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讷” 相关资源
诗文库
生不及祖父母诸父昆弟不税服议 东晋 · 蔡谟
出处:全晋文
《礼》:“大功犹税”。况此三亲,情次于所生,服亚于斩缞。虽不相见,或者音问时通,而绝其税服,岂称情乎!夫言生不及者,谓彼已没,己乃生耳。岂是同时并存之名哉!若郑说不以生年为主,但不相见便为不及,则此祖父即复可言生不及孙,而父亦生不及子,兄复生不及弟也。此之不辞,亦已甚矣。自古及今,未有此言也。郑君见礼文有弟,弟不得先己生,不知所以通其义,故因而立此说,非礼意也。吾谓此直长一弟字耳。书历千载,又逮暴秦,错谬非一。王氏说云:“己生之时,祖父母已卒也。诸父谓伯叔也。昆弟者,伯叔之子也”。此于情为允,又生不及之名亦得通。然既谓诸父为伯叔,而复称伯叔之兄弟,于文烦重。又不说己闻兄丧当税与否,于制亦阙,未尽善也。然犹贤乎郑氏以同时并存为生不及(《通典》九十八。案:“生不及祖父母”云云,《礼小记》文。《通典》下文有荀讷答,疑此当是与荀讷书,未敢定之。)。
上言开陵皇太后服(永和十二年) 东晋 · 王彪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一
二学博士荀讷、曹耽等议如右:「臣虽与之同议,议各有辞。太后临朝称制,体同皇极,则亦宜服缌,议有二君之嫌(《通典》一百二)」。
忌月议 其二 东晋 · 荀讷
出处:全晋文
礼祗有忌日,无忌月语。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并无理据(《通典》一百四十七,升平元年,穆帝纳后,太常礼官荀讷议,又见《旧唐书·王方庆传》注。)。
开陵太后服议 东晋 · 荀讷
出处:全晋文
如郑玄注,则皇太后不应有服缌。谓今皇太后上奉宗庙,下临朝臣,宜有变礼,不得准之常制(《通典》一百二,永和十二年,领国子祭酒荀讷议。)。
改葬复虞议 东晋 · 荀讷
出处:全晋文
虞安神之祭,神已在庙,改葬不应复虞,虞则有主。讷谓纯言为当(《通典》一百二,尚书下问,改葬应虞与不,傅纯难,改葬安得虞国子祭酒荀讷以为。)。
答刘系之问为殇后者服 东晋 · 荀讷
出处:全晋文
刘系之问荀讷:“《礼·丧服小记》‘为殇后者,服以其服’。案郑玄云:‘言为后者,据承之也。殇无为人父之道,以本亲之服服之’。案礼取后,或可缌麻之亲,或五服之内。若如郑旨,各从本亲,则为殇后者,可有无服之理。殇虽无为人父之道,今既承之,不得不称之为父。称之为父而无服之处丧,即情寻义,无服之理有疑”。讷答曰:“今相承继,在殇者既殁之后,主人近亲,皆以殇服服之,疏族为后,更当斩衰三年,轻重殊驳,非称情立文也。且后大宗,当为祭主,于先人轻降之服,不可久废祭祀,若应重服者,《记》当曰服斩,文约而旨明。今之所服,似非服重也。当以为后之故,本施成人,而不从殇耳(《通典》八十二)”。
答刘系之问妻已没为妻父母服 东晋 · 荀讷
出处:全晋文
刘系之问荀讷曰:“《礼》云‘母党不二服,亲无二统故也’。以例准,则妻党不二服明矣。然母有亲继之别,又有出有卒,故服外氏有降杀之礼。今妻义一也,无继出之殊。今服其党,孰先孰后邪”?讷答曰:“妻党不二服,礼所不载。母党有出有继,情事不同。谓前妻虽卒,终当同穴,今妻配己,理无异前,不以存亡为异也。且礼无其文,当俱有服也”。或以为同于徒从,妻没则不从服。若夫所不服,妾何得于徒从君母之党邪(《通典》九十五)?
答韩康伯问居所后父丧有本亲丧服 东晋 · 荀讷
出处:全晋文
韩康伯问荀讷云:“有人奉其伯后,服制未除,复有本父丧,当复应还所生,两处作丧位不?若作垩室,今当服斩,先斩以居垩邪”?答曰:“今身有所后重服,未练,虽有所生之丧,无所改易。既练则当服周,布冠帻,首绖、齐衰。先丧既练,已有垩室,唯当服周以居之耳,不复还本家作丧位”。韩重问:“既为人后,先服重制,岂当有改。然今要当有时还本,哭临其本亲,赴吊不设丧位,情为不安。可于本亲兄弟次作垩室归来处之不”?荀重答:“意谓身有所后重服,当不得复于本兄弟庐次作垩室,归可设哭位而已(《通典》九十七)”。
答段凝问改葬服 东晋 · 荀讷
出处:全晋文
段凝问,嫡孙居父丧,未练而改葬祖,当何服,又出养子居所生父丧齐衰,改葬合当何服?荀讷云,礼父母丧偕葬,先轻后重,谓便当以重服而葬也。若服重可以临葬,则为人后者,亦当著齐衰耳。礼无的文,此意决耳(《通典》一百二)。
答殷仲堪问改葬复虞 东晋 · 范宁
出处:全晋文
殷仲堪问范宁曰,荀讷议太后改葬,既据言不虞,朝廷所用,贺要记云三月便止,何也?宁答曰,贺无此文,或好事者为之邪?不见马郑贺范说改葬有虞。神已在庙,虞何为哉(《通典》一百二十)?
献俘用军乐奏 初唐 · 王綝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九
臣谨按礼经。但有忌日。而无忌月。晋穆帝纳后。用九月九日。是康帝忌月。于时持疑不定。下太常。礼官荀讷议称。礼祗有忌日无忌月。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理据。当时从讷所议。军乐是军容。与常不等。臣谓振作。于事无嫌。
忌月太常停习郊庙乐疏 唐 · 韦公肃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三
准礼。无忌月禁乐。今太常及教坊以正月是国家忌月。停习郊庙飨宴之音。中外士庶。咸罢庆乐。伏寻经典。窃恐乖宜。臣谨按礼记有忌日不乐。无忌月之文。汉魏以降。代袭斯旨。惟晋穆帝将纳后。以康帝忌月下议。礼官荀讷王洽曹耽王彪之并当时知礼者。皆称礼有忌日无忌月。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礼据。时从其议。伏以承前所禁。皆在二十五月之中。今既逾远。礼须改革。臣又闻统人立法。必守先王之常经。企及俯就。不违圣哲之明训。下尽群言。上留元鉴。不以私怀而踰于礼节。又记曰。是月禫。徙月乐明王制礼。渐去其情。不应以追远而立礼反重也。今太常停习郊庙之乐。是反重而慢神。有司禁中外之音。是无故而去乐。详其前典。情理不伦。考其沿袭。又无所据。傥陛下正因循之越度。法经典之明文。约礼之仪。传于史册。天下幸甚。
春宴及池苑乞举乐奏 唐末宋初 · 杜镐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宋史》卷一二三《礼志》二六
按晋穆帝纳后月,是康帝忌月,礼官荀讷议:「有忌日,无忌月;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所据」。当时从讷所议。唐武后神功元年,建安王攸宜破契丹,诣阙献捷,军人入城,例有军乐,内史王及善以国家忌月,请备而不奏。凤阁侍郎王方庆奏:「按《礼》经,有忌日而无忌月」。遂举乐。宪宗时,太常博士韦公肃言:「《礼》无忌月禁乐,今太常教坊以正月为忌月,停郊庙飨宴之音,中外士庶咸罢宴乐,窃恐乖宜」。时依公肃所奏。伏以忌日不乐,尝载《礼》经;忌月彻县,实无典故。况前代鸿儒,议论足据。其春宴及池苑,并合举乐。
礼无忌月禁乐奏 北宋 · 石银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宋会要辑稿》礼四二之二(第二册第一四○八页)
按晋穆因纳后用九月,是父康帝忌月。礼官荀讷议,有忌日无忌月。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所据。当时从讷所议。又按唐武后神功元年,清边大总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诣阙献捷。军人入城,例有军乐。内使王及善以国家忌月,请备而不奏。凤阁侍郎王方庆奏:按《礼》经但有忌日无忌月,遂举乐。又按宪宗元和九年,太常博士韦公肃言:「礼无忌月禁乐。今太常教坊以正月是国家忌月,停郊庙飨宴之音,外内庶士,咸罢晏乐。伏寻经典,窃恐乖宜」。诏依公肃所奏。伏以忌日不乐,尝载《礼》经,忌月撤悬,实无典故。况荀讷、王方庆、韦公肃,皆前代通儒,咸曾论议,备存方册,足为依据。其三月春宴及上巳日金明池苑,并合举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