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京口 魏晋 · 无名氏
《晋书》曰:王恭京口。诛王国宝。百姓为此谣。按昔年食白饭。言得志也。今年食麦麸。麦麸尘秽。其精已去。明将败也。天公将加谴谪而诛之也。捻咙喉。气不通。死之祥也。败复败。丁宁之辞也。寻死。京都人行咳疾。而喉并喝焉。
昔年食白饭,今年食麦麸。
天公诛谪汝,教汝捻咙喉。
咙喉喝复喝,京口败复败(○《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诗纪》四十四。)
京口 魏晋 · 无名氏
刘谦之晋纪曰:王恭诛。童谣曰:
昔年食麦屑。今年食豆。
豆不可食。使我枯咙喉(○《御览》八百五十三。○逯案。此当为前谣之一部分。)
孝武帝太元末京口 魏晋 · 无名氏
 押齐韵
《晋书》曰:孝武帝太元末京口谣。寻王恭起兵诛王国宝。旋为刘牢之所败。故言拉飒栖也。
黄雌鸡。莫作雄父啼。
一旦去毛衣。衣被拉飒栖(○《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乐府诗集》八十八。《诗纪》四十四。)
云中诗 魏晋 · 无名氏
四言诗
《晋书》曰:时有人为云中诗以指斥朝廷曰云云。荆州王忱也。法护王珣。宁即王恭仙民徐邈字。安道戴逵字。
相王沈醉,轻出教命。
捕贼千秋,干豫朝政。
王恺守常,国宝驰竞。
荆州大度,散诞难名。
盛德之流,法护王宁。
仲堪仙民,特有言咏。
东山安道,执操高抗。
何不徵之,以为朝匠(○《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
京口民间谣二首 其一 魏晋 · 无名氏
 押职韵
《晋书》曰:王恭京口。民间忽有此谣。按黄字上字头也。小字字下也。寻如谣言。
黄头小人欲作贼。阿公在城下指缚得(○《晋书》五行志。《宋书》五行志。《诗纪》四十四。)
上疏论王恭 东晋 · 谢安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三
王恭超登清任,当虚心乘理(《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注引《晋中兴书》。)
王恭 魏晋 · 释僧检
 出处:全晋文
远,持,兄弟也,绰绰焉信有道风矣(《高僧传》。)
抗表罪状王国宝 东晋 · 王恭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九
将军国宝得以姻戚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以报时施,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
先帝登遐,夜乃犯阁叩扉,欲矫遗诏,赖皇太后聪明,相王神武,故逆谋不果。
又割东宫见兵以为己府。
谗疾二昆甚于雠敌。
与其从弟绪同党凶狡,共相扇动。
此不忠不义之明白也。
以臣忠诚,必亡身殉国,是以谮臣非一。
赖先帝明鉴,浸润不行。
赵鞅兴之甲,诛君侧之恶。
臣虽驽劣,敢忘斯义(《晋书·王恭传》,《魏书·晋司马德宗传》。)
会稽王道子 东晋 · 桓玄
 出处:全晋文
贼造近郊,以风不得进,以雨不致火,食尽故去耳,非力屈也。
昔国宝卒后,王恭不乘此威入统朝政,足见其心非侮于明公也,而谓之非忠。
今之贵要腹心,有时流清望者谁乎?
岂可云无佳胜,直是不能信之耳。
用理之人,然后可以信义相期,求利之徒,岂有所惜而更委信邪?
尔来一朝一夕,遂成今日之祸矣。
阿衡之重,言何容易,求福则立至,干忤或致祸。
在朝君子,岂不有怀,但惧害及身耳。
玄忝任在远,是以披写事实(《晋书·会稽王道子传》)
王孝伯 东晋 · 桓玄
 出处:全晋文
隆安二年九月十七日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太原王孝伯薨。
川岳降神,哲人是育。
既爽其灵,不贻其福。
天道茫昧,孰测倚伏?
犬马反噬,豺狼翘陆,岭摧高梧,林残故
人之云亡,邦国丧牧。
于以诔之,爰旌芳郁(《世说文学篇》注引《晋安帝纪》)
下书讨桓玄元兴元年正月 东晋 · 晋安帝
 出处:全晋文卷十二
竖子桓玄,故大司马不腆之息,少怀狡恶,长而不悛,遂与王恭,协同奸谋,阻兵内侮,三方云集,志在问鼎,窥拟神器。
赖祖宗威灵,宰傅神略,忠义奋发,罪人斯殒。
等猖狂失图,回舟鸟逝。
便宜乘会,歼除奸源,于时同异之论,用惑庙策,遂使王宪废挠,宠授非所。
犹冀当洗濯胸腑,小惩大诫,而狼心弗革,悖慢愈甚,割据江湘,擅威荆郢,矫命称制,与夺在手。
又对侍中王谧放肆丑言,欲纵凶毒,陵陷上京。
无君之心,形于音翰;
不臣之迹,日月弥著。
是可忍也,孰不可怀!
宜明九伐,以宁西
尚书令、后将军元显可为征讨大都督、督十八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以刘牢之为前锋,行征西将军,权领江州,命司马尚之沔水(《魏书·桓玄传》)
列叙元嘉赞扬佛教事 南朝宋 · 何尚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八
元嘉十二年五月乙酉,有司奏丹阳尹萧摹之上言,称佛化被于中国,已历四代,塔寺形像,所在千计,进可以击心,退足以招劝。
而自顷世以来,情敬浮末,不以精诚为至,更以奢竞为重,旧宇颓圮,曾莫之脩,而各造新构,以相夸尚,甲第显宅,于斯殆尽,材铜采,糜损无极。
违中越制,宜加检裁,不为之防,流遁未巳。
请自今以后,有欲铸铜像者,悉诣台自闻,兴造塔寺精舍,皆先诣所在二千石,通发本末,依事列言。
本州必须报许,然后就功。
其有辄铸铜制辄造寺舍者,皆以不承用诏书律论。
铜宅材瓦,悉没入官,奏可。
是时有沙门慧琳,假服僧次,而毁其法,著《白黑论》。
衡阳太守何承天,与琳比狎,雅相击扬,著《达性论》,并拘滞一方,诋呵释教。
永嘉太守颜延之太子中舍人宗炳,信法者也,检驳二论,各万馀言。
琳等始亦往还,未抵迹乃止。
因著《明佛论》以广其宗。
帝善之,谓侍中何尚之曰:「吾少不读经,比复无暇,三世因果,未辨致怀,而复不敢立异者,正以前达及卿辈时秀,率皆敬信故也。
范泰谢灵运每云:六经典文,本在济俗为治耳,必求性灵真奥,岂得不以佛经为指南邪?
颜延年之折《达性》,宗少文之难《白黑论》,明佛法汪汪,尤为名理,并足开奖人意。
若使率土之滨,皆纯此化,则吾坐致太平,夫复何事?
近萧摹之请制未全经通,即巳相示,委卿增损,必有以式遏浮淫,无伤弘奖者,乃当著令耳」。
尚之对曰:「悠悠之徒,多不信法,以臣庸蔽,独秉愚勤,惧以阙薄,贻点大教。
今乃更褒拂,非所敢当。
至如前代群贤,则不负明诏矣。
中朝已远,难复尽知;
渡江以来,则王导周顗,宰辅之冠盖,王蒙谢尚,人伦之羽仪,郤超、王坦、王恭王谧或号绝伦或称独步,韶气贞情,又为物表。
郭文谢敷戴逵等,皆置心天人之际,抗身烟霞之间。
高祖兄弟,以清识轨世,王元琳昆季,以才华冠朝,其馀范汪孙绰张玄、殷觊略数十人,靡非时俊。
论所列诸沙门等帛昙邃者,其下辈也。
所与比对,则庾元规
自邃以上,护诸公,皆将亚迹黄中,或不测人也。
近世道俗较谈便尔。
若当备举夷夏,爰逮汉魏,奇才异德,胡可胜言?
宁当空失性灵,坐弃天属,沦惑于幻妄之说,自陷于无征之化哉。
陛下思洞机表,虑象外,钩深致远,无容近取于斯。
自臣等以降,若能谨推此例,则清信之士,无乏于时,所谓人能弘道,岂虚言哉。
慧远法师尝云:『释氏之化,无所不可,适道固自教源,济俗亦为要务』。
世主若能剪其讹伪,奖其验实,与皇之政,并行四海,幽显协力,共敦黎庶,何文景,独可奇哉。
使周汉之初,复兼此化,颂作刑清,倍当速耳。
窃谓此说,有契理奥。
何者?
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矣。
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厚矣。
传此风训,以遍宇内,编户千万,则仁人百万矣。
此举戒善之全具者耳。
若持一戒一善,悉计为数者,抑将十月二三矣。
夫能行一善,则去一恶;
一恶既去,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则万刑息于国。
四百之狱,何足难错?
《雅》《颂》之兴,理宜倍速。
即陛下所谓坐致太平者也。
论理则其如此,征事则臣复言之。
前史称西域之俗,皆奉佛敬法,故大国之众数万,小国数百,而终不相兼并。
内属之后,习俗颇弊,犹甚淳弱,罕行杀伐。
又五胡乱华以来,生民涂炭,冤横死亡者,不可胜数,其中误获稣息,必释教是赖。
佛图澄入邺,而石虎杀戮减半;
洮池塔放光,而苻楗椎锯用息。
蒙逊反噬无亲,虐如豺虎,末节感悟,遂成善人。
法逮道人,力兼万夫,几乱河渭,面缚甘死。
以赴师范,此非有他,敬信故也。
夫神道助教,有自来矣。
雷霆所击,暑雨恒事,及展庙遇震,而书为隐慝;
之朝,冤死者不可称纪,而周宣晋景,犹以深刑受祟。
检报应之数,既有不符;
征古今之例,只更增惑。
以经文载之,以彰劝戒,万一影像,犹为深切,岂若佛教,责言义则有可然可信之致。
考事实又无乖巳妄之咎。
且观世大士所降近验,并即表身世,众目共睹,祈求之家,其事相继,所以为劝戒,所以为深切,岂当与彼同日而谈乎?
而愚暗之徒,苟遂毁黩,忽重殉轻,滞小迷大,恚僧尼之绝《片半》育,嫉像塔之费朱紫,此犹生民覆载之德,日用而不论;
吏司苦堙瘗之劳,有时而诋慢。
慧琳承天,盖亦然耳。
萧摹启制,臣亦不谓全非,但伤蠹道俗,最在无行僧尼,而情貌难分,未可轻去。
金铜土木,虽糜费滋深,必福业所寄,复难得顿绝。
臣比思为斟酌,进退难安。
今日亲奉德音,实用夷泰」。
吏部郎羊玄保在座,进曰:「此谈盖天人之际,岂臣所宜预。
窃恐秦楚论强兵之术,孙吴尽吞并之计,将无取于此邪」?
帝曰:「此非战国之具,良如卿言」。
尚之曰:「夫礼隐逸则战士怠,贵仁德则兵气衰。
若以孙吴为志,苟在吞噬,亦无取之道,岂唯释教而已」。
帝悦曰:「释门有卿,亦犹孔氏之有季路,所谓恶言不入于耳(《弘明集》。)」。
上书理宋建平王景素 南齐 · 刘琎
 出处:全齐文卷十八
臣闻曾子孝于其亲而沈乎水,介生忠于其主而焚于火,何则?
仁也不必可依,信也不必可恃。
昔者墨翟议云梯于荆台之下,宋人逐之;
为卫军隐难于晋,公子殪之;
李牧北逝强胡之旗,南拒全秦之卒,赵王不图其功,赐以利剑;
陈蕃白首固义,忘生事主,汉灵不明其忠,卒被刑戮。
彼数子者,皆身栖青云之上,而困于泥尘之里,诚以危行不容于衰世,孤立聚尤于众人,加谗谄蛆蛊其中,谤隙蜂飞而至故也。
臣闻浸润之行,骨肉离绝,疑似一至,君臣易心,此中山所以歔欷奏乐,孟博所以慷慨囊头者也。
臣每惟故举将宋建平王之祸,悲彻骨髓,气凝霜霰。
璇鼎启运,人神改物,生罪尚宥,死冤必申。
臣诚不忍王之负谤而不雪,故敢明言其理。
臣闻孝悌为志者,不以犯上,曾子不逆薪而爨,知其不为暴也;
秦仁获麑,知其可为傅也。
臣闻王之事献太妃也。
朝夕不违养,甘苦不见色。
帐下进珍馔,太妃未食,王投箸辍饭。
太妃起居有不安,王旁行蓬发。
臣闻求忠臣者于孝子之门,安有孝如王而不忠者乎?
其可明一也。
泰始元徽中,王公贵人无谒景宁陵者,王独抗情而行,不以趋时舍义,出镇入朝,必俛拜陵所。
王尚不弃先君,岂背今君乎?
其可明二也。
王博闻而容众,与谏而爱士,与人言呴呴若有伤。
闻人之善,誉而进之,见人之恶,掩而诲之。
李蔚之,蓬庐之寒素也,王枉驾而讯之;
何季穆等,宣简王之旧也。
提挈以升之,王虚己以厚天下之士,不欲伤一人之心,何乃亲戚图相菹脍乎?
其可明三也。
臣昔以法曹参军,奉讯于听朝之末。
王每断狱,降声辞,和颜色,以待士女之讼。
时见夏伯以童子缧絷,王怆然改貌,用不加刑。
徐州尝岁饥,王散秩俸帛,以继民之乏。
蠲理冤疑,咸息繇务,所在皆有爱于民。
臣闻善人,国之纪也。
安有仁于民庶,而虐其宗国者乎?
其可明四也。
王脩身洁行,言无近杂,内去声酌之娱,外无田弋之好。
每所临践,不加穿筑,直卫不繁,第宅无改。
荆州高斋,刻楹构,王废而不处。
昔朝廷欲赐王东陵甲第,又辞而不当。
两宫所遗珍玩,尘于笥箧。
无他嬖私,不耽内宠,姬嫱数人,皆诏令所赐。
王身食不逾一肉,器用瓦素,时有献镂玉器,王顾谓何昌寓曰:「我持此安所用哉」?
乃谢而反之。
王恭己蹈义若此。
其可明五也。
王之在荆州也,时献太妃初薨,宋明帝新弃天下。
京畿诸王,又相继非命,王乃征入为太常,楚下人士并劝勿下,王谓:「为臣而距先皇之命,不忠;
为子不奉亲之窀穸,不孝」。
于是弃西州之重,而匍伏北阙
王若志欲倔强,便应高枕江汉,何为屈折而受制于人乎?
其可明六也。
王名高海内,义重太山,耆幼怀仁,士庶慕德。
故从昏者忌明,同枉者毁正,搦弦为钩,张一作百,行坐咳嚏,皆生风尘。
王季符负罪流谤,事会谗人之心,权丑相扇,鸱枭奋翼。
王虽遘悯离凶,而诚分弥款,散情中孚,挥斥满素。
虞玩之衔使归旋,世子入质京邑,续解徐州,请身东第,后求会稽,降阶外抚。
虞玩、殷焕实为诠译,诚心殷勤,备留圣听。
王若侜张跋扈,何事若斯?
其可明七也。
自是以后,日同殊论,苍梧之衰德既彰,群小之奸慝弥广,下盈其毒,上不可依。
时长王并见诛锄,公卿如蹈虎尾,众人翕翕,莫不注仰于王。
厢阁诸人,同谋异志,王心不从利,忠不背本,执周天锡而斩之,以距王宜与等,遣司马孙谦归款朝廷。
王若欲拟非觊,宁当如此乎?
其可明八也。
是年五月以后,道路皆谓阮佃夫等欲潜图宫禁,因兵北袭,而黄回高道庆傅构其事,武人奖乱,更相恐胁。
至六月京师征赋车徒,将讲众北垒,都鄙疑骇,佥言衅作。
垣祗祖因民情嚣荡,扬声北奔,绐辞惑众,穷乱极祸。
会州人自都还,说:「掖门已闭,殊不知台中安不」?
王既素籍异论,谓为信然,收率疲弱,志在投散,冰炭在怀,但恐迟后。
何图兵以顺出,翻为逆动乎?
夫往来之人,喧哗幻惑,皆出辇毂,非从徐州起也。
且台以六月晦夜无何呼北兵已至,皆登陴抽刃,而朱方七月朔犹缓带从容,其晚京都变乱,始乃鸠兵简甲耳,王岂先造祸哉!
其可明九也。
王闻京室有难,坐不安,食不甘,言及太后,未尝不交巾掩泣。
又临危之际,抚槛而叹曰:「吾恐三才于斯绝矣」。
兹岂不诚在本朝,以天下为忧乎。
自非深忠远概,孰能身灭之不恤,独眷眷国家安危哉?
其可明十也。
夫王起兵之日,止在匡救昏难放殛奸盗,非它故也。
请较言之。
当时君臣之道,治乱云何?
杨运长阮佃夫,为有罪耶?
无罪耶?
若其无罪,何故为戮?
若其有罪,讨之何辜?
王岂不知君亲之无将乎?
顾以救火之家,岂遑先白丈人,非不恭也。
徒以运属陵丧,智力无所用之,蹉跌倾覆,此乃时也,岂谓反乎?
果然今日王亡,明日宋亡,王何负于社稷,何愧于天下哉!
臣闻武王克商,未及下车,而封王子之墓,汉高定天下,过大梁,蹑燕、代,脩信陵之祀,存望诸之裔;
晋世受命,亦追王凌之冤,而诏其孙为郎。
比干,殷辛之罪人也;
无忌,魏之疑臣也;
乐毅,燕之逃将也;
彦云
齐之贼而晋害也。
适逢圣明之君,革运创制,昭功诚,荡嫌怨,清议以天下之善也。
或殊世而相明,故四贤咸济其令问,三后驰光于万叶,君子荣其辉,小人服其义。
今陛下尊英雄之高轨,振逸世之奇声,何至仍衰世之异议,以掩贤人之名哉。
若王之中外不明,终始慆德,臣惧方今之人,不复为善矣。
且世之兴衰,何代无有,今齐苗裔万世之后,其能无污隆乎。
苟前良可废,何以劝后之能者。
伏愿上同周、汉、西晋之如彼,下为来胤垂范之如此。
傥能隆明诏,笺枉道,使往王得洗谤议,拯冥魂,赐以王礼反葬,则民之从义,犹若回风之卷草也。
臣闻鹳鸣皋垤,则降阴吐雨;
腾蛇耸跃,而沈云郁冥。
但伤臣言轻落毛,身如横芥,神高听邈,终焉莫省,直欲内不负心,庶将来知王之意耳(《宋书·建平王宏传》)
谏纳侯景 南梁 · 萧介
 出处:全梁文卷二十四
臣抱患私门,窃闻侯景涡阳败绩,只马归命,陛下不悔前祸,复敕容纳。
臣闻凶人之性不移,天下之恶一也。
吕布丁原以事董卓,终诛董而为贼;
刘牢反王恭以归晋,还背晋以构妖
何者?
狼子野心,终无驯狎之性;
养虎之喻,必见饥噬之祸。
侯景兽心之种,鸣镝之类。
以凶狡之才,高欢翼长之遇,位忝台司,任居方伯,然而高欢坟士未干,即还反噬。
逆力不逮,乃复逃死关西
字文不容,故复投身于我。
陛下前者所以不逆细流,正欲以属国降胡以讨匈奴,冀获一战之效耳。
今既亡师失地,直是境上之匹夫,陛下爱匹夫而弃与国之好,臣窃不取也。
若国家犹待其更鸣之晨,岁暮之效,臣窃惟侯景必非岁暮之臣;
弃乡国如脱履,背君亲如遗芥,岂知远慕圣德,为江淮之纯臣!
事迹显然,无可臻惑。
一隅尚其如此,触类何可具陈。
臣朽老疾侵,不应辄干朝政;
但楚囊将死,有城之忠,卫鱼临亡,亦有尸谏之节。
臣忝为宗室遗老,敢忘刘向之心。
伏愿天慈,少思危苦之语(《梁书·萧介传》)
谢赵王赉白罗袍裤启(《艺文类聚》「白」作「皂」)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
某启,垂赉白罗袍裤一具。
程据上表,空论雉头;
王恭入雪,虚称鹤氅。
末有悬机巧11[B],变蹑奇文,凤不去而恒飞,花虽寒而不落,披千金之暂暖,弃百结之长寒,永无黄葛之嗟,方见青绫之重。
天山之积雪,尚得开衿;
冒广夏之长风,犹当挥汗。
白龟报主,终自无期;
黄雀谢恩,竟知何日(《艺文类聚》八十五,《文苑英华》六百五十五)
益州温江县任君神道碑678年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丞相之尊官大位。
乘轮满于十人。
齐景公利用厚生
有马盈于千驷。
羽旄冠剑。
摐金鸣玉叠其前。
苑囿池台。
清歌妙舞喧其后。
崇高在于宠禄。
大欲存于食货
义然后取。
横玉带以当仁。
道不虚行。
坐盐梅而自得。
若乃时之不与。
数之不通。
贵贱任于天。
穷通由于命。
左太冲之咏史。
下僚实英俊之场。
嵇叔夜之著书。
贱职为老庄之地。
虽复势力以高下相悬。
尊卑以商周不敌。
孔宣父中都小宰
幽厉多谢于陪臣。
陈仲弓太邱之一官。
公卿有惭于县
是以德成者上。
道在斯尊。
陶潜则安枕北窗。
言偃则鸣弦东武
抑扬足以仪四海。
顾盼足以破三军。
代有人焉。
斯为盛矣。
公讳晃。
乐安博昌人也。
其后因官。
遂家蒲州之永乐。
天子令德。
轩皇为诞姓之源。
诸侯计功。
薛国在宗盟之后。
西京执法
则有御史大夫
东汉循良。
则有会稽都尉
任光乡里之忠厚。
任隗朝臣之鲠直。
益州从事
术数知名。
临海真人。
清贞克巳。
况乎东西海岱。
强齐九合之都。
表里山河
全晋三分之国。
车马雷骇。
衣冠鼎盛。
盟书百代。
可谓功臣
迁徙邱陵。
实惟豪族。
曾祖显。
祖熙。
考憬。
并策名天爵
独步人师。
怀素履之幽贞。
保黄裳之元吉
张家碑碣。
荆州有七代孝廉
荀氏乡亭
颍川有八人才子。
君外资刚健。
内育文明。
合千载圣贤之间。
钟五行金木之秀。
王恭濯濯。
春柳怀风。
和峤森森。
寒松列景。
曾参之孝。
史鱼之直。
子夏之文。
冉求之艺。
先王德行。
固名言而在兹。
大圣温良。
亦颠沛而于是。
当朝一见。
许其王佐之才。
行路相逢。
加以美人之赠。
解褐为家令主簿
王太子之位。
赫赫前星。
天地长男之宫。
岩岩左阙。
出身事主。
元良永固于万邦。
束发登朝。
匕鬯不惊于百里。
秩满。
将作监主簿
千门万户
张华穷壮丽之图。
东主西宾
班固尽讴谣之致。
职掌宫观
是名将作。
大司马桓温之府。
绩用在于元琳
大将军窦宪之曹。
文章寄于亭伯
累迁右卫长史
南京左掖。
上将陪藩。
北落师门。
天军列卫。
东观汉记。
梁统有清白之名。
中兴晋书。
薛兼有恪勤之誉。
诏迁朝散大夫
益州温江县
华阳西极。
汉水东流。
背面通秦越之乡。
左右夹巴凉之城。
风烟可接。
悬车束马之山。
云物潜通。
织女牵牛之象。
神仙所宅。
则有二十四居。
途路所经。
则有五千馀里。
金城石郭。
还闻上代之风。
国富人安。
时听中和之乐。
于是乎龙泉独断。
龟兆旁求。
品命千名。
封疆万户
过亭长。
乘轩之望可知。
且诣中军
理剧之才有属。
旌孝悌。
劝农桑。
省徭役。
恤鳏寡。
所以一县称平。
所以百城尤最。
萧育杜陵男子。
不入后曹。
黄浮非乡里所知。
不宽同岁。
洛阳行马。
门士无心。
齐国池鱼。
权家绝望。
郑文公邵陵之县。
但称男子之名。
师尚父灌坛之乡。
唯有神人之哭。
实谓枢机八座。
上下三阶。
岂惟缚柱鞭丝。
操刀制锦
巫马期之任力。
弊起乘星。
钟离意之悦人。
灾生解土。
享年五十有九。
仪凤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卒于官第。
夫人姚氏。
徵士神俊之女也。
寿邱仙叶。
妫水灵苗。
姚信之玑衡。
姚光之术艺。
明星燄燄。
不临太邱之前。
暮雨沈沈。
不散巫山之曲。
妇人谓嫁。
女子有行。
织纴组紃。
枣脩榛栗。
南斗千龄之匣。
忽怆沈江。
北方三代之仪。
终悲其穴。
先以咸亨三年七月二日
终于西京翊善里之私第。
仪凤三年冬十一月一日
归祔于永乐县历山之平原。
卜虞芮之閒田
带关河之设险。
居人致祭。
桐乡朱邑之祠。
怪石成坟。
叶县王乔之
君燕赵奇士。
神仙中人
容貌魁梧。
衣冠甚伟。
扬子云之穷巷。
好事来游。
段干木之闾居。
通侯展敬。
自陈力就列。
居家可移。
妾本绝于织蒲
马无闻于食
原子思之厚秩。
遍给乡人。
孔文举之中樽。
延留坐客。
加以备观图史。
尤精释教。
梦幻泡电。
知一切之皆空。
园林货财。
见三阳之巳净。
遭时屯坎。
浮生蹇剥
佳人不再。
荀奉倩伤神
赤子无期。
潘安仁之惨恸。
天乎到此。
命也如何。
及其瞑目少城
归魂旧壤。
平原古树。
唯馀孺子之坟。
春露秋霜。
非复皋陶之祀。
于是乡邻作主。
朋友加麻。
撰德铭之于素常。
披文刻之于翠石。
鲁哀公仲尼之诔。
天不慭遗。
蔡伯喈为有道之碑。
人无愧色。
其铭曰。
轩帝之族。
汉朝之臣。
西州智士。
东海真人。
豪杰天纵。
衣冠日新。
实生其德。
必有其邻。
道在为贵。
知几则神。
气冲南斗。
价直西秦
大蒙之信。
太平之仁。
辨穷非马。
学究成麟。
孝友为政。
观光利宾。
重明比德。
少海为
宫室之象。
南斗北辰。
甲兵之卫。
阊阖钩陈。
山控金马。
江回玉轮。
天文井络。
地纪梁岷。
庭前置水。
甑内生尘
园蚕有绩。
野雉来驯。
时命屯蹇
生涯苦辛。
宝钗虚赠。
玉树长沦。
辅德无辅。
亲仁不亲。
百年夭枉。
一旦归真
雷鸣之下。
长河之滨。
旌旃委郁。
徒御逡巡。
悲风汨起。
血下沾巾。
死而可赎。
人百其身。
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706年 初唐 · 沈佺期
五言排律 押齐韵 创作地点:越南义安省荣市
引用典故:涸鲋 触藩羝 梦蝶 铜柱 然脐 金鸡
家住东京里,身投南海西。
风烟万里隔,朝夕几行啼。
圣主讴歌洽,贤臣齐。
忽闻铜柱使,走马报金鸡
弃市沾皇渥,投荒漏紫泥。
魂疲山鹤路,心醉跕鸢溪。
天鉴诛元恶宸慈恤远黎。
五方思寄刃,万姓喜然脐
自幼输丹恳,何尝玷白圭
承言窜遐魅,雪枉间深狴。
坟垄无由谒,京华岂重跻。
炎方谁谓广,地尽觉天低。
百卉杂殊怪,昆虫理赖暌。
闭藏元不蛰,摇落反生荑。
疟瘴因兹苦,穷愁益复迷。
火云蒸毒雾,阳雨濯阴霓
周乘交趾王恭辑画题。
少宽穷涸鲋,犹悯触藩羝
配宅,斑苗接野畦
山空闻斗象,江静见游犀。
翰墨思诸季,裁缝忆老妻。
小儿应离褓,幼女未攀笄。
梦蝶翻无定,蓍龟讵有倪。
谁能竟此曲,曲尽气酸嘶。
江上答崔宣城753年 盛唐 · 李白
五言排律 押冬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引用典故:貂裘 鹤氅
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
寻仙下西岳陶令忽相逢。
问我将何事,湍波历几重。
貂裘季子鹤氅王恭
谬忝燕台召,而陪郭隗踪。
水流知入海,云去或从龙。
树绕芦洲月,山鸣鹊镇钟。
还期如可访,台岭荫长松。
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754年 盛唐 · 李白
 创作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
引用典故:鹤氅 相如鹔鹴 谢朓
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
谢朓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
粉图珍裘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
文章彪炳光陆离,应是素娥玉女之所为。
轻如松花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
远山积翠横海岛,残霞飞丹映江草。
凝毫采掇花露(一作雾)容,几年功成夺天造
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晖。
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
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
群仙长叹惊此物,千厓万岭相萦郁
骑白鹿行飘飖,手翳紫芝笑披拂。
相如不足跨鹔鹴王恭鹤氅安可方。
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玉皇
下窥夫子不可及,矫首相思空断肠。
秘监每有美酒独酌独醉但蒙诗报不以饮招辄此戏酬兼呈梦得836年 唐 · 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蓬山仙客下烟霄,对酒唯吟独酌谣
不怕道狂挥玉爵(记云:饮玉爵者弗挥),亦曾乘兴解金貂(吴监前任散骑常侍
君称名士誇能饮王孝伯云:但常无事,读离骚,痛饮,即可称名士),我是愚夫肯(一作可)见招独酌谣云:愚夫子不招)
赖有伯伦醉伴,何愁不解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