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显圣庙碑太平兴国二年闰七月 唐末宋初 · 扈蒙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陇右金石录》宋上、光绪《甘肃新通志》卷九二、乾隆《正宁县志》卷一四
圣人之抚运也,必有冥符玄谶以表乎天命;
应龙之为神也,必能幽赞阴骘以辅其帝业。
是以尧之兴也,洪河有星飞之瑞;
汉之起也,素灵有夜哭之徵。
千载相望,其揆一也。
今皇帝应真人之宝箓,禀上圣之英风。
操斗极而把钩陈,更张乾象;
表东溟而界西域,大启人寰。
日月为之贞明,《河》《洛》以之开奥。
鼓雷霆而驱号令,则化无不周;
法星斗以焕文明,则俗皆丕变。
夷夏蛮貊,罔不来庭;
山川鬼神,由兹受职。
以至风条雨块,尽契于宸心;
南亩东皋,咸歌于帝力
颂声既作,祀事维寅。
旧章以之皆举,况其新典者乎!
无文尚或咸秩,况其有谓者乎!
宁州要册湫者,因原隰以立名,壅澄渟而宅粹。
徵诸旧俗,罔知疏凿之因;
视厥洪源,但毓灵长之德。
其地盖水府之别馆,其神即天帝之右弼
故能蓄泄雷雨,含吐阴阳,德施于人,功被于物者也。
观夫涯岸周巩,虽不逾于百雉;
漪澜中邃,若尽涵乎四溟。
从使瞿塘之水崇朝而注浪,终不能使一线之流汇于湫澨,岂霖潦之能浅深哉!
又使邓林之木因风而振槁,亦不能使一叶之微浮于湫面,岂藻之能点翳哉!
其灵验有如此者,是以有唐三百年间,或京师悯雨,或甸服告灾,则必命王人乘驿骑,持锦伞,挈银瓶,挹其灵液,归于内殿。
天子乃洁诚精祷,为民请福,未尝不甘泽应时而降,旱苗刻日而滋。
繇是特建灵祠,允膺常祀。
僖宗乾符纪历之三岁,始封应圣侯
昭宗光化号之二载进封普济王
皆所以答神降之福,酬雨师之也。
大宋之有天下也,泽被寰区,恩延岳渎。
惟馨之奠,固无阙于四时;
不测之灵,亦潜扶于一德。
先是,皇上之在朱邸也,龙德犹隐,虎变未期,虽天意之在兹,岂人谋之可料?
而神尝因毖祀,屡有元告,非凭祝嘏之语,自同金玉之音。
言肇位之期,则无非□的;
谕卜年之数,则颇极绵长。
及圣王遵顾命以天飞,顺舆情而帝出,徵其言而可复,稽其事而不诬。
神以知来,斯之谓也。
得非上帝有命,明灵代言,锡我休符,期于亿载?
不然,则何以使灵应之若是也!
昔者汉武帝之祠雍畤,接神语于虚空;
唐高祖之过霍山神休于恍惚。
以今类古,亶其然乎!
故得圣念弥钟,徽章具举,荐正通三之号,且旌得一之灵。
粤以太平兴国二年闰七月五日,有制改封显圣王,所以报灵贶而昭睿眷也。
仍命廷臣,重修庙貌。
既而百工并作,庶物咸臻,役必以时,成之不日。
观其重门洞启,如吞万里之山川;
正殿中蹲,似轧九霄之烟雾。
缭垣周峙,长杨、五柞之旧规;
明祀载严,太室、甘泉之故事。
其神也,被以王者之服,则藻米、粉火,可知其毕陈矣。
其祭也,烹以太官之鼎,则肴羞、牢醴,可知其毕备矣。
噫!
帝念如是,神诚若何?
必将禀命于钧天,储休于昌运。
当使苍生受福,夐同轩、暤之年;
鸿祚无疆,远过商、周之代。
岂直秦川父老,偏承肸蚃之恩;
豳野田畴,但沐霶𩃱之润而已哉!
洎新庙之告成,顾丰碑之未植,合资鸿笔,用纪灵符。
而臣谬直深严,叨当撰述。
金门待诏,既无摛锦之才;
翠琰垂文,谅愧色丝之作。
恭承睿旨,虔抒斯铭。
铭曰:
妙万物而为言者曰神,与二仪而合德者曰圣。
惟圣膺期,乃集乎大命;
惟神佑德,乃告乎大庆。
繄圣神兮相会,始天人兮合应。
洪维我后,清明在躬。
景命将至,灵祇克从。
既出乎震,故受之丰。
万邦咸乂,四隩攸同。
实天垂祐,惟帝成功。
乃酬元贶,乃锡爵封。
显圣为号,炳灵所宗。
神斯不昧,感而遂通。
大君兮有命,降纯嘏兮无穷。
贞珉既立,新庙增崇。
俾含灵与庶类,知宝运兮延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