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予自钓鱼船上客,偶除须鬓著袈裟。北宋·黄庭坚禅句二首 其二
- 香蔓蒙茏覆昔邪,桂烟杉露湿袈裟。唐·皮日休重玄寺元达年逾八十好种名药凡所植者多至自天台四明包山句曲丛翠纷糅各可指名余奇而访之因题二章 其二
- 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中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
- 满寺枇杷冬着花,老僧相见具袈裟。唐·岑参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 东面亚墙西面水,一僧园角晒袈裟。清·宋湘园角
- 参破诗龛诗境界,万枝香雪一袈裟。清·张问陶法梧门祭酒以涪翁旧时爱菊陶彭泽今作梅花树下僧诗意写照戏题二绝 其二
- 一日潮音起般若,九重春色上袈裟。元·萨都剌寄金山长老
- 不分禅心常寂寞,故教秋色满袈裟。明末·孙传庭又菊四咏 其二 老僧衣
- 梦忆一岩红薜荔,心轻三事紫袈裟。北宋·王禹偁赠虚己
- 钏动花飞戒未赊,隔生犹护旧袈裟。明末清初·钱谦益金陵杂题绝句二十五首继乙未春留题之作 其三
- 只遮些儿难理会,草鞋包裹破袈裟。金末元初·耶律楚材寄云中东堂和尚
- 废殿有人携杖履,掖门无树挂袈裟。清·沈德潜问宋故宫 其一
- 老怀因二妙,亦欲制袈裟。元末明初·丁鹤年送二僧往浣花草堂度夏
- 檀板且教歌梵字,罗衣权剪作袈裟。明·袁宏道闻崔氏女拜无念学道戏柬念师
- 出定不知春已过,净瓶花落点袈裟。元·陈阳极灵泉寺
- 清夜潮音翻贝叶,常时云气护袈裟。明·杨士奇诸公从狩龙山因登牛首山访佛窟寺胡学士有诗是日仆以病不及行想像佳游辄用次韵三首 其三
- 宫女焚香把经卷,天人就席礼袈裟。唐·韩翃题玉山观禅师兰若
- 弹断铜琵琶,披出铁袈裟。清·舒位破被篇
- 最好色香俱洗净,纷纷桂子落袈裟。宋末元初·卫宗武和僧房岩桂
- 歌管声沈闻贝叶,舞衫采彻现袈裟。清·娄广海会寺
- 雁门归去远,垂老脱袈裟。唐·许浑送杨处士叔初卜居曲江
- 首冠蓬山石,还来付袈裟。清·舒位重有题八首 其八
- 金殿重重护采霞,天门赐坐拥袈裟。元·大圭十七日谢恩奉天门
- 闲出东林日影斜,稻苗深浅映袈裟。唐·刘商送僧往湖南
- 三伏不嫌人褦襶,一肩偏袒佛袈裟。元末明初·谢应芳寄讲主法师西傅
- 能入城中乞食否,莫辞尘土污袈裟。唐·白居易招山僧
- 出世随方阅岁华,曾承内旨赐袈裟。明·于慎行送澄公还东海劳山
- 护法神龙蟠结构,定巢春燕避袈裟。元·张翥寄龙翔䜣公长老
- 随缘消岁月,生计老袈裟。清末民国初·苏曼殊句
- 宿草寒云迷望眼,不知何处葬袈裟。明·史鉴悼轩公三首 其二
- 游戏但闻师子吼,比丘身衣锦袈裟。元末明初·朱元璋游钟山
- 风度微凉侵贝叶,月明清影覆袈裟。明·王绂寄题住长老万竹深处
- 髣髴雕阑百宝花,老僧犹自拂袈裟。明·区怀瑞章台寺
- 道人出世未出家,莱衣上著僧袈裟。明末清初·成鹫庐墓歌
- 吾那拘礼数,僧亦厌袈裟。明·林光寓资福寺
- 诘旦祝禧先有瑞,会从龙象曳袈裟。明·方泽除夜对雪
- 哭向南坡毡帐里,领将儿女拜袈裟。明·徐渭边词十三首(并客燕时到马水口及宣府之作) 其八
- 溪光摇户牖,山色浸袈裟。清·戴亨再游卧佛寺七首 其二
- 艳疑垂螮蝀,红欲夺袈裟。清·洪亮吉伏魔道院看牡丹
- 圆照旌幢望欲遮,我来空自问袈裟。明末·孙传庭圆照寺
- 行尽天涯与海涯,閒云孤鹤伴袈裟。明·徐熥送老僧
- 精舍萧疏山路斜,高人解组即袈裟。明末清初·施闰章苍梧云盖寺访无可上人
- 山僧谁解脱,可惜好袈裟。清·张问陶赠香山卧佛寺娑罗树
- 衫栏沽酒尽,或恐到袈裟。明·袁宏道和钟君威花字
- 催耕依布谷,分亩学袈裟。清·杭世骏寄题南海李上舍秾天人庐八首 其七 稻花田
- 生公讲亭在,何处有袈裟。明·徐熥游虎邱寺
- 早欲投闲林下坐,苦无度牒与袈裟。南宋·赵希逢和寄宗上人
- 欲知禅隐高,缉薜为袈裟。中唐·孟郊赠道月上人
- 道流徵短褐,禅客会袈裟。中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
- 二士醉藜杖,两禅风袈裟。宋·陈与义九月八日登高作重九奇父赋三十韵与义拾馀意亦赋十二韵 其二
- 山僧忘梵诵,云卧冷袈裟。晚清·丘逢甲游双髻山 其二
- 想得老师无别事,乱云晴日补袈裟。南宋·郑会寄栖贤涣上人
- 人在玲珑深处坐,疏疏泉点滴袈裟。南宋·释行海赋古岩
- 天教松杏作冷伴,兴亡有泪渗袈裟。晚清·周达为冼玉清女士题旧都春色图卷 其一
- 路上相逢似相识,少年僧着黑袈裟。现当代·程坚甫说梦二首 其一
- 草香薰戒贝,苔摺印袈裟。明末清初·彭孙贻过默庵怀孤云圆明无声三老
- 瀑似天龙下听讲,我如敷坐围袈裟。清末民国初·易顺鼎喷雪亭瀑
- 夷音宜咒呗,左衽自袈裟。明·徐熥拟送僧归日本 其四
- 旁午杏坛偷玉璧,殷勤鸡足擭袈裟。明末清初·王夫之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三十
- 惜多知解词,金襕炫袈裟。清末民国初·曾习经点校倚松老人诗集
- 直待江春问消息,痴拈袜线觅袈裟。明末清初·王夫之追和王百谷梅花绝句十首 其二
- 持将兰蕙草,且结尔袈裟。明末清初·屈大均寄真公
- 有约到城重问讯,蓝袍遮莫笑袈裟。明末清初·成鹫戏赠曹茂才
- 昔日飘蓬空爪迹,今朝茕独类袈裟。现当代·林士模夜坐怀中流兄依元韵二首 其一
- 一庵傍麓佛貌古,老僧云气生袈裟。晚清·丘逢甲莲花山吟
- 放杯南海去,秋水照袈裟。明·李云龙送幻公
- 故国千峰可寄家,兜鍪原不妒袈裟。明末清初·马之瑛答无可
- 天下山林仰梁栋,细生毛发待袈裟。清·王昙题法梧门祭酒诗龛图 其二
- 好向沧浪亭子上,栴檀香里奉袈裟。清·宋荦盘山青沟拙道人远道见访留住沧浪亭二首 其一
- 志皆勤简策,论肯涉袈裟。清·洪亮吉八月二十三日偕庄徵君宇逵杨上舍元锡汤骑尉贻汾放舟至芦墅采菱回途复饮上舍腾光馆中夜半乃返得诗六十二韵
- 想吾道津梁已倦,藉者场胜果證袈裟。清·吴锡麒一萼红
- 不怕秋寒山里早,白云如絮裹袈裟。清·吴锡麒秋日出游得八绝句 其三
- 乞将甘露洒杨柳,会有香雨飞袈裟。清·舒位清河雨夜沈松庐观察席上出观所藏管夫人画观音真迹长轴走笔作歌
- 与师清课后,相对理袈裟。清·石岩春夜与阆音师咏月
- 武穆祠堂瞻赐敕,仙灵古寺认袈裟。清·袁枚游天台归留别武林诸友 其二
- 莱陌瓜畦取径斜,空林宿鸟隐袈裟。清·曹尔堪华岩庵小憩有怀南还诸子
- 醉醒不敢分人我,清浊常思托袈裟。清·笋山刺史题师韫轩后楼
- 名山记疏略,布地写袈裟。清·刘鸿仪张南村修九华志舟过铜官渚却寄
- 却难称色相,似欲揽袈裟。清·弘历佛手
- 浑噩婀娜各殊栽,异哉宗门传袈裟。清·姜玮洪右臣太史。作东方使者行。赠耕石,樗村,宁斋三行人。余依其题。次李芗垣中书赠宁斋侍读韵。奉赠宁斋
- 佛曾分舍利,龙亦载袈裟。清·张谦宜中卫
- 诸天龙象大欢喜,紫衣前导随袈裟。清·张井送铜鼓藏焦山纪事
- 说法能得无上乘,偏袒吟肩拖袈裟。清·金朝觐游普陀山喜晤寺僧明然别后却寄
- 偶晤真僧参指月,旋瞻古佛卧袈裟。清·弘历赐普觉青崖和尚叠旧作韵
- 岭南有耆柏,慈荫及袈裟。明末清初·阮大铖寄答三昧师讲律楚中即柬臬使林存峨 其二
- 知君悟此道,所未搜袈裟。盛唐·高适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
- 山中碧泉似𨤍醁,岩下绿草如袈裟。元·成廷圭至正二十一年春三月二日同孙大雅张孟肤縻仲明登虎丘访居中禅师不遇留题平远堂
- 师少我妻子枷琐,我少师金襕袈裟。元末明初·李穑对普济影口号
- 水乐隔林迷梵呗,云衣入户乱袈裟。元末明初·戴良次韵游宝华寺
- 雪蹊抛即栗,风壁裂袈裟。元·张翥怀天目山处士张一无二首 其一
- 我来把断朗风口,只留床角置袈裟。元·张雨天池楼
- 离众多年无坐具,入山长久没袈裟。元·清珙山居
- 翻罢贝多山月上,一棚花影漾袈裟。元·行端山房自述
- 请收今夜雨,为汝洗袈裟。南宋·张孝祥题福严寺行者堂
- 缙绅传观众口誇,矧余秃鬓缠袈裟。北宋·释德洪次韵曾嘉言试茶
- 灯清读圜觉,香暖顶袈裟。吴越·钱俶诗寄赠四明宝云通法师 其一
- 又恐天风吹天花,缤纷如雨飘袈裟。唐末至五代·齐己赠念法华经僧
- 何年别乡土,一衲代袈裟。唐·薛能寄题巨源禅师
- 无我无人真出家,何须剃发染袈裟。唐·傅翕行路易十五首 其十五
- 剃头并去发,脱俗服袈裟。唐·王梵志回波乐 其十
- 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中唐·孟郊送超上人归天台
- 一身求清净,百毳纳袈裟。唐·张谓送僧
- 勉旃各遂养,愿得近袈裟。元末明初·胡布奉寄全禅师
- 已无僧侣濯袈裟。当代·崔荣江草堂怀杜工部
- 林僧来涧谷,岚气在袈裟。明·李好闵题德伦诗轴
- 早知婴世网,悔不事袈裟。明·袁宏道宿僧房
- 枯木庵前挂如意,留香堂上搭袈裟。明·王恭云峰歌送闻上人归
- 头白老僧初定起,一帘飞絮扑袈裟。明·陈贽题明惠上人房
- 不似破头山道者,贪他传代古袈裟。明·袁宏道法华庵看月江老衲移柏树 其四
- 白云何处所,秋径此袈裟。明·庄昶圣像寺
- 毕竟情丝缠未去,空教俗骨晾袈裟。当代·崔荣江诗题花和尚
- 懒集芰荷成短褐,閒过祗树混袈裟。明·朱多炡周国雍参藩寄红罽衣赋此为谢
- 尔心朦胧莲始葩,尔头箬粒形袈裟。明·法杲十拍歌示彬沙弥
- 一自虎溪飞锡杖,至今龙井说袈裟。明·郭宣过柏林寺
- 朝衫忍泪换袈裟,真似荒村老圃家。清·王又曾题开平王孙灌园图三首 其三
- 戎衣脱却着袈裟,出处依俙壮士歌。明·尹斗寿答山人惟政寄问 其二
- 不瓶不钵不袈裟,非报非应非昙摩。清末民国初·沈曾植题沈云画渡海达摩像
- 江云入袈裟,山月吐绳床。唐·岑参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 杉风吹袈裟,石壁悬孤灯。唐·岑参寄青城龙溪奂道人
- 沙弥舞袈裟,走向踯躅飞。中唐·孟郊嵩少
- 僧伽裁帽衣袈裟,佛帐春寒四面遮。清·严遂成玉屏舟中读五代诗话咏南唐后主事十首 其四
- 长身大袖敛袈裟,江河湖海翻摹拟。当代·幻庐枯山水
- 饱笔挽袈裟,八法意殊畅。当代·幻庐挂月墨缘谒天宗法师廿四韵
- 眠方依袈裟,梦不到组緺。清末民国初·易顺鼎雨宿开福寺连句次九佳全韵
- 儒冠道履释袈裟,百劫庄严不受些。明·董其昌题曹源 其二
- 鹤林寺里别袈裟,又幻扶桑到若耶。明·徐渭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 其四
- 庄严七宝金袈裟,黄金照我如日华。明末清初·王邦畿乌金千佛塔歌
- 还当布袈裟,去坐湖上峰。元末明初·高启逢云岩僧元实将赴湖上赋以送之
- 著我粗袈裟,对住大茅君。南宋·叶适尼童何了诜从道一长老六年一日忽舍去莫知所之或云在天目山诜甚喜将薙落从之可少助乎
- 展一帧袈裟,云影全幻。清·吴锡麒绕佛阁 腊八日游长椿寺
- 牡丹浓荫淡袈裟,老秃佣花当做家。明末清初·何吾驺泊邵村闸李郭朱王四子邀饮移席僧寺寺荒凉甚去后不知其何地也 其二
- 嗟吁岂不愧袈裟,我欲乘之作归艖。清初·释今无浮沙
- 高萝缉袈裟,黝碧光鼎鬲。清·王又曾微雨入雁山观老僧岩憩石梁洞
- 居山宗旨得袈裟,齐物者亦污而洼。清·赵冕镐走笔次谢海藏
- 维摩丈室借袈裟,棋子閒敲日半斜。明末清初·何吾驺同诸馆丈赋讯倪武双年兄病二首 其一
- 愿乞封回礼部牒,免孤蜁老衲袈裟。北宋·释元祐偈 其一
- 谁知笔椽出袈裟,如摧犀角抽龙牙。南宋·岳珂智永千文真草帖赞
- 吃宁须斋素,着岂必袈裟。当代·王悦笛博士僧 其一
- 遥想故人开梵处,毵毵花雨落加裟。元末明初·释妙声答弥仲纶 其一
- 东州何处有金裟,当面提婆认识差。明末清初·阎尔梅法王寺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