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董孝子黯复仇 唐 · 贺知章
五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全唐诗补逸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见鄞县张寿镛刻《四明丛书》第一集中《贺秘监集》。)。
和剂方补骨脂丸方诗(宣宗朝,太尉张寿知广州,得补骨脂丸方于南蕃,人服之验,为诗纪之。补骨脂,神农《本草》不载,生广南诸州及海外诸国,衰年阳气衰绝,力能补之。) 唐 · 不详
七言绝句 押虞韵
三年时节向边隅,人信方知药力殊。
夺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
后汉竹邑侯相张寿碑跋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六、《集古录》卷三、《六一题跋》卷三、乾隆《新修曲沃县志》卷三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汉《竹邑侯相张寿碑》,云君讳寿,字仲吾。其先晋大夫张老盛德之裔。孝友恭懿,明允笃信。博物多识,猎涉传记,临疑独照,确然不挠,有孔甫之风。举孝廉,除郎中、给事、谒者,迁竹邑侯相。年八十,建宁元年五月辛酉卒。其大略可见者如此。其馀残缺,或在或亡,亦班班可读尔。治平元年端午日书。
辨杨察罢三司使状 北宋 · 赵抃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二、《赵清献公集》卷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七、《太平治迹统类》卷九
臣窃见近日除杨察罢权三司使,转户部侍郎、提举集禧观公事。臣风闻因百姓张寿于三司指论皇城司亲事官取受内香药库公人钱物公事,三司勾追被论人不得,缘此事由,遂罢察三司使。中外传闻,无不喧骇。伏缘三司领天下大计,实朝廷委任重臣之地,岂宜轻议去就?以谓察若有罪被黜,不当更转官资;察若本无罪犯,不当忽即罢去,置之散地。汹汹人情,不能无惑。今若止以皇城司争论公事,遂尔黜废,恐非朝廷进退近臣之体。伏望陛下特赐宸断,辨察有无罪犯,明示中外。若果无罪,即乞追还新命,且令仍旧职局。如此,则上全国体,下息人言。臣备位宪司,不敢缄默。
洛阳耆英会序(元丰五年正月)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三、《司马公文集》卷六五、《皇朝文鉴》卷八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八、《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四五、《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卷五八、山林经济籍、《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三○、《渊鉴类函》卷二五七、《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四四一、雍正《河南通志》卷七八
昔白乐天在洛,与高年者八人游,时人慕之,为《九老图》,传于世。宋兴,洛中诸公继而为之者凡再矣,皆图形普明僧舍,普明,乐天之故第也。元丰中,文潞公留守西都,韩国富公纳政在里第,自馀士大夫以老自逸于洛者,于时为多。潞公谓韩公曰:「凡所为慕于乐天者,以其志趣高逸也,奚必数与地之袭焉」?一旦,悉集士大夫老而贤者于韩公之第,置酒相乐。宾主凡十有一人。既而图形妙觉僧舍,时人谓之洛阳耆英会。孔子曰:「好贤如缁衣,取其敝又改为,乐善无厌也」。二公寅亮三朝,为国元老,入赞万机,出绥四方。上则固社稷,尊宗庙,下则熙百工,和万民,天子心腹,股肱耳目,天下所取安、所取平。其勋业闳大显融,岂乐天所能庶几?然犹慕效乐天所为,汲汲如恐不及,岂非乐善无厌者与?又洛中旧俗,燕私相聚,尚齿不尚官。自乐天之会已然,是日复行之,斯乃风化之本,可颂也。宣徽王公方留守北都,闻之,以书请于潞公曰:「某亦家洛,位与年不居数客之后,顾以官守不得执卮酒在坐席,良以为恨。愿寓名其间,幸无我遗」。其为诸公嘉羡如此。光未及七十,用狄监、卢尹故事,亦预于会。潞公命光序其事,不敢辞。时五年正月壬辰,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崇福宫司马光序。
开府仪同三司、守司徒、武宁军节度使致仕、韩国公富弼,字彦国,年七十九。
河东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尉、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事、潞国公文彦博,字宽夫,年七十七。
司封郎中致仕席汝言,字君从,年七十七。
太常少卿致仕王尚恭,字安之,年七十六。
太常少卿致仕赵丙,字南正,年七十五。
秘书监致仕刘几,字伯寿,年七十五。
卫州防禦使致仕冯行己,字肃之,年七十五。
太中大夫、充天章阁待制、提举崇福宫楚建中,字正叔,年七十三。
司农少卿致仕王慎言,字不疑,年七十二。
太中大夫、提举崇福宫张问,字昌言。年七十。
龙图阁直学士、通议大夫、提举崇福宫张寿,字景元,年七十。
赤陇山 北宋 · 舒亶
五言绝句 押词韵第十一部
野草如排戟,山花似列屏。
维舟一登览,误入小蓬瀛(以上民国张寿镛《舒懒堂诗文存》卷一)。
张寿翁朝散有诗纪同舍名衔录次其韵 北宋 · 刘弇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柳茸无力杏烧红,春入愁肠不散穷。
千佛经惭名姓入,一尊酒惬(原校:一作美)笑言同。
写成悬圃新联璧,分与秋风旧转蓬。
好样醉乡抛掷却,百钱输与杖头翁。
赐侍从台谏等笔札修具弊事诏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九七、《鄮峰真隐漫录》卷六
朕惟天下有弊事,无弊法。祖宗立法,夫岂不良?今日之弊,在乎因仍习俗,固而不化,遂与法意背驰。若解而更张,宫商斯在。经不云乎:「变而通之以尽利,推而行之存乎人」。朕览张寿所奏,犁然有契于衷,已令侍从台谏集于都堂,今赐卿等笔札,宜取当今弊事悉意以闻。退各于听治之所,尽率其属,谕以朕旨,使极言之,毋得隐讳,朕有考焉。故兹诏示,想宜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