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刘正之”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周监丞己未年1199年1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八、《诚斋集》卷五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伏以书函交驰,谁无施而不报?
使者系道,亦何往而不来?
初谓先人有夺人之心,今乃求系而得系之戚。
恭惟某官挥毫珠玉,满纸云烟。
倚马万言,视桑荫而未徙;
解牛十二,拂刀刃以如新。
敢当孙子正正之旗,遂应虢公焞焞之策。
此既竖降幡而弃甲,公其振旅凯以还师。
摧谢不庄,仰惟台察
刘正之芙蓉韵三首 其一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浅绿深红出短篱,望中都是可怜枝。
要看乱飐寒塘水,更待金风满意吹。
刘正之芙蓉韵三首 其二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凌波直欲渡横塘,却爱无人独自芳。
且倚新漪闲照影,更凭女伴一扶将。
刘正之芙蓉韵三首 其三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吟泽畔几扶(考异:一作枝)筇,自笑摧颓一秃翁。
羞见芙蓉好颜色,且凭诗律傲西风(以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
送刘旬甫之池阳省觐六十四丈遂如行在所上计(元刘应李《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辛集卷八作刘正之诗)1151年 南宋 · 朱熹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雨雪成岁暮,之子远徂征。
酌酒起相送,慨我别离情。
池阳实大藩,佐车屈时英。
子行一请觐,上计吴京
良玉怀贞操,芳兰含远馨。
临岐一珍重,即此万里程。
已发未发说1169年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三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中庸》未发已发之义,前此认得此心流行之体,又因程子凡言心者皆指已发之云,遂目心为已发而以性为未发之中,自以为安矣。
比观程子文集、《遗书》,见其所论多不符合,因再思之,乃知前日之说虽于心性之实未始有差,而未发已发,命名未当。
且于日用之际,欠却本领一段工夫,盖所失者不但文义之间而已。
因条其语而附以己见,告于朋友,愿相与讲焉。
恐或未然,当有以正之。
文集云:「中即道也」,又曰:「道无不中,故以中形道」。
又云:「中即性也,此语极未安。
中也者,所以状性之体段,如天圆地方」。
又云:「中之为义,自过不及而立名。
若只以中为性,则中与性不合」。
又云:「性、道不可合一而言。
中止可言体,而不可与性同德」。
又云:「中者性之德,此为近之」。
又云:「不若谓之性中」。
又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赤子之心,发而未远乎中,若便谓之中,是不识大本也」。
又云:「赤子之心,可以谓之和,不可谓之中」。
《遗书》云:「只喜怒哀乐不发便是中」。
又云:「既思便是已发,喜怒哀乐一般」。
又云:「当中之时,耳无闻,目无见,然见闻之理在始得」。
又云:「未发之前谓之静则可,静中须有物始得,这里最是难处。
能敬则自知此矣」。
又云:「敬而无失,便是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也。
敬不可谓之中,但敬而无失即所以中也」。
又云:「中者,天下之大本,天地间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理,出则不是。
惟敬而无失最尽」。
又云:「存养于未发之前则可,求中于未发之前则不可」。
又云:「未发更怎生求?
只平日涵养便是。
涵养久则喜怒哀乐发而中节」。
又云:「善观者却于已发之际观之」。
右据此诸说,皆以思虑未萌,事物未至之时为喜怒哀乐之未发。
当此之时,即是心体流行,寂然不动之处,而天命之性体段具焉。
以其无过不及,不偏不倚,故谓之中。
然已是就心体流行处见,故直谓之性则不可。
吕博士论此大概得之,特以中即是性,赤子之心即是未发,则大失之,故程子正(解中亦有求中之意,盖答书时未暇辨耳。)
盖赤子之心动静无常,非寂然不动之谓,故不可谓之中。
然无营欲知巧之思,故为未远乎中耳。
未发之中,本体自然,不须穷索。
但当此之时,敬以持之,使此气象常存而不失,则自此而发者其必中节矣。
此日用之际本领工夫。
其曰却于已发之处观之者,所以察其端倪之动而致扩充之功也。
一不中则非性之本然,而心之道或几乎息矣。
故程子于此每以敬而无失为言。
又云「入道莫如敬,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又曰「涵养须是敬,进学则在致知」。
以事言之,则有动有静;
以心言之,则周流贯彻,其工夫初无间断也,但以静为本尔周子所谓主静者,亦是此意。但言静则偏,故程子只说敬。)
向来讲论思索,直以心为已发,而所论致知格物,亦以察识端倪为初下手处,以故缺却平日涵养一段功夫,其日用意趣,常偏于动,无复深潜纯一之味。
而其发之言语事为之间,亦常躁迫浮露,无古圣贤气象,由所见之偏而然尔。
程子所谓「凡言心者,皆指已发而言」,此却指心体流行而言,非谓事物思虑之交也。
然与《中庸》本文不合,故以为未当而复正之,固不可执其已改之言而尽疑论说之误,又不可遂以为当而不究其所指之殊也。
周子曰「无极而太极」,程子又曰「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时便已不是性矣」。
盖圣贤论性,无不因心而发。
若欲专言之,则是所谓无极而不容言者,亦无体段之可名矣。
未审诸君子以为如何(《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七。)
论:《正讹》改作「诸」。
刘正之所得绵州摹本画鹰 南宋 · 赵蕃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姿态何雄杰,盘拿更崛奇。
曾闻左绵画,旧熟少陵诗。
说似殊方寄,还容老眼窥。
君手速收卷,燕雀恐惊疑。
刘正之少陵像二首 其一 南宋 · 赵蕃
 押灰韵
逢人欲问成都事,见说成都信便回。
欲问草堂亡恙否,恍然图像对人开。
刘正之少陵像二首 其二 南宋 · 赵蕃
 押阳韵
我今即有湖南役,准拟扁舟泊耒阳
敬谢此图非久别,会倾桂酒奠椒浆。
刘正之宜楼四章 其一 南宋 · 黄干
五言绝句 押皓韵
春风满庭除,琴瑟亦静好。
瓮中有欢伯,相祝以偕老。
刘正之宜楼四章 其二 南宋 · 黄干
五言绝句 押支韵
屏山重回首,日暮起长思。
鸿雁来翩翩,共赋棠棣诗。
刘正之宜楼四章 其三 南宋 · 黄干
五言绝句 押送韵
君家两宁馨,翠竹栖鸾凤。
筦簟燕新居,孔释抱送
刘正之宜楼四章 其四 南宋 · 黄干
五言绝句 押侵韵
山以静故高,水以静故深。
福禄岂外求,万感皆人心。
刘正之见招四绝 其一 南宋 · 黄干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求田问舍两参差,木坏山颓万古悲。
多谢刘郎能馆我,短檠疏雨听清规。
刘正之见招四绝 其二 南宋 · 黄干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昔年曾学屏山下,炯炯胡刘风味长。
满目青山非故国,人生熟处尚难忘。
刘正之见招四绝 其三 南宋 · 黄干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君因戆直招时论,我以疏愚厌俗纷。
万事不须开著眼,苍山白醑对西曛。
刘正之见招四绝 其四 南宋 · 黄干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石马台边森古木,昼寒亭下锁晴烟。
紫阳不作远庵死,一醉同君话昔年。
读史戏呈刘正之 南宋 · 黄干
君不见汉初曹相国,日饮醇酒不事事。
相舍后园近吏舍,点吏醉呼不肯避。
相国取酒饮园后,恨不呼吏与共醉。
又不见后来丙丞相,驭吏不畏丞相嗔。
嗜酒酒翻车上茵,醉饱去尔何容身。
两公一心相有汉,一夫见辱非吾患。
但得时平酒价贱,从渠醉后来相慢。
李斯逐客徒自尊,东门黄犬还悲辛。
西曹地近不足贵,不过能污车上茵。
人言两公固宽平,我谓两吏非庸生
庸生无益两丞相,故辱丞相成其名。
至今汉家四百载,曹独为冠丙有声。
刘侯刘侯汝太痴,世间曹丙能几个。
但知愤世快我意,醉语谁知官小大。
却来东屯起田舍,日与田翁相唱和。
人道刘侯只是一醉人,谁知胸中自有渭与泾。
一双怪眼如老鹰,每于醉后白复青。
刘侯藏锋敛锷莫妄用,君家自是提兵冠豸种。
再和实之喜雨呈正之 南宋 · 黄干
苦海渺无涯,火宅常自焚。
青衫不疗饥,白首非工文。
勉策疲驽姿,舍己为人耘。
造物小儿,苦乐胡不均(据前诗夺纷字韵一联)
突如四月时,梅雨成炎蒸。
安得玉烛调,一晦复一明。
中夜忽自悟,感慨若有神。
有名汝不趋,有利汝不奔。
独与迂阔友,卜邻向东屯。
燕坐想羲皇,浩歌发商声。
床头有浊醪,啸咏聊自倾。
又如苦旱中,一雨涧壑盈。
草木回春姿,万象皆更新。
君今东屯成,拙寝复几兴。
我亦侧西流(元本作涧),草阁时共凭。
长想千载上,依依耦耕人。
刘正之初堂1203年 南宋 · 黄干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五六、《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卷一七、《事文类聚》后集卷九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始予识刘君正之屏山正之年方十六七。
予意其贵显已三世,绮襦之习、声色之乐、轩冕之味必有以动其心、成其质者。
已而观其貌、听其言、察其行,则褒衣博带,垫巾芒屦,不见其瑶环瑜珥也;
左图右史,吟风咏月,不见其粉白黛绿也;
高谈抗论,动与世忤,不见其脂韦妩媚、与波上下也。
予退而叹曰:富贵,人所欲也,彼岂异于人哉?
所谓居移气、养移体者,果足信也哉?
抑其年少气锐,久而遂变也哉?
自是以来,与之交日熟,情日亲,即其新以考其旧,盖有甚焉,无不及也。
其后,予以祸患摧折,退归故乡,而正之方驰骋东西,为诸侯客,盖不见者十有馀年。
既而闻其以愤世嫉邪、斥辱权要,罢归田里。
其先公之宾客有颛国秉者,其先大夫人之亲族有属中宫者,宦游之交好有为天子之耳目者,宜若可以自白且弹冠矣,亲故爱正之者亦率以是勉之。
正之偃然而不应,日与亲朋弹棋赋诗,莳花植竹,萧然若将终身焉。
予又退而叹曰:是其天资之美,不以外物累其中者也,是真能不负其初心者也。
此古之有道者之所难,而「风雨」之诗所为作者也。
癸亥之秋,予复访正之屏山正之与予言曰:「予少时尝以遂初名其所居之堂,晦庵朱先生尝为予书之,子能为我记之乎」?
予曰:「若先生者,固望子以遂其初,予固有以知子之果能遂其初也。
富贵之毒人也甚于鸩,惟其嗜之美也,而其毒愈深。
蝍蛆甘带,鸱鸦嗜鼠,彼岂知其为臭腐哉?
墦间之馀,嗟来之食,盖有妻妾之所泣、乞人之所不屑者,而士大夫不顾廉耻而冒求之。
今子生于公相之家,狃于富贵之乐,而能遗外声利,不改其度如此,是岂不甚可敬哉?
虽然,子之初亦既遂矣,吾请卒言其所谓初者,子其为我听之。
天地之初,太极是也;
人物之初,性善是也;
圣贤之初,赤子之心是也。
子其能遂吾之所谓初者乎?
子能遂之,则子之家之初,忠烈如延康,勋业如少傅,道德如屏山,备前人之美、发挥而光大之如忠肃者,子皆有以遂之矣」。
正之曰:「某不敏,敢不敬蚤夜以承子之教」。
因书其本,以为《遂初堂记》。
七月朔旦长乐黄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