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慧恭” 相关资源
释慧恭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益州成都周氏子。
出家。
尤与同寺慧远相谐契。
周武废教。
远游关辅
诣荆扬。
以务听采。
如是别去三十馀载。
讲授乡里。
亦至自江南
久违暂晤。
其乐可胜道哉。
于是抵暮达旦。
言其所得。
竟嘿然无所语。
因固诘。
谢曰。
性识昏昧。
诚莫知所开解也。
曰。
独不能诵一部经乎。
不得已。
遽曰。
但诵得观音经一卷而已。
怒诟曰。
观音经小儿辈所诵者。
仁何自辱哉。
且仁以幼年行道。
誓登果位。
顾令诵经仅指许大。
其怠惰如此。
既非三益。
请绝交。
曰。
经卷虽小。
佛口所宣。
遵敬者得福。
轻慢者得罪。
愿法师为息嗔心。
屈听一遍。
然后分袂。
不亦可乎。
笑曰。
吾于阿毗昙迦延俱舍地持成实毗婆沙摄大乘等论。
并粗精习。
如观音经。
盖法华普门品也。
吾已讲之百过矣。
仁兹所诵。
岂有异乎。
诚不愿闻也。
欲掉首去。
再三强之。
稍复肯住。
因结坛于庭中。
置座于坛上。
绕坛数匝。
顶礼升座。
据胡床
偃蹇其侧。
始唱题。
即觉香气氤氲。
逮入文。
天乐上作。
四华缤纷而坠。
经毕下座。
自作解座梵毕。
而华乐亦俱歇矣。
矍然惊起拜伏。
涕泣谢罪曰。
慧远臭秽死尸。
敢行天日之下。
乞小留赐诲。
曰。
所能。
诸佛力也。
遂长揖而逝。
释慧恭者。
益州成都人也。
俗姓周氏
周末废佛法之时。
与同寺慧远结契勤学。
直诣长安听采。
长往荆杨访道。
京师听得阿毗昙论迦延拘舍地持成实毗婆沙摄大乘。
并皆精熟。
益州讲授。
卓尔绝群。
道俗钦重。
䞋施盈积。
后从江表来还。
二人相遇欣欢。
共叙离别三十馀年。
同宿数夜语说言谈。
如泉涌。
竟无所道。
曰。
离别多时今得相见。
庆此欢会伊何可论。
但觉仁者无所说。
将不得无所得耶。
对曰。
为性闇劣都无所解。
曰。
大无所解。
可不诵一部经乎。
答曰。
唯诵得观世音经一卷。
厉色曰。
观世音经。
小儿童子皆能诵之。
何烦大汝许人乎。
且仁者童子出家。
立誓望證道果。
岂复三十馀年唯诵一卷经如指许大。
是非闇钝懒堕所为。
请与断交。
愿法师早去。
无增远之烦恼也。
曰。
经卷虽小佛口所说。
遵敬者得无量福。
轻慢者得无量罪。
仰愿暂息瞋心。
当为法师诵一遍。
即与长别。
大笑曰。
观世音经。
如法华经普门品。
已讲之数过百遍。
如何始欲闹人耳乎。
曰。
外书云。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但至心听佛语。
岂得以人弃法。
乃于庭前结坛。
坛中安高座。
绕坛数匝。
顶礼升高座。
不得已。
于是下据胡床坐听。
始发声唱经题。
异香氛氲遍满房宇。
及入文。
天上作乐雨四种花。
乐则寥亮振空。
花则雰霏满地。
经讫下座。
自为解座梵。
讫花乐方歇。
慧远接足顶礼泪下交连。
谢曰。
慧远嗅秽死尸。
敢行天日之下。
乞暂留赐见教诲。
曰。
所能。
诸佛力耳。
即日拂衣长揖沿流而去。
尔后访问。
竟不知其所之。
其寺久已湮灭。
益州成都人
姓周氏
周未废佛法之时。
与同寺惠远结契勤学。
直诣长安听采。
长往荆杨访道。
京师
听得阿毗昙论迦延拘舍地持成寔毗婆沙摄大乘。
益州讲授。
道俗钦重。
䞋施盈积。
后从江左来还。
二人相遇。
欣欢共叙。
离别三十馀年。
同宿数夜。
语说言谈。
如泉涌。
竟无所道。
曰。
离别多时。
今得相见。
庆此欢会。
伊何可论。
但觉仁者无所说。
将无所得耶。
对曰。
为性闇劣。
都无所解。
曰大无所解。
可不诵一部经乎。
答曰。
唯诵得观世音经一卷。
厉色曰。
观世音经。
小儿童子。
皆能诵之。
何烦大汝许人乎。
且仁者童子出家。
立誓。
望證道果。
岂复三十馀年。
唯诵一卷经。
如指许大。
是非闇钝。
懒堕所为。
请与断交。
愿法师早去。
无增远之烦恼也。
曰。
经卷虽小。
佛口所说。
遵敬者得无量福。
轻慢者得无量罪。
暂息瞋心。
当为法师诵一遍。
即与长别。
大笑曰。
观世音经。
是法华经普门品已讲之。
数过百遍。
如何始欲闹人耳乎。
曰。
书云。
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
但至心听佛语。
岂得以人弃法乃于庭前结坛。
坛中安高座。
绕坛数匝顶礼。
升高座。
不得已。
于檐下。
据大床坐听。
始发声唱经题。
异香氤氲。
遍满房宇。
及入文天上作乐。
雨四种花。
经讫下座。
华乐方歇。
惠远接足顶礼。
泪下交流。
谢曰。
惠远臭秽死尸。
敢行天日之下。
乞暂留。
赐见教诲。
曰。
所能。
诸佛力耳。
即日拂衣长揖。
沿流而去不知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