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妙堪” 相关资源
释妙堪南宋 1177 — 1248
全宋诗
释妙堪(一一七七~一二四八)号笑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俗姓毛
得法于天童无用禅师
历住妙胜、金文、光笑、报恩、雪峰灵隐、净慈诸名刹。
理宗淳祐八年卒,年七十二。
事见《释氏稽古略》卷四、《佛祖纲目》卷九。
今录偈二首。
妙堪
号笑翁
慈溪毛氏子。
广颡平顶。
骨气清豪。
从野道钦受学。
以广记多闻称。
后一力参究。
息庵观金山
又走灵隐
松源
皆不契。
时无用居天童。
径造其室。
用问曰。
行脚僧游山僧
曰。
行脚僧。
用曰。
如何是行脚事。
提坐具便摵。
用曰。
此僧敢来这里持虎须。
俾参堂。
一日用举狗子无佛性话。
才儗开口。
用以竹篦劈口打。
应声呈偈曰。
大涂毒鼓。
轰天震地。
转脑回头。
横尸万里。
用颔之。
俾侍香。
寻命分座出世。
凡十坐道场。
皆海内名刹。
三被诏旨。
并诸名公卿推挽。
不得已而后就也。
禅宗重寄。
而不以其道自封。
其于佛浅深之说。
无不融了。
世出世法。
无不兼弘。
常曰。
于心有取舍。
识情未尽见。
法有彼此。
智眼未明。
天台旧无律宗。
居报恩也。
大卿齐公议。
合十寺为大刹。
戒坛
命负毗尼学者。
倡开遮持犯之法。
风励新学。
台始行南山宗也。
灵隐
山门逼近屠沽。
撒其庐。
揭关飞来峰外。
以限喧寂。
曰。
不可使旃陀罗气薰秽三宝也。
荆湖总臣。
以国乏用。
奏僧道得以出赀。
紫衣师号。
俾领住持。
闻之叹曰。
苟如是。
则千金之子。
皆可主法。
我道危矣。
因抗疏。
且致书秉钧轴者。
其议遂寝。
诏徙天童。
力辞。
东归翠岩。
筑室。
奉先世香火。
育王虚席。
有旨起师。
再辞。
不许。
乃奉诏。
表章大觉
祖述妙喜
秩然有序。
未几。
复下天童之命。
大参赵公
请主净慈。
皆固辞谢之。
俄示疾。
书遗表。
寺丞张公书通守
永嘉曹公来问疾。
从容叙世契移顷。
书偈曰。
业镜高悬。
七十二年。
一搥击碎。
大道坦然。
置笔泊然而逝。
禅师四明毛氏。
名妙堪
号笑翁
十岁授以世典。
过目成诵。
不悦也。
从野庵钦。
潜心释训。
竟为大僧。
无用全禅师之嘱。
住后以持纲不屈。
声达朝廷。
朝廷屡以名山居
去就自若淡如也。
一时争慕之。
初参源于灵隐不契。
偶禅者读全无用自赞曰。
匙挑不上个村夫。
文墨胸中一点无。
曾把虚空揣出骨。
恶声赢得满江湖。
悚然欲见
未及发。
全公访灵隐
心幸之。
松源引座。
乃曰。
适来松源和尚
举竹篦话。
令天童纳败缺。
诸人要知么。
听取一颂。
黑漆竹篦握起。
迅雷不及掩耳。
德山临济茫然。
懵底如何插嘴。
于此信入。
即随至天童。
告香入室。
全公赵州无字徵
拟对。
骤击之。
大悟曰。
大涂毒鼓。
轰天震地。
转脑回头。
横尸万里。
全公可之。
后出世妙胜。
迁金文。
又广孝。
始终不务姑息。
诚感徵应。
绍兴乙亥
祷雨。
有司欲援徽宗事例。
以道居僧之左。
而尊其符水之术。
力言不可。
遂退归雪窦。
天竟不雨。
童叟谣曰。
以右为左。
天曰不可。
四月五月
池潭起火。
闻于朝。
复旧序。
雨乃大通
卫藩遂以台山报恩请
台山旧无律宗。
乃议十寺为坛。
弘施毗尼。
于是四众云合。
化行南国。
乃至屠父行慈。
狗盗弭节。
奉诏住虎丘
未几升灵隐
卫王特建大慈寺
为开山首祖。
既而退隐上
台郡陈使君
邀居瑞岩
居无何。
又迁江心寺
淳熙壬寅年也。
当是时。
孝宗留神内典。
常制圆觉楞严经注。
普赐文臣。
又尝召对诸禅宗。
佛照光者。
出入禁廷。
以内观堂
禅师邸。
甚盛典也。
俄有奏。
令僧道买紫衣师号。
为大刹住持。
骇叹曰。
审是。
则商贾皆可主法耶。
吾道危矣。
即诣阙抗疏。
切直数千言。
议寝。
绍熙癸丑年
佛照再赴寿皇诏。
而育王席虚。
补之。
历主名坊。
机不虚发。
深怜根有利钝。
而法无小大。
尝以颂示诸学流曰。
车牛脑后痛加鞭。
弃却黄金抱碌砖。
逐恶随邪至今日。
即非心佛错流传。
又曰。
觉城东际老婆婆。
白发𣯶𣯶意气多。
与佛同生嫌见佛。
恶人无柰恶人何。
又曰。
柳毅传书只自知。
得便宜是落便宜。
亲生爱子都抛却。
痛惜深怜乞养儿。
犹以柬致石鼓夷曰。
先师法道。
惟我与公。
我既日就衰颓。
无足道者。
公今应迹灵隐
利生接物。
去就当如秋叶春云。
任缘聚散。
凡与公卿贵人相见。
务翻其窠窟。
绝其偷心。
若稍有院子
一念挂在胸次。
模棱苟合。
便成流俗阿师。
虽为万指住持。
何足贵也。
词甚激切。
庆元庚申春
书遗表上达。
并作短语。
张寺丞主后事。
乃趺坐白众曰。
业镜高悬。
七十二年。
一锤粉碎。
大道坦然。
再与曹通守诀别。
敛目而逝。
其僧腊六十也。
后嗣无文灿。
灿付愚叟鉴。
闽人
有实德。
元世祖诏住攴提。
赐号通悟明印
明印去妙喜
其世有五。
赞曰。
硕果不食。
厥功伟也。
当南迁后。
司衡多建中之馀。
至今方外。
以市名职。
吾道微矣。
公乃毅然拨乱。
而反之正。
功孰大焉。
谓之硕果非耶。
殊不知浩然纲领之节。
又原于妙喜云。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一
释妙堪字笑翁
姓毛氏四明人也。
广颡平顶,骨清气寒。
从野道钦受释学,依息庵观金山,参松源岳灵隐,皆无所契。
时无用居天童,径造其室。
用问之曰: “行脚耶?
游山耶?
”曰:“行脚耳。
”乃使参堂室中,常示狗子无佛性语。
一日拟议间,用以竹篦劈之,应声呈偈曰:“大荼毒鼓,轰天震地。
转脑回头,横尸万里。
”无用颔之,即命侍香。
已而报恩约公,礼之分座。
太守程公请主妙胜,迁金文,移光孝。
寻以卫王堂牒,除台之报恩。
天台旧无律宗。
大卿齐公议,合十寺为大刹,筑坛场,命负毗尼学者。
倡开遮持犯之法,风励新学。
闽帅王公请居雪峰
未几,诏住灵隐,嫌偪近屠沽,撤其庐,揭关飞来峰外避之。
卫王以大慈完美,力请开山,允之。
及王薨,乃庵居上
台州使君陈公以瑞严邀
无何,江心牒至,监丞使公,强之乃起净慈,诏下,固辞不获。
大参余公书来言:不可重违君命。
明年,荆湖总臣奏令天下僧众入訾,请紫衣封号者许之。
独忧焉,慨然谓所知曰:“朝廷果如是,则千金之子,皆得主法,吾道殆矣。
”乃奏疏论之,其事遂寝。
终宋之世,法之不坏,堪之力也。
诏徙天童,辞而东归。
翠岩育王虚席,有旨起,再辞不允。
天童书至,大参赵公请主净慈,谢之以疾。
俄书遗表,草启与张公,请主后事。
通守永嘉曹公来问疾,犹从容叙世次。
顷之,书偈曰:“业镜高悬,七十二年。
一槌击碎,大道坦然。
”掷笔而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