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曾炎”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朝请大夫曹君墓志铭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攻愧集》卷一○六、光绪《奉化县志》卷三八
绍兴李庄简公光以直道大节,屹然为中兴元臣。
四明曹公粹中之贤,妻以长女,翁婿间自为知己。
学问大率以躬行实用为先,真有冰玉之誉。
君其仲子也,天资颖悟,记诵绝人。
长而力学,既有家传,而又源流外门,气节自许,词章焕发,落笔千言。
仕虽不显,而见于政事有可纪者,足为一世名士。
余里人也,客授东嘉,君时主平阳簿,深叹其不可及,交情日深。
三十年来,君之文益工,政益明,操守益固。
方相期为世用,而遽亡矣,哀哉!
将葬,君之子孝忠以行录泣求铭。
君讳盅,字困明,明之定海县人
曾祖慎微,赠宣教郎
祖实,赠奉议郎
曾祖妣袁氏,祖妣闵氏、黄氏,皆赠太孺人
朝散郎建宁府通判
君既升朝,累赠中奉大夫
太宜人
乾道三年,君以中奉致仕恩补将仕郎
明年铨试上等,授迪功郎,为平阳主簿
次调江陵令,遭内艰。
淳熙九年从政郎,监行在赡军激赏酒库
十五年,以举者改宣教郎,知秀州嘉兴县
既书再考,引亲嫌,改知福州长溪县。
庆元改元通判楚州
六年,授福建转运司主管文字
积官至朝请大夫
嘉泰二年九月朔,以疾终于官舍,享年六十有八。
娶陆氏,封宜人
子二人:长孝忠也,将仕郎
孝先,当被遗泽。
一女尚幼。
十月还乡,三年三月癸酉,葬君于奉化县禽孝乡童隩先茔之侧,宜人祔焉。
君兄弟竞爽,而君尤俊迈不群。
十二能作举子业,未冠已博综经史百家之言,天文地理与夫天下形势兵家之学,靡不通贯。
诗章文赋,命题立就,动辄惊人。
少尝留题宁都金精山,有曰:「手擎白日浴沧海,气使列岳如群儿」。
中奉见之,为失色,且戒以力除此等气象。
见其留心诗文,以为当究经术,务为实学。
君自是日则干蛊,夜则读书。
昏定率饮三杯,君止求小盂,置书灯上,至四鼓酒温,始一引而寝。
奉亲尽于敬爱,不忍顷刻违膝下。
贫不足养,恐贻亲忧,至躬负米之劳。
中奉被疾,衣不解带,药必先尝。
既革,许诵《金刚经》万卷,诵之终身,至于倍蓰。
自少攻苦食淡,忍贫自克,奉身至薄。
至用于义则不吝,尤笃于友爱。
伯氏多女,为嫁其二,馀又厚助之。
介弟寓江陵,远宦相值,情好尤笃。
见其子与能书,不翅身得之喜。
幼弟早亡,抚其孤为次子,即孝先也。
其在平阳,能声已著,上司委以事,几无虚日,讼者亦多自请求决。
士民归心,去而挽留,殆不容行。
侍郎曾公逮自温除漕,深知其才而荐之。
大卿辛公弃疾江陵,治盗素严。
有盗牛者配江州,吏缘其意,欲沈之江。
君慨然禀白,公改容叹赏,卒俾如令。
寸金堤去城二里,实捍大江冲突之患。
岁役人夫数千,具文而徒劳。
君调夫均平,躬自督课,增卑培厚,以为永利
又以农隙修筑沿江官堤,使前日巨浸冲决之地复为膏腴。
流移归业,耕垦日辟,诸司公举,具载实迹。
南轩张公栻尤知君,引置签幕,其举词有云:「直论敢言,不肯诡随,有足嘉者」。
榷酤馀杭京尹尚书张公枃韩公彦质更荐之,遂以更选。
公馀任刀笔之须,谈笑挥翰无难色。
嘉兴剧邑,且当孔道,牒诉山积。
君以五鼓秉烛治事,迟明而毕,人叹其敏。
既至长溪,辛公帅闽,以鬻盐来委。
君谓县为出产之地,开国以来,未尝与民争利,持不可。
帅怒,易纠曹
比至,帅已释然,不使就职,相与觞咏弥旬。
贰车阙,即以处君。
其在山阳,尤悉边事。
帅漕总饷合词,乞不次擢用。
尝论五事:一乞令楚州守臣仍旧节制出戍军马,二乞开寿河以为山阳馈饷之备,三乞申严淮禁,四乞止用官会,不必再印两淮铁钱交子,五乞开淮东荒田,以实边储。
习边事者皆以为当。
思欲一登玉陛方寸之地,以吐胸臆,而所向不偶。
性素刚,铨部偶有漕幕见次,授之以归。
闽中岁旱,白使长,此不可谓细故,缁黄祷祈,亦置勿论。
辩析滞讼,疏决岸狱,加以振贷,庶可感格。
贰卿曾公炎悉从其说,随获甘澍。
君位不称德,其见于政事者止此。
中奉《诗》、《易》皆有传,先以《诗传》俾钥为序而刊之。
遗藁自甲至辛凡八帙,尚可传远也。
君之属文,兼备众体,高宗七十之庆,一时文赋表颂献于阙下者无虑千数,君进赋篇,无愧古作。
寻有旨,付后省看详,取文理优长者十人以闻。
给事王公希吕中书舍人郑公丙、李公木以君为第六,观者无不叹服其工。
开府吴公琚京邑,监漕台试,梦神人以黄牒书君之名者,不能遽识,明以语同事,俱异之。
君时自平阳来试,吴得君名而喜,已而果在选中。
比为浙漕,君引梦事为诗以见之,吴公加礼焉。
君抱负不凡,动以古人自期,标致甚高,不合于俗。
每谓与其取美以求合,孰若行吾之志?
官虽不显,而气不少慑。
所至放达,不暇商计,尝叹曰:「识真者少,从古以然。
知我者希,则我贵矣」。
君御家严整,居乡尚和,父老童孺相为尔汝,非意相干,自能理遣。
晚卜筑奉川,一区雅洁,聚书万卷,多手自雠校。
每言夜以一灯,使妇奉姑,别以一灯观书,积学老不衰。
客至则讨论古今,觞咏弈棋,意殊不倦。
客去,则凝坐一室,多采释氏高胜之言可以警悟者,书之坐右,自号「牧庵居士」。
不喜杂交,以傍人门为耻。
肮脏兀傲,自适其适。
既不能少贬以求进,使得寿考,为乡里老成,夫岂不可?
中更游宦,处此室庐仅十稔,而夫妇俱以丧归,可哀也已。
宜人世居台之宁海,曾祖熙,祖扆,父之机,起于富室,而温恭勤俭,无媢妒之私,事姑相夫妇道惟谨。
君有幼妹寡居,君欲夺而嫁之,妹自以姑嫂相处无间,不愿再适,同居二十年,此尤可称者。
君之成家出处无玷缺,内助为多。
年才五十有二,先君一年卒,七月二十有一日也。
孝忠痛怙恃之继亡,并求著其母之贤,亦君平时之所称者,牵联书之,以慰孝子之思云。
铭曰:
矫矫渊明,天与令姿。
学有自来,而文益奇。
骈四俪六,笃论工诗。
奏赋明光,大放厥辞。
见于有政,精敏光辉。
才高位下,知我者希。
胸中耿耿,噤不得施。
吾徒掌制,愧先于之。
伉俪同穴,行道兴悲。
我铭其藏,慰尔孝思。
曾炎婺州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三、《育德堂外制》卷四
汉宣帝始亲万几,选二千石之良,期以政平讼理之效,循吏之盛,信史称之。
朕更化云初,于焉取则。
具官某,恭俭惟德,悃愊无华。
儒雅之风,家传有自;
宽平之政,民誉攸归。
自去禁涂,久安家食;
肆稽舆论,起畀铜符。
惟婺女之墟,吾股肱郡,宿弊既久,财力未纾。
资我近臣,继任其事,抚摩撙节,庶几少瘳。
至于治著效闻,入补公卿之阙,厥有常典,朕岂汝遗。
曾炎林桷右司 宋 · 虞俦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八、《尊白堂集》卷五、《永乐大典》卷一三五○六
朕惟文昌乃政事之本,有一日万几之繁;
中台分左右之联,掌二十四司之事。
犹振领而挈裘,殆举纲而张目。
必得其人,乃胜厥任。
有当世之志,遇错节盘根,始见其长;
推古人所为,真璞玉浑金,莫名其器。
俱懋经纶之业,备殚中外之劳。
而用之未尽其才,惟恢乎必有馀地
久回翔于省户,宜序进于都公
宁惟稽厥从违,毋俾庶官之旷;
要使熟于闻见,以为待用之资。
既简深知,何庸多训。
故知吉州王公墓志铭开禧元年九月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五一、《漫塘集》卷二八
开禧改元春,诏趣新知吉州王公行,仍俾以行期来上。
公祗命就道,夏四月戊子次于仪真,病卒,年六十有三。
其年九月乙酉,葬镇江府金坛县上元乡白水塘之原。
公讳万枢,字赞元,世居江之德安
曾祖韶,事裕陵为枢密副使,赠太师、燕国公卒谥襄敏,国史有传。
祖寀,擢崇宁甲科,终左朝奉大夫
父彦融,终朝请大夫直敷文阁,累赠金紫光禄
敷文始家金坛,公其仲子也。
父任入官,凡十三转,终奉直大夫
平江府昆山县秀州崇德丞,用举者五人,改秩知滁州来安县淮南路转运司干官通判建康府,知兴国军吉州,凡七更任而一不赴。
昆山得海盗溢赏格,吏请出郊以应亲获之文,公据实却之。
崇德受赇丑正,疾公如雠,台谏以其私问覆,护如所厚。
建康有杀人狱,历十二年,数更官而情不得。
公自崇德往,一问即承。
留守刘忠肃公珙欲以平反荐,公辞不受,曰:「赏者一而罚者众,吾不忍也」。
来安政成,郡以全椒阙政庞,檄公暂往。
全椒人喜出迎,来安人遮道不可,郡重违两邑民,俾兼治之。
淮南幕,当思陵升遐,光宗御极,吊贺之使相属,计台职护视,费夥事殷。
使者阙,公颛其任,比六七往反,用不加广而肃给过于平时。
进贰建康,与帅合谋,矫发仓廪以赈饥,多所全活。
府更二帅,郑公侨、张公杓,中间赵公师𢍰以王人摄事。
郑端清镇物,张明敏过人,府事一以委公。
既受代,张从外荐,郑欲从中用之,会公之子逢及遂俱以妙年名贡籍,言者以为私,论罢。
起知兴国军,给久耕之要剂而民免夺攘,蠲河渡之岁课而民不病涉,赋敛之奇零者省之,先期者缓之。
部刺使有偏听,久系人于狱者,公察其无辜,立出之。
奸民有稔恶于乡,官吏不敢谁何者,公发其积愆穷治之。
夫妇离归者,赒之使复合。
兄弟竞分者,愧之使弗争。
贡士之不能行,远官之不能归,旅榇之不能葬,公有以资之。
又斥馀财,兴学舍,葺公宇,治兵防
创六城楼,摘坡仙句扁其西曰「叠山」者,最胜也。
先是郡苦淮衣之征,盖方承平时,防河之卒,赋衣淮西之蕲、黄,蕲、黄转市于兴国,因以为赋。
绢以匹计四千一百钱,以缗计万三千皆有奇。
版曹视为经费,更太守数十不能去。
公于临遣次亟言之,敷奏剀切,上意感悟。
退又白御史御史继以请,诏蠲其半,馀令郡以他赋代输,仍命漕臣补助,悉不取之民。
后二年,版曹复援故事行下,幸公已至,力持前奏,竟格不行。
盖非公言之于临遣之初,则无以悟上意;
非公持之于治郡之日,则无以杜方来。
成始成终,繄公一力。
兴国人画像祠之。
秩满,部使者上其政,且进用矣,公急于及民,愿复兴国
执政以吉为江左大州,兵赋所仰,亟以命公。
吉距兴国不远,民熟公政,徯之如慈父母。
故公之亡,二州之人皆依依然。
公宽厚有容,坦夷无隐。
和平制行,不矫尤以绝人;
警敏见机,不唯阿以逐物。
以谨实训其子,以俭约饬其家。
蚤岁敏于文,以是受知当路,四举礼部,咸在高选。
好读书,卧兴与俱。
弟万宝场屋困踬,养生送死,悉仰于公,嫁其女犹己女。
从弟有同寓里者,属虽疏,视之如亲,教养其子十年犹一日。
伯姊之子蚤孤,今表表自立,公实成之。
病且革,犹命遂曰:「某甥未奠居,宜以别业畀之」。
其笃于情义如此。
宾客,谒至必出。
卑以自牧,无訑訑色。
建康论罢后三年,逢为龙飞进士,又三年,遂亦擢第。
言者愧悔,而公愠喜不形。
前夫人范氏卒于淳熙戊戌,今夫人蔡氏。
子六人:适,以疾废;
逢,终迪功郎建康府溧水县主簿
遂,迪功郎临安府富阳县主簿,为文雅健,无世俗浮靡之气,足以名世无疑;
逊,受公遗泽;
近、选,皆业进士
女三人,长适迪功郎处州松阳县赵汝顗,次适从政郎镇江府府学教授许溪,季适进士卫洵
既葬,遂奉前刑部侍郎曾公炎之状来请曰:「先君平生莅官行己,曾公之状靡不详。
曾天子从臣,尝参太史笔,其言足以传信矣。
抑先君曾氏之所自出,吾犹虑后世疑其私。
子尝吏建康,于先君为属。
居于乡,先君数登进之,知先君之详而弗累于私莫如子,敢请铭」。
某谢不能数矣,而遂固以请,乃为之铭曰:
有矫斯才,而诡其常。
有煦斯人,而弛其防。
行也则偏,政焉靡臧。
惟中惟和,君子之方。
呜呼王公,今也则亡。
制行之平,匪师匪商。
实政在人,驾龚轶黄。
施弗克遐,而道深光。
茅峰之支,白水之塘。
于千万年,君子之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