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高太夫人司徒氏墓志铭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二、《平园续稿》卷三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余再直禁林,居第在临安之俞家园,每见北来朝士盛言高司农有贤母。会司农来卜邻,益知其详。先是绍兴十一年金虏再和,司农之父赠朝议大夫讳薄世居海州,间道归朝,上书陈恢复大计,秦丞相不纳。后四年,追遣随众北去,忧愤而卒。司农年甫十三,太恭人日夜教育之,使毋忘父志。十九年冬,完颜亮戕其主亶,明年营都燕山,二十九年又治汴京,谋南侵。三十年春,东海民徐元、张旺、史整共起义师,以帛书求援于我。我守盟约不敢报,元等婴城半年,虏师水陆夹攻破之,诛戮极惨酷。亮由是益疑我得中原心,决策入寇,起蕃汉兵二十七万,傔人不与焉,仿唐制分二十七军。明年,自将巡洛至汝,遣高景三、王金来求衅。太恭人闻之,密语诸子:「汝父常谓虏必败盟,今事急矣,我守节教汝曹正为今日」。乃相与自拔归,惧陆行不免,密与忠义家五十馀人航海而南。朝廷嘉之,司农兄弟皆得补官。俄南北交兵,魏胜克复海州,都督府檄司农为州从事,奉亲还故乡。虏连三年攻围不置,司农冒矢石分守东壁,屡濒于殆,赖张子盖大破虏师,围乃解。隆兴二年割弃海、泗,司农来家江南。自被遇寿皇,更中外使任,尝褒谕云:「不意卿将母远来,今可以养矣」。擢守安丰。使者强取郡僚之妾,其人诉诸朝,当路意有所徇。事下守臣,司农将直之,入白太恭人曰:「窜逐非所畏,虑贻母忧,奈何」?太恭人曰:「吾母子仗义来归,自分必死。蒙国厚恩为二千石,茍能公以报上,吾独不能为范滂母耶」?司农竟坐徙施州,自淮溯江,历尽三峡之险,太恭人处之怡然。秩满入对,上劳之曰:「卿母勿复忧远适」。留为度支郎官,遂贰司农。淳熙七年夏,出帅江陵。太恭人安享荣养,年八十有五,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以微疾坐而逝。按司徒氏本河北人,五代广顺元年,礼部侍郎、充集贤院学士、知贡举讳翊者,太恭人远祖也,后徙海之朐山。曾祖恂,祖俨,父庠,母颜氏。自幼聪慧过人,通儒释书。归高氏,不逮事舅姑,倾资送以赡夫族,乡人义之。初该德寿庆典恩封太孺人,郊礼封太恭人。高君先娶赵氏,生二子:大亨,故迪功郎;秉,故将仕郎。二女:适进士陈公辅、将仕郎赵坚。太恭人惟生司农,人见其均一,莫知为各母也。孙男六人:蟾、叔豹、赐、叔夜,皆前死;今叔献为修职郎,特改差淮南西一路安抚使主管书写机宜文字;叔夏,将仕郎。孙女八人:二早夭,次适进士朱、修职郎临安府仁和县尉王颐、文林郎平江府吴江县丞赵炳,馀在室。是岁十二月二十四日,葬南康军星子县丹桂乡黄龙山之原。司农数来请铭,有校书郎项君安世尝家江陵,言太恭人临终作诵,超然生死之际,荆人至今称之。余维妇人隐德闺门,非遇事莫显。既显矣,抑而弗扬,何以成人之美?故为第其初终,系之以铭。司农名夔,今为朝请大夫、右文殿修撰,历典名藩,制置鄞县、海州,所至有能声,皆母教也。有《定庵集》五卷。铭曰:
少而鞠子教之忠,老则知命全其终。此烈士之所难,何夫人之能充?表而出之,可以继烈女而传无穷矣。
答徐元聘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九
文王无伐纣之心,而天与之,人归之,其势必诛纣而后已,故有「肃将天威,大勋未集」之语。但纣恶未盈,天命未绝,故文王犹得以三分之二而服事纣。若使文王未崩,十二三年,纣恶不悛,天命已绝,则孟津之事文王亦岂得而辞哉?以此见文、武之心未尝不同,皆无私意,视天与人而已。
伊川谓无观政之事,非深见文、武之心不能及此,非为存名教而发也。若有心要存名教,而于事实有所改易,则夫子之录《泰誓》《武成》,其不存名教甚矣。近世有存名教之说,大害事,将圣人心迹都做两截看了。殊不知圣人所行便是名教,若所行如此而所教如彼,则非所以为圣人矣。
周公东征,不必言用权。自是王室至亲与诸侯连衡背叛,当国大臣岂有坐视不救之理?帅师征之,乃是正义,不待可与权者而后能也。若马、郑以为东行避谤,乃鄙生腐儒不达时务之说,可不辨而自明。陈少南于经旨多疏略,不通点检处极多,不足据以为说。来教所谓周公之志非为身谋也,为先王谋也;非为先王谋也,以身任天下之重也,此语极佳。
召公不说,盖以为周公归政之后,不当复留,而己亦老而当去。故周公言二人不可不留之意曰:「呜呼,君已!曰时我,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罔尤违」。又历道古今圣贤倚赖老成以固其国家之事,又曰:「予不惠若兹多诰,予惟用闵于天越民」。只此便见周公之心。每读至此,未尝不喟然太息也。试于此等处虚心求之,如何?
答徐元聘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九
承喻人物之性同异之说,此正所当疑当讲者,而考订精详,又见志意之不衰也。慰幸慰幸!熹闻之,人物之性本无不同,而气禀则不能无异耳。程子所谓「率性之谓道,兼人、物而言」,又云「不独人尔,万物皆然」者,以性之同然者而言也。所谓人受天地之正气,与万物不同,又云「只是物不能推,人则能推之」者,以气禀之异而言也。故又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便不是」。熟味此言,可见先生之意,岂若释氏之云哉。来喻云云,胡子《知言》正如此说(内一章首云「子思子曰」者是也。)。然性只是理,恐难如此分裂。只是随气质所赋之不同,故或有所蔽而不能明耳。理则初无二也。至《孟子》说中所引,乃因孟子之言,只说人分上道理。若子思之意,则本兼人、物而言之也。「性同气异」,只此四字包含无限道理,幸试思之。若于此见得,即于圣贤之言都无窒碍矣。
芸斋记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五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泉州市
友人徐元聘有田舍一区,旁治轩窗,明洁可喜。暇日与子弟讲学其间,而问名于熹。熹故为农知田,意尝谓孟子言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最为善喻。今徐君课其子弟而学于田间,姑以「芸」名斋,使学者即事而思之,则内外之分定而力之所肆不于人之田矣。霜露既繁,实而食之,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徐君以熹言为然,故书以遗之云。绍兴二十六年闰月五日癸卯,新安朱熹书。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七。又见《永乐大典》卷二五三五,《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六、考工典卷八七。
渔家傲 其一 送李惠言、徐元集赴试南宫 宋 · 石孝友
押词韵第八部
射虎将军搴绣帽。
西园公子南山豹。
共跨龙媒衔凤诏。
风色好。
宫花御柳迎人笑。
剑履森森天日表。
集英殿下春来早。
双鹗盘空擎百鸟。
归来了。
蓝袍锦水光相照。
兰石重修柳侯祠记 南宋 · 曾丰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八七、《缘督集》卷一九、同治《永丰县志》卷三三
祠在柳,建于唐长庆初,欧阳某经纪之。在吾邑建于本朝元丰间,徐邵经纪之,久辄坏。绍兴丙子,徐忠彦经纪之,为一新,久复坏。庆元庚申,徐元老、夏邦英经纪之,又为一新。吾里四士者,知侯为一代文章家,读其书起慕,观其像起敬,横身任经纪责,寓吾慕若敬尔,非为其能祸福人设也。惟侯之生抗志高,既第既仕,内之志为公卿,其为御史为郎,未得志也;外之志在方伯、连率,其专为瘴州,失志也。夫人未得志小愤,不得志中愤,失志大愤,愤则思所以泄之。御史有简,郎有牍,州有甲兵刀锧,盖泄愤具也。而侯入为御史、为郎望迁,出为州望还,小不忍,则乱大谋矣。故事至前,重发其愤,无所泄,一于诗文泄之。死则志于为星辰、为仙、为神;其为鬼,不得志也,愤何所泄欤?蓄愤无泄,迕之者裂。此李仪之所以侮慢死也。韩文公有成说,人无他辞矣。揆以俚见,古之士,养成吾清,死为星,养成吾虚,死为仙,傅说、老聃是也。养未成为神,无所养为鬼。侯壮岁未有所养也,一累黝之,百艰养之。余自邵之永,自永之柳,之后之文之诗窥焉。言事者去激未尽,言理者造谈已多,盖其所养而成矣。藉其死未免为神,与人为福而已矣,其屑为祸人之事耶?夫死生数也,公岂不知仪之死数与慢期会?特与侯善,虑久而慕者忘,敬者怠,祠且不保,用神道设教,意张而大之尔。见谓诚然,非有得于公者也。祠又新以还,每祷辄应,吾里人于是加敬焉。夏与徐,敬与人同,所以敬与人异。余不敢以见谓诚然者语之矣,故其请记,不敢不以所得于公者荐之也。
同徐元徵钱德元酒边即席题壁间山水 元末明初 · 张以宁
七言绝句 押覃韵
白云垂柳露毵毵,听彻金鸡月满潭。
千里汴堤尘拍面,梦从淮左过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