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齐励” 相关资源
诗文库
詹氏忠勇世家 宋末元初 · 胡升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七二、《新安文献志》卷六四
盖闻忠义者,天地之常经,人心之固有,初不待赏诱乎前、刑驱乎后而为之也。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
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当天下久安之馀,狃于承平之乐,其刚心锐气败于骄愞而不复振,卒有寇盗之变,则心悸而股慄,徬徨四顾,搏手无策,终于沦胥而已。
唐之开宝,人物繁阜,烟火万里,天下泰然无事。
一旦禄山丑类崛起,天下之民鸟飞云散,乞为囚虏之不暇,奚暇以忠义自奋而与抗哉!
河北二十四郡,若蹈无人之境。
而固守平原,以死禦之,屹不可犯者,独一颜真卿,而明皇不知其何如人,兹岂平昔有眷遇之素,而欲以是报之哉!
真卿之意,以为忠义者,天地之常经,人心之固有也。
婺源詹氏之忠义,其殆斯人之徒欤?
詹氏世居婺源庐坑,土人谓之「詹村」。
有讳必胜者,勇而敢为。
僖宗光启初,因官闽中,与光州刺史王绪领军至漳州
王绪死,王潮代之,必胜在军中与潮之弟审知善,审知荐必胜为军校
至昭宗景福初遣审知收福州属城。
相持日久,未有功,审知忧之。
忽一夕召诸军校问攻城之计,诸校所言皆不合。
必胜进曰:「某观此城东北壮,西南虚,若多设疑兵以持其东北,预选敢死士夜穴其西南,城必破矣」。
审知称善,擢必胜为先锋兵马使,领军率敢死士攻其西南。
越二日而城陷,必胜冒矢石先登,没于城壕。
审知悼之,俾厚殡于州城西南。
奏其功,赐庙额曰「奉忠」。
必胜五世孙曰光国
光国善骑射,尝试京师,得武举兵部,慷慨有大志。
青溪方腊作乱,诏下能捕杀者有优赏。
光国召族人之勇者瑞、彦达与剧饮,酒酣,激之曰:「今贼已烧婺源县,其势必至吾乡,我曹岂容坐视而窜匿?
彼贼虽炽,皆亡赖之人,蚁附之耳。
兵非素习,誓当共击之」。
瑞、彦达曰:「计将安出」?
光国曰:「兵在锐,不在多,多适为累耳。
吾族中子弟可用者不下三十人,佃客仆隶可用不下百二十人。
二兄为佃仆之倡,我率子弟从之」。
瑞、彦达曰:「子之言,我之志也」。
于是立籍定数,某用弓矢,某用刀剑。
日椎牛设酒,训练之。
忽有报者曰:「贼已宿双路口矣」。
时宣和三年正月一日也。
光国瑞、彦达坐旗下,列其众于前,光国对众誓曰:「国家累朝以仁恩养活百姓,何负于天下?
今方贼敢作乱,此不过无知禽兽,自取屠戮。
今我以顺伐逆,必胜之。
汝等并力并进,有死无二。
若破此贼,我当陈乞朝廷,赏汝等之功」。
众皆听命。
于是瑞、彦达各率刀鎗手伏青山峡东去二百步,鸣金鼓以挠贼。
光国率弓箭手伏青山对岸之南山上。
贼分二队以进,其一自青山之北越岭而下,以出众之不意。
其一自源口穿鹿角槎而入,以牵制援兵。
光国望见贼将入青山峡,厉声呼曰:「齐励杀贼」!
瑞、彦达各率佃仆自青山,光国率弓箭手自南山用毒箭射之,皆一跃而倒,杀伤甚多。
矢尽,率子弟舍弓渡水,用短兵与刀鎗手并力合战,呼声动山岳,杀贼千馀人于水中,水为之赤,馀众败走。
光国瑞、彦达及子弟佃仆等二十一人以力战俱没于阵,其馀亦皆重伤。
有中二十馀伤而不死,随水流出,得一菖蒲石而上者,族人德仁也。
其母寻而呼之,犹能微声以应。
其后取菖蒲石归,起花砌奉之。
始青山之倡义也,族人巨源出帑为盟主。
及贼入,巨源坐而骂曰:「人乱法不乱」。
遂遇害。
自此败,寖以不振,遂归帮源洞,伏诛。
其窃发止八十二日。
瑞平日常持一蛮牌,重五十斤上下,皆冒以刃,转轮如飞。
彦达初为广福寺僧,武艺过人,两手能用双刀,其勇亚于瑞,与光国三人齐名。
乡人感其义,相与祀之,号忠勇丛祠
光国长子曰世勋,次子曰世绩。
世勋修伟沉毅,恂恂似不能言,在县挥金如土。
当机而发,其勇莫敌。
绍兴三十年,累用荐,为舒城县民兵正将,而世绩副之。
世勋以民兵怯弱不足以立事,乃转招募,得六百二十八人。
不问其所从来,惟强壮是与。
淮西帅奇之,荐为义兵部将
世勋推诚延纳,得士之欢心,亡命之徒闻其风而悦之。
期约月一会,椎牛酒,以二十五人为一队。
队有长,十二队为一部,部有将。
置义士簿,具姓名、乡贯、父母、妻子,离军之日、所居之地,皆谓之义士。
假之资,使之阜通,以赡其衣食之费。
犒设之馀,使分其肉与贫者,示之仁。
戒其窃发,禁其骗挟,示之义。
聚会之际,长者居前,少者居后,示之礼。
牛酒将竭,再与之约,至期则世勋先至,示之信。
三月十月,人人壮健,皆奋勇愿效死力。
至前十一月一日,各散去,安其家人而抚其党。
闰十一月一日,悉会于县南二十五里栲栳原。
十一月十三日,金人数千骑忽至舒城,烧县市,烟焰烛天。
世勋望见,叹曰:「天不使我成功邪?
义士既散,乌可以疾来也」?
次日早,义士至者才六十人。
世勋引之入栲栳原,方议遣人促义士,北兵千馀骤至原,大呼曰:「詹将军可速降,统军使来招汝,奏之以官」。
世勋叱之曰:「我大宋义士,岂肯降?
汝无多言,可来共决死」!
部将王悦、王僎等直前奋击。
原中狭而险,北兵失利,遂败而大奔。
北兵怒,世勋骂不已,攒箭射之,世勋额被一箭,身受四箭。
伤重,一夕无语,亦不呻吟。
次日早,呼其子大渊,戒之曰:「我今死矣,汝必继我之志」。
言终而卒。
少顷犹能张目视人,其长子辅谓大渊曰:「父告尔未答,故视汝也」。
大渊于是抚父之额而号泣曰:「父苟终,所不尽力于中原者,有如栲栳原」。
乃瞑目,因裹之以被数重,瘗栲栳山中。
亲随黄福等侍其子归乡,悉具其实,父老至今尚能言之。
后五年,始改葬焉。
方义兵散去而未集也,世勋自料力不能敌。
戚方握重兵守北狭关,世勋以书说曰:「北兵在舒城者,某知其无能为也
太尉握重兵在此,去县五十里,岂可坐视其残吾民乎?
太尉畀以千骑,必为太尉破之。
若幸而成功,某岂敢专之哉!
太尉亮其忠赤」。
观之,踌躇不报。
识者谓世勋智略,世绩骁勇,使义兵尽会,则兄弟相卫,如左右手,未必无功。
惜乎迫于险而急于战也。
后大占籍浮光,乡人悼必胜、世勋俱以忠义没王事,并绘于丛祠。
必胜居中,巨源次之,光国瑞、彦达又次之,世勋居彦达下。
子弟弓箭手绘于东壁,西向;
刀鎗手绘于西壁,东向。
在阶上。
佃仆弓箭手绘于东壁,西向;
刀鎗手绘于西壁,东向。
在阶下。
必胜、世勋亲随各二人,在佃仆之内,各有姓字位号
滕先生之家传碑在门内之左,郑府君之广记碑在门内之右。
往年灾旱,有求必应,不可悉数。
淳熙庚子绍熙甲寅庆元乙卯,岁皆大旱,祷于祠,霖雨踵至,岁大稔。
祠宇与所立碑多历年数,寖以弊坏,而丛祠之英爽则益显,或形于梦寐,或见于巫卜。
德仁年踰九十,仕为将仕郎,于忠勇祠之事,身履目击,乃率其族及耆老胡感洪等重建其祠而新之,群请于县,愿核实申奏,乞降封额。
大夫三山郑棫从之,且曰:「兹事若缓而实急,风教所关」。
奏赐祠额曰「忠勇」,赠五将军位秩有差。
又群谒于余,以忠勇祠传为请。
余同邑,其何所辞?
于乎!
詹氏之忠义,非恐负责于朝,而欲以死报之也,特忠勇所激,不容自遏,故遇寇盗常如鹰扬虎贲,必欲搏而噬之,以至婴锋镝,蹈白刃,死而弗顾。
夫岂区区者之所能决为哉!
彼其中必有所守,亦犹齐之王蠋、汉之、唐之辈,知有忠义而不知有其身。
人虽不知,而天则知之。
今詹氏子姓之繁,功名之会,日新月盛,而必胜之十一世孙复枢密刘公荐于朝,一文一武,同岁入仕,则天所以报詹氏之忠义亦不孤矣。
天下之士闻詹氏之风,慷慨自许,而日趋于忠孝之域,当何如哉!
余以是嘉之,故特发扬其事如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