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智严南朝宋 351 — 428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西凉州人
史失其姓。
以精进闻。
少寻师。
罽宾国摩天陀罗精舍。
受佛驮先尊者禅法。
三年有胜力。
佛驮器赏之。
西土道俗曰。
秦地乃有此道人耶。
秦因其增重。
佛驮跋陀者。
禅法之宗。
声名甚著。
请东游。
传法利生。
乃从俱还。
关中
久之跋陀僧挤嫉。
匡山
因依止山东
禅诵而已。
义熙十三年
宋武西征。
还至山东
始兴王恢从驾过庐。
与两比丘
各禅坐寂然。
恢弹指。
皆举目即敛。
不与言。
恢心奇之。
加敬焉。
即启武帝
延还都。
初无肯行者。
乃行至都。
住始兴寺。
恢又造东郊寺居之。
即枳园也。
元嘉五年
沙门宝云
译普曜广博净四天王等经。
不受别请。
食时至。
持钵入聚落一饭。
跏趺终日。
自念少于戒有缺犯。
疑当见于弃法中。
乃航海至天竺
请异尊者决之。
尊者为入定。
登内院问慈氏。
慈氏曰。
已得戒。
大喜。
罽宾无疾而化。
寿七十八。
罽宾法。
比丘化者。
必分凡圣地。
以阇维之。
有精进实行。
而人未知之。
将阇维于凡地。
而重不可举。
至圣地而轻。
以故知得道也。
西凉洲人也。
才干清秀。
业行精恳。
菜蔬布衣。
博施慈爱。
□□又疑儿童时曾受五戒。
有所犯。
后受具足。
恐不得戒。
积年禅观。
不能自决。
大为忧苦。
遂更与弟子智羽智达。
汎海重至天竺
以事问罗汉。
罗汉复不能决。
乃为入定。
往兜率问弥勒。
弥勒答云得戒。
大欢喜。
于是步还罽宾
无疾而卒。
时年七十八。
弟子智羽智达。
传此语(云云)。
释智严
西凉州人
弱冠出家。
便以精勤著名。
纳衣宴坐蔬食永岁。
每以本域丘墟志欲博事名师广求经诰。
遂周流西国进到罽宾
入摩天陀罗精舍。
从佛驮先比丘咨受禅法。
渐深三年功踰十载。
佛驮先见其禅思有绪。
特深器异。
彼诸道俗闻而叹曰。
秦地乃有求道沙门矣。
始不轻秦类敬接远人。
时有佛驮跋陀罗比丘
亦是彼国禅匠。
乃要请东归欲传法中土。
跋陀嘉其恳至。
遂共东行。
于是踰沙越险达自关中常依随跋陀止长安大寺
顷之跋陀横为僧所摈。
亦分散憩于山东精舍。
坐禅诵经力精修学。
晋义熙十三年
宋武帝西伐长安剋捷旋旆。
涂出山东
始兴公王恢从驾游观山川至严精舍。
见其同止三僧各坐绳床禅思湛然。
至良久不觉于是弹指。
三人开眼俄而还闭。
问不与言。
心敬其奇访诸耆老。
皆云。
此三僧隐居求志洁法师也。
即启宋武帝延请还都。
莫肯行者。
既屡请恳至。
二人推随行。
怀道素笃礼事甚殷。
还都即住始兴寺。
性爱虚靖志避諠尘。
乃为于东郊之际更起精舍。
即枳园寺也。
前于西域所得梵本众经未及译写。
元嘉四年
乃共沙门宝云译出普曜广博净四天王等。
在寺不受别请。
常分卫自资。
道化所被幽显咸服。
有见鬼者
西州太社间鬼相语。
严公至当避易。
此人未之解。
俄而至。
聊问姓字果称智严
默而识之密加礼异。
仪同兰陵萧思话妇刘氏疾病。
恒见鬼来吁可骇畏。
时迎说法。
始到外堂。
刘氏便见群鬼迸散。
既进为夫人说经。
疾以之瘳。
因禀五戒。
一门宗奉。
严清素寡欲随受随施。
少而游方无所滞著。
禀性冲退不自陈叙。
故虽多美行世无得而尽传。
未出家时
尝受五戒有所亏犯。
后入道受具足。
常疑不得戒。
每以为惧。
积年禅观而不能自了。
遂更汎海重到天竺咨诸明达。
值罗汉比丘具以事问罗汉。
不敢判决。
乃为入定往兜率宫咨弥勒。
弥勒答
得戒。
大喜。
于是步归至罽宾
无疾而化。
时年七十八。
彼国法凡圣烧身各处。
虽戒操高明。
而实行未办。
始移尸向凡僧墓地。
而尸重不起。
改向圣墓则飘然自轻。
弟子智羽智远。
故从西来报此徵瑞。
俱还外国。
以此推信是得道人也。
但未知果向中间若深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