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94
【介绍】:
宋鄂州江夏人,字当世。仁宗皇祐元年进士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府。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出知扬州、江宁府,还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神宗立,改御史中丞。反对王安石变法,数论其更张失当。熙宁三年,除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荐苏轼、刘攽掌外制。为吕惠卿谮劾,罢知亳州。徙知成都府,安抚蕃部。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简。有《灊山集》。
全宋诗
冯京(一○二一~一○九四),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一说咸宁(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六)。通判荆南军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试知制诰。岳父富弼当政,避嫌出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知太原府。神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熙宁三年(一○七○),擢枢密副使(同上书卷二一三)。四年,进参知政事。因数论新法,出知亳州,历渭州、成都府、河阳府。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改镇彰德。晚年为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卒,年七十四。谥文简。有《灊山集》(《鹤林玉露》乙编卷四),已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六《冯文简公京传》。《宋史》卷三一七有传。今录诗七首。
冯京(1021—1094) 北宋官员。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一说咸宁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己丑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及第的状元。历官翰林学士、扬州知州、枢密副使、成都知府、宣徽南院使、保宁军节度使,以太子少师致仕。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知亳州、成都等地。卒后追赠司徒,谥文简。有《灊山集》(已佚)。曾向苏轼讲述黄鹤楼的有关故事,苏轼据之作《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一诗。
全宋文·卷一三六二
冯京(一○二一——一○九四),字当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富弼之婿。皇祐初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廷试,皆为第一,以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府。迁太常丞、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先后以龙图阁待制、右正言知扬州、江宁府,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以端明殿学士知太原府。神宗即位,复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擢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以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知亳州,改渭州,徙成都府,以观文殿学士知河阳。哲宗立,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又改镇彰德。元祐七年,告老,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卒,年七十四,谥文简。著《文集》、《奏议》凡三十卷。《宋史》卷三一七有传。
主要活动
- 1049年,状元
- 1049年-1051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通判,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府
- 1052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秘书郎,迁秘书省秘书郎
- 1053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太常丞、直集贤院,召试,迁太常丞、直集贤院
- 1054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太常丞、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太常丞、直集贤院同判吏部南曹
- 1054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太常丞、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判登闻鼓院,同判登闻鼓院
- 1054年-1055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同修起居注,因言吴充、鞠真卿不当补外,落同修起居注
- 1055年-1058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太常丞、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复为太常丞、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
- 1058年-1059年,京畿路扬州扬州(江苏扬州),知州,避岳父富弼亲嫌,迁为右正言、龙图阁待制,知扬州
- 1060年,江南东路江宁江宁(江苏南京),知府,以龙图阁待制知江宁府
- 1061年-1062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翰林侍读学士,迁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
- 1062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开封府,迁翰林学士、知制诰,权知开封府事
- 1063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翰林学士、知制诰,权知开封府事。
- 1063年-1064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仁宗崩,冯京为桥道顿递使。
- 1065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权知贡举,权知贡举
- 1065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安抚使,为陕西安抚使
- 1066年-1068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翰林学士,修撰仁宗实录。
- 1069年-1070年,河东路太原太原(山西太原),知府,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知太原府
- 1070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御史中丞,以翰林学士兼端明殿学士、礼部郎中、知制诰权御史中丞
- 1070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安抚使,任河东安抚使,有奏文
- 1070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御史中丞,诏冯京同三司都理欠司相度合放系欠官物
- 1070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枢密副使,为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 1070年-1074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参知政事,进参知政事
- 1075年,淮南西路亳州亳州(安徽亳县),知州,以参知政事、右谏议大夫守本官罢知亳州。
- 1075年,京西北路河南府洛阳(河南洛阳),知府,知河南府
- 1075年,秦凤路渭州渭州(甘肃平凉),知州,为资政殿学士、知渭州
- 1076年,秦凤路渭州渭州(甘肃平凉),知州、经略使,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使
- 1076年,成都府路成都府成都(四川成都),知府、安抚使,茂州夷人叛,徙知成都府,兼利州路安抚使
- 1076年-1080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知枢密院,兼群牧制置使
- 1080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枢密使,明堂大礼,冯京迁正议大夫、枢密使。
- 1081年,京西北路孟州河阳(河南孟县),知州,罢枢密使,以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知河阳。
- 1082年-1084年,河北西路真定府真定(河北正定),知府、安抚使,改知真定府
- 1084年-1086年,京西北路孟州河阳(河南孟县),知州,冬,赴任河阳
- 1087年-1091年,河北东路大名府大名(河北大名),知府、节度使,除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
- 1091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中太一宫使,改左银青光禄大夫、观文殿学士、兼侍读,充中太一宫使。
- 1091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宣徽南院使、中太一宫使,除宣徽南院使,仍旧充中太一宫使,许朝朔望
- 1092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太子少师、宣徽南院使,为太子少师、依旧宣徽南院使致仕
- 1092年-1094年,京畿路开封开封(河南开封),太子少傅,宣徽南院使致仕冯京为太子少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