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书
斂也 舒卷 少也 同勉 銚也 蝘蜓 同鱔 黾池 [更多200]
古文:𤑖

  • 廣韻》七亂切《集韻》《韻會》《正韻》取亂切,𠀤音𥨥。 (翰韻)
  • 說文》齊謂之炊爨。𦥑象持甑,冂爲竈口,廾推林內火。《玉篇》竈也。《詩·小雅》執爨踖踖。《傳》爨,饔爨,稟爨也。《疏》饔爨以煑肉,廩爨以炊米。《周禮·天官·亨人》職外內饔之爨亨煑。《註》爨,今之竈。主於其竈煑物。《儀禮·士昏禮》大羹湆在爨。《註》爨,火上。
  • 又姓。《華陽國志》昌寧大姓有爨習。《蜀志》建寧大姓。蜀錄有交州刺史爨深。
  • 又《集韻》或作熶。詳熶字註。
  • 又取絹切,音縓。 (霰韻)
  • 炊也。
  • 又七丸切,音攛。 (寒韻)
  • 義同。《周禮·夏官·挈壷氏》及冬,則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註》以火炊水。
  • 按:周禮,詩傳,釋文,爨俱音七絃切,釋經傳爨字之義,大約動音爲平聲,靜音爲去聲。然左傳宣十五年傳:析骸以爨。註:爨,炊也。及孟子,以𨥏甑爨。似皆宜讀平聲。乃孟子無釋文。左傳,釋文,亦音七亂反。則平去又未嘗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