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师成”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雉山寺青罗阁 宋 · 孙觌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蛮村避谤三年过,野寺寻僧半日闲。
小槛吹香花漠漠,断崖漱碧水潺潺。
桄榔叶底秋声满,柏子烟中午梦还。
便拟买舟随钓叟,一蓑烟雨系沧湾。
雉山岩昔有僧结庵此山中诵法华经野雉日一集听之至终卷乃去率以为常忽数日不至山下有妇人产子腰胁间馀雉毛数寸寺有石纪其事 宋 · 孙觌
押灰韵
顽石解首肯,老松闻肘回。
野鸟集隅坐,听法时一来。
山僧古佛徒,一龛寄岩隈。
哀此堕卵状,点砾妙夺胎。
休去复歇去,呱呱见啼孩。
独此腹胁馀,斑斑尚毰毸。
精通日月贯,义动金石开。
异事垂千年,仆碑卧苍苔。
雉山岩昔有僧结庵此山中诵法华经野雉日一集听之至终卷乃去率以为常忽数日不至山下有妇人产子腰胁间馀雉毛数寸寺有石纪其事 永宁寺佛阁五代末马氏据有荆广时其子賨所营也(原作地,据明钞本、四库本改)阅二百年壮丽如故有画像存焉状貌魁梧称其阁云 宋 · 孙觌
押词韵第十一部
一念去来想,万象起灭境。
方寸有所营,可与天地永。
五季日寻戈,四海环沸鼎。
炎方一旅平,烽(原作炜,据明钞本、四库本改)冷夜彻警。
梯空出高营,飞阁冠五岭。
照耀人天上(原作上天,据明钞本、四库本改),变灭弹指顷。
故物二百年,虎死尚炳炳。
小立梯(明钞本作睇)层阑,乌鸟聚落景。
雉山岩昔有僧结庵此山中诵法华经野雉日一集听之至终卷乃去率以为常忽数日不至山下有妇人产子腰胁间馀雉毛数寸寺有石纪其事 西山超然亭 宋 · 孙觌
押词韵第五部
庞区翳榛莽,地瘴藏百怪。
西山何轩轩,拔脚风尘外。
中萦一线蟠,侧立两壁对。
旁连九疑高,远控三湘大。
孤亭坐林杪,俯见飞鸟背。
号弓泣二女,禦魅窜四罪。
谁去窘拘囚(明钞本、四库本作囚拘),故自脱天械。
飘飘思凌云,万里风雨会。
雉山岩昔有僧结庵此山中诵法华经野雉日一集听之至终卷乃去率以为常忽数日不至山下有妇人产子腰胁间馀雉毛数寸寺有石纪其事 虞氏隐居雷守虞沇避地桂林结茅江上万山环立二水交流游客过其下皆有忘归与卜邻之意 宋 · 孙觌
押词韵第一部
山色洗眼青,遥见紫翠重。
江光照肌白,靧作冰雪容。
问谁三间茅,散我九节筇。
江声过席上,山影落杯中。
主人乐忘归,卧听鼓角雄。
检点屐齿痕,斓斑尚苔封。
寂寂春萝月,萧萧秋桂风。
何日赋归来,庭柯抚孤松。
县厅壁题名记 北宋 · 俞彦与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四
淳安介于严、徽二州之间,隋开皇中为新安县,属东阳郡。后改雉山,置睦州。大业末,歙人陷州县。至唐,移州于建德,改县为还淳,又改青溪。按《新安记》云:「郡西南渡口一里有雉山,其形如凤立雉蹲,因以为名」。今此山正为县之西南望。东北有灵岩山,尤秀耸,县治据其麓。二山对峙,若相顾揖。流泉会于大溪,平陆为阛阓,其民物富庶,为邻邑最。宣和二年冬,有寇方腊窃发于县之西北隅,去城九十里,官兵掩捕不即获,四邻之恶少附之,遂肆凶毒,自县及州,旁连数郡,皆焚劫一空。明年,王师既歼渠魁,诏赐今名,以绥靖之。然此邑陷贼最先,被祸最酷,公私庐舍,悉为灰烬。民之毙于兵疫者什有八。邑令者皆再受命,不果来。郡将诸司以余尝官于严,谙其土俗,自郡兵曹就辟承摄,不敢以不敏辞。驰单骑来,宣布德意,旋茇舍以招抚流散,痗掩骼胔。凡诏令所丁宁者,罔敢不恪。一年而得丞朱玙器伯,监征赵伉子骏;又一年得簿许伯常子器,尉江公路由义。相继而至,皆贤士。靖共夙夜,一无扰于民,民亦相戒以弗犯,曰:「不幸盗出吾境,恨不能报国,以雪吾耻。虽细事,切勿烦吾官」。讼诉几息。力农之馀,咸请出力,以营官府。运土木,陶瓦甓,操刘削者,肩摩而袂属。门觐堂舍,仓库馆狱,一切备具,皆宏壮经远,前此未有。朝廷复税,今踰三年,民之输赋者,稽首争先焉。呜呼!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礼义之心,人皆有之。枭禽妖狐,殄种即绝,非窠穴之罪,一方贼岂足污吾民哉?吾是以知人心之易感也。故书诸厅壁,以告后之君子云。宣和六年五月,馀杭俞彦与记。
按: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三,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初论经解劄子 宋 · 苏籀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双溪集》卷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闻圣经贤传,唐虞三代所遗;阙里之业,王者乐道尊儒。内自九重,化流寰海。金华露门,咨访䌷绎;辟雍东观,群能感奋。俾天下品类回心向正,政孚教洽,三代之盛,汉唐之隆,及吾祖宗圣功休烈,六籍之效著矣!鸿惟陛下生而知之,孳孳舜善,听朝之隙,横经畴咨,宵旰睿览,研几简编。建立太学,首善之始,崇道辩惑,渥恩养士。臣等遭际作兴,带经负笈,陶沐亭育,绅笏周行,峨弁就列,跂望睟穆之仪,而又昧死轮对轩陛。当得言之秋,非有涓尘称塞右文,以谓不足以为士矣。窃闻永平之岁,期门、羽林肄习名教;贞观之盛,屯营飞骑受书博士。臣固驽下,亦知竦慕,狂斐儳说,不揆其愚。昔者仲尼删定《系》《彖》,笔削问周史、闻齐《韶》,而《诗》、《书》、《易》《、礼》、《乐》、《春秋》各得其所。惟举要发端,不详其言。非不能详也,以为详之则隘,故略之,使仁智者自求而得。逮夫李斯灭学之后,出于屋壁,既非全经。两汉颛门之流,白首讲贯,受授相传,深不负仲尼之旨。虎观、石渠,抠衣重席,论难纷纭,开益后人多矣。唐文皇时,初诏颜师古考究章程,孔颖达撰定义疏,遂为天下定论。此两汉、魏、晋以来千古儒术也。夫六经微言妙用,非可易解而遽晓,始学必由传疏。近岁兵火,典籍残缺。比日诸州刊印稍备。今之诸生所以穷经,舍正义、传注则懵然矣。此非一代之所私,一家之偏说,一夫之独智,辑合淘汰,千载宇宙之公是非也。但汉初儒者,各譊譊师习《诗》、《书》、《春秋》,古文初不甚行。《公》、《谷》方炽,《左氏》废锢,故三代遗典乖戾不合。唐人因旧承疑,去取粗当,未暇大有发明。易数乐律,至今不得其传。臣愿陛下特诏名儒学官,既蓄聚唐之义疏,复录近世儒臣以学显者所著讲解,申敕州县,委自守贰,网罗募辑,刊刻抄录,储之太学。臣尝思念本朝祖宗以来,名世豪杰之士,体道弥切,经艺疏解愈明。知先儒有未悟者,条目甚夥。本朝之学光矣,非累圣神化不能然也。意者商较评品,假以岁年,加秩给费,纂而成编。古人有「集传」、「集解」之号,补唐之《正义》阙遗。凡说皆通则并存之,疑者阙之,不妄凿焉。庶几孔氏之旧,祖宗右文,实赖陛下为之统纪,甚盛举也。其于设科取士,考信万方,究析道真,扶翊名教,使天下后世涤耳刿目,伏膺不忒,实文治之伟迹也。臣不胜犬马昧死越职上言。取进止。
龙隐岩题名(绍兴十六年) 北宋 · 康宁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三、《粤西金石略》卷七
元寿携家游叠䌽,到八桂堂、陶家园、栖霞洞、曾公岩、风洞。午食龙隐,晚集雉山,过□家园归。绍兴丙寅寒食前二日。
留题雉山 北宋 · 尚用之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座下闻经本至诚,改头易面悟前身。
信知大道无难事,一念真如雉化人(以上元陈世隆《宋诗拾遗》卷七)。
临桂雉山题名(绍兴十八年六月) 南宋 · 刘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三、《粤西金石略》卷七
潮阳刘方明自蜀还乡,道过桂林,拿舟东下。府帅张公渊道饮饯于雉山。绍兴戊辰六月二十九日。
登永宁阁题名(绍兴六年九月) 南宋 · 唐孝称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八、光绪《临桂县志》卷六、《桂胜》卷一、《粤西丛载》卷二
清湘唐孝称宗举、开封刘若愚德夫、若水几道乘暇登永宁阁,复饭雉山。绍兴丙辰重九日。
雉山题名 宋 · 李孝忠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八八、《桂林石刻》上
通直郎、经略司管勾文字李孝忠全叔,永宁簿吴朋彦周,元祐二年九月七日来游。
孔子生死策 南宋 · 员兴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二、《九华集》卷九
古书之真伪是非,其相半乎!其说有所不可信,而诸儒有所不敢废,盖从其不可信而废之,天下之书不胜其废矣。是故君子于此不废也,而况圣人生死之际,其道神,其经存,万世轻重之系与!昔者愚闻之梁臧孝绪曰:「孔子以庚子生,孝绪似焉」。后卒以儒自鸣,虽不敢拟夫子,而生乎夫子之日,何其类也!况夫子以庚子生,其事见于书乎?愚有以知夫子生之异也。吾观《孝经传》曰:「孔子之卒,鲁麟至焉,百兽号焉」。虽不足以兆夫子之亡,而亦其异也。而况夫子之死,且志于经乎?愚有以知夫子之死之怪也。夫子之生如此之异也,死如此之怪也,非若巫瞽幻诞恍惚,其不经也,盖夫子为人且圣于人,岂死生不异人乎哉?兹承执事以孔子生死之说,执《三传》之所以失。愚请列之执事,以折诸理。其事虽若不可信,而诸儒不敢废也。夫《春秋》之书,鲁书也,而诸儒以为仲尼之书也。获麟之前,孔子之生,仲尼不书于经。仲尼如自书其生,仲尼乃自私邪?故经之不书孔子生,左氏解经耳,亦安得而书之?获麟之后,左氏所续之经也。董仲舒曰:「左氏续经以宗圣人为事」。不书其师之卒,则孟子所谓子背子之师也,左氏安得不书其卒乎?此左氏不可废也。公、谷之传,传乎经也。仲尼绝笔则无经,无经则二子无解也。公、谷后经二年,独书其卒,不几于赘乎?公、谷之不书卒,则传体也,此公、谷不可废也。故左氏书其卒,公、谷书其生,其得经传之体乎!传所以尊经,尊经必有以贵之。书子,贵之至也。续经所以尚法,尚法则必有以严之。死书名,严之至也。此《三传》虽若不可信,亦不可废也。何休曰:「是岁己卯」。尊之故详之,谷书日不书月,岂十月乎?盖谷梁不详其月,因不书月,则其谨也。虞翻谓「《春秋》凡不书月,其事不详也」,谷梁岂亦不详其事乎?王肃谓「中月则月中也」,郑玄谓「中月者踰月也」,意者生于是月中,如王说乎?或者如郑说,死于踰月,未可知也。此谷梁又不可废也。杜预曰:「四月十八日乙丑,五月十二日己丑,必有一误」。夫古书如是盖多矣,尧以甲申生,辛巳死,《皇览》曰:「非辛巳,乃辛未也」。舜以甲子生,癸亥死,皇甫谧曰:「非癸亥,乃癸卯也」。尧舜如是,安知仲尼终以乙丑非己丑乎?故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为此事也。此又杜预之言不可废也。太史迁曰:「韦编三绝」。计夫子之年,则六十三之后,七十三之前,盖云老矣。夫孔子五十以学《易》,韦编之迟,甚可怪也。凡迁之说不可信,有端矣。《书》曰:「舜三十登庸」。迁曰:「舜五十登用耳」。秦之谥曰「穆公」,迁曰:「非穆,乃缪也」。不知舜之年,秦之谥,安知孔子系《易》之时乎?虽然,圣人有取于太史,或有牴牾其他实录也。此其说虽不可信,而诸儒不敢废也。夫孔子死生之说,古书之不伪,有所不可信,而愚不敢废者,盖互见其得失,虽存之无伤也。韩退之自谓识古书之真伪,虽不至焉者,白黑分矣。幸得执事辩其白黑,岂不盛与!
题雉山禊亭 南宋 · 张栻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一曲清江正可怜,隔江新竹露娟娟。
好风成我曲肱梦,起看飞云度碧天。
亡妣安康郡太夫人行状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七六、《攻愧集》卷八五
亡妣姓汪氏,讳慧通,字正柔,明之鄞人。曾祖元吉不仕,祖洙,明州助教,累赠正奉大夫。父思温,左朝议大夫,仕为太府少卿,直显谟阁,累赠少师。妣恭人王氏,累赠越国夫人。明今为庆元府。亡妣生于大观四年,岁在庚寅五月八日,少师长女也。先君讳璩,曾以军器监丞兼权尚书工部郎官,知处州,终朝议大夫,累赠银青光禄大夫。先君之祖讳常,朝议大夫,累赠银青光禄大夫。父讳异,徽猷阁直学士,朝议大夫,累赠少师。两家少师实为中表,金紫无恙时,始命缔婚,年十九而归于我。绍兴十六年封孺人,二十三年封安人,二十八年封宜人,乾道三年封恭人。淳熙九年十二月,先君捐馆。十二年,钥该郊祀恩,封太令人。十三年,高宗庆霈,封太硕人。绍熙五年寿圣皇太后庆寿恩,封太淑人。庆元五年,光宗圣体清安,天子行庆于下,封信安郡太夫人。六年明堂恩,进封大宁郡。嘉泰三年郊礼,进封安康郡,不及拜。四年正月癸酉,以疾薨于昼锦坊之第室,享年九十有五。子九人:钖,右迪功郎,徽州绩溪县尉;锡,承议郎、权发遣严州军州事;钥,显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錧,登仕郎;锵,奉议郎、知福州永福县事;锱,文林郎、监淮东总领所镇江府太平惠民局兼户部大军仓;铝、戣,迪功郎、温州司理参军;鉼。女二人,蚤夭。孙三十一人:沨、澡,迪功郎,新泰州海陵县尉;溆、涤、𤂸,从政郎,绍兴府上虞县丞;濛、潚,从政郎,绍兴府嵊县丞;淜、涞、涔、溁、溗、洎、潗、涷、治,承务郎;况、濂、浙、汉、洔、浔、浯、濋、㶕、淔、濡、、渟、渥、溧。孙女十二人。曾孙男十六人:栋、机、杓,登仕郎;椷、枝、樾、槱、格、枚、札、桔、櫑、栎、机、柯、柽。曾孙女十人:第二人许适戴闿之,第四人许适陈篚,馀在室。二兄及錧、锵、溆、濛、栋、第二、第六、第八孙女皆先卒。先君葬于奉化县金钟之原,将以十二月丙申奉亡妣之丧合焉。亡妣幼而敏悟,五岁从外祖教授雄州,历历能道河朔所见及边上风物骑射之详。日在亲侧,凡笺书往来皆能记其人之名字,亲庭或有遗忘,问之如响。将嫁,外祖曰:「吾之绀珠往矣」。数岁已能作家书,越国贤明,口授诗语,教以裁剪纫缝纂组之类,不待习而工。平正端整,皆可为法。外祖为王府赞读,敌犯京师,事定,携家南京以归。亡妣及笄,奁具遭乱散失,馀又坏于漏舟,不以为怼也。先君自少清介,亡妣实为合德。事李氏姑及伯父、伯母如公姑之礼,晓练世故,谦抑逊顺,被服寒素,内外交称之。先祖有幼女,亡妣爱育如妹,随事教饬,箱篚直与共之,为择良配,遂归王公正己,仕至太府卿,与之偕老。王公之父提举时方宰长兴,而外祖知湖州,挈往郡治,相与为结缡之助,罄所有以送之。王氏初得贤妇,致谢再三。是时亡妣年才二十有七。祗此一节,过人远矣。自尔同先君宦游,内助廉平,言不出阃。或有触怒,必劝使从宽。有所馈予,必赞令从厚。故庐既碎于兵火,先君仕不加进,生计日削,多寓外家,亡妣因得尽晨昏定省之敬。二舅出仕,参理家务,上下欢服。既遂终养,执丧尽礼。自以不逮事舅姑,岁时祭祀蠲洁诚至,必躬必亲。晚虽分命子妇,犹临视之。先君乳母刘氏,本中原人,惠爱子孙。亡妣待之甚厚,卒老于家。又以亡姑三人无后,春秋皆预飨焉。节序荐新,未始少废。竣事饮福,必欲家人俱集,龆龀不遗。暮年发不胜冠,或劝裹以乌纱,则曰:「非所以为礼也」。谨守家法至于终身,澹于荣利,素不蓄财,有则缘手而尽。不喜为时世妆,冲靓雅正,无珠玑之侈。饮食有节,靡务精凿。每言避寇时,仅以涧水进脱粟饭,有馈以豆豉者,其甘如饴。今日所享,不翅足矣。笃于教子,至质贷以供束脩。诸子粗有成立,或问何以为训,曰:「平生不曾对儿辈出一不义语,故薰染至此耳」。一视九子,无嫡庶之间。方授室时,视家之有无以为丰杀,平心处之,自无间言。其遣嫁女孙亦然。女孙有嫁及远适者,多诵北方安夫人之诗,有曰「女长终为妇,亲边不是家。睦姻存古训,勤苦是生涯」之句以勉之。先君有再从弟妹幼孤无依,取而育之,亡妣为毕其婚嫁。其他解衣为助者,不能悉书也。喜周人之急,家藏夺命丹秘方,岁营珍剂以为施,治疾起死甚多。先君在乌镇时,友婿陈公膏已自御史贰外府,亡妣每闻有除目,则为女弟赞喜,遣贺惟恐后,无分毫羡慕及欿然之意。少卿忽下世,轻舟入都以慰之,其达识类此。尝在亲戚家,闻从子过省之报,喜不自胜,坐中以为夫人之子也。问得其详,唶曰:「心地乃尔耶」?先君寿终,固已难堪。未半载,而严州兄又以毁卒。亡妣年已高,皆忧其不能处,而旷度了达,昼夜之哭,哀至若不可解,哭已则胸次豁然,起居不改,其度人尤以为难。钥守永嘉,迎侍为八十之庆。暇时领妇孙周行郡圃,不假扶掖,撷黄甘以分啖,略无衰相。钥亦仰体慈训,不敢以严苛临民。在后省尝以封駮久不决,跪以告曰:「朝夕且得严谴,恐一有斥逐,徒惊尊抱。莫若先归故里,脱不可逃,宁身当之」。亡妣曰:「我亦念归久矣」。尽室为之东下,嗣岁复来。时仕者间自引去,同列或谓钥曰:「子有亲老,可明告于朝,使子弟奉以归,非他人比也」。钥亦以告,亡妣曰:「吾两陷围城中,还乡又脱寇厄,以是知死生真有定分。在此则犹知事宜,外方传闻多过,徒乱人意」。钥竦而承命,不敢复请,闻者无不叹服。钥自吏部尚书谋补外,亡妣闻之,曰:「可去即去,毋以禄位为累也」。既归,见亲党道旧故,甚自适也。越国生二女一子,仲舅尚书讳大猷,引经告老,而陈氏从母之子讳居仁为中书舍人,终华文阁直学士。里有「一舅二甥三学士」之语。从母及舅母亦皆封赠至夫人。外门切邻,亡妣年九十,尚书公亦八十,里之族姻孟春为庆。既报之,又合楼氏年过七十者男女二十馀人别为一席,以侈其盛。仲春为尚书庆,酬酢稠叠,迭为重客。季春,又夫人生朝也,箫鼓之声几无虚日。未几,圣朝推老老之恩,亡妣授郡封,尚书公进直学士,郡太守致上命羊酒粟帛之赐,焜耀两家。先君在时,固已赢八十口,逮今二十许年,未问纳妇及婿,惟孙曾子女增四十有五人,童丱满前,爱抚惟均,欢笑杂沓,不以为厌,问安直颔之而已。晚岁备福,诚世所鲜俪也。奉佛素谨,甫三旬,已阅《大藏经》,取《龙龛手鉴》以正奇字。越国尝再诵及半,又与二舅补之。近年犹作梵呗,时举因果以示人。晨餐以前无非佛事,寒暑如一。昼静多观大字,未见之书,不问多寡,必自首至尾而后已。书传过目如素所习,诸史举大端,兴亡之际、贤否之著者类能道之。稗官小说所见尤众,性复善记,非出彊勉。二族交婚如朱陈然,亲连至多,姓第之外,姻娅宗派如烛照数计,后生取质焉。及见宣和盛时暨靖康间事,言之皆有端绪,如《痛定》、《泣血》等书,间能指其不然者。后得《梦华录》,览之曰:「是吾见闻之旧」。且谓今之茶褐墨绿等服皆出塞外,自开燕山,始有至东都者,深叹习俗之变也。太师史文惠公、丞相魏文节公见必加敬。数年间,遇举寿则大资赵公郡侯洎倅贰而下俱集,或叹曰:「人间纵有此寿,若斑衣珠履之盛,则未之见也」。既倦于行,或过诸院,近则钥辈抱持,稍远则子若孙亲扶板舆,每顾笑以为乐。客或求升堂,苟非有疾,未尝不见,问劳周悉,旁及其近亲之安否,谈旧事不少差。咸仰神明之未衰也。灯前则与诸妇为依经马之剧,或至夜分不倦。去年方觉顿弱,虽齿豁体羸已久,而耳聪目明如旧。钥比蒙恩与郡,以九十者家不从政,力辞,亡妣以为然。疾既革,元日犹自力危坐,以待贺者。钥痛念严州兄禄不及后,郊恩以奏从子澡,岁首受命,亡妣犹能以手加额。六日,忽命浴且理发,自此叩之则应,不复出语。面西侧卧,时若微哂,三日不动,以至属纩,殆善业之报也。仁慈薰然,待妾媵有恩,人人怀感,不待鞭扑而自驯服,去者必使得所归。闾巷匹妇有来者,一以恩意接之,故吊者无不尽哀,闻者无不伤叹。已而大资率乡之士夫近百人,制帅尚书黄公、郡县官及乡校正录而下各来致祭,多有哀辞以形容盛美与哀荣终始之备,且言上寿全福,无可憾者。呜呼!人子之心岂有穷极!况自父兄凋丧以来,母子相倚为命,年弥高,惧弥甚,不敢一日轻去膝下。而天祸我家,遽降酷罚,不孝罪逆以至于此,尚何以生为哉!方忍死以襄大事,追惟吾母淑质懿范著闻远迩,若其容德广大,孝敬淳笃,高明谅直,慈祥清粹,曲尽人情而动依大义,非惟闺阃之贤妇所不能及,有烈丈夫名荐绅之所难能者。不肖子钥自省事以来亲见实行,闻格言旧矣,是敢泣血具载,以少伸哀痛孺慕之诚。非不欲极意赞扬,而屏伏苫块,肝胆溃裂,魂魄纷乱,不能尽究始末,以发潜德。窀穸有时,未敢求铭于当世大贤,辄援曾文昭公亡妣之称,效后山陈公先夫人行状之体,敬刊之石,以对先君之碑铭,以示子孙,使毋忘。哀哉!馀生无母可事,长号擗踊,冀相寻于九原之下耳。呜呼痛哉!呜呼痛哉!孝子楼钥泣血谨状。
雉山题名 宋 · 詹仪之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一四、《粤西金石略》卷九、《桂胜》卷一、桂林石刻
肥乡胡彦温以职事约东提盐会议苍梧,桐庐詹体仁招三山熊景瞻饮饯于雉山之禊亭。雨馀,江山如洗,樽俎无复暑气。检校陈迹,一别盖六年矣。纵步岩厂,景物尤胜,劝酬欢甚,岂偶来还胜于特来耶?淳熙十有一年夏五月甲寅。
临桂县雉山题名 南宋 · 胡彦温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二、《桂林石刻》上、《桂胜》卷一、《粤西丛载》卷二
肥乡胡彦温以职事约东提亭会议苍梧,桐庐詹体仁招三山熊景瞻,饮饯于雉山之禊亭。雨馀,江山如洗,樽俎无复暑气。检校陈迹,一别盖六年矣。纵步岩广,景物尤胜。劝酬欢甚,岂偶来还胜于特来耶?淳熙十有一年夏五月甲寅。
龙学始末(绍熙三年九月) 南宋 · 祖行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一三、《龙学文集》卷末
公讳无择,字择之,蔡州人。王父尚书吏部侍郎讳岳父银青光禄大夫讳士安。公宝元元年进士第三人及第,授承奉郎,通判齐州。年馀召试,充直史馆。次知南康军、海州,迁秘书丞、广南东路,徙荆湖北路,皆为提点刑狱。加太常博士,直集贤院,改广东转运使。时广源州蛮入寇,陷岭外数州,公提兵剿逐。未几移典袁州。自庆历诏天下立学,十年间徒为文具,无命教之实。公下车,首建学宫,置师生,郡国弦诵之风,由此始盛。召除同修起居注,时封孔子四十七代孙宣愿为文宣公,公言:「前代所封,在汉、魏曰『宗圣』,在晋宋曰『奉圣』,后魏曰『藻圣』,北齐曰『恭圣』,唐初曰『褒圣』。开元中尊孔子为文宣王,遂封其后为文宣公,是以祖谥而加后嗣,非礼也」。于是下近臣议,改为衍圣公。寻奉使契丹,回数月,出知陕府及湖北转运使。入为中书舍人,兼宗正寺修玉牒官,判太府寺。嘉祐六年,富相奏举天下遗材,诏从。时王拱辰尹洛,荐邵雍,仁宗命公行词,次后公与宰相英充复荐之。嘉祐八年,假右谏议大夫,充英宗即位契丹皇太后国信使。还见对,以御书御篆四朝宝字赐之。仁宗虞主至自山陵,英宗迎至集英殿,公与谏官司马君实奏请亲虞,下礼院详议以闻。治平元年,献《皇极箴》,司马君实献《战国通志》,并赐诏奖之。二年,纠察在京刑狱,迁左谏议大夫,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七月,进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其后出知郑、杭二州。神宗召知通进银台司。初,词臣作诰命,许受润笔物。王安石与公同知制诰,公为先进,安石辞一家所馈,以其物置舍人院梁上。安石忧去,公性端毅,以安石沽矫虚名,取为公用。安石闻而怒之。后安石出使江东,多招士谤,公作书驰报,可谓忠言。安石答书,其言怒益甚。至是安石当国,密谕监司求公守杭之事。监司承风旨,采以妄言,闻于朝廷,乃遣御史王子韶按治,终无所得。子韶知安石意,诬以送宾客酒三百小瓶,苏颂、郑獬、御史张戬等皆上疏,力言其不可。是时公年六十,不幸值安石专政,司马君实坚辞求出,公慨然乞分司,提举西京御史台。与文潞公、富韩公、司马温公数君子为真率会,洛中谓之九老。公分司十馀载,神宗厌薄安石,出于外。元丰六年,复起公典藩,赐玉带。方大用,公卒矣,时元丰八年正月十五日,士论惜之。公为人好义,笃于师友。少从孙复学经术,从穆修为古文,两人死,力求其遗本汇次之,传于世。以言语政事为时名臣,概见于史册。公平生所作文甚多,自两经兵革之后,家藏并收拾止得十之二三。今集为十卷,名曰《焕斗集》,盖取公出知陕府日,欧阳永叔饯行诗有曰「西州政事蔼风谣,右掖文章焕星斗」故也。又有名臣贤士诗与文两卷附之。公之叔祖讳𡵒,为神仙;叔士衡,为状元、紫微;弟讳无颇,为福建路提刑,亦有传记、敕书与文。其侄惟有资州太守讳德恭者,诗三首,又作四卷,亦附之。公之妻参政王举正长女,连袂梅尧臣、韩绎、李复圭、范子开。绍熙三年九月吉日,曾孙承直郎特添差袁州军事判官仍釐务范阳祖行顿首再拜谨题。
跋郑宗圣博古考义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用器求古,器有真赝,古人意安在?然则古意终不可求欤?古之盘盂几杖有铭,循铭辨器,触类求之,赝与真了了吾目中。譬水饮者,不俟傍睨,知冷暖之节。郑宗圣束发好古,资尽于器,搜经史,探传记,旁罗曲采于图书欸式,又质之于博雅前辈,悠然得之于心,作《博古考义》数十卷。一名一物,皆有本据,沉潜反覆,老而益勇,盛世苦心之士,绝无而仅有。所谓吕荣之辨,以吕氏荣昌为发,宜重加详而我告。
跋汪龙溪彦章殖斋记(周知丞,宗圣祖。)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二、《北涧集》卷七
吾取诸老跋周氏殖斋记一语,云殖之时义大矣哉。惜哉!龙溪寓以耕也,遂以其子联翩擢第,为殖之效。回也好学,其志恐不及此,此汉儒所谓经明则取青紫如拾地芥。安得殆庶作于九原,与之论夫学。壬辰闰月二十夜漏下数十刻,北涧某书于殖斋诸孙季舒景魏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