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天然中唐 739 — 8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9—824 【介绍】: 唐僧。
姓氏里居不详。
少入法门,先参马祖道一,祖为立名天然
又师石头希迁禅师戒法
天台华顶三年,礼国一大师
宪宗元和中龙门山,与庞居士、伏牛禅师为物外之交。
曾于洛阳慧林寺燃木佛御寒,名震都下
十五年南阳丹霞山结庵。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9—824 姓氏居里不详,禅宗僧人
少习儒典,后转奉佛法。
先参马祖道一,又师石头希迁,再诣马祖,寻入南阳丹霞山,转次居天台山华顶三载,又礼国一禅师
宪宗元和初,上龙门香山,与伏牛自在为莫逆交。
曾于惠林寺焚木佛以御冬。
元和十五年(820),再入丹霞山世称丹霞和尚
穆宗长庆四年(824)卒。
谥智通禅师
祖堂集》卷四、《宋高僧》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一四有传。
祖堂集》存其歌偈5首。
《全唐诗续拾》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不知何许人。
先以冠带见石头迁禅师南岳
执㸑三年。
始遂落发。
复得戒于岳寺之希律师
即造江西大寂法会。
大寂甚奇之。
俄居天台华顶三年。
寻诣径山
礼国一。
元和中
登龙门香山
善伏牛禅师
尝客惠林寺。
时天大寒
因取木佛像烧之。
以自燠。
或讥其拨无因果。
曰吾欲以毗舍利尔。
曰木头安从得舍利。
笑曰。
若是则可更取几尊来焚。
元和三年
洛阳晨。
出横卧天津桥上。
留守郑公驺从过之。
呵不为动。
公使问何人。
徐仰视而应曰。
无事僧。
公异之。
乃奉束帛袭衣。
月给米面。
自是归信者益众。
十五年春
乃结庵南阳丹霞山
以便林泉之乐。
一日谒忠国师。
先问侍者
国师在否。
者云。
在即在。
只是不见客。
云。
太深远生。
者云。
佛眼亦觑不见。
云。
龙生龙子。
凤生凤儿。
国师睡起。
者以告国师乃打十棒趁出。
闻之云。
不谬为一国之师。
明日却往礼拜。
国师
便展坐具。
国师云。
不用不用。
退步。
国师云。
如是如是。
却进前。
国师云。
不是不是。
国师一匝便出。
国师云。
去圣时遥。
人多懈怠。
三十年后。
觅此汉也难得。
访庞居士见女子灵照。
取菜次。
居士在否。
女子放下菜篮。
敛手立。
又云居士在否。
女子提菜篮去。
上堂阿你浑家。
切须保护一灵之物。
不是你造作名貌得。
更说什么荐与不荐。
阿你自看。
善巧方便。
不从外得。
善巧是文殊。
方便是普贤。
你更拟趁逐甚么物。
如今学者。
纷纷扰扰。
皆是参禅问道。
我此间。
无道可脩。
无法可證。
若识得释迦只者凡夫。
是阿你须自看取。
莫一盲引众盲。
相将入火坑。
夜里暗双陆。
赛采若为生。
无事珍重。
长庆四年六月
趣门人备汤沐曰。
吾有远役。
竟戴笠策杖蹑履。
垂一足。
未及地而逝。
寿八十六。
膳部员外郎镏轲撰碑文。
谥智通塔号妙觉
释天然
不知何许人也。
少入法门而性梗槩。
谒见石头禅师默而识之。
思召其自体得实者。
为立名天然也。
乃躬执爨凡三年始遂落饰。
后于岳寺希律师受其戒法
江西大寂会。
寂以言诱之。
应答雅正。
大寂甚奇之。
次居天台华顶三年。
又礼国一大师
元和中龙门香山
与伏牛禅师为物外之交。
后于慧林寺遇大寒
乃焚木佛像以禦之。
人或讥之。
曰吾毗舍利。
曰木头何有。
曰。
若尔者何责我乎。
元和三年晨过天津桥横卧。
留守郑公出。
呵之不去。
乃徐仰曰。
无事僧。
留守异之。
乃奉束素衣两袭月给米面。
洛下翕然归信。
至十五年春言。
吾思林泉。
乃入南阳丹霞山结庵。
长庆四年六月
告门人曰。
备沐浴吾将欲行矣。
乃戴笠策杖入屦垂一足。
未及地而卒。
春秋八十六。
膳部员外郎刘轲撰碑纪德焉。
敕谥智通禅师
塔号妙觉。
少入法门。
谒见石头禅师
躬执爨三年。
始遂落饰。
后于岳寺希律师戒法
江西大寂
应答雅正。
大寂甚奇之。
次居天台华顶三年。
又礼国一大师
元和中
龙门香山
与伏牛禅师
为物外交。
后于慧林寺遇大寒
乃焚木佛像以禦之。
人或讥之曰。
毗舍利。
曰木头何有。
曰。
若尔者何责我乎。
元和三年晨过天津桥横卧。
留守郑公出。
呵之不去。
乃徐仰曰。
无寺僧。
留守异之。
乃奉束素衣两袭。
月给米面。
洛下翕然归信。
至十五年春
言吾思林泉。
乃入南阳丹霞山结庵。
长庆四年六月
告门人曰。
备沐浴。
吾将欲行矣。
乃戴笠策杖入。
履垂一足。
未及地而卒。
春秋八十六。
刘轲撰碑。
敕谥智通
塔号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