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伏暅”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释法云书难范缜神灭论 南梁 · 伏暅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
猥垂班示至尊所答臣下审神灭论,伏奉渊旨,顿祛群疑,天情独照,妙鉴悬览,故非凡愚,所可钻仰。
然常师管见,亦窃怀往求,今复禀承教义,远寻经旨,重规叠矩,信若符契。
法师宣扬睿理,弘赞圣言,方使二教同归,真俗一致,预得餐沐诲诱,陶染至化,抃击下风,实兼舞蹈,迟比咨觌,乃尽襟诚,临白欣佩,不知裁述。
伏暅(《宏明集》十。)
伏暅豫章内史诏(年月未详)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四
国子博士、领长水校尉伏暅,为政廉平,宜加将养,勿使恚望,致亏士凤,可豫章内史(《梁书·伏暅传》)
给事黄门侍郎伏暅墓志铭 南梁 · 徐勉
四言诗 押鱼韵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
东区南服,爱结民胥,相望伏阙,继轨奏书,或卧其辙,或攀其车,或图其像,或式其闾,思耿借寇,曷以尚诸(《梁书·伏暅传》。)
上修五礼表 南梁 · 徐勉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
臣闻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故称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夫礼所以安上治人,弘风训俗,经国家,利后嗣者也。
唐虞三代,咸必由之。
在乎有周,宪章尤备,因殷革夏,损益可知。
虽复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经文三百,威仪三千,其大归有五,即宗伯所掌典礼,吉为上,凶次之,宾次之,军次之,嘉为下也。
故祠祭不以礼,则不齐不庄,丧纪不以礼,则背死忘生者众,宾客不以礼,则朝觐失其仪,军旅不以礼,则致乱于师律,冠婚不以礼,则男女失其时,为国修身,于斯攸急。
洎周室大坏,王道既衰,官守斯文,日失其序,礼乐征伐,出自诸侯,小雅尽废,旧章缺矣。
是以韩宣适鲁,知周公之德,叔侯在晋,辨郊劳之仪。
战国从横,政教愈泯。
暴秦灭学,扫地无馀,汉氏郁兴,日不暇给,犹命叔孙于外野,方知帝王之为贵。
未叶纷纶,递有兴毁,或以武功锐志,或好之言,礼义之式,于焉中止。
东京曹褒,南宫制述,集其散略,百有馀篇,虽写以尺简,而终阙平奏。
其后兵革相寻,异端互起,章句既沦,俎豆斯辍,方领矩步之容,事灭于旌鼓,兰台石室之文,用尽于帷盖
至乎晋初,爰定新礼,荀顗制之于前,挚虞删之于末。
既而中原丧乱,罕有所遗,江左草创,因循而已,厘革之风,是则未暇。
伏惟陛下,睿明启运,先天改物,拨乱惟武,经时以文,作乐在乎功成,制礼弘于业定,光启二学,皇枝等于贵游,辟兹五馆,草莱升以好爵,爰自受命,迄于告成,盛德形容备矣,天下能事毕矣,明明穆穆,无德而称焉。
至若玄符灵贶之祥,浮溟(疑当作梯)山之赆,固亦日收左史,副在司存,今可得而略也。
是以命彼群才,搜甘泉之法,延兹硕学,阐曲台之仪,淄上淹中之儒,连踪继轨,负笈怀铅之彦,匪伊夕,谅以化穆三雍,人从五典,秩宗之教,勃焉以兴。
伏寻所定五礼,起齐永明三年太子步兵校尉伏曼容表求制一代礼乐,于时参议置新旧学士十人,止修五礼,咨禀卫将军丹阳王俭学士亦分住郡中,制作历年,犹未克就。
文宪薨殂,遗文散逸,后又以事付国子祭酒何胤,经涉九载,犹复未毕。
建武四年还东山,齐明帝敕委尚书令徐孝嗣,旧事本末,随在南第,永元中孝嗣于此遇祸,又多零落。
当时鸠敛所馀,权付尚书左丞蔡仲熊骁骑将军何佟之共掌其事。
时修礼局住在国子学中门外,东昏之代,频有军火,其所散失,又逾大半。
天监元年佟之启审省置之宜,敕使外详。
尚书参详,以天地初革,庶务权舆,宜俟隆平,徐议删撰,欲且省礼局,并还尚书仪曹
诏旨云:礼坏乐缺,故国异家殊,实宜以时修定,以为永准。
但顷之修撰,以情取人,不以学进;
其掌知者,以贵总一,不以稽古;
所以历年不就,有名无实。
此既经国所先,外可议其人,人定,便即撰次。
于是尚书仆射沈约参议,请五礼各置旧学士一人,人各自举学士二人相助抄撰,其中有疑者,依前石渠后汉白虎,随源以闻,请旨断决。
乃以旧学士右军记室参军明山宾掌吉礼,中军骑兵参军严植之掌凶礼,中军曹行参军太常丞贺旸掌宾礼,征虏记室参军陆琏掌军礼,右军参军司马褧掌嘉礼,尚书左丞何佟之总参其事。
佟之亡后,以镇北咨议参军伏暅代之,后又以严植之掌凶礼,寻迁官,以五经博士缪昭掌凶礼。
复以礼仪深广,记载残缺,宜须博论,共尽其致。
更使镇军将军丹阳沈约太常卿张充及臣三人同参厥务。
臣又奉别敕总知其事。
末又使中书侍郎周舍庾于陵二人复豫参知
若有疑义,所掌学士当职先立议,通咨五礼旧学士参知,各言同异,条牒启闻,决之制旨。
疑事既多,岁时又积,制旨裁断,其数不少,莫不网罗经诰,玉振金声,义贯幽微,理入神契,前儒所不释,后学所未闻。
凡诸奏决,皆载篇首,具列圣旨,为不刊之则,洪规盛范,冠绝百王,茂实英声,方垂千载,宁孝宣之能拟,岂孝章之足云?
五礼之职,事有繁简,及其列毕,不得同时。
嘉礼仪注以天监六年五月七日尚书,合十有二秩一百一十六卷五百三十六条。
宾礼仪注以天监六年五月二十日尚书,合十有七秩一百三十三卷五百四十五条。
军礼仪注以天监九年十月二十九日尚书,合十有八秩一百八十九卷二百四十条。
吉礼仪注以天监十一年十一月十日尚书,合二十有六秩二百二十四卷一千五条。
凶礼仪注以天监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尚书,合四十有七秩五百一十四卷五千六百九十三条。
大凡一百二十秩一千一百七十六卷八千一十九条。
又列副秘阁及五经典书各一通。
缮写校定,以普通五年二月始获洗(疑当作浇)毕。
窃以撰正履礼,历代罕就,皇明在运,厥功克成,周代三千,举其盈数,今之八千,随事附益,质文相变,故其数兼倍,犹如八卦之爻,因而重之,错综成六十四也。
昔文武二王,所以纲纪周室,君临天下,公旦脩之,以致太平龙凤之瑞,自斯厥后,甫备兹日。
孔子曰:其有继周,虽百代可知。
岂所谓齐功比美者欤!
臣以庸识,谬司其任,淹留历稔,允当斯责,兼勒成之初,未遑表上,实由才轻务广,思力不周,永言惭惕,无忘寤寐。
自今舆驾将亲六师,搜寻军礼,阅其条章,靡不该备,所谓郁郁文哉,焕乎洋溢,信可以悬诸日月,颁之天下者矣。
愚心喜抃,弥思陈述,兼前后联官,一时皆逝,臣虽幸存,耄已将及,虑皇世大典,遂阙腾奏,不任下情,辄具载撰修始末,并职掌人所成卷秩条目之数,谨拜表以闻(《梁书·徐勉传》,普通六年,又《南史》六十。)
奏弹伏暅 南梁 · 虞㬭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三
臣闻失忠与信,一心之道已亏;
貌是情非,两观之诛宜及。
未有陵犯名教,要冒君亲,而可纬俗经邦者也,风闻豫章内史伏暅,去岁启假,以迎妹丧为解,因停会稽不去,入东之始,货宅卖车,以此而推则是本无还意,历典二邦,少免贪浊,此自为政之本,岂得称功,常谓人才品望,居何远之右,而远以清公见擢,名位转隆,深诽怨,形于辞色兴居叹咤寤寐失圆,天高听卑,无私不照,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诏曰,国子博士长水校尉伏暅,为政廉平,宜加将养,勿使恚望,致亏士风,可豫章内史,岂有人臣奉如此之诏,而不亡魂破胆归罪有司,擢发抽肠,少自论谢,而循奉慠然,了无异色,识见所到,足达此旨,而冒宠不辞,吝斯苟得,故以士流解体,行路沸腾,辨迹求心,无一可恕,窃以踉跄落魄,三十馀年,皇运勃兴,咸与维始,除旧布新,濯之江汉,一纪之间,三世隆显,曾不能少怀感激,仰答万分反覆拙谋,成兹巧罪,不忠不敬,于斯已及,请以大不敬论,以事详法,应弃市刑,辄收所近狱洗结,以法从事,如法所称,即主。
臣谨案豫章内史臣伏暅,含疵表行,藉悖成心,语嘿一违,资敬兼尽,幸属昌时,擢以不次,溪壑可盈,志欲无满,要君东走,岂曰止足之归,负志解巾,异乎激处之致,甘此脂膏,孰非茶苦,佩兹龟组,岂殊缧绁,宜明风宪,肃正简书,臣等参议,请以见事免所居官,凡诸位任,一皆削除(《梁书·伏暅传。)
连州 其二 804年 中唐 · 孟郊
 押侵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
羽翼不自有,相追力难任。
唯凭方寸灵,独夜万里寻。
方寻魂飘飖,南梦山岖嵚。
髣髴惊魍魉,悉窣闻枫林。
正直被放者,鬼魅无所侵。
贤人多安排,俗士多虚钦(一作歆)
孤怀吐明月,众毁铄黄金
愿君保玄曜,壮志无自沉。
重修北岳庙碑奉敕撰990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小畜集》卷一六、《恒山志》利集、《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四二、《金石续编》卷一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元气胚浑,结而为山岳;
幽灵肸蚃,降而为神祇。
矧乎地属阴方,位居水德,于八卦在《坎》,于四时为冬。
固阴冱寒,万物之所藏伏;
早生晚熟,五谷之所蕃滋。
帝尧唐侯之封,大禹冀州之域,厥有巨镇,兹惟恒山
却雁塞以标雄,压龙荒而挺秀。
天官画野,势当昴毕之星;
《易》象流形,名系雷风之兆。
下斡坤轴,高摩斗魁。
土俗粹灵,登神仙者七十户;
岁时祈祷,置侍祝者九十人。
藏简子之宝符,产昌容之蓬蔂。
足冻长城之窟,影达天汉之墟,积厚穷阴,出灵见怪。
雪霜风雨,潜施及物之功;
泰华嵩衡,共揭参天之势。
禀是阴骘,孰无主张?
洪惟岳神,受命上帝,燕南赵北,我实主之;
福善祸淫,人皆仰止。
名载乎祀典,德加乎生民。
视秩于公,遵周制也;
列爵为王,肇唐室也。
既奉时祀,亦禳天灾。
凡水旱疠疫之祅,举玉帛牲牷之事,必有昭报,诞符至諴,历代奉之,其来尚矣。
我法天崇道皇帝之抚运也,天祚明德,民怀有仁。
画于无垠,化尧封于比屋
雕题、儋耳,骈罗入王会之图;
僸佅兜离,沸渭杂宫悬之典。
文德丽星辰之象,武功彰雷电之威。
宋文帝之读书,则七行俱下;
周武王之振旅,则一戎大定。
然犹焦劳克己,宵盰临民,每战战兢兢,念元元本本,师虞舜之无怠,法文王之犹勤。
至若掖廷椒房,俭约中度;
离宫别馆,行幸殊稀。
隆冬御裘,则念高年之无褐,于是乎有缯帛之赐;
当暑操扇,则轸下狱之罹辜,于是乎有缧绁之恩。
非蒐苗狝狩之时,无驰骋畋猎之事;
非朝会燕飨之日,无金石丝竹之音。
岁出御题,亲考贡籍,拔造士之秀也;
日坐便殿,躬览庶政,达穷民之情也。
向者星文告差,御端门而引启,故一夕而孛彗沉,宋景之退荧惑也;
大旱作沴,贬常膳而责躬,故崇朝而霖雨降,汤王之祷桑林也。
哲后之罪已也既如彼,上玄之祐善也又如此。
《易》所谓「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语》所谓「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其是之谓乎。
不然,何夤畏天命,艰难王业,若斯之甚邪?
于是庶政交修,百神蠲洁,严祭祀而为人祈福,行教令而先天弗违。
菲饮食而厚牲牢,天神地祇享至诚之荐;
卑宫室而崇庙貌,名山大川启必葺之祠。
岂比夫禋于六宗,未洽礼神之义;
祀于五畤,但萌徼福之心。
坠典无文,我能具举;
矧兹阴岳,固有徽章。
华衮珠旒,受王者之册礼;
太牢秬鬯,命守臣而行事。
下迩玄冥之宅,旁邻黑帝之居。
道武之基扃,旧推宏壮;
韫慕容之圭璧,素彰神异。
祠祀之盛,莫之与京。
然而运有污隆,时有兴废。
虽无方之体奚往不通,而有象之躯未逃其数。
先是,匈奴之犯塞也,来诣祠宇,卜其吉凶,不从猾夏之心,遂纵燎原之火。
殊不知天惟辅德,神实依人。
乏祀虐民,自作败亡之计;
彼曲我直,坐观荡覆之期。
圣上犹示含容,更期柔服,戢天威而自守,益民力之是宽。
单于之火照甘泉,岂伤文帝
颉利之兵陈渭水,未累太宗
亟命有司,惟新大壮。
乌台御史持节而庀徒;
黄门贵人,鸠工而蒇事。
楩楠杞梓以云集,绳墨斧斤而子来,五材寔繁,百堵皆作。
乃复堂殿,于以俨像设之睟容;
乃兴廊庑,于以列徒御之绘事。
门阙有翼,阶陛斯隆。
绣栭云楯,玄曜烟霞之色;
璇题藻井,交含日月之光。
旌旗衣服昭其文,簠簋豆笾陈其数。
能事毕矣,神功焕然,不愆揆日之期,再耸凌云之势。
于是戒尸祝,命使臣,我将落之,神用至止。
厚厚惟馨之奠,永安不测之灵。
三献具而礼成,八音和而神降。
溪云拂槛,如绛节以翻空;
山溜垂檐,误鸣珂之振响。
介尔繁祉,庇吾边民,况犷俗之未平,冀阴兵而助顺。
或示之祸福,革彼豺狼之心;
或鼓以雷霆,剿其犬羊之类。
然后雨我禾黍,洁尔粢盛,铸农器而毁戈鋋,荐兴多稼;
耕边田而饱士卒,永乐丰年。
况今将相叶谋,人神共忿,岂使韩昌张猛刑白马而登东山,将令去病卫青取金人而踰北海
何往不利,何谋不臧?
尚思魏绛之言,更鉴王恢之策,安民和众,契天地以为心,含垢匿瑕,谅神明之降鉴。
伫灵台之偃伯,备法驾以省方。
千年南面之尊,永知高枕;
十月北巡之礼,尽举彝章。
辑五瑞于公侯,问百年之耆艾。
燔柴奠玉,如西岳之礼容;
陈《诗》观风,察北方之哀乐。
声明文物以咸备,律度量衡而必同。
升中于绝岳之前,肆觐于重峦之下。
起白云而表瑞,何止岱宗
呼万岁以效灵,岂惟嵩岳而已哉?
夫如是,则封狼居而禅姑衍,但恃穷兵;
瀚海勒燕然,未为神武者也。
臣沐浴皇泽,优游紫垣
终军之缨,非无壮节;
班超之笔,尚负明时。
惭非掷地之才,有玷他山之石。
谨为铭曰:
节彼恒山,峻极于天。
崛起万仞,生乎一拳。
摩穹戛汉,控赵排燕。
人皆仰止,神或凭焉。
明明岳神,上帝所授。
不骞不崩,可大可久。
其谁祭之?
皇宋哲后。
其谁尸之?
中山郡
祑视公兮爵为王,金其几兮玉其床。
何以赠之兮赤绂斯皇,何以处之兮峻宇雕墙。
谅聪明兮无得丧,维庙貌兮有兴亡。
嗟睟容兮荡毁,遇丑虏兮猖狂。
物成败兮有数,神杳冥兮无方。
虽像设兮云坏,于精灵兮靡伤。
诏新斯庙,表匈奴之不道;
诏祠尔神,彰皇家之至仁。
天辅德兮我有庆,鬼害盈兮胡无人。
绝代马之南牧,扬和銮兮北巡。
有效灵之云物,无出塞之妖氛。
泰山兮等梁甫,并亭亭兮接云云。
飞英声兮腾茂实,握乾符兮阐坤珍。
垂千龄兮万祀,永昭德于吾君。
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 其十四 经阁 宋 · 无名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宝阁庄严金玄耀,风铃震响玉丁东。
甍飞杰出青霄上,道典珍藏在此中(以上同上书页一六六五)
赠潘子四首 其三 明 · 郑善夫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少谷集卷一下
念昔与子别,繁霜结崇
犹怀乌石镳,复转并州蓬。
昔也辰避参,今兹燕离鸿。
群生固无极,百龄会有穷。
平时所交友,昏昼谁则同。
兰苕向披靡,玄曜岂恒中。
子其保光惠,远行慰㤝㤝。
陈子文出守石阡八首 其二 清初 · 查慎行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直庐集
瘦岭荒江路七千,一家迢递向蛮天。
不知赕布巴賨外,可有公畦太守(用南史伏暅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