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师体” 相关资源
释师体南宋 1108 — 1179
全宋诗
释师体(一一○八~一一七九)号或庵俗姓罗黄岩(今属浙江)人。
年十五师妙智院守威,弱冠为沙弥,初参此庵元天台护国,后为虎邱瞎堂慧远师首座
历住吴之报觉,润之焦山
孝宗淳熙六年卒,年七十二。
南岳下十六世,护国此庵景元禅师法嗣。
有《语录》一卷传世。
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
 释师体诗,据《续古尊宿语录》所收《或庵体禅师语》及他书所录,编为一卷。
师体
号或庵
台州罗氏子。
初参此庵元布衲
天台护国。
因举庞马选佛颂。
至第三句。
此庵喝之。
大悟
遂匿迹深山中。
丞相钱象先
慕其为人。
致以天封。
出世。
师摇手曰。
我不解悬羊头卖狗肉也。
即宵遁去。
乾道初
瞎堂国清
因见师圆通像赞。
惊喜曰。
不谓此庵有此儿。
遍索之。
得之江心于稠人中。
请为第一座。
瞎堂迁虎丘。
师访焉。
平江道俗。
请住觉报。
觉报旧名老寿庵。
师曰。
先师嘱我。
他日逢老寿止。
今若合符契。
遂欣然应命入院。
小参曰。
道常然而不渝。
事有弊而必变。
江西南岳诸祖。
各稽古为训。
考其当否。
持以中道。
务合人心。
以悟为则。
所以素风泠然。
逮今未泯。
若约僧门下。
言前荐得。
屈我宗风。
句下分明。
沉埋佛祖。
然虽如是。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繇是。
缁素喜所未闻。
归者如市。
淳熙六年
焦山
将化示微恙。
手书附砚一只。
郡守侍郎曾。
逮至中夜说偈。
毕脱去。
年七十二也。
曾公以偈悼之曰。
翩翩只履逐西风。
一物浑无布袋中。
留下陶泓将底用。
老夫无笔制虚空。
曾亦知言者矣。
法以身为教。
不专于言。
曰。
林保子。
于道德。
又曰。
得一身之荣。
不如得一世之名。
得一世之名。
不如得一贤子。
使后学有师。
丛林有主。
呜呼。
天下之至私者。
无如此身。
远得一步身。
近得一步道。
故师二保三得之说。
诚绝世名言。
愿终身诵之。
不敢忘也。
或庵禅师
名师体
台州罗氏子也。
师事此庵
兄事简堂。
简堂既得契證。
因密言于此曰。
体公他日十倍于某。
愿和尚怜之。
此庵默然。
自是护国诸役。
皆遣任之。
勇于谋道。
虽百冗终岁。
未见喜愠之色。
忽彻旨于此庵一喝之下。
乃投颂曰。
商量极处见题目。
途路穷边入试场。
拈起毫端风雨快。
者回不作探花郎。
此庵密书片纸而付曰。
老寿开花。
隹火结子。
乃匿迹天台
居无定所。
崖穴之士。
率得法利。
丞相钱公象先
遂以天封招提。
应世。
宵遁去。
钱公深为太息。
乾道初
远公瞎堂国清
因见题圆通像赞曰。
不依本分。
恼乱众生。
瞻之仰之。
有眼如盲。
长安风月贯今昔。
那个男儿模壁行。
惊喜曰。
不谓此庵有此儿耶。
遍索之。
得于江心寺
固于稠人中。
请充第一座。
僧问曰。
一种没弦琴
久居在旷野。
不是不会弹。
未遇知音者。
知音既遇。
未审如何品弄。
曰。
钟作钟鸣。
鼓作鼓响。
丛林杂然称善。
瞎堂迁虎丘。
就省。
道俗闻高风。
力以觉报兰若延之。
觉报旧名老寿庵。
忻然来就。
以为此地符先师所谶。
初住老寿。
衲子难搆。
瞎堂尝谓曰。
人之才器。
自有大小。
诚不可强。
故楮小者不可怀大。
绠短者不可汲深。
鸱鸺夜撮虱。
察秋毫。
昼出瞋目。
不见丘山。
盖分定也。
于是别展机宜。
以归来学。
室中常摩捋苕帚柄。
问学者曰。
依稀苕帚柄。
彷佛赤斑蛇。
学者拟议。
辄舞苕帚柄驱之。
老衲请其旨。
曰。
棒下无生忍。
临机不见爷。
僧传至虎丘瞎堂曰。
者个山蛮杜拗子。
放拍盲禅。
治你那一队野狐精。
闻说偈曰。
山蛮杜拗得能憎。
领众匡徒似不曾。
越格倒拈苕帚柄。
拍盲禅治野狐僧。
瞎堂知之大笑而已。
晚移焦山
上堂举临济四喝话。
乃召众曰。
者个公案。
天下老宿。
拈掇甚多。
第恐皆未尽善。
焦山不免四棱著地。
与诸人分明注解。
如何是金刚王宝剑咄。
如何是踞地狮子咄。
如何是探竿影草咄。
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咄。
若也未会。
拄杖子与焦山吐露看。
卓一下曰。
笑里有刀。
又卓一下曰。
毒蛇无眼。
又卓一下曰。
忍俊不禁。
又卓一下曰。
出门是路。
更有一机举话。
长老也理会不得。
又曰。
道生一
无角铁牛眠少室。
一生二。
祖父开田说大义。
二生三。
梁间紫燕语呢喃。
三生万物。
男儿活计离窠窟。
多处添少处减。
大虫怕吃生人胆。
有若无。
实若虚。
争掩骊龙明月珠。
是则是。
祇如焦山坐断诸方舌头一句。
作么生道。
肚无偏癖病。
不怕冷油齑。
拍禅床下座。
又云水率以十智同真。
浩浩商量。
曰。
朝暮三四。
岂良狙哉。
乃大书于僧堂曰。
阳春白雪非难和。
藻鉴水壶岂足观。
一把柳丝收不得。
和烟搭在玉阑干。
居士
爱问诸禅曰。
夫妇相打。
通儿子作證。
且道證父即是證母即是。
江湖对者。
不满其意。
寄以语曰。
小出大遇。
居士从此不问话。
淳熙己亥八月示疾。
召众言别曰。
先师结子之谶。
今其时矣。
众涕哀不已。
挥其手。
复弹指曰。
铁树开花。
雄鸡生卵。
七十二年。
摇篮绳断。
遂趋寂。
先一日。
手书并砚寄别侍郎曾公。
逮曾公奔至。
以偈恸曰。
翩翩只履逐西风。
一物浑无布袋中。
留下陶泓将底用。
老夫无笔判虚空。
赞曰。
千峰合岳。
岳影自崇。
万籁灵秋。
秋光自迥。
盖理之必然也。
瞎堂或庵于寂寞穷海之心。
岂閒相识哉。
或庵一出。
天下英灵霍然左袒。
揆厥所繇。
聱头之禅峻矣。
乃其后叶与瞎堂远公齐鸣。
岂非汉家子弟尽隆准乎。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师体字或庵
姓罗氏,台人也。
赋性醇朴,不随尘俗。
初在天台丞相钱公象先请主天封,师体即宵遁去。
宋乾道中,访瞎堂远于虎邱,吴人请主报觉,师体欣然从之。
曰:“先师教我逢老寿止,今信矣。
”盖报觉,旧名老寿庵也。
既悟夙因,聿修净德,芳声速鬯,契结时贤。
侍郎曾公相就问道,及曾公守润请主焦山,飞锡戾止,缁侣翕然。
淳熙六年己亥八月四日示微疾,手书并砚,一别曾公,逮中夜书偈辞众,掷笔而寂,年七十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