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洪諲唐末 ? — 901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1 俗姓吴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唐末禅僧
19岁出家,22岁时至嵩山受戒。
后嗣沩山慧寂
武宗会昌间被迫还俗。
宣宗大中初仍为僧,住吴兴西峰院。
懿宗咸通六年(865)起,改住杭州径山院,世称径山和尚
僖宗中和三年(883)赐紫袈裟。
昭宗景福二年(893)赐号法济大师
卒谥归寂大师
祖堂集》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一一、《宋高僧》卷一二均有传。
前二书录存洪諲诗偈1首。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族吴氏。
吴兴人
年才十九。
无上大师开元寺出家。
至二十二。
嵩山会善寺登具。
仅七日。
能尽习诵大比丘戒。
遂究毗尼。
研经论。
已而归省无上
无上曰。
汝于二六时中。
将何报答四恩三有。
怃然。
三日不能食。
无上因其愤悱。
而发明之。
遽有證入。
于是遍参云岩沩山
而器质盖已成矣。
会昌之变。
人皆悲泣叹惋。
独否。
乃曰。
大丈夫当此厄运。
岂非命耶。
命因有不可免者。
复何作此儿女子态乎。
长沙信士罗晏。
愿奉安于家供养。
阅二年之久。
执宾礼。
如一日。
大中既复昌法祚。
还居乡里之西峰院。
咸通六年
径山省觐。
明年无上大师入灭。
众请嗣主寺门。
学者之来。
无上时。
盖十倍不翅。
黄巢之乱。
其偏帅领卒千馀人。
入山见
宴坐不起。
帅怒以剑挥之。
剑不著
而著床者再。
颜色不动。
帅异之。
因再拜有所施而去。
僧问。
掩息如灰时如何。
答犹是他家公干
公干后如何。
答耕人田不种。
问毕竟如何。
答禾熟不临场。
僖宗皇帝
诏赐院乾符镇国额。
景福二年
吴越王尚父钱氏。
赐号法济大师
光化四年九月十八日
辞众以逝。
丧事所费。
皆出吴越府。
禅林荣之。
初王家天目之石鉴山。
贫甚。
偶见于军戍中。
遽屏左右。
握手耳语曰。
宜自爱。
他日贵极。
当无忌佛法。
是以王敬事之。
终其身。
上首弟子。
庐山栖贤寂公。
临川义直功臣院令达。
达尤杰伟。
两浙被其化。
卒谥归寂
馀杭径山释洪諲
俗姓吴
吴兴人也。
年才十九于开元寺无上大师出家落饰。
精加佛事罔怠巾瓶。
二十二遣往嵩岳会善寺受满足律仪。
俾诵大比丘戒。
匝七日念终。
遂习毗尼寻传经讲。
自谓为僧有逸群事业。
而归礼本师。
曰汝于十二时中将何报答四恩三有。
闻斯诘怃然失措。
三日忘食。
本师却招诱提耳方明本事。
如是往还云岳次沩山
各为切磋。
蔚成匠手。
俄而会昌中例遭黜退。
众人悲泣者。
惋叹者。
晏如也。
曰大丈夫钟此厄会。
岂非命也。
夫何作儿女之情乎。
时于长沙
遇信士罗晏。
召居家供施。
执白衣比丘法初无差失。
涉于二载若门宾焉。
大中初除灭法之律。
乃复厥议。
还故乡西峰院。
至咸通六年径山觐本师。
明年无上大师迁神。
众请嗣其法位。
始唯百许僧。
后盈千数。
于时四众共居肃然无过。
僖宗皇帝赐院额曰乾符镇国
中和三年赐紫袈裟。
景福二年吴越国王尚父钱氏奏举登赐法济大师
光化四年九月二十八日辞众而卒。
霅溪戚长史写貌。
武肃王为真赞传法弟子庐山栖贤寺寂公。
临川义直。
功臣院令达。
达于两浙大行道化。
卒谥归寂大师焉
有先见之明。
武肃王家居石鉴山。
及就戍应募为军。
一见握手。
屏左右而谓之曰。
好自爱他日贵极当与佛法为主。
后累立战功为
故奏署师号。
见必拜跪。
檀施丰厚异于常数。
终时执丧礼念微时之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