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卧疾赠昼上人 中唐 · 于頔
引用典故:南金
夙陪翰墨徒,深论穷文格。
丽则风骚后,公然我词客。
晚依方外友,极理探精赜。
吻合南北宗,昼公我禅伯。
尤明性不染,故我行贞白。
随顺令得解,故我言芳泽。
霅水漾清浔,吴山横碧岑。
含珠复蕴玉,价重双南金。
的皪曜奇彩,凄清流雅音。
商声发楚调,调切谱瑶琴。
吴山为我高,霅水为我深。
万景徒有象,孤云本无心。
众木岂无声,椅桐有清响。
众耳岂不聆,钟期有真赏。
高洁古人操,素怀夙所仰。
觌君冰雪姿,祛我淫滞想。
常吟柳恽诗,苕浦久相思。
逮此远为郡,蘋洲芳草衰。
逢师年腊长,值我病容羸。
共话无生理,聊用契心期。
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 中唐 · 于頔
押纸韵
引用典故:丘也同耻
萧条历山下,水木无氛滓。
王门结长裾,岩扃怡暮齿。
昔贤枕高躅,今彦仰知止。
依依瞩烟霞,眷眷返墟里。
湛生久已没,丘也亦同耻。
立言咸不朽,何必在青史。
让授子方太常丞表 中唐 · 于頔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四
刘玄佐倪士荣以佐之功先朝为太常丞。时臣与士荣同登朝列。见其凡劣实鄙之。今臣功名不如玄佐。某之凡劣。不若士荣。若授此爵。更为叨忝。
释皎然杼山集序 中唐 · 于頔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四
诗自风雅道息。二百馀年而骚人作。其旨愁思。其文婉丽。亡楚之变风欤。至西汉李陵苏武。始全为五言诗体。源于风。流于骚。故多忧伤离远之情。梁昭明所撰文选。录古诗十九首。亡其名氏。观其辞。盖东汉之世。亦苏李之流也。自建安中王仲宣曹子建鼓其风。晋世陆士衡潘安仁扬其波。王曹以气胜。潘陆以文尚。气胜者魏祖兴武功。于二京已覆。文尚者晋武图帝业。于五胡肇乱。观其人文兴亡之迹。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宋高祖平桓元。定江表。文帝继业。五十年閒。江左宁谧。魏晋文章。郁然复兴。康乐侯谢灵运独步江南。俯视潘陆。其文炳而丽。其气逸而畅。驱风雷于江山。变晴昏于洲渚。烟云以之惨淡。景气为其澄霁。信江表之文英。五言之丽则者也。迨于齐世。宣城守谢元晖亦得其词调。涵于气格。不侔康乐矣。梁陈已降。虽作者不绝。而五言之道。不胜其情矣。有唐吴兴开士释皎然。字清昼。即康乐之十世孙。得诗人之奥旨。传乃祖之菁华。江南词人。莫不楷范。极于缘情绮靡。故辞多芳泽。师古兴制。故律尚清壮。其或发明元理。则深契真如。又不可得而思议也。贞元壬申岁。余分刺吴兴之明年。集贤殿御书院有命徵其文集。余遂采而编之。得诗五百四十六首。分为十卷。纳于延阁书府。上人以余尝著诗述论前代之诗。遂托余以集序。辞不获已。略志其变。上人之植性清和。禀质端懿。中秘空寂。外开方便。妙言说于文字。了心境于定惠。又释门之慈航智炬也。余游方之内者。何足以叩元关。谢氏世为诗人。岂佛书所为习气云尔。
潭州法华院记 中唐 · 于頔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四
长沙郡之安国寺。寺之北偏。法华院结构始毕。光明宏敞。依之者其有旨乎。即我湖南伯御史中丞杨公。竭孝思。追大福。报罔极于所恃也。于戏。万法性离也。言说非法也。然舍言说。无以辩了义诠实相。繇是经教生焉。佛说九部。法华为最。其逗机也。韬灵珠于髻上。指众实于藏内。药草沐茎叶之雨。诸子悦羊鹿之车。其会真也。以开示误入诱偫迷。令得佛知见。以会三归一为上乘。令知法真际。至于如是性。如是相。了缘起。叩寂灭。亿劫诸佛。乃能知之。其馀声闻辟支。如稻麻竹苇。不得其微密也。若有受持读诵。勇猛坚固。我为胜因。果亦随之。即扬州龙兴寺阿阇黎灵祐。钻研岁久。深解义趣。常为宝函。以授信心。仍大署其背曰。功满三千。其道乃圆。百福万善。充塞沙界。中丞先太夫人荥阳郑氏。以闺门尊重之德。奉西方清净之教。归命道士。且业是经。时有明晦。我无閒断。居无几。实盈其数焉。常愿极精虑。罄泉贝。大依佛事。共扬光烈。呜呼。风树之感。霜露之悲。入肺肝者。可胜道哉。今位登方伯。轻千乘之贵。捐万钟之禄。隳心裂胆。虔绍前志。此所谓不敢一日而忘其亲也。先是此地松竹葱茜。含绝世之异。观者百辈。曾无颂声。公乘时多暇。高步廊庑。密获胜势。其心快然。因心计手指。付于匠吏。经时而成之。堂殿崔嵬以切云。轩廊䆗窱而疏风。皎严净而无尘。若释梵之天宫。大德僧怀远。秀掩圭璧。操陵霜雪。是故启请。为其主张。加之以田产。因之以臧获。受用具足。无遗乏相。尝闻于经曰。造塔庙。建形像。旃檀沈水。彩画装铰。如是功德。福不唐捐。伏知必有以资窈冥。辟往路。挥斥万有。腾陵三界。巍巍尊识。补贤圣处。信决定矣。其或否者。我教其诬乎。恭惟先太夫人诚敬斋庄。高明惠和。道可以裨补阴教。礼可以绸缪妇则。早居穆伯之器。有贤子三人。始在童孺。则自教诲。非雅言正味。不道不食。使中和淳粹之气。饱饫其腑脏焉。故中司洎令弟兵部郎中凝大理评事凌。皆擢进士高第。以清风累德。文学政事。振休声于宇内。议者谓玉昆金友。如三山峙立。三川横流焉。后之君子。非但宝地。睹此志。可以知上有圣谟之美。下有大孝之嗣矣。公永怀恸绝。不忍握管濡墨。以文字自导其意。见托序述。乃惕然而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