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云唐 673 — 735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雁门赵氏。
幼入乡塾。
虽勤苦备至而曾莫之有所得。
见僧尼惟能合掌畏惮而已。
年甫十二。
父母使依五台山华严寺净觉师薙落。
既受具。
性益昏钝。
而负薪汲水。
时众异之。
逮年三十有六。
乃发愿面觌文殊从乞智慧。
庶几以进学成业。
隆冬盛雪。
遽跣登东台之绝顶。
见一老人附火坐。
问其所自。
自山下。
曰我自山下来。
别无行迹。
岂欺我哉。
曰雪前来。
遂问曰。
师奚为徒跣积雪中如此。
语之故。
老人曰。
善哉已而。
又曰。
兹于菩萨既不获见者。
师复欲于何处求耶。
曰。
必造北台。
老人颔首曰。
吾意亦尔。
师先往。
毋滞留也。
因遍历台顶幽胜。
告别老人。
抵北台则薄暮矣。
仍见老人于绝顶附火坐如初。
怪而诘其先至之由。
曰吾知径路耳。
独念。
以为非菩萨安能若是。
即呜足礼拜。
老人自以俗人固辞。
拜不为止。
老人曰。
吾第为师入定观之。
乃闭目。
顷之开目语云曰。
师前身堰牛也。
以尝力挽藏经舟。
故获僧报。
然昏钝之质犹在者。
盖以心中有积劫瘀肉未去耳。
今当去之。
可就龙王堂中取钁来。
且使谨闭目曰。
不闻吾语。
毋开。
施钁于𮌎前者。
然无痛苦。
而爽快殊甚。
老人曰。
瘀肉去矣。
但开目。
随开目。
文殊菩萨前立。
曰。
今而后。
汝于经教。
既善记持。
亦无忘失。
而于华严涧东院
因缘尤稔。
汝宜精进受吾付嘱。
悲哀礼谢。
未举头顷忽然不见。
后坐夏寺中。
绕育王塔。
经行持经。
夜将初鼓。
见光明一道。
从北台顶直照塔所。
久而不散。
中现宝阁。
金榜署善住字。
曰。
昔菩萨固已授记矣。
其敢忽忘乎。
于是依所现建阁东涧院而居之。
极为世所推重。
呼之牛云
亦菩萨所表显
开元二十三年
无疾而逝。
寿六十三。
腊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