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彗星奏端拱二年八月 唐末宋初 · 赵普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皇朝文鉴》卷四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三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八
臣伏睹御批劄子云,所为妖星谪见,引證古今,莫知所措,自旦及暮,莫敢遑宁。
臣等伏捧真踪,同承圣旨,兢惶战惧,各不胜任。
其间老臣最负深过。
三十年之重任,但愧叨尘;
一千载之明君,将何辅弼?
忝列三台之首,惭无一日之长。
自知政术疏遗,宁免妖星谪见。
被苦者无由披诉,偷安者不敢指陈。
虽众议以明知,皇情而莫恻。
隐蔽之咎,惟臣最多,甘俟严诛,仰期待罪。
今则人心颇郁,上象自差,起狂夫思乱之谋,生丑虏犯边之计。
天时人事,不比寻常,唯有今年,倍须保护。
伏审陛下初知妖异,亲谕德音,便欲遍与恩泽,优加赏赐。
既发一言之善,须增百福之祥;
令由惠物之心,必有变灾之望。
才经旬朔,似有改移。
窃闻司天台内,妄陈邪佞之言,深惑圣明之听,惟云妖异,合灭契丹
臣窃虑俱是谄谀,未明真伪,乞加询问,须见实情。
乞问司天台内所有前件奏,未委按何经典。
臣今将所按经典逐件进呈,伏望陛下亲赐看详,便知可否。
臣闻五星二十八宿,与五岳四渎,皆在中国,不在四夷。
而又《尚书·尧典》云:「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岂可契丹封疆,不属万方之数!
臣今老迈,岂会阴阳,惟将正理参详,以前书證验,三坟五典,必可依凭。
今录到故事五件,谨分析如后。
一、按《汉书·天文志》及诸书云,岁星辰见东方,行疾则不见,不见则变为妖星。
石氏云:「搀枪为天棓(音棒。)」。
又曰:「彗星所为扫也。
其本类星,其末类彗也,小者数寸,长或竟天。
彗状如箕,亦为孛孛然如粉絮,形状虽异,其殃一也。
皆是逆乱凶悖,非常恶气之所生也。
见则为兵为患、除旧布新之状,不有大乱,必有大兵。
天下合谋,暗闇不明。
破军流血,死人如麻,哭声遍天下,干戈并出,四夷来侵。
馀灾不尽,下为水旱饥疾,凶恶之事,不可具载」。
又云:「凡关天象变异,下方必有灾殃。
如人脏腑有疾,亦先行于面色。
象不虚发,惟圣德可以消除」。
一、按《左传》云:齐有彗星(只出齐之分野,诸国不见。),齐侯使禳之(禳,以术禳除之。)
晏子曰:「无益也,祗取诬焉(诬,欺也。)
天道不谄(谄,疑也。),不二其命,若之何?
且天下之有彗,以除秽也;
君无秽也,又何禳焉?
若德之秽,禳之无益也。
《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
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厥德不回,以受方国(《诗大义》:翼翼,共也。聿,述也。回,违也。言文王德不违天人,故四方之国归往焉。)』。
君无违德,方国将至,何患于彗?
《诗》曰:『我无所监,夏后及商。
用乱之政,民卒流亡(逸《诗》也。追监商之亡皆以乱政。)』。
若德回政乱,民将流亡,祝史之为,无能补也」。
公说,乃止。
其后,齐国果有田氏篡夺之祸(国有秽恶,慧星不可禳也,唯有圣德可以禳也。)
一、按《晋书·天文志》:魏文帝黄初六年五月壬戌,荧惑入太白
一、按《蜀记》:魏明帝黄权曰:「天下三分鼎立,何地为正」?
对曰:「当验天文,即可知也。
往昔荧惑守心,而文帝崩矣,吴蜀无事,此其验也(时魏文帝居中国,蜀先主西川。)」。
一、按《梁书》:武帝大通元年,荧惑犯南斗,梁武帝跣足下殿走以厌之。
是年,后魏孝明帝崩,武帝叹曰:「索虏亦应天道(时后魏孝明帝居中国,梁武帝江南。)」。
一、按《唐书》云:高宗总章元年四月,有彗星见于五车,上避正殿,减常膳,令内外五品以上各上封事,极言得失。
许敬宗上言:「星虽孛而光芒小,此非国眚,不足上劳圣虑,请御正殿,复常膳」。
高宗不从。
敬宗又曰:「星孛而东北,王师问罪,此高丽将灭之徵」。
上曰:「我为万国之主,岂得推过于小蕃哉」!
二十日而星灭(其许敬宗者,本谄佞人也,乃是希高宗旨,赞成王皇后,立武昭仪,并杀长孙无忌者,不由正道。因此作宰相,身死之后,定谥为「谬」。)
右具如前。
今检寻故事,闻达宸聪,冀将师古之文,聊證顺情之说。
伏况陛下勤求理道,独出前王,虽然慧星呈妖,自有皇天辅德。
臣所愿者,除旧布新之事,专乞陛下亲行;
变灾为福之祥,乃为陛下已有。
如此,则商高宗之桑谷,遂至中兴;
周武王之资财,须行大赉
伏望陛下恭承天戒,大慰物情,明施旷荡之恩,更保延长之祚。
盖缘凡关世事,否泰相逐,倚伏盈虚,岂能常定?
圣朝开国三十年,国富兵强,近古无比。
诸方僭伪,并受驱除,无一国不亡,无一人敢敌,可谓鞭挞宇宙,震慑华夷。
若非圣德神功,终恐兆民未泰,战争劳役,宁有了期。
虽哲后修仁,本意固无于亏阙;
而群生造业,随缘有近于感招。
傥时运以相逢,于圣贤而不免,尧水汤旱,乃是明徵。
臣又窃闻陛下自睹星文,深劳帝念,转积动天之德,思覃及物之恩。
则知多难兴王,传闻于往昔;
殷忧启圣,实见于当今。
可谓何福不生,何灾不灭!
臣今诚恳,思达冕旒,仍须面具数呈,不敢形于翰墨。
伏恨言词蹇涩,气力衰羸,步履犹难,未任拜跪。
自从发动,多有风涎,如或一息不来,便忧一词难措。
以兹情抱,实有感伤。
乞于闲暇之时,伏望略赐宣唤,贵将微细,皆具奏闻。
兼缘臣久负过愆,因此合专陈首。
伏以臣谬将鄙拙,虚受恩荣,既不能致主安民,又不能除奸殄寇,叨据秉钧之任,忽招如彗之妖,方抱耻于朝廷,实难安于禄位。
伏况前代,每逢灾变,必先册免三公
今遇盛时,乞行严宪,明加黜责,用激忠良。
臣无任负愧怀悚、战惧兢惶待罪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