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清虚” 相关资源

没找到。

释清虚武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梓州慧义僧也。
平生素以持诵金刚般若经为专业。
常居山中。
七鹿驯扰。
又邻家失火。
连甍接栋皆燬。
所在之屋。
独无他。
长安二年
偶游蓝田悟真寺
方北院旧无井泉
华严大师法藏闻虚之德。
请祷泉。
即入弥勒阁诵经。
自夜达且者三。
似见三玉女以刀子剜阁西北山腹地。
明日掘之得泉于其处。
四年坐夏少林寺
或以为山顶佛室有妖祟。
尝杀人。
治之遂已。
青龙二十。
诏入内祈雨。
祈二七日乃得雪。
上以为未称民望。
使就寺佛殿内虔祷。
于是炼一指雨大霔。
指烬而复出如故。
寺濒江。
每水至屋辄垫溺。
院截然无所苦。
其他异验率类此。
释清虚
姓唐氏
梓州人也。
立性刚决桀黠难防。
忽回心长诵金刚般若。
三业偕齐无有懈怠。
尝于山林持讽。
有七鹿驯扰若倾听焉。
声息而去。
又邻居失火连甍灰烬。
唯虚之屋飙焰飞过。
略无焦灼。
长安二年独游蓝田悟真寺
方北院旧无井泉
人力不及。
远取于涧。
挈瓶瓮运致极劳。
华严大师法藏
持经灵验乃请祈泉。
即入弥勒阁内焚香。
经声达旦者三。
忽心中似见三玉女在阁西北山腹以刀子剜地随便有水。
熟记其处遂趋起掘之。
果获甘泉。
用之不竭。
四年少林寺坐夏山顶。
有一佛室甚宽敞。
人无敢到者。
云鬼神居宅焉。
尝有律师恃其戒行夜往念律。
见一巨人以矛刺之。
狼狈下山逡巡气绝。
又持火头金刚咒僧。
时所宗重。
众谓之曰。
君咒力无双能宿彼否。
曰斯焉足惧。
于是赍香火入坐持咒。
俄而神出以手揽足。
投之涧下。
七日不语精神昏倒。
闻之曰。
下趣鬼物敢尔。
即往彼如常诵经。
夜闻堂东有声甚厉。
即念十一面观音咒。
又闻堂中似有两牛斗。
佛像皆振。
咒既亡效。
还持本经一契。
帖然相次影响皆绝。
自此居者无患。
神遂移去。
神龙二年准诏入内祈雨。
绝二七日雪降。
中宗以为未济时望。
令就寺更祈请。
即于佛殿内精祷并炼一指。
才及一宵雨周千里。
指复如旧。
才遇大水寺屋皆垫溺。
其院无苦若无涝没。
凡诸异验皆如此也。
释清虚
姓唐氏
梓州人也。
立性刚决桀黠难防。
忽回心长诵金刚般若。
三业偕齐无有懈怠。
尝于山林持诵。
有七鹿驯扰若倾听焉。
声息而去。
又邻居失火连薨灰烬。
唯虚之屋飙焰飞过略无焦灼。
长安二年独游蓝田悟真寺方北院
旧无井泉人力不及。
远取于涧掣瓶瓮运致极劳。
华严大师法藏
持经灵验。
乃请祈泉。
即入弥勒阁内焚香经声达旦者三。
忽心中似见三玉女在阁西北山腹以刀子剜地。
随便有水。
熟记其处遂趋起掘之。
果获甘泉用之不竭。
四年少林寺坐夏。
山顶有一佛室甚宽敞。
人无敢到者。
云鬼神居宅焉。
尝有律师恃其戒行夜往念律。
见一巨人以矛刺之。
狼狈下山逡巡气绝。
又持火头金刚咒僧。
时所宗重。
众谓之曰。
君咒力无双能宿彼否。
曰斯焉足惧。
于是赍香火入坐持咒。
俄而神出以手揽足。
投之间下。
七日不语精神昏倒。
闻之曰。
下趣鬼物敢尔。
即往彼如常诵经。
夜闻堂中似有声甚厉。
即念十一面观音咒。
又闻堂中似有两牛斗。
佛像皆振咒既亡效。
还持本经一契。
帖然相次。
影响皆绝。
自此居者无患。
神遂移去。
神龙二年准诏入内祈雨。
二十七日雪降。
中宗以为未济时望。
令就寺更祈请。
即于佛殿内精祷并炼一指。
才及一宵雨足千里。
指复如旧才遇大水寺屋皆垫溺。
其院无苦若无涝没。
凡诸异验皆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