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应端” 相关资源
释应端南宋 1069 — 1129
全宋诗
释应端(一○六九~一一二九)南昌(今属江西)人。
俗姓徐
潭州法轮寺
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惟清禅师法嗣。
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六十一。
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僧宝正续传》卷三有传。
释应端南昌徐氏子也。
生而眉宇豁如形仪庄肃
幼厌尘秽少入空门。
依郡之化度寺善月度为大僧。
真净文机不谐。
时灵源分座云居扣之。
源稍加痛劄。
负己解。
妙入经论乃援引马祖百丈机语及华严经旨相表酬答。
灵源笑曰。
汝举马祖百丈固错矣。
而华严宗旨与个事喜没交涉。
愤然欲去。
因辞揭帘。
大悟汗流浃背。
灵源见喜曰。
子方识好恶矣。
马祖百丈文殊普贤几为汝累。
由是声誉四驰道钦七众。
政和末太师张司成虚百丈。
坚命开堂。
举僧问大隋劫火洞然时这个坏也不坏话。
遂曰。
六合倾翻劈面来。
暂披麻缕混尘埃。
因风吹火浑閒事。
引得游人不肯回。
坏不坏随不随徒将闻见强针锥。
太湖三万六千倾月在波心说向谁。
禅师讳应端
南昌余氏子。
化度寺善月落发为大僧。
初游庐山圆通。
以般若夙熏。
谈禅衮衮。
老衲多敬异之。
颇自以为至。
会宗叔僧智屿者折困之。
俾令实参。
繇是走归宗。
真净禅师
未几真净迁泐潭。
而罗汉小南禅师道价鼎盛。
往从之。
俄而南公化去。
师方锐意于道。
遽失所从。
闻老演大本灵源之道。
欲见之。
而未能决。
即炷臂香。
祷于像前。
志三老之名而探之。
得灵源。
时灵源首众僧于云居。
于是造焉。
倾心奉事。
虽咨参决择无间。
而义象缠心。
未能脱洒。
灵源尝痛劄之。
师必引援马祖百丈机缘及华严宗旨为表佐。
灵源笑曰。
马祖百丈固错矣。
而华严宗旨与个事喜没交涉。
师愤欲他往。
因造室请辞。
比至门。
方揭帘。
大悟
遍体汗下。
灵源见而喜曰。
是子识好恶矣。
马祖百丈文殊普贤。
几被汝带累也。
自是投机契会。
击节赏音。
若合符契。
死心禅师出世云岩。
灵源遣二三子。
往佐之。
死心迅机逸辩。
雷轰电扫。
学者莫敢婴其锋。
师为侍者
每当机不少让。
至差别因缘洞下语句。
靡不迎刃而解。
死心抚爱之。
异乎等辈。
及灵源出世太平迁黄龙。
师皆枉焉。
去游京浙。
历讲肆。
学首楞严法界观圆觉肇论。
尤邃于金刚般若。
崇宁中
省亲南昌
厥父素诵此经。
而未喻其旨。
因以精义。
直注经文之下。
俾读之易晓。
学者争传之。
目为金刚直解。
死心知之骂曰。
我欲此子大法。
今乃在三家村里。
说义学邪。
师闻而笑曰。
以法报亲。
庸何伤乎。
显谟朱世英临川
创昭默堂将迎致灵源。
灵源辞以疾。
举师代行。
朱亦雅闻师名。
明水以迟其来。
师廉知谢曰。
若以道相期则可。
今尔乃世谛求我矣。
请从此辞。
世英钦叹不已。
大观中
洪师。
范伯履请任双岭。
师宵遁他境。
久之归云岩。
首众分座。
以法施学者。
政和末
大师张司成请出世百丈嗣法灵源。
僧问。
如何是宾中宾。
云。
芒鞋走红尘。
问。
如何是宾中主
云。
十字街头逢上祖。
问。
如何是主中宾。
云。
御马金鞭混四民。
问。
如何是主中主
云。
金门谁敢抬眸觑。
问。
宾主既蒙师指示。
向上宗乘事若何。
云。
昨夜霜风刮地寒。
老猿岭上啼残月。
僧请益大随劫火洞然因缘。
师以颂答曰。
六合倾翻劈面来。
暂披麻缕混尘埃。
因风吹火浑闲事。
引得游人不肯回。
坏不坏。
随不随。
徒将闻见强针锥。
太湖三万六千顷。
月在波心说向谁。
六年退居西庵。
宣和中
枢密郭公三益豫章
徐公师川合谋。
欲师促席论道。
以观音致
师力辞。
至三返。
不得已。
赴之。
州人以二公之意。
盛饰香舆铙鼓。
江津候迎。
师闻之。
即由间道。
入据丈室。
而人舆知者。
衲子翔集。
至数千指。
二公每过从。
必以微言。
相滞弥日。
稍迁上蓝
建炎初
郭镇长沙
再迁南岳之法轮。
三年六月十一日
檀越至。
升座。
食罢。
会大众
客退。
徐入方丈。
侍者遍告有众。
吾且游矣。
侍者承命。
众未及至。
师耸身趺坐。
湛然而化。
幻住六十有一。
僧臈四十二。
师性和易。
以慈摄物。
不事边幅。
得乐说无碍辩才。
每患学者不善致问。
必自激以启疑。
至会处。
亹亹多忘𥨊食。
不畜馀赀。
寺任一𢌿执事者。
每得人则岁粗给。
否则米盐屡空。
人或以是少之。
曰。
我之所任。
佛祖任也。
彼屑屑然锱铢是计。
顾与流俗何异哉。
后二年
门弟子奉灵骨舍利。
塔于百丈之大雄峰。
赞曰。
张司成豫章
秀峰出世泐潭。
草堂开法黄龙。
端公出世百丈。
是三人盖一时众中巉巉露头角者也。
司成归见庙堂诸公。
首言出补获三大士出世。
或问。
三大士谓谁。
张以其名答之。
厥后诸公求外补。
必以南州
盖欲面见所谓三大士者。
故徐郭二枢相
于百丈也眷眷如此。
鸣呼贤者不出世。
抑可谓无贤哉。
盖知贤而后为贤。
吾道滨兹叔世。
释子不励行。
外护不恤贤。
世与道交相丧矣。
悲夫。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应端南昌徐氏子也。
生而眉宇豁如,形仪整肃。
幼厌尘秽,少入空门,依郡之化度寺善月度为大僧。
真净文,机不谐。
时灵源分座云居,扣之,源稍加砥砺,自负已解妙入经论,乃援引马祖、百丈机语及《华严》经旨相为酬荅,源见之笑曰:“举马祖百丈固误矣,而《华严》宗旨与个事没交涉。
愤然欲去,因辞,揭帘,忽大悟,汗流浃背。
源见之,喜曰:“子方识好恶矣,马祖、百丈、文殊、普贤几为汝累。
”由是,誉问四驰,道钦七众。
政和末太师张司成虚百丈,坚命开堂。
举“僧问大隋,劫火洞然时,这个坏也不坏”话,遂曰:“六合倾翻劈面来,暂披麻缕混尘埃。
因风吹火浑间事,引得游人不肯回,坏不坏,随不随,徒将闻见强针锥。
太湖三万六千顷,月在波心说向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