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宝塔开宝五年正月一日 唐末宋初 · 释赞宁
 出处:全宋文卷四○
阿育王宝塔者,乃如来真身舍利所藏处也。
世尊王舍城乞食,路逢童子聚沙为戏,见佛威仪,心生欢喜,即以沙土为面,殷勤奉施。
授记曰:「此童子,吾灭度后,于阎浮提作铁轮王
有大威德四大洲悉皆臣顺。
取吾八塔真身舍利,造塔供养」。
灭度后,果符昔记。
阿育王有大神力,能役鬼神,于一夜中碎七宝屑成八万四千宝塔
彼时有耶舍尊者,于五指间放八万四千道光明诸天夜叉众各随光中往四天下,遇八吉祥、六殊胜地,乃安一塔
今皇宋轮王统领国土,有一十九所,显晦不同
显者与国为福、与民为利也。
明州鄮山所现者,乃其一也。
西晋太康中,有刘萨诃者,并州离石人
生在畋家,弋猎为活。
得病至死,见一梵僧,语曰:「汝罪深重,应入地狱。
吾悯汝,故宜往洛下、齐城、丹阳会稽阿育王宝塔处,顶礼忏悔,得免此苦」。
既苏改业出家法名慧达,或云法达,如指南行
会稽海畔山泽处处求觅,莫识基绪
悲恼烦塞,投告无所
偶于一夜,闻地下钟声,即精诚恳切,经于三日,忽舍利宝塔从地涌出光明腾耀
塔相青色,似石非石。
一尺四寸,广七寸
五层露盘四角挺然
四面窗虚,中悬宝磬
周以天王及诸佛菩萨、善神、圣僧天人等像,相极精细
瞬目注睛,见八千像状咸悉具焉,可谓神功圣绩,非人智之所及也。
既见塔,悲喜无量昼夜精勤礼拜忏悔瑞应颇多
传中刘萨诃者,乃利宾菩萨示现,岂偶然也?
鄮县古城在勾章东三百馀里,其宝塔县界义乡也。
地志云:「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此其一也」。
舆地志》云:「释迦弟子役使鬼神
一日布于四天下,造佛骨宝塔八万四千,皆从地出」。
会稽记》云:「东晋丞相王导初过江时,有道人神不凡言从海上来,相告曰:昔与阿育王同游鄮县,安真身舍利塔
阿育王真人捧塔飞空入海,诸弟攀引不及一时俱堕,化为乌石,石如人形」。
名僧传》云:「昔有神人捧塔飞行海上弟子中有未得道者堕地化为乌石,犹作人形,上有袈裟纹缕。
郡守褚琰遣使取看,奇之。
至今村名『塔墅』、岙名『乌石』也」。
晋义熙元年安帝敕于鄮山塔亭禅室,度二七僧住持守护
宋文帝元嘉中,遣陈精并僧道祐广兴创建
凿基下,得大石函,盛玻璃钟,覆以铜镜
又以金合银罂,安三法舍利迦叶佛爪一,其色红;
一茎,伸之数尺,置之成螺。
宋文帝诏造木浮三级藏之,厚赐供给
竟陵王发使奉珍异供施,闻三级木塔未至崇敞,欲增成五级
忽梦神人告曰:「阿育王塔无用增修」。
问其故,答曰:「三十年后有大力兴世增添耳」。
梁武帝普通三年敕建木浮图、堂殿房廊赐额阿育王寺」,著作顾允祖作碑记记之。
大同五年上座僧绶奏木浮隳损,敕岳阳王萧察增修至五层。
黄金五百两,铸金铜像四百躯,写经五百卷,铸四大铁鼎以镇四角,敕孙昭凡百供应,付武帝昭明二真,安于塔内。
萧察石函内舍三颗浴之,咒曰:「浮者,进上皇帝」。
其最大者浮,遣主书吴文宠、僧琏等四法师同进
因敕免庄赋,调给三千,于寺外庄置营防卫
定襄侯萧祇、陈留阮孝、鄮人黄玑、会稽太守蔡兴宗散骑常侍王仲和太学博士顾谐、东宫直侍王仲达并梁朝名士,悉倾心皈向
陈宣帝遥敬此塔,度二七僧。
越州昌乐杨异、勾袁不约信向尤笃。
唐太宗世,鄮县王昭,游礼近寺,望见木塔第三层上有二人立,皆举手四级西南角
遂问僧智悦曰:「何人修塔」?
答曰:「不曾修」。
因说所见
遣人上塔验之,其四层西南角㭿栱果坏。
令曰:「善神示之,欲弟子修耳」。
遂即修之
敏法师领徒至寺,一月敷讲,道俗聚集
夜中有人见百馀梵僧绕塔行道以此询众。
寺僧曰:「此常有之」。
永徽元年会稽处士张太元到寺礼塔,与僧智悦连床寝息
半夜,闻塔前诵《金刚般若》,了了分明
二人往看,一无所睹。
垂拱二年越州士曹元默迎塔到州,精严供养
女婿杨氏醉入道场宝塔忽然飞去。
元默惊心作礼怅望,乃见在西家屋上,即送还本寺。
中宗皇帝远加敬仰,敕送供施,仍降诏委栖旷和尚如法香火
国清智晞尊者到寺,礼八万四千拜,旋绕数周,忽感紫文印于右臂方整明亮终身不没
临终,谓弟子曰:「众圣封印,心无虚焉。
吾定生弥勒内院矣」。
肃宗朝,内供奉子璘者,□州人也。
归省所亲,经宿岳庙神人告曰:「汝母在此受业」。
璘闻,悲不自胜
乃问曰:「我母何罪而至于此」?
神曰:「为师少年头疮,多用鸡白调药疗之,因招罪苦」。
璘告神释免,神曰:「罪系有分,免即何缘
若要免之,往鄮山舍利宝塔」。
径到寺,方礼四万拜,母于塔前云里现身,曰:「吾承汝力,已生忉利」。
璘遂止寺,终身礼敬
唐僧宗亮诗云:「铁轮王使鬼神功,灵塔飞来鄮岭东
有客不随流水去,磬敲雪淡云中」。
武宗澄汰沙门,塔止越州府库
宣宗重兴教法,塔入开元寺
鄮山论请开元固执
观察判官蒯希逸判云:「譬如人家宝物,失之多年
本主既认,便须给还」。
太守王龟依判遣送育王
大中庚午岁正月斋日,八千许人传塔供养天花纷纷而落。
其花如雪,众以手擎,旋即镕液
至夜初,又放五色光明
是年,有新罗僧夜入盗塔,手捧绕亭,亘夜而行,不离本处
懿宗咸通中观察使杨严奏,舍利宝塔灵异,实国内福境,敕度三七僧,精严香火
天祐中太守黄晟,本奉化人也,迎塔往故乡供养
上船顿重,加人助力,亦不能举。
叹曰:「地薄无缘」!
遂止。
钱武肃贞明二年丙子十二月,遣弟铧并僧清外鸿泽等,具船舫香花舍利宝塔
明年上元夜,回止西陵岸,放光照明江中如昼
武肃王躬扶彩辇从行至罗汉寺,广陈供养
一僧顶戴手搦一角忽然堕地随手安著,屼然不动。
僧统今諲至晚虔祷,遂见其角火星迸散,始知神力补铸耳。
丁丑岁敕造木浮九层戊寅二月八日毕工。
四月八日,安舍利塔第三七宝龛中
尔后累岁,凡大会斋日,多睹光明
钱文穆王深加礼敬,以职事殷繁,请僧代礼宝塔,其诚信如此
元帅大王戊申重修彩绘其年九月二十六日放大光明
周显德戊午岁二月中翰林承旨陶谷锡命礼,入寺敬礼,见舍利红色,自谓吉祥再拜不已
副使司天少监同至,谓知塔大师义伦曰:「是塔必不倾侧它日平陷耳」。
至今四月十一日,果为延火所焚,舍利宝塔迎在龙华寺
壬戌岁王旨再造木塔,遂于第二层安贮。
中龛百宝庄严观瞻乱目
黄金宝座,挂悬珠玉
元帅大王因览《大众毗尼部》,见吉利王为迦叶佛造塔,金薄覆上,寻遣指挥使超重甃砌庄饰,造檀香殿。
雕锼精丽百宝珠璎风触振响,音如天乐
别造金塔极丽穷华。
设使湘宫往制,胡后前规,亦未足侔也。
舍利宝塔世人少知灵异
据《感通传》,天人曰:「今鄮县阿育王古塔;
小塔是贤劫初佛者,有迦叶佛臂骨,非人所见罗汉将往铁围山」。
若究此文,则有二塔:一将铁围,是迦叶佛骨;
一刘萨诃求出者,是释迦舍利,乃即今人天恭敬者。
且以神功不朽,岁记深长,虽补前文,难述未来瑞应
更祈后哲,好编无尽徽猷
赞宁想乾□□笔之馀,虑多遗坠,仰炎宋统天之□,思欲播扬,与劫齐修,惟高不动者也。
时开宝五年岁在壬申正朔撰。
按:《阿育王山志》卷一三,乾隆二十二年刊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