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重修显慧庙记 宋 · 张方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二、嘉庆《四川通志》卷三七、光绪《资州志》卷二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七
资阳县显慧庙,创于嘉泰二年,记作于四年。越十三年,乡士复以谂方曰:「庙事大略,后溪刘公固已载之。然斯庙自经始迄今,乃克大成,有当悉书者。且大神惠显吾土,非适然者,郭畤尝见梦于斯,甚异,子盍具之石以侈神灵」?谨曰:「诺」。按白崖纪刻,宣和中郭畤迪功常以事至资阳,一再梦之射洪之神与简州太守王公云为父子,宇文虚中记之详矣。自梁天监至宣和,盖六百年,殊世异氏,而称父子,若几于怪。其出入变化,杳冥恍惚,安可测知?而窃尝论之:鬼神,造化之良能,阴阳之情状也。二气往来循环,无有止息,鬼神亦流行焉。气聚而为物,魂游而为变,皆不杂乎阴阳。气阳而质阴,魂阳而魄阴,神阳而鬼阴,视弗见,听弗闻,而常体物而不可遗。其所以扶立天地,宰制万物,幽为鬼神,明复为人,历千万年而不没,其理盖无可疑者。观英州刺史以言事谪泸,其风采事迹,与神前后合辙。而厥子观文忘身以成高宗中兴之业,有神当年直谏之风,忠孝大谊,根诸天地之正气,岂以古今先后为久近,而与昼夜死生息灭哉!繇此推之,正气同流,万古一日,虽异代而言父子可也。学者莫能原始要终,通乎昼夜,穷理以致其知,于是始惑于妖说。夫子不语神,惧学者躐等而入妄也。而于至理,则于《易》、于《礼》、于《中庸》、于门人问答,固以极言之。宰我不知所谓,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悽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至于季路之问,则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岂以圣人告宰我而不告季路,不知其语要而理极,其告由也,尤深人鬼之道,岂有二乎哉?人秉阴阳而最灵,气清魂毅,动静不乖其初。生足以宰群物而利国家,将百世为黔首则,而人畏仰庙祀之不忘。彼穷人欲而盛势利,形存而神已死,随乎湮灭者,自昔已来,不知其几也。故知人则知鬼神,不怍于人则不愧于神。呜呼,人皆知奔走竭虔于大神,而大神之德之盛,所以百世祀者,孰能知其故哉!大神方惓惓天台之下,儒衣日明,物不疵疠,洋洋乎在其上,在其左右,敢不益相与讲学饬躬,无戾乎阴阳之鬼神之大,共徼斯文之遐福!若夫庙貌之宏丽,今为白崖亚,其规创经纪氏名已见前记。贾元卓既没,其犹子塾与士党举而属之王震,终成之。内外严奂,无复一缺。始终为费,皆远近不靳而输,张麟王辉光,又司其出内。方尝与亡友军器监刘靖之白之总赋陈公,咸致词牒,以赞其末。震力学甚文,予友也恳恳属记,且见诸梦。惧弗敢辞。嘉定九年秋七月,奉议郎、新权发遣邛州兼管内劝农事张方撰并书。朝奉郎、潼川提点刑狱公事兼运判魏了翁篆盖。
按:咸丰《资阳县志》卷四七,咸丰十年刻本。
卜葬先茔记 宋 · 安癸仲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二
己卯冬十有一月甲辰,不肖子癸仲丁先妣齐国夫人大丧,时方多艰,未克葬。后二年辛巳冬十有一月,先君守宣抚、太师、国公随亦薨背。明年壬午,既卒哭,则载墓师与亲友之来会哭者,将穷皛然横亘之阳以葬。忽望见大山之下,起峰突然,中有三亩馀地,独鲜润可贵,亟往,抵龟而卜之。进士王震、赵大荣从旁合而言曰:「善斯卜也,是所谓名山大川,还万古英灵之气者」。乃具畚锸,日饭二百尾黑㸵,下取巨石,百堵并兴,几用二年之力,始成坟葬。前后凡三北而三修,至甲申之春正月己酉,始克葬我先太师国公。甲子,母宜人郑氏卒。癸仲时守资中,垂满,因请持服,归襄先夫人暨郑宜人。明年乙丑夏四月景午,始克大葬。而即还之日,天色改容开霁,吊者塞途,因得以逸缓葬之罪。然以此力荷兴墓前阶石之既穸者,无微不至,劳费非所惜也,而区区所遭之艰,用力之苦,亦固有人所不堪者矣。幸自人谋而定焚鹿,犯柏而自盘口,是石者没若有灵,岂亦独不念哉!
按:以下阙。光绪《广安州新志》卷三九,民国十六年重印本。
水月洞题名(绍定四年九月) 南宋 · 卓樗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七、《粤西丛载》卷二、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二六、光绪《临桂县志》卷六、《桂林石刻》卷上
吾闽衣冠甲天下,游宦于桂林者一时为盛。经幕三山卓樗子用绍定辛卯菊节会同里二十有一人:同幕赵繇夫仲至,林文诚公著,宪幕李遇用之,漕幕陈梦庚景长,林应辰商老,赵希鄂仲韡,薛之鉴明叟,奉檄至者郭岳伯崇,陈该一彦博,方禹锡文瑞,李士炜华国,赵必取世颖,王震定东父,柯楚伯翘,林颢景程,林机次枢,郑公望希吕,调铨者陈士吉一卿,赵希㻷宗美,陈应龙翔卿,联辔湘南,登千山,憩簪带,挹栖霞、七星之秀。薄暮,舍策泛舟,由龙隐涉訾家洲,夷犹水月之下,把酒赋诗,人物与众山俱清,情无涯而乐亦无涯也。
报国寺布施记 南宋 · 释净月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四
本寺伏承大檀越华李七府干名文胜,自创业以来,凡遇山门大小缘事,无不施财,发扬成就。今划一开具事目于后:
一、施财贰伯贯文,置造大锡花瓶并架子一对,彫装莲花二瓶,充大佛殿供养。
一、施财贰伯贯文,铸造大铁香炉二座,充大佛殿观音殿供养。
一、施财伍伯贯文,一力甃砌法堂三门、两庑地面。
一、施财叁伯贯文,印置《大般若经》六百卷入宝藏。
一、施财叁伯贯文,布漆银珠大佛殿桐身柱肆口。
一、施财捌拾贯文,置普贤黑光厨一口。
一、施财壹伯贯文,鞔造大法鼓一面。
一、施财壹伯贯文,建造钟楼及普贤殿。
一、施财壹伯贯文,建造三门。
一、施财叁伯贯文,建造释迦宝殿。
一、施财壹伯伍拾贯文,甃砌大佛殿地面。
一、施财壹伯贯文,建造库堂。
一、施财壹伯柒拾贯文,铸造大镬一口。
一、施财壹阡贯文,建造千佛宝阁大柱捌口。
一、施财壹伯贯文,装塑佛殿涌璧罗汉一龛。
一、施财捌伯伍拾贯文,置到吴江县界田贰拾亩,递年收租。十月十七日,伏值先妻太君潘氏一娘子悯忌之辰,启建西资莲社念佛胜会一,永日设位供养,资悼尊魂,往生净土者。
一、施财壹伯贯文,铸造宝藏内寿山福海。
右具如前,谨刻坚珉,请轮年知事僧循守成规,严与修崇,毋致更易,庶几圆满愿心,因果不昧,祈求现生之内,福乐百年,他报之中,二严克备者。嘉熙元年二月日,监寺僧净月立石。勤旧:德政、守中、德晖;头首:广闻、广宣。知事净明,开山住持宗伟。霅川王震刊。
按:民国《南浔志》卷三六,民国十一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