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张约之” 相关资源
诗文库
追赠张约之(三年正月 南朝宋 · 刘义隆
 出处:全宋文卷二
乃者权臣陵纵,兆乱基祸,故吉阳张约之
抗疏矢言,至诚慷慨,遂事屈群丑,殒命遐疆,志节不申,感焉兼至。
昔关老奏书,见纪汉策,阎纂献规,晋代
考其忠概,参迹前踪,宜加旌显,式扬义烈。
可赠以一郡,赐钱十万,布百匹(《宋书·庐陵王义真传》)
晴望长春宫赋(以登陴起遐望为韵) 盛唐 · 梁洽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六
云收野迥兮目极千里。空净川长兮纤埃不起。
视河外之离宫。信寰中之特美。
飞重楼之沓秀。缭长垣而层阯。
详巨制与宏模。固一君而万祀。
扼秦晋之襟带。据山河之表里。
谅神功之所营。匪灵光之能拟。
邈矣轇轕。岌乎崚嶒。
华山之赑屃。挟重关之股肱。
文物著明。则可久可大。
制度丰敞。则不骞不崩。
来苏之咏已作。观风之道斯宏。
远树摇晴。挂长虹而欲饮。
祥烟不散。俟吾君之复登。
宫阙多奇。栾栌謺施。
倚万楹以磊砢。洞千门而陆离。
玲珑玉树。则遍澄霁色。
连骞绣槛。则却映斜曦。
设璇题以曜殿。黏赪壤以文陴。
度之以几筵。则有典有则。
约之以轨物。则不高不卑。
当今取实去华。匪俭匪奢。
撙节三代。光宅四遐。
豫顺以游。御六龙而戾止。
声明自溢。奄九有而为家。
且夫书称梓材。易称大壮。
自昔栋宇之作。未有兹宫之状。
夫长者仁寿之宗符。春者发生之所向。
伊嘉名之可伟。乃动植之攸尚。
客有学古之流。乃含毫而一望。
函谷关 唐 · 阎伯玙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五
函谷天险。宏农邦镇。
南据二虢。北荒三晋。
洞开一轨。壁立千仞。
径荐双合。梯苔孤峻。
世浊先封。道康后顺。
远秦塞。近崤陵。
幽泉脉脉。断峰棱棱。
增陴雾杳。聚堠烟凝。
高卑异级。坻崿相承。
靡届靡究。不骞不崩
实堤防之枢辖。为造化之缄縢。
齐之以权衡。危不可得。
约之以符玺。信而有徵。
昏主既废。圣人以兴。
慎终于始。欲罢不能。
观夫憧憧往来。骖驻成雾。
据于石东西十里。临其深前后咫步。
建瓴百二之国。扼喉三七之路。
幅员既长。城小而固。
恃元化之阴骘。望彝伦之攸序。
于是敕用传。禁弃繻。
商君本魏之公子柱史乃周之臣符。
知结草之可守。故习坎以无虞。
原夫阻河称深。因山为卫。
背宇宙之冲。连阡陌之势。
万方纳款。百工献艺。
四旁磔攘。诸侯之政典。
一丸成功。陪臣之邪说。
直指天符。变稊荑之末。
横分地维。弛旂旒之赘。
聿修纲纪。以遏丑戾。
或悬门而不发。殊勇夫之重闭。
怀德维宁。将镇其细。
既皇汉之辟国。实扃鐍于新安
固之胡易。舍之则难。
复襟带于故道。徒赪壤而未乾。
孟子之禁暴。恶臧孙之谬官。
存古训以是式。庶斯文之不刊。
长城赋 唐 · 陆参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十九
干城绝。
长城列。
秦民竭。
秦君灭。
呜呼悲夫。
可得而说。
原夫恣无道。
戮无辜。
帝语其眹。
亡秦者胡。
不可知也。
疑是匈奴
于是先蒙恬
扶苏
帅兵伍。
役刑徒。
千里万里。
雨骤而云趋。
胡之乡。
胡之王
胡之党。
胡之疆。
然后自于洮至于辽。
江汉汤汤。
将池焉而共浚。
太山巍巍。
将城焉而共高。
欲限华夷。
决安危。
一世万世。
有中原而称大帝。
想其初也。
辟遐荒。
穷下土。
极九泉而深。
望九霄而树。
千夫力殚。
目不暇睹。
有力如虎。
亦不暇努。
咫尺之间。
或什而伍。
离娄瞠瞠。
亦不暇数。
人气氲氲。
成一方之云。
洒汗潇潇。
成半空之雨。
驾肩而趋。
踵步而履。
纷纷嚣嚣。
如日中之市。
国不得而宁。
役不得而停。
伊朝继夕。
自昏达明。
时若炎风炽烈。
川原尽竭。
枯肌外焚。
内火中竭。
是民咿咿。
忧秦未拔。
至若苦雪初霁。
阴风雨霜。
冻髭折鬓。
冰寒夜肠。
是民惶惶。
忧秦未亡。
民之既酷。
载僵载仆。
饥兮不
寒兮不服。
病不暇休。
虮不暇沐。
基人之骸。
压人之肉。
少者不遑。
老者不复。
秦民呜呜。
向城而哭。
边云夜明。
列云铧也。
白日昼黑。
扬尘沙也。
筑之登登。
约之阁阁。
远而听也。
如长空散雹。
蛰蛰而征。
沓沓而营。
远而望也。
大江流萍。
其呼号也。
怒风匉訇。
其鞭朴也。
血流纵横。
地祇业业。
终朝忽詟。
星辰悠悠。
畏相其接。
而况于夷狄。
而况于臣妾。
其运输也。
巷无居人。
田无稼民。
牛首濈濈。
大车辚辚。
轮不暇徙。
蹄不暇奔。
其伤财也。
极民之赋。
虐民之赂。
糊口而供。
赤立而赴。
饿殍塞路。
亦不我顾。
其民呶呶。
面天而诉。
将以宏其基。
恢其堵。
尽韩齐之土。
固其壁。
崇其饰。
竭亿兆之力。
太华方城
乃一拳之石。
既而岌嶪峥嵘。
向秦而横。
如山之成。
如云之平。
缭绕无际。
亘如长鲸。
竖亥汲汲。
步不可及。
掩映天汉。
势不可算。
邱陵峨峨。
不及其半。
影人沙碛。
势侵西域
残阳不来。
未昏而夕。
其坚如金。
其峻如林。
崇高不可以目辨。
远大不可以数寻。
鸟飞不前。
其归翩翩。
云不得施。
其阴绵绵。
风不得驰。
其声喧喧。
下视关塞。
蜗牛蝉联。
回顾宫阙。
状如微烟。
胡人骈连。
望之巍然。
如登青天。
如临深渊。
不敢久视。
凫趋而旋。
嗟乎。
城即高大。
民惟艰难。
闻之者攘臂而切齿。
睹之者涕泣而长叹。
夫如是。
刑不得不暴。
政不得不烦。
国不得不乱。
民不得不残。
谓其城可以固宗社。
谓其暴可以定人寰。
奈何敌不在远。
忧不在胡。
城未毕也。
而秦已无。
殊不知弃秦者身。
寇秦者臣。
丧秦者嗣。
敌秦者民。
而怒秦者鬼神。
此可忧也。
而秦弗忧。
徒欲竭生民。
垒胡尘。
万里而涂炭。
十年而苦辛。
然且丧其民。
亡厥身。
非城也。
去仁义。
积土石。
非城也。
是曰祸之门。
是曰灭之根。
安得而为防。
安得而称长。
呜呼。
谓险之可恃。
城之可保。
则右彭蠡
洞庭
不为尧之征。
伊阙
背羊肠。
不为汤之亡。
是以处尧之宫。
行尧之风。
虽无是城也。
不可得而乱。
不可得而攻。
用秦之威。
布秦之非。
虽有是城也。
藩垣之微。
如阃阈之卑。
无以防其患。
捍其师。
不然者。
秦无得而殃。
城无得而荒。
本以为禦。
而反以为亡者哉。
大信不约赋(诚著天下,无取于约。)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宋景文集》卷四
信惟去伪之道,约乃未孚之名。
既外尽于末节,俾中含于至诚。
化自不言,表圣人之执契;
众将来助,非君子之屡盟。
原其至治有开,群生在御,五教既备,百志中处。
乃谓信者本也,本立则道化可行;
约者末也,末成则伪端益著。
故我悉荡偷薄,专求明恕。
同底于道,讵屑屑于至期;
不戒以孚,岂孜孜于豫虑。
何则?
信出于我,感物而能宣;
约徇于彼,致疑而易愆。
在显猷而祗若,胡约请以纷然?
得不远取诸物,仰观乎天?
万汇生成,本宜符于气候;
三辰盈昃,孰邀会于经躔?
薰然太和,纳以纯嘏。
明亮而格物,匪誓言而接下。
武有不期之伐,功乃告成;
蒲称胥命之辞,违之盖寡。
勿谓信之小,行而永孚;
勿谓约之至,久而必渝。
譬夫道之深,反见其不器
德之盛,乃谓之若愚。
理自吾有,诈将尔无。
明允克敦,令未行而已应;
笃诚斯至,祥不召而先符。
亦犹神无言而四时行,海不争而群流聚。
况夫君唱臣和,圣作物睹。
由衷之教郁兴,久要之文何取?
郑交质而无益,足验离心;
周作誓而始疑,终乖禦侮。
曷若化行輗軏,功被豚鱼?
俾大猷之广矣,宁宿诺以依于。
发乎身而加乎民,克昭上德;
推其心而置其腹,讵载盟书?
宜乎大礼攸称,明君卒度。
体天地之覆焘,总邦家之兴作。
茍允执以存诚,亦何劳而用约。
深衣可以为文武赋(服深衣者,可为文武) 宋 · 杨杰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八、《无为集》卷二
先王盖有法,服古者谓之深衣。
惟圣贤之被体,为文武以图徽。
中规矩而应权衡,饰身以礼;
可摈相而治军旅,助德而威。
尝闻服不妄成,义有所主。
或专用于朝聘,或止临于仕伍。
独此深衣,创从先古。
约之以法,毋被土而毋见肤;
服也在人,可以文而可为武。
自天子之贵,及庶人之卑,所纯则异,随时以为。
实善衣之亚者,俟兼材而副之。
应六二爻,得正义直方之节;
行三千礼,尽干戈揖让之仪。
其布十有五升,其裳十有二幅。
用之燕飨燕飨协,用之师田师田肃。
念养老之虞氏,昔尝在躬;
非学道之仲尼,孰能称服?
大抵衮衣非不华也,不得施于武;
黼裘非不功也,不足用于文。
兼尔适用,比其不群。
既可次于六服,又是率于三军。
设五法者圣人,昭然有制;
持二柄于天下,衣以成勋。
则知宾主交其信诚,师旅奋其刚果。
将者尚其右,相者处其左。
则必服有制度,然后人无懈惰。
兼高下短长之法,义各有归;
参会同征伐之间,施无不可。
故曰足以锻濯,服而邃深。
可秉威而章化,能安志以平心。
亦犹委貌者田猎之冠,燕臣亦用;
鷩冕为飨射之服,祭事其任。
后之人文不足以经邦,武不足以卫社,盛服虽被,成能盖寡。
噫!
得无愧于深衣?
不贤而识其小者。
复礼斋铭 宋 · 李正民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四二、《大隐集》卷六、《至元嘉禾志》卷二三
浑然一性,中有觉知。
感物而动,私欲害之。
约之以礼,勿顺乎非。
能克而复,颜氏庶几
王亭 南宋 · 龚相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九、《历代赋汇》卷一一○、《历阳典录》卷九
余令乌江之明年,职闲讼稀,得以文史自娱,于是询考境内遗迹,将欲验古事,察风俗。
恨其兵火之馀,故老灰灭,无复在者,而前人遗迹往往化为榛莽狐狸之区矣。
项王亭去古寝远,于邑为近,余每登眺焉。
一日携客至其上,读唐李德裕所为赋,序楚、汉兴亡基乎应天顺人与不则然矣。
而余尝谓三代以后,盖有不仁而得天下者。
若夫魏、晋之兴,皆假唐虞称禅代,大率怀奸饰诈,篡窃取之,其实逼夺。
下至刘裕萧道成之流,如蹈一律,覆宗灭祀,延及无辜,可为流涕。
杨坚朱温直盗贼尔,固不足道也,岂非所谓不仁而得天下者哉!
项王之起年二十四,不阶尺寸,自奋丘陇,二年而平秦霸天下,废立王侯,政由一己。
虽所为有异于高祖,然以曹操司马懿而视,王真伟人也。
余又览观山川,想追骑云集,王以短兵接战,英勇不衰,谢亭长、顾吕马童之时,其视死生为何如?
雄烈之气凛凛而在,邑人庙祀,至于今不怠者,岂以王之亡秦兴汉之功大,而得失自我,不为奸诈篡窃,真磊落大丈夫也哉!
故余作赋以辨之。
大抵君子论人或责以备,或推以恕,非苟然者,余岂敢与卫公异也。
其辞曰:
括苍龚相暇日与客登项王之亭,顾览遗迹,喟然叹曰:「呜呼盛哉!
二世之末,天下思叛,胜、广一呼,云起从乱。
当是时也,燕、齐、赵、魏,莫不立王。
梁起会稽,亦从民望。
得孙心于民间,为人牧羊,立而奉之,鼓行城阳
虽再破于秦军,而秦军尚强,梁既死于定陶,王怨秦而必亡。
章邯引而渡河,赵旦莫以乞降,彼陈馀之拥兵,亦逡巡而莫敢当。
王乃震怒眦裂,力排宋义,晨朝诛之,莫不詟悸
毁舍釜以湛船,示三军之死志。
果破秦军而杀苏角,绝甬道而虏王离,呼声震天而动地,山陵日月为之蔽亏。
诸侯人人惴恐,膝行辕门而莫敢仰视,章邯举军以降焉,诸侯将以兵而从之。
入关不留,衣锦东归,裂地主约而王将相,天下利柄,惟我所持。
何其盛也哉!
及齐、赵先畔,汉以兵东,转战荥阳,陷死摧锋。
汉虽屡北,谋无不同。
垓下之围方急,始悟楚人之多从,于是慷慨悲歌,溃围南出,临江不渡,留骓报德,又何惫也」!
客曰:「子知楚汉之得失乎?
不在于兵而在于得人,不在于强弱而在于得民心之浅深。
当其屠咸阳、杀子婴、火宫室、坑兵,杀义帝郴阳,专主约之不平。
汉皆反是,约三章而去苛法,拒牛酒而恐费民,封府库谕郡邑而不私其财,期在于变秦。
、张佐其谋,将其军,无素书之弗用,推赤心而示人。
此楚汉之得失也,曾何盛惫之足言哉」!
龚子曰:「子知其一,未知其二。
古今成败得失是非,其间纷纷,盖不容喙,略请较之。
其败者未必皆非,其成者未必无可议也。
嗟夫,项王卓伟之才、英烈之气,使膺天命而有成,乃蹉跌而至此。
若曹操之司马懿,以鬼蜮之雄,资盗贼之智,尚负且乘而窃神器,皆数传而后已,或百年而遂毙。
方戕伏后而尸曹爽,抑可见其无君子意,其为得失又安足计。
石勒之胡雏,犹逐鹿于当世,不忍效夫数子夺孤寡之非义。
呜呼噫嘻,得则为王,失则为虏。
魏、晋以观之,王虽亡兮何负?
此顾吕马童谢亭长,死生固亦不惧矣;
彼分香而饮粥,又何王之可伍也」。
客遂缄默,相视动魄。
一客在旁,莞然独笑,曰:「二子辩则辩矣,然未达夫理也。
楚、汉、魏、晋,茫茫千载,是非得失,今皆安在哉!
徒存史牒,莫考真伪。
自古及今,如我与子登斯亭而怅然,吊往昔以流涕,渔夫樵妇之所经行,野老祠官之所祭酹,亦已多矣,莫得而记也。
今夫二子踟蹰睇视,不忍舍此,亦何异临川叹逝也。
子独不见夫青山白云、长江明月,耿耿长存,滔滔不绝,初无古今之异,治乱之别。
是亦理之所在也」。
于是引而酌,酌而醉,醉而能歌曰:山苍苍兮江汤汤,月盈亏兮云飞扬。
是非得失兮两俱亡,颓然而卧兮适乎无何有之乡
嘉禾郡四斋铭 其三 复礼斋 南宋 · 朱熹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六一
湛然一性,中有觉知。
感物而动,私欲害之。
约之以礼,勿顺乎非。
不远而复,颜氏庶几
兜率寺 其一 南宋 · 林宪
 押词韵第七部
归云薄如雾,徐行江上山。
徘徊印松竹,轻风约之还。
悠然渡江去,馀影犹阑斑。
白鸟更自在,几点落远滩。
义陵吊古赋 南宋 · 吴镒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二
吴子客郴三年,属厌其山川,蜡屐东山,讼刘公之忠,击楫北湖,味韩子之穷,歌逝者之如斯,慨有感于予衷。
茅三间兮,一丘岿然。
下丛薄之纷披兮,蓬颗飒其素颠。
翁仲之与居兮,况求螭首龟趺,大书而深镌!
斨锸之莫谁何兮,羊牛上来,兔迒鹿疃,纷横从兮狐魅以为冢。
父老为予流涕兮,呜呼楚王孙心之所藏,悲夫伤哉!
屠秦之由楚兮,操之已蹙。
城一举累百兮,士十万而骈戮。
威猎其父兮,计縻其子。
曾是弗置兮,必其国毙而宗覆。
李连不祀兮,寿春为郡。
冯力绝理兮,南公同愤。
人莫如之何兮,托天报仇。
始六千里之不支兮,终三尸而复之。
吁嗟心兮,亲怀王孙。
释芒屩而登至尊,羊孳息兮吾事足。
骇无故兮果非福,冠猴伉戾兮又生一秦。
约之不得颛兮,吾乌用是空名?
自我薶而我搰兮,有是哉北面而事人!
不相容则垂舍兮,卒毙之胡不仁。
亚父误我,何不留我岁时一上怀王之坟乎?
伪哀以饰义兮,唯刘季亦少恩。
借予以市天下兮,不少有以报余勋。
夫独无昭屈景兮,诬绝我楚。
顾未许攀夥涉以自比兮,名十家以户墓也。
盆子兮人奴,知博塞乎群娱。
谁信定其不蚩,正饭牛而牛臞。
窘群剽之逋诛,卜之鬼而得符。
反乎覆兮复初,终身饱乎市租。
怅生世之不谐,藐之子兮弗如。
惊飙兮凄凄,泫露兮泥泥。
寒草眇兮如愁,夕景惨兮无晖。
枭群啸兮猿孤啼,猩饥号兮鼯怒飞。
粤鬼比而欺人,块羁鬼其畴依?
鼓坎坎兮舞僛僛,谁家作社兮酒熟豚肥。
生得志之几何时兮,殁千载而馀悲。
呜呼噫嘻,间楚而兴者,将非秦、汉氏也邪?
骊山之穴兮,视阿房以为丽。
㸐乳以烛兮,潴澒成海水。
牧羝作祟兮,祖龙为尽。
骨随风无不之兮,矧长物夫含襚。
五陵相直兮,昏不是创,气佳哉郁郁兮,谓予万代。
靳环将以养尊兮,锢匣祇以召岁。
痛僵胔之未免兮,嗟掊土其何计?
呜呼噫嘻,嬴刘之盛彊,亦若是乎!
是特何足悲咤而歔欷?
有客兮羽衣,长吟兮微凄。
予复来兮从谁,胡不学仙冢累累
噫,子非橘井之老仙乎?
子且止,吾亦欲一言。
短长百年兮,人谁者其长存?
真使久生,所遇无故物兮,反可以深喟而永叹。
生必有死要不免兮,惟富贵之难久而贫贱之易安也。
按:《隐居通议》卷五,丛书集成初编本。
王咏省吾斋铭 宋 · 高斯得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二、《耻堂存稿》卷五
大贤省身,三事而已,至于吾侪,又奚止此。
随事默察,日夜以思,约之又约,乃至于斯。
维曾入圣,以是为主,我友希之,请事斯语。
山园后赋 宋末元初 · 胡次焱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二、《梅岩文集》卷一
子胡子喟然叹曰:「文房四友,惟兹四子,卑之无甚高论,又何足与议!
山之岧峣,以其能兴云雨也;
园之平衍,以其能毓花卉也。
云出于山而雨于园,所以滋本根而大丰美也。
推而广之,则苏大旱,泽苍生,厥施斯普也。
否则,山人之薪担,园丁之菜把,世不乏此辈,主人又何是之取也」?
或曰:「不然。
士之大节,非出则处。
许由挂一瓢于树枝,犹嫌其为烦;
苏秦六国之相印,尚奔波而不止。
故穷居达行,人各有志。
士最恶夫以恬退为占牌,以希进为行李。
卢藏用南山,抱捷径之羞;
周彦伦北山,负移文之愧。
惟山园之美,人餍膏粱而不嗜。
笑管窥之腐儒,希日涉之高侣,付功名于傥来,视富贵以无意,又岂肯使山园之丛讥而献箴、腾笑而窃议。
故其创山园也,提壶而来,倒屐而去。
击筑长歌,围棋短具。
有客则谈,无客则睡。
不佛亦不仙,不名亦不利。
斯亦可谓蝉蜕人欲,超然无虑者也」。
胡子曰:「若尔之言,高则高矣,然而不可以不仕而不学,宁学优而不仕。
古之林居谷耕者,但不着脚于形势之途,未始不潜心于理义之趣。
若但嗅蕊拈香,朝游暮戏,此禽鸟之所乐,蜂蝶之故志。
人所以与天地并立为三者,果如是而已乎」?
或曰:「如之何?
愿闻其旨」。
胡子曰:「万汇葳蕤,一理攸寓。
所贵善学,在触其类。
故观松萝而知夫妇之道,观棣华而知兄弟之谊。
观向阳之而知所以为人臣,观南山之乔而知所以为人父。
观葛藟而知睦亲族,观桑梓而知洽邻里。
观伐木而知朋友之当亲,观葭莩而知亲戚之当比。
观于而知坚刚之节,观于而知高孤之味。
观兰茝而知幽閒之雅韵,观松柏而知炎凉之一致。
观篱菊不飘而知逸约之得计,观萌蘖复生而知良心之当护。
采苓而知所以远谗谮,观伐檀而知所以去贪鄙。
观芄兰而知所以锄骄矜,观木瓜而知所以隆报施。
观梧槚樲棘而知贵贱去取之难,观蓬茅芷而知善恶渐染之易。
观射干生于高山,而知植立贵于超人;
蒹葭老于白露,而知贫贱所以玉汝
小草有远志,而知广狭在人所趋;
红杏与芙蓉,而知荣枯在时所遇。
观于硕果而知造化之剥复,观于茅茹而知吾道之泰否。
清洁则读濂溪《爱莲说》,取舍则读日休《桃花赋》。
御下则读子厚《种树传》,好客则读乐天《养记》。
至于乐意关禽,生香交树,是又可以观浩然之气
举凡山园之内,一草一木,一花一卉,皆吾讲学之机括,进脩之实地。
显而日用常行之道,赜而尽性至命之事。
一坐山园,而尽在于此。
此《大学》所以有致知格物之章,夫子所以有『多识草木』之语。
岂但吴歈蔡讴姑乐其繁华,浆酒臛肉徒悦其绮靡也哉!
吾欲着游山之屐而登,抱灌园之瓮而至。
朝拄笏而眺临,夕飞盖而迤逦。
谅主人一见欣然,下榻倒屐,曰:『吾创山园,自以为得游息之策,子赋山园,乃示我以修藏之矩。
微子言,吾之志荒矣。
君子之爱人以德,敬拜受赐,以终吾身,而传吾子』」。
云牧诗为杨同知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龟巢稿卷十六
庐陵美山川,穹林古乔木。
云桠三千年,遵养卑自牧。
静言求放心,鸡犬常在目。
朅来陟云衢,半刺剖符竹。
牧民如牧羊,四郊春草绿。
草丰羊茁壮,亦有饱眠犊。
岂无败群者,其藩或轻触。
约之鞭用蒲,所履继前躅。
致身将青云,岳牧联佩玉。
佐主牧天下,庶类赖蕃育。
云牧懋厥功,吾言此芹曝。
期冯祥文甫不至 元末明初 · 危素
寒山压楼三日雨,风卷崩云亚高树。
山人无事不下楼,空谷寂寥谁与语。
平生故人大冯君,约之不来岁聿莫。
岁聿莫,君何之。
侧闻他日抚州去,又恐促驾江东归。
梅花千树化为雪,寄赠惟有长相思。
读书斋 明 · 方孝孺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翼翼高斋,秩秩群经。
推辞绎义,必敬必诚。
持心惟虚,是受是承。
立志惟笃,是毅是弘。
恢廓其量,可吞沧溟。
奋作其勇,若捍都城
求之勿易,思之勿更。
取之欲博,约之欲精。
圣言何疑,不疑不明。
圣道何正,不正不平。
融会其殊,操植其恒。
朝斯夕斯,期乎有成。
外怯不足,小德微能。
内有若无,盎溢缶盈。
惟仁之居,惟义之贞。
霁月之明,止水之澄。
天君明泰,我纵我横。
道无不得,理无不形。
富贵敝屣,子女酷刑。
难玷污辱,宁过洁清。
大之天下,小之家庭。
是经是纬,是章是程。
圣读庸行,马牛冠缨。
博览孔殷,书匮是铭。
允矣君子,夜寐夙兴。
惟诚惟勇,有权有衡。
圣训赫临,于几于楹。
圣经是读,圣德是行。
将坛 明 · 李荇
 出处:容斋先生外集
当昔汉高之王巴蜀也。
天命不定。
人心未依。
土地既恶。
士卒思归。
念大勋之难期。
痛初约之已违。
于是。
丞相献策。
王心载俞。
安能郁郁。
处此一隅。
思得良将。
与之共济。
爰设坛场。
斋戒具礼。
谁其登之。
无双国士
相见何晚。
一言鱼水。
回视天下。
孰雌孰雄。
传檄三秦。
反旆而东。
夏阳之木罂才渡。
魏豹为之束手。
潍阳之囊沙忽决。
龙且为之授首。
立赤帜于赵壁。
邯郸以平。
袭齐军于历下。
临淄失守。
干戈所指。
莫不风靡。
势成破竹。
迎刃而已。
遂能败楚兵于垓下
项羽阴陵
海内之难既定。
马上之业遂兴。
乃知帝之所以得天下者。
不在乎芒砀之云气。
素灵之夜哭。
所以善将将。
而天授者。
盖于此而可卜也。
帝于儒者。
溲溺慢骂。
虽无辞色。
略不假借。
独于信也。
筑坛以尊之。
屈己以事之。
解衣衣之。
推食食之。
武涉蒯彻之说。
终不得行。
而带砺之盟。
所由始也。
虽然。
蹑足之言。
出于子房
伪游之计。
本乎陈平
此固无足深怪。
夫岂识王孙于平生者哉。
至于钟室之谋。
酂侯是成。
则始之为知己者。
终亦至于相倾。
是则前之所以追之。
未免为诈。
而其所以荐之。
适足为奇祸之萌也。
呜呼。
鸟尽弓藏
兔死狗烹
耻哙等之与伍。
何自知之不明。
实殃孽之自取。
又何儿女子之足咎。
信则然矣。
汉亦多负。
盖世之功。
不遗噍类。
此将坛之不能有终。
而君臣之不能无愧也。
而况匪熊之猎。
后车之载。
尚桓桓乎牧野。
岂虚文之有在。
将相而为二。
慨古道之不再。
方今偃武修文。
中外乂安。
爰有一士。
章甫其冠。
仁义以为胄。
诗书以为干。
拔蝥弧以先登。
庶无敌于词坛。
笔谏赋 明 · 严昕
 出处:十省堂集上
惟纳约之自牖兮,谏固贵于有几。
苟托类而善导兮,可绳愆而格非
槩外技而警内兮,美若人之荩忠
爰取信于片言兮,俾君心以善充
顾方寸之至微兮,实万事之攸摄。
斯艺能之发外兮,自存中而乃扩。
傥内持之得正兮,孰少差于施画。
知欲正乎笔迹,盍反观乎自饬。
秉用之粗精兮,心乃见其曲直。
彼一艺之善治兮,犹自得之有术。
矧人主之一心兮,寔万化之所自。
苟操存之失正兮,讵美治之能致。
胡彼昏之罔觉兮,曾莫求乎在迩。
问徒发于所触兮,昧提此而准彼。
先生之秉正兮,夙游心于书艺。
奉讦谟而植内兮,因易晓而致诫。
叩诚正之一端兮,寓深喻于正笔。
此规箴之近切兮,彼感悟之斯速。
爰自会于默思兮,庶就正而协中。
嗟有始而无终兮,置格言于无用。
祗贻诫于千亿兮,昭明鉴于人牧。
重曰:谏贵有几,非几奚益。
引喻之至,不强以入。
我笔之正,自心之正。
我心非正,笔斯不正。
存内形外,呜呼不敬。
桄榔行 明 · 董传策
 押阳韵 出处:粤西诗载卷八
吾闻南中之产殊不俗,乍来此处看桄榔。
孤根崛起大于抱,挺然中立摩天光。
瘦如削壁不枝蔓,劲如精铁突踉跄。
皎如玉树摇银海,青如琅玕千尺强。
盘节萧疏散角叶,清风吹作虬龙翔。
厥包综密木惟乔,厥实累累森相望。
掀髯夹茎攀其实(桄榔子赤如珊瑚本草谓之马槟榔食之解瘴气),珊瑚错落潟石梁
餐之坐令瘴烟消,仙人赤脚神飞扬。
厥综缚之韧不裂(综韧可作绠广人以缚巨舶)巨川行迈济舟航。
厥木采之刮弩干,舍矢如破成穿杨。
仰披广厦承雨露,作箸借之堪筹王。
约之棱尺灿镇纸,卓然不倚称端方。
柄之戈矛激流电,斲之拄杖藉扶匡。
矫矫苍藤鞭巨石,飞星走兔纷裂裳(木坚可碎石)
异哉骨鲠振风概,斗尔难攀(木形壁立采者每缘而上)直以刚。
高标炎海秋复春,梓人材之罕不臧。
况乃澹然无染破脂韦,黄中通理有文章。
其华不露其中虚,独行虽峻无他肠。
复有苍茫微妙不饥药(中有黄粉可作饭啖之不饥),黄精之饭胜膏梁。
曝日蒸之甘且馥,令人颜色美好寿而康。
吁嗟此物何为者,风流曾恼苏大东坡尝以桄榔杖寄张文潜
折简曳杖谁禁当,我来坐啸桄榔旁,翛然击节抽扶桑。
手摩苍壁睨天柱,放歌无乃瘦而狂。
翻令柔曼失倾意,嗟尔桄榔生慨慷,嗟尔桄榔生慨慷。
纳约自牖赋 明 · 李珥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一
余观夫畜君之要道,乘善端而进规。
谅天理之不泯,故启发之有时。
玩易辞而有得,知纳约之要术
既蹇难兮坎险,又尊卑之位隔。
欲驰骋而先后兮,恐灵修之莫余察。
欲汎汎而随波兮,忍见君举之日忒。
肆君子之柔克,岂暂忘乎格非
羌内积乎诚信,非外事乎多仪。
彼众攻之日梏,纵斧斤于山木。
然本善之性明,固四端之闯发。
因所明而将顺,他人心乎余忖度。
斯去蔽而进明,若焦釜之受沃。
嘘灼火而奋焰,导源泉于始达。
夫孰知不烦乎面折,乃有回天之力。
药不至于瞑眩,亦克瘳乎厥疾。
爰进结而入腹,异方圆之不周。
致谋猷之必行,若君上之休休。
取巽与而勇改,亦由扩其通明
苟能悦而不绎,岂揆余之中情。
故进言之在身,实用言之在辟。
乱曰:莫高者天,诚以格兮。
莫严者君,善以迪兮。
迪之伊何,自牖纳约。
樽酒用缶,在乎质实。
启昏犹易,况遇圣哲。
我王御极,凡民犹作。
盍归乎来,庶助涓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