在朝廷」。
又曰:「卿等子细讲究本末,思所以为善后之策」。
大哉圣谟!
忧深思远,真可以为后世法也。
矧今日楮会之书放者已十三倍于乾、淳,若能体孝宗皇帝圣训,思所以少重多轻之因,从其源头受病处止之,然后多方求所以救之之策,则子母必能相权,气血必能滋,而其弊可渐革矣。
至日同重其岳心访德下留饮作 明末清初 · 朱用纯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正值闭关日,却来披薜萝
幽襟知己共,令序触愁多。
云物独凭眺,山川谁放歌。
衔杯不觉暮,一线竟如何张潜之、潘道根辑《国朝昆山诗存》卷二)
按:至日指农历每年的夏至冬至。从诗中“披薜萝”看,此处似为夏至日(农历五月)。重其指吴县袁骏,当时著名孝子;岳心指昆山叶宏儒,明诸生,为作者父执辈,家居安亭镇(在今市郊东南,与嘉定接壤);德下昆山呼谷,为作者父亲的门人。三人皆为清初的隐士。此诗约写于康熙十一年(1672)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