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天机论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咸平集》卷一○
天者道之心也,机者天之用也;
以心发机,将全乎道也。
日月风雨雷电雪霜,并机之用也。
地辅于天,亦犹臣事君而子事父。
故山岳川渎草木蠢动,亦机之用也,日月薄蚀,星辰彗孛,风拔大木,雨降流血,雷震寝室,霜降炎天,山岳摧颓,谷洛激斗,雉雊高宗之鼎,太戊之朝,即机之发也,发其机属乎人君者也。
夫天生蒸民,树之君以司牧之
赏之宠之,君得而专行焉;
戮之辱之,君得而擅行焉。
威福二柄,自由于君,行其所好,谁敢沮之;
行其所恶,谁敢违之。
圣人所以不妄动,不妄言,言必可行,动必可法,位至尊而心至谨,夕惕若厉,日新厥德,所以天降其祜。
故《洪范》休徵,以为肃则时雨若,乂则时旸若,哲则时燠若,谋则时寒若,圣则时风若。
乃有树连理而呈祥,抽叶而纪候,郊薮萃于麟凤,宫沼跃于龟龙。
若谓居域中之大,专二柄之重,以为行其所欲,人莫我违,纵其所好,人莫我拒,于是身妄动,令妄施,则天降其咎。
故《洪范》咎徵,以为狂则常雨若,僭则常旸若,豫则常燠若,急则常寒若,蒙则常风若。
乃有石言魏之野,壤坏梁山之丘,宣榭有火而降灾,郑门斗蛇而表异。
天降其祜,天之赏机也。
发其机,赏其君,俾人君无忘于德也。
降其咎,天之罚机也。
发其机,中其君,俾人君无纵其欲也。
故圣人则天之明,用天之机。
尧谓舜曰:「天之历数在汝躬」。
于是考玑衡而齐七政,然后揖让禅受,膺其大命。
是知舜有大孝,天以历数授之也。
舜又谓禹曰:「天之历数在汝躬」。
然后亦揖让禅受,膺其大业。
是知禹有有大功,天以历数福之也。
成汤伐桀,则曰「应乎天而顺乎人」。
周武伐纣,则曰「恭行天罚」。
大禹君休,海神受职;
暴秦黩武,人不聊生。
天则移其历数,授于汉祖,故五星聚东井,赤云见于骊山
是知天之发机,福善德而祸淫虐也。
故《春秋》曰「天方授楚」,又曰「天厌周德」。
授之者,福善之机也;
厌之者,祸淫之机也。
若君得天赏机而恃之,则福转为祸;
得天罚机而惧之,则祸反为福。
所以楚庄小心,故身享元吉
宋景悔过,故国不缠灾。
天之不言,而信其机乎。
孔子云:「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圣人则天之明,故厚其禄,峻其秩,以赏君子;
峻其法,严其刑,以退小人。
故赏一人,千万人悦;
罚一人,千万人惧。
然后赏不费而人自劝,刑不烦而人自正。
得非天以机警于人君,人君得天之机警于兆民,则君明臣忠,朝廷之仪正矣;
父慈子孝,家人之道严矣;
兄友弟恭,《棠棣》之诗兴矣;
夫和妻柔,闺阃之理明矣。
岂非人君用天之机,而养天之民乎。
不知天之罚机,则玉杯象箸,酒池脯林,霜刃膏人之胫血,铜柱灼人之髀肉。
故天墟其国,而暴其社。
文武能知天之赏机,则葬无主之骨,封贤人之墓,散商纣之财以富人,息虞芮之讼以劝人。
故天祚其代三十,延其年七百。
其若君明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则悦心在于人,而和气动于天。
是以天之六气,不得不调;
地之万物,不得不泰。
行于乐府,则其音安以乐;
化乎宇县,则其人富且寿。
介族在藻而遂性,羽虫择木而安巢。
天之用机则如彼,君之得机又如此。
是知天之,君之,其循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