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章服议 隋 · 虞世基
 出处:全隋文卷十四
后周故事,升日月于旌旗,乃阙三辰,而章无十二。
但有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乃与三公不异。
开皇中就里欲生分别,故衣重宗彝,裳重黼黻,合重二物,以就九章,为十二等。
但每一物,上下重行。
衮服用九,鷩服用七,今重此三物,乃非典故。
且周氏执谦,不敢负于日月,所以缀此三象,唯施太常天王衮衣,章乃从九。
但天子譬日,德在照临,辰为帝位,月主正后,负此三物,合德齐明,自古有之,理应无惑。
周执谦道,殊未可依,重用宗彝,又乖法服。
今准《尚书》:「予欲观古人之服,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
具依此,于左右膊上为日月各一,当后领下为星辰,又山、龙九物,各重行十二。
又近代故实,依《尚书大传》:「山龙纯青,华虫纯黄,作会;
宗彝纯黑,藻纯白,火纯赤」。
以此相间,而为五采。
郑玄议已自非之,云:「五采相错,非一色也」。
今并用织成于绣,五色错文。
孔安国,衣质以,加山、龙、华虫、火、宗彝等,并织为五物,裳质以纁,加藻、粉米、黼、黻之四。
衣裳通数,此为九章,兼上三辰,而备十二也。
衣襟、领上各帖升龙,汉、晋以来,率皆如此。
既是先王法服,不可乖于制,徵而用之,理将为允(《隋书·礼仪志七》。)
元德太子哀册文 隋 · 虞世基
 出处:全隋文卷十四
维大业二年七月癸丑朔二十三日皇太子薨于行宫。
三年五月庚辰朔六日,将迁座于庄陵,礼也。
蜃綍宵载,鹤关晓辟,肃文物以具陈,俨宾从其如昔。
皇帝悼离方之云晦,嗟震宫之亏象,顾守器以长怀,临登馂而兴想。
先远戒日,占谋允从,庭彝彻祖,阶所收重,抗铭旌以启路,动徐轮于振容。
揆行度名,累德彰谥,爰诏史册,式遵典志,俾浚哲之徽猷,播长久乎天地。
其辞曰:
宸基峻极,帝绪会昌
体元袭圣,仪耀重光。
气秀陆,神华少阳。
居周轶诵,处汉韬庄。
有纵生知,诞膺惟睿。
性道觿日,几深绮岁。
降迹大成,俯情多艺。
树亲建国,命懿作藩。
威蕤先路,舄奕渠门。
庸服有纪,分器惟尊。
风高楚殿,雅盛梁园
睿后膺储,天人叶顺。
本茂条远,基崇体峻。
改王参墟,奄有唐、晋。
在贵能谦,居冲益慎。
封畿千里,阊阖九重。
神州王化,禁旅军容。
瞻言偃草,高视折冲。
帷扆清秘,亲贤允属。
泛景凤澜,飞华螭玉。
挥翰泉涌,敷言藻缛。
式是便烦,思谋启沃。
洪惟积德,丰衍繁祉。
粤自天孙,光升元子
绿车逮事,翠缨奉祀
穆满容,仪形让齿。
礼乐交畅,爱敬兼资。
优游养德,恭己承仪。
南山聘隐,东序尊师
有粹神仪,深穆其度。
显显观德,温温审谕。
炯戒齐箴,留连王赋。
入监出抚,日就月将。
冲情玉裕,令问金相。
宜绥景福,永作元良
神理冥漠,天道难究。
仁不必寿,善或愆祐。
遽瑶山之颓坏,忽桂宫之毁构。
痛结幽明,悲缠宇宙。
恸皇情之深悯,摧具僚其如疚。
呜呼哀哉!
回环气朔,荏苒居诸。
沾零露于瑶圃,下申霜于玉除。
夜漏尽兮空阶曙,晓月悬兮帷殿虚。
呜呼哀哉!
将宁甫呜,长违望苑
渡渭涘于造舟,遵长平之修坂。
望鹤驾而不追,顾龙楼而日远。
呜呼哀哉!
永隔存没,长分古今。
去荣华于人世,即潜𡑞之幽深。
霏夕烟而稍起,惨落景而将沈。
听哀挽之凄楚,杂灌木之悲吟。
纷徒御而流袂,欷缨弁以沾衿。
呜呼哀哉!
九地黄泉,千年白日。
虽金石之能久,终天壤乎长毕。
敢图芳于篆素,永飞声而腾实(《隋书·炀三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