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代张帅撰除直阁谢宰执 南宋 · 朱权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新安文献志》卷四二
边庭息警,曾微服远之功;
内阁升华,亟被陟明之典。
辞荣靡获,拜命自惭。
顾惟叨忝之优,知有遭逢之幸。
伏念某材拘近用,识昧通方。
偶际遇于明时,荐驰驱于烦使。
乘轺而逾五岭,曷著能名;
授钺而总十连,复叨重寄。
盖自虎符之始合,遽闻羽檄之交驰。
潢池弄兵,青海传箭。
虽守边兆衅之有自,而制阃任责以何辞。
詟之以诛讨之威,开之以怀徕之意,粗能集事,苟逭乏兴。
温纶显播于汉庭,异宠就加于尧阁。
循墙退避,莫回天听之高;
望阙祗承,未觉日边之远。
靖言侥冒,端有夤缘。
兹盖恭遇某官公议权衡,盛时冠冕。
振平章之道,治具毕张;
董正之司,人材允赖。
致斯茂渥,下逮微劳。
某敢不仰戴恩荣,力图报效。
抚绥殊俗,毋求赫赫之功;
告语后人,尚守平平之策。
刑部李尚书 南宋 · 朱权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新安文献志》卷四二
召以十行,跻于八座。
元戎治最,久说礼乐而敦诗书;
司寇位尊,乃诘奸慝而刑暴乱。
正人居要,善类交欣。
恭惟某官伟识际天,宏猷经世。
材雄梁栋,克胜任于明堂;
器重璠玙,雅凝珍于清庙。
早由人望,亲结主知。
献纳于日月之间,持地禁;
步武于星辰之上,听履班高。
自分帅阃之严,兼领制垣之重。
雅歌投壶,折冲万里;
纶巾羽扇,指麾三军。
上促衮衣之归,公秉介圭之觐,从容赐对,密勿告猷。
择乎人材,景周公之立政;
张其纲纪,契扬子之法言。
见几察微而消患于未形,深防预备而保治于已定。
此皆济时之上计,无非爱君之至言。
犹北斗之在天,既司喉舌之要;
率东方而居左,即拜股肱之良。
显册非赊,奋庸可必。
伏念某黟山穷学,璧水陈人。
两举而玷儒科,粗偿力学之苦;
六考之为邑掾,苟逭旷官之虞。
曩以一介而负丞,尝叨二天之巨庇,与义檄于告行之际,赐谷札于报书之间。
深感隆私,敢忘高义!
兹获聆于盛事,喜倍切于卑悰。
拾级西阶,阻莫陪于簪履;
曳裾东阁,愿终托于陶钧。
颂咏惟深,敷宣曷既!
钱教授 南宋 · 朱权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新安文献志》卷四二
振藻上庠,旧识文章之宗伯
哦松下邑,兹逢贤道之师儒。
谅同舍之不遗,幸为寮之有托。
将趋丈席,敢贡尺缄!
恭惟教授大中学探艺源,行高人表。
瑰词华国,锵掷地金声
清节冠伦,耸参天之黛色。
早蜚英于学省,巍擢第于宸廷。
来游鹅墨之邦,姑庀鳣堂之教。
青芹在泮,岂久驻于谈经;
红药翻阶,即迅登于掌诰
某迂疏末学,蹭蹬畸人。
予不负丞而丞负予,以为不胜其任也;
我匪求蒙而蒙求我,方就有道而正焉。
祈向之私,敷揄莫罄。
温公隶书六字跋 其一 南宋 · 朱权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新安文献志》卷二二
先正司马文正公隶古六大字,中经党书之禁,人莫敢传。
至绍兴间福州长乐县杨君德载、苏君文瓘相继各得三字,刻于县治,乃复流布于世。
然观二君所跋,皆以「公生明」为先,「思无邪」为次。
某窃谓史克颂晋之一语,夫子删《诗》而存于经。
他日复特举焉,以蔽《诗》之三百。
则斯语也,其旨可谓宏远矣。
尊经之学,固当先之。
今摹刊于如皋便斋东壁。
其二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新安文献志》卷二二
荀卿著书,无虑十馀万言,温公独书此一语,何也?
「思无邪」者,正心诚意之本;
「公生明」者,治国平天下之要。
公取是语以配经,岂苟然哉。
今刊寘西壁。
噫!
圣贤之言虽有先后之序,莫非正大之理。
温公抱诚明之学,平居暇日,采摭经传格言,形诸心画,既躬行以光辅元祐之盛,流传不朽,启迪后来。
某虽不敏,请事斯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