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道妙” 相关资源
释道妙北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一名僧妙
先为冀州人
后徙河东蒲阪。
聪慧夙成。
持律严谨。
遍览群籍。
尤长于讲说。
而性谦抑冲退。
喜愠未尝见于颜面。
每下座。
必合掌忏悔云。
佛意岂凡夫所能测。
今所说者。
传之先师。
初非自擅也。
望大众察其是非。
布施欢喜。
由是从者云委。
俄归乡之常念寺。
仁寿寺也。
周太祖特加尊敬。
大统间
西域献佛舍利。
诏送妙寺供养。
因奉以顶戴。
晓夜旋仰。
如是一年
忽中宵放光满室。
宛转从窗隙出。
腾扇四远。
洞烛天地外。
人皆以为失火奔救。
既至见金瓶熠煜。
莫不赞叹。
乃烧香跪启曰。
众生已睹圣迹。
愿韬秘灵影。
反寂皈空。
于是光遂宛转入瓶。
尔夜欢呼之声闻数十里。
而寺有一僧。
卧房内独不觉知。
虽撼唤之自若也。
未几疠疾。
盖其业障所致云。
即今所谓佛骨者。
之亡。
光无复现矣。
然恒业涅槃。
其部分文句。
临机约截。
每讲不同。
所以学侣之英杰者。
乃所悦服而承袭也。
旺化之地。
酒肉悉绝。
遽以上掩之。
河表风俗顿变。
岂亦教令使然之哉 弟子昙延
见别传。
释僧妙
一名道妙
本住冀州
后居河东蒱坂禁行精苦。
聪慧夙成。
遍览群籍尤通讲论。
而禀性谦退。
喜愠不干其抱。
故每讲下座。
必合掌忏悔云。
佛意难知。
岂凡夫所测。
今所说者传受先师。
未敢专辄。
乞大众于斯法义若是若非布施欢喜。
时以解冠前彦行隆端达。
睹其虚己皆服其德义众益从之。
后住蒲乡常念寺。
仁寿寺也。
聚徒集业以弘法树功。
击响周齐甚高名望。
周太祖特加尊敬。
大统年时西域献佛舍利。
太祖以妙弘赞著续。
遂送令供养。
因奉以顶戴晓夜旋仰。
经于一年。
忽于中宵放光满室。
螺旋出窗渐延于外须臾光照四远。
腾扇其焰照属天地。
当有见者谓寺家失火。
竞来救之。
及睹神光乃从金瓶而出。
皆叹未曾有也。
仰瞻灵相涕泗交横。
乃烧香跪而启曰。
法界众生已睹圣迹。
伏愿韬秘灵景反寂归空。
于是光还螺旋卷入瓶内。
尔夜州治士女。
烧香赞叹之声。
闻于数十里。
寺有一僧睡居房内。
众共唤之惛惛不觉。
竟不见光相。
未几便遇厉疾。
咸言宿业所致。
遂有感见之差。
之云亡光不复现。
其本佛骨今仍在焉。
齐武平末
邺古城中白马寺
此是石赵时浮图澄所造。
本为木塔年增朽坏。
敕遣修之。
掘得舍利三粒。
一赤一白一青。
宝瓶盛之。
京邑贵贱共看。
心至者飒然上涌。
不信戏慢之俦倾亦不出。
时俗回邪者众。
齐王舅广武王胡长邕。
曾染佛宗。
敕令还俗。
虽居贵望不舍具戒。
置舍利于水钵。
请乞行道。
即见三枚相逐上水。
旋器右行。
七遍既满一时沈下。
邕与子弟更加深信。
讲解涅槃以为恒业。
叙略纲致。
久学者深会其源。
分剖文句。
皆临机约截遍遍皆异。
所以学侣罕成。
而为英杰者所美。
化行河表重敬莫高。
延及之乡。
酒肉皆绝。
现生以土掩覆。
并非由教令。
而下民自徙其恶矣。
学士昙延
承著宗本更广其致。
具见别传。
本住冀州
后居河东蒲坂
禁行精苦。
聪慧夙成。
遍览群籍。
尤通讲论。
而禀性谦退。
喜愠不干其抱。
故每讲下座。
必合掌忏悔云。
佛意难知。
岂凡夫所测。
今所说者。
传受先师。
未敢专辄。
乞大众于斯法义。
若是若非。
布施欢喜。
时中解冠前彦。
行隆端达。
睹其虚己。
皆服其德义。
众益从之。
后住本乡仁寿寺
聚徒集业。
甚高名望。
周太祖特加尊敬。
大统年。
西域献佛舍利。
太祖以妙弘赞佛法。
送令供养。
因奉以顶戴。
晓夜旋仰。
经于一年。
忽于中宵。
放光满室。
螺旋出窗。
渐延于外。
须臾光照四远。
腾扇其焰。
照属天地。
当有见者。
谓寺家失火。
竞来救之。
及睹神光。
乃从金瓶而出。
皆叹未曾有。
仰瞻灵相。
涕泗交横。
乃烧香跪而启曰。
法界众生。
已睹圣迹。
伏愿韬秘灵景。
反寂归空。
于是光还螺旋。
卷入瓶内。
尔夜州治士女。
烧香赞叹之声。
闻于数十馀里。
寺有一僧。
睡居房内。
众共唤之。
悯悯不觉。
竟不见光相。
未几便遇疠疾。
咸言宿业所致。
遂有感见之嗟。
之云亡。
光不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