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再答日本国十问 北宋 · 释知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四明尊者教行录》卷四
一问定性声闻成佛不成佛疑。
《解深密经》云:「成就第一声闻一切诸佛尽力教化不能令其坐道场,得无上菩提
我说名为寂灭声闻」。
唯识论》云:「定性声闻入无馀涅槃者,身智俱灭犹如虚空
众生数,更不发心」。
经论若尔,而天台宗若何解释深密》、《唯识》之文,显定性声闻成佛道理耶?
答:《深密》、《唯识经论显露施权之教,声闻趣寂,唯尚偏真,依理发心,但成灰断。
未知实理究竟真常,欲趣菩提,终不可得
及至鹫峰法华会上,开权显实,正直方便,但说无上道三周授记声闻作佛。
不可更执昔日经论声闻不得作佛也。
二问阐提成佛不成佛疑。
《善戒经》云:「若无菩萨性者,虽复发心勤修精进,终不能得阿耨菩提」。
瑜伽论》云:「无种诵持瑜伽》,以无种性故,虽则发心及修加行不堪圆满无上提菩」。
如是经论足显阐提无成佛义
天台宗于彼经论若何融会
答:所引《善戒》、《瑜伽发心修證,称阐提无性者,此是藏教。
发心同前二乘,未明中真常之性,非是阐提人也。
阐提信心未具,未能发心,谓无缘、了二因,所以不云成佛
故《涅槃》云,或有佛性阐提人有,善根人无(谓阐提有恶境界性。)
或有佛性善根人有,阐提人无(谓善根有善因缘性故。)
或有佛性二人俱无(谓俱无缘了二性故。)
以上无缘了二性,故说阐提佛性义。
又经云,或有佛性二人俱有(谓有正佛性也。)
约此正因阐提极恶有成佛义
是以《涅槃》终极显性谈常,不简阐提极恶咸同正性,俱得成佛,况二乘耶。
三问:非情草木成佛不成佛疑。
涅槃经》云:「若拘陀树有心,我当授与阿耨菩提记。
以其无心,故不与授记」。
法相论》云「真能为一切诸法所依,无心草木虽无所变,但有理性无行性,不可成佛云云
天台宗如何解释经论建立非情草木成佛耶?
答:《涅槃经》、《法相论》「草无心但有理性无行性」者,此是权教,故简无情
为起真修,乃须进行,方得成佛
缘修乃是无常即是本无今有义也。
欲显真修,须依理性
理非今古,不简色心一成一切成,故说无情成佛也。
依缘修说,无情成佛者,相尽情忘,则无情成佛矣。
四问:《法华·嘱累品》安前安后疑
罗什译于《神力品》后次置《嘱累》,而法相宗十不可、八相违,须移经末。
若尔如何通彼一十八难?
当依罗什所安耶?
答:《嘱累》一品慈恩安国并令移于《劝发品》后。
在于前,有八相违、十不可。
天台之意,须依罗什次《神力品》。
荆溪总别破之,亦八不可、十相违。
且出塔已后,凡述多宝,皆云塔中,不云见佛。
若移在后无出塔处,一不可也
分身散后,凡有所述,唯论佛塔,不涉分身
若移在后,佛无散处,二不可也
《嘱累》文中,佛散土秽已下经文言不涉净,若移在后无复秽处,三不可也
本居地,因塔升空,佛散出塔,后文在地
若移在后,无还地处,四不可也
《嘱累品》后经未尽,但述众喜,不云而去。
若移在后,须加而去,五不可也
《劝发品》后无复馀文,经既已终,则云而去。
若移在后,须除而去,六不可也
本迹事毕,须有所付,是有嘱累。
若移在后,法无所归,七不可也
《嘱累》已后,明乘乘人事须嘱累。
若移在后师弟参杂八不可也
十相违一一叙破,具载妙乐《记》中。
五问今昔一乘同异疑。
法华》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昔日为三为二,今经开之唯一耳。
若然何如《胜鬘经》云:「声闻缘觉皆入大乘
大乘者,即是佛乘是故三乘即是一乘」。
此言一乘,与今《法华一乘同耶?
异耶?
同则有妨一代化意,异则异相云何
答:经论同异固多,要须以义定之则可。
且《胜鬘》一经部居第三方等时教二乘在座正当弹呵转小入大之时。
台教有曰,若到《方等》,必到《法华》者,盖受弹之后次第證入也。
而彼经谓二乘一乘者,一者经《方等》部中,预叙《法华当来所證耳。
故彼经上文云「必当得阿耨菩提」。
何以故?
声闻缘觉皆入大乘,请观当得之言,自见归矣
二则若就《方等》自论,则二乘受呵,转藏成通。
通是摩诃衍门,亦得谓之二乘皆入大乘也。
二释之中,初义为正。
六问:文殊无去有来疑。
且此经序分文殊为列众之首,复为弥勒引古决答。
至下三周之中,并无文殊入海之文。
如何《达多品》忽于大海娑竭罗龙王宫涌出耶?
答:文殊无入海之文者,准佛成道后四十二年,便居灵鹫说《法华经》。
首尾八载时既长远或有入海之文。
经文传译,此土从略是故不云也。
此犹约事,解释如此
若约理智伸之,此经如来常在海中宣扬文殊实智周遍,岂隔鹫峰听受
理既无在,宁局方隅?
感应处处释迦随缘而身身妙德也。
七问:龙女成佛权实疑。
经云「八岁龙女刹那顷发菩提心」,乃至云「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
三论法相宗难曰,彼娑竭罗龙王既是深位,权现龙身岂其龙女成佛是实證耶?
答:他宗言权者,乃是高位圣人为轨下凡,故示近成。
天台云实者,显佛乘权巧妙力,开性海不思真常
一念发心,便成正觉
故疏引经云:「法性大海,不说有是非
凡夫贤圣人平等高下
在心垢净,取證如反掌」。
舍利弗女人五障以为疑,智积明积劫行行作难龙女以圆珠献佛,息众疑心
何至今日更存犹豫耶?
八问:龙女华成佛别圆疑。
龙女成佛若是圆乘,当以虚空为座。
何故坐宝莲华,而是别佛座耶?
三周得记,皆是未来成佛
何故龙女现身成佛,而无成劫国名号,何耶?
答:龙女是圆顿教成道法身顿显,一成一切成,一身一切身,一土一切土。
报智顿明,乃于莲华藏界,身土不相妨色心挂碍
虽坐宝莲华,体即虚空性。
不思圆融解脱大用也。
若然者,何别之有哉!
三周得记,未来成佛者,皆是钝根声闻未曾菩萨行,是故再历尘劫修治
龙女乃是乘急戒缓之人,是故一超直入也。
其如不言劫国名号者,当以通别二记伸之。
通则不言,别则有之也。
九问:身子今昔同异疑。
华严会上舍利弗,此与法华身子何异云何
华严身子外道家来,闻阿鞞说偈證初果,次到佛所證四果,则非法身子
若然者,岂释迦一化二身子耶
答:《华严》谈别圆,不说藏通。
二乘在座,如聋若哑。
不入二乘人手不能革凡成圣
全生如乳,遂游化鹿苑施设渐权,于兹获益
外道邪计,證无漏之涅槃。
次《方等》弹偏中,《般若洮汰来至法华》,大显一实
此是法华声闻也。
是则不二而二,身子今昔不同
二而不二只是一身,元无两人也。
十问不还果生五净居疑。
小乘所说不还果遍彼上流圣位,于无云福生广果天中,生五净居天者。
不还果身不作生业何故三天,能生五净居天耶?
若言凡夫时作业者入正性离生之日,但舍凡夫异熟业。
何有凡夫业生五净居业耶?
答:小乘入见道位断见惑即障理惑也。
初證人空,得无我相,乃不发业,离四恶趣异熟生障也。
第二欲界五趣杂居九品界系润生惑,即于人天七反受生
不来果色无色界系八九七十二品润生惑,在二界定业受生
既有惑润受生,何疑其生五净居耶?
唯至四果永断界系,方不受生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