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元康” 相关资源
僧元康唐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不详姓氏。
先居山野,持诵《观音》。
太宗贞观中游学京邑,帝诏入安国寺讲《三论》,遂造疏,解中观之理,别撰《玄枢》两卷。
后不知所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唐初僧人
初居山野,常持诵观音。
贞观间游学长安,诏入安国寺讲三论。
著有《玄枢》2卷,述三论之宗旨,已佚。
今存《肇论疏》3卷。
宋高僧》卷四有传。
全唐诗》存断句2。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性敏锐。
形模拥肿而短。
先居林野。
常持诵观音号。
忽一鹿。
角有八岐。
训扰庭阶。
如素所豢。
每乘之。
至远无惮也。
因以三论。
置其背。
挂疏钞角上。
其他小轴。
系之尾。
则衣大布。
曳衲播(梵言立播。
华言裹腹衣。
亦云。
抱腹制如偏祖)。
大竹笠。
见者以为异。
入京遇开讲。
即造其筵。
就所申义致问。
往反数百言未已。
且戏之曰。
不结实。
苦李压枝低。
答曰。
轮王千个子。
巷伯勿孙儿。
盖讥康之无生徒也。
曰。
近丹者赤。
近漆者黑。
若汝之丹不可以为纁绛。
若汝之黑。
不可以为铅墨。
众莫测其所诣也。
语闻。
诏于安国寺弘阐。
遂著中观论疏中百门论玄枢二卷。
行世。
释元康
不详姓氏。
贞观中游学京邑
彭亨之誉。
形拥肿而短。
然其性情酋勇闻少解多。
群辈推许。
先居山野恒务持诵观音求加慧解。
遂感鹿一首角分八岐厥形绝异。
见之抚而驯伏。
遂豢养之。
乘而致远。
曾无倦色。
以三论之文之于背。
又以小轴系之于尾。
曳入上都
意为戏弄。
说有之徒不达空性。
我与轻轴碾之令悟真理。
又衣大布曳纳播戴竹笠。
笠宽丈有二尺。
装饰诡异人皆骇观。
既入京城见一法师盛集讲经化导。
康造其筵近其座。
便就所讲义申问往返数百言。
人咸惊康之辩给如此。
复戏法师曰。
不结实。
苦李压低枝。
讲者曰。
轮王千个子。
巷伯勿孙儿。
盖讥康之无生徒也。
曰。
丹之藏者赤。
漆之藏者黑。
随汝之赤者非纁绛焉。
入汝之黑者非铅墨焉。
举众皆云。
辞理涣然。
可非垂迹之大士也。
帝闻之喜曰。
何代无其人。
诏入安国寺讲此三论。
遂造疏解中观之理。
别撰玄枢两卷。
总明中百门之宗旨焉。
后不测其终。
系曰。
康师曳纳播者何。
通曰。
梵言立播。
华言裹腹衣。
亦云抱腹形制如偏袒。
一幅才穿得手。
肩袖不宽。
著在左边。
右边施带。
多贮绵絮。
然是禦寒之服。
热国则否用此亦圣开。
流于东土则变成色帛。
而削幅缀于左右袖上垂之制曳。
然旌表我通赡经论。
一本则曳一支。
多则多曳。
未知稽古自何人始乎。
今单言播。
略立字耳。
全非禦寒之意。
翻为我慢之衣。
既失元端而多滥作。
别形圣教以俟后贤。
此外无施异制以乱大伦。
诗曰。
服之不称身之灾也。
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