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禅社首坛颂(并序大中祥符元年 北宋 · 王钦若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金石萃编》卷一二七、《山左金石志》卷一五、《岱览》卷二○、《泰山志》卷一六、乾隆《泰安府志》卷二五
涒滩御岁,应钟旅月,国家建号之四十九祀,皇帝绍统之十有二载,燔柴乔岳,成礼于勒封;
回跸方丘,荐诚于厚载。
人神交感,祚祉来宜。
爰命下臣,式扬嘉颂。
粤自圣明御极,寰宇太和。
民知教而措刑,俗致理而偃武
熙熙庶汇,如陟于春台
惕惕宸心,若临于秋驾。
玄德上达,乾文下垂。
方纯嘏以诞膺,故至神而合赞。
见于乙夜,同日星之扬辉;
告以先期,若寒暑之不忒。
履端之月,成魄之辰,昼漏初传,朝暾未耀。
苍龙之内阙,睹黄素之奇文。
岂必元龟负图而出洛,何须赤雀衔书以及丰?
上冲厉内增,寅恭外积。
克勤精意,仰答灵心。
感应冥符,祺祥不绝。
云成五色,表嘉瑞于太平
星见离方,荐殊徵于万寿。
由是索前王之令躅,秩祀典之无文,思大飨于季秋,用昭告于上帝。
咨尔之诏,将戒于有司;
徯予之谣,爰兴于东土。
邹鲁之士,海岱之民,竭乃一心,若律吕之相召;
来于千里,如符契之不愆。
述盛礼于元封,献露章于魏阙。
以为有唐之季,天步艰难;
朱梁已还,宇县离析。
蒸黎涂炭,兵甲日寻。
荐绅无仁义之谈,鈇钺肆虔刘之患。
上天悔祸,肇启于昌期;
百姓与能,勃兴于明主。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圣文神德玄功大孝皇帝,炎灵应统,绿错膺图。
唐侯之固辞,避阳城而罔获。
克安九服,成不阵之功;
祗事百灵,受无疆之福。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大明广孝皇帝,大明继世,至德在人,文告以怀柔,武威而震詟。
宪章号令,俯洽于殊方;
文物声明,仰踰于往古。
崇文广武仪天尊道宝应章感圣明仁孝皇帝,禀粹二仪,钟灵五运。
绍成基于累盛,景贶于重熙。
通于神明锡类之孝,格于上下广覆之仁。
若乃弋绨为裘,书囊为帐,恭俭之至也;
泣辜于市,扇暍于涂,慈惠之隆也;
仄席抡才,反支受讼,听政之勤也;
斋居议刑,弛悬决狱,慎罚之深也。
至若恭默思道,励翼求贤。
振恤茕嫠,咨询谠直。
慎徽五典,昭明百官。
礼无大而不扬,情无小而不达。
道弥高而思弥下,业愈盛而志愈微。
故得鸟兽可窥,水火不夺,万民以治,五教在宽。
天降之祥,物安其所,所谓集玄黄之景祐,揽步骤之上仪者也。
夫登岱宗、禅梁甫,对越天地,严配祖宗,揆玉以礼神,刻石而纪号,千八百后其道皆同,七十六君其迹可视。
矧夫盛德大业,巍乎若斯;
天瑞人谋,昭然如彼。
诚宜答三灵之祐,顺九域之心。
考时日于历官,询制度于宗伯
肆觐群后,怀柔百神。
苍璧以祀天,黝犊以祭地。
发惟新之大号,受不已之厖褫。
岂独一方区区之诚,实亦六合颙颙之望。
上于是临法坐而延见,命谒者而喻旨。
嘉其将顺之心,示以惕厉之意。
以为祯祥申锡,但于洪休;
封禅告成,难居于盛美。
故当徐议,无复过谈。
莫不瞻珠旒、伏文石,期于得请,然后□从。
克让之诏虽行,敦执之言益固。
于是钧衡元辅,帷幄之硕儒,三台之具臣,五营列校,郡国之上计,庠序之横经,班白缁黄之俦,椎髻文身之众,相与集阊阖,趋钩陈,述庶民徯后之谈,叙历代不刊之训。
且曰天高地下,大礼生其中;
君令臣行,百度遵其治。
罔蹈道而无福,罔失政而无祸。
道莫大于奉明神,政莫隆于兴茂典。
故邃古而下,方册所标,未有长发真源,永孚休命,历数在己,美利及人,而不宗祀昊穹,昭配祖祢,奉符东岱,展寀仙闾者也。
而况巡狩之文,毛举于虞典;
登封之义,囊括于周诗。
六经著其谠言,百王以为盛则。
衰世思之而罔克,治世避之而不能。
□□武隋文,其让也正;
世祖玄宗,其修也宜。
陛下高迈羲农,俯视舜禹。
天鉴厥德,赤伏之符既膺;
后来其苏,东人之念方积。
观民展义,今也其时。
错事增高,辞之岂获?
虽复舆情可却,宸虑难回,其如三神之景命何,二圣之盛烈何!
优诏不许者四,封章固请者五,于是答玄穹之顾諟,徇黔首之勤求,俯而从之,盖不获已。
乃颁明命,戒有司曰:「自天之休,既钟于列圣;
累洽之庆,复属于冲人。
若乃登名山、朝万国,虽盛德之事,其何以当?
而率土之情,复无以拒。
盖将申于大报,敢云告厥成功。
咨尔有位之臣,暨于蒇役之者,牺牲、玉帛礼于神,则极其□;
□辂、旂常奉于吾,则从其俭」。
枢近之佐以先置,密授其成谋;
聚文儒之士以撰仪,洞稽乎旧制。
其令也至当,故下无以干;
其工也不繁,故众思自励。
德音一发,民望如
诚感上通,神心若契。
至乎圣贤之祖述,礼乐之沿袭,或有旧史失传,精义莫续,群臣极虑,靡究其端,睿旨发□,□尽其理,凡所刊正二十馀条,于是奉常遵为彝训。
又若秘牒有一,信册有六,燔禋俯□,追琢难成,将以贞珉,代乎温玉。
虽复有司固请,俞诏勉从,在乎宸心,惕然罔措。
果于内府,访得其真,盖往日之所营,仅期月而乃就。
取之琢刻,用于神祇,克集厥功,靡愆于素。
足以见先圣有开□□吾君善继之孝也。
且夫天之临也不贰,天之鉴也至明。
听之□声,吉凶见乎象;
敩而降命,善恶基乎人。
盛德之兴,巍巍乎其莫述;
鸿休之至,纷纷乎其无穷。
当夫揆日有期,鸠工在始,地不爱宝,吐素液以流甘;
龙飞在天,腾卿云而绚彩。
神葩焜耀,挺秀而朝敷;
瑞气□□,扬辉而晨映。
耽目鸷兽,匿迹空山;
螫手毒虫,潜形蛰户。
在井之鲋,粲百鍊以成鳞;
绕树之禽,凝六出而挺质。
沃日涨海,既遏其惊波;
航苇巨河,复遵其故道。
九穗两岐之秀,四犊一角之奇,或骈实而共枝,或先而告稔。
班虎袤丈之茧,灵云共蒂之瓜。
玄鹤群臻,听笙镛而自若;
慈乌独□,□畚锸而有常。
瀼瀼沆瀣以如饴,趯趯明视而呈素。
中天之月露,焕发之重轮,曲沼之泉澄,相鲜之丽色。
一封使者,告庆交驰,六艺书生,颂美载路,盖已无得而踰也,矧又甚于斯焉。
昔者五老告期,但闻一至;
两骑受职,岂复重来。
未有眷佑弥昭,殊休再降。
巍然岱岳,密迩毖泉,颁绿字之文,述苍元之意。
于是备时乘之驾,迎宝命之符。
是月大雨霶𩃰,密云葱郁,润甫田而虽洽,治驰道以方勤。
及乎瑞谍爰来,乘舆将出,则烦阴并散,杲曜徐升。
紫气覆于离宫,白云映乎广殿。
时亿之福,岂易测乎?
于万斯年,必可保也。
瞻言南域,旧产灵茅,方志虽存,郡人罕识。
及夫诏书采撷,耆老营求,绝世之珍,故蕃殖而久废,不贡之责,方寤寐以为忧,遽生三脊之奇,用资五天之籍。
夷吾曩记,斯实同符;
开元旧文,谅多愧色。
既而协良日、荐虔诚,寅奉灵文,祗见祖庙。
会昌之纯锡,告配侑之崇名。
于时人集八方,尘飞九陌。
斋明之夕,澍雨以清皇衢;
祼鬯之辰,矞云以覆世室。
非烟烛野,瑞日流空。
肃肃金飙,袭星罕而徐转;
翩翩玉羽,扈河图而群嬉。
二后在天,降鉴于至治;
百世观德,协变于无垠。
犹谓斯礼不行,其来已久,虽咸蒐于阙典,虑未尽于至诚,乃复屈黄屋之崇高,习泰坛之荐享。
恭畏之色,罔异于奉祠
阙疑之文,并从于折衷。
官师耸励,神鉴益歆。
既而令旦戒辰,鸣銮遵路,百工承式,七萃启行。
八校止齐,闻萧萧之鸣马;
九斿时动,见习习之祥风。
鼓吹不喧,率由旧则;
金石咸寝,肇自圣谋。
至若念封礼之方陈,矜严是务;
虑有司之弗给,简易为先。
乃损属车,别名銮驾
虚大辂以安秘箓,见奉天之诚;
御步辇以出国都,形爱民之志。
连甍感抃,接壤欢谣。
四望则衣袂成帷,中涂则壶浆若市。
岂资谏诤,已罢乎从畋;
何待讨论,动归乎至赜。
荤茹咸却,诫玉食以斋心;
草木不伤,法蒲车而育物。
若乃次舍所设,菲薄攸安,栋宇之基,未尝改作,闬闳之势,罔或增新。
惟玄幕以环周,或正□而躬处。
颂祇之庭在迩,接神之册储灵。
属夜漏之未央,视荣光之歘见。
瑞踰沈璧,祥协起□。
至乃命庶官,走群望,专卬后土,别祀九宫,礼濒海之诸神,飨射牛之列帝。
所谓阐皇猷于罄宇,昭上德于亿年者也。
暨夫届广鲁、临岱宗,庶民奉迎,罔不率舞,东后来觐,靡有后期。
八表之民,骏奔竞至;
未名之宝,栉比咸臻。
坛壝以陈,簠簋以具。
申诫于百执,必信而必诚;
昭感乎万灵,有严而有翼。
越以孟冬之月,庚戌之朝,望秦之高峰,昧爽而陟;
比黄之大典,次日而修。
其或俯曾崖、履危隥,虑人之劳也,乃降辇焉;
及乎款云封、望斋室,想神之在也,亦躧步焉。
徒御继登,罔逢乎骤雨;
羽卫成列,俄息乎终风。
平视太虚,下观旭景。
静将地接,动与天偕。
澄宸虑以杳冥,望法象而髣髴。
于是被玄衮,搢大圭,神六变而来思,色三献而弥厉。
侑以宗祖,焕乎天经。
丹书载陈,表储休于上帝;
玉牒不秘,示无私于下民。
而又飨彼群神于兹山下,准圜丘之式,伸遍祀之心。
谨晷度以合时,望烟燎而交影。
衣冠在列,笙磬同音。
是夕也,天门之巅,士虞载渴,甘醴忽涌,无源自澄,侁侁奉宸,饮之而不竭;
日观之上,人莫能升,明神斯临,有仪可象,济济在列,睹之而相目。
此又感召之章灼,休嘉之殊尤也。
翌日礼皇祇、禅社首,方泽之形泰折,广乐之音八成。
象其色则黄牲,昭乎絜则玄酒。
岳镇海渎,靡不格思;
坟衍邮畷,罔不咸在。
眷乃坤元之德,配乎柔克之尊。
生植群伦,包函方夏。
广大博厚,所以养材;
流谦居贞,于焉载物。
伸兹大报,在乎至虔。
肃若奠献之,祗率穹昊之制。
勤恭励翼,盛典由是无违;
杂遝纷纶,柔灵以之荐祉。
清跸将至,倏振惊飙;
冕服才升,俄为霁景。
权火之影,邈在云霄;
登歌之声,散于坰野。
唯诚明而是竭,忘陟降之为劳。
于是昭仁心,从物性,楚夏所贡,羽毛之众,莫不出于苑囿,放之郊原。
次复诏秩宗、修觐礼。
三帛二牲,执贽以见;
右贤左戚,辨等而居。
玄冠苍佩者充庭,鱼甲贝胄者列侍。
宸颜穆若,安可望其清辉;
能事巍乎,徒得观于洪烈。
既而布大令、均渥恩、礼高年、修坠典,幽蛰咸振,密网并蠲。
霈庆赐而春行,覃徽铄而日丽。
采诗察俗,远协于夏书;
纳贾观民,式遵于王制。
兴廉举孝,崇德报功。
鳏寡茕独之流,罔不咸恤;
律度量衡之法,由是得中。
复除之恩,浃于四极;
酺醵之惠,际于九围。
当其御郡楼、宴乡老,有在沼之介族,附游童之衣裾。
色夺金英,状微榆荚。
寿盖踰于千载,祥实冠于四灵。
昔者闻韶而凤来,拊石而兽舞,言其善应,岂复殊涂?
莱芜铁官,贳龟阴之圹土,襁负相属,菑畬尽开。
至于邈想古贤,缅怀神道,增文宪昭烈之称谓,伸仁圣炳灵之封崇。
以为列上清而监观者真仙,故加保生、广生之号;
育良材而利用者叠嶂,故修灵岩、广禅之祠。
惠洽于人,虽小不舍,新玉女之像是也;
福流于物,虽大必营,创会真之宫是也。
犹且枉星旄、降玉轪、幸阙里、祀孔堂。
琬琰之刊,载扬芬德;
玺绶之荐,用益徽名。
祓饰庙廷,增修礼器。
出币帛以赐宗党,颁经史以聚学徒。
下自诸生,咸膺其进爵;
上暨先正,肇其追封。
好贤之心,周于百世;
尊儒之道,形于万方。
岂止序门人以陪祠,蠲齐氓而给役也?
昔天宝以治平在运,崇五庙之洪名;
大中以恢复成功,加二宗之尊谥。
而皇上孝思不匮,至德潜符,展礼太宫,归尊伟号。
始以宝册,亲授三公,拜手而遣,肃祗之至也;
复以萧芗,躬谢六室,涕洟而进,追慕之积也。
足以荐乾坤之祐,增宗祏之美,慰昊天罔极之感,伸明发不寐之怀。
既而王公协辞,夷夏同志,遵顺美之前训,增可久之徽称。
始固守而不从,旋曲成而俯受。
懿夫!
法乾刚而覆下,是谓仪天;
玄默以居中,故为尊道
叶吉而图书开奥,宝应攸昭;
上封而河岳效祥,章感斯著。
典礼备举,简册载光。
轩曰徇齐,彼何尚也;
汤云甚武,兹岂远而。
犹复纪锡符之辰,建覃庆之节。
郡国清醮,以答于明威;
士庶纵游,用乐乎神运。
生成则禁乎屠宰,隐恻则止乎刑辟。
古今之盛节殚矣,皇王之休声备矣!
臣学乎旧史,偶乎昌辰,敢商榷于前修,俟揄扬于景铄,窃再拜而言曰:在昔帝妫,其臣有五。
兴于禹,商始于卨。
宗周建邦,本于后稷
有唐命氏,肇于庭坚
伯益既典朕虞亦佐
秦德不竞,天禄未穷。
故我圣朝,集兹大统,宜乎比隆于三代,垂裕于万龄者焉!
洪惟陛下纂承宝图,建用皇极,含道德之甘实,具慈俭之馨香,煦然发荣,可得而述。
昔者河流载湛,里社方鸣,别纬集于降娄,三统在乎单阏。
暨夫再岁,果诞真人。
盖奎为鲁分之星,乃司文物;
泰实兖州之镇,爰主发生。
岂非运属文明,化符生育,法从临于洙泗,祀典修于云亭之应乎?
此盖受命之殊贶也。
御辨之初,维藩之域,绿龟荐瑞,元辅矢谟,以为至柔者毛,至刚者介,今则以至柔之物,附至刚之姿。
天何言哉,民胥效矣。
必将武事休偃,文德怀柔。
是时也,戈甲方驰,封疆尚耸,既而玉帛继好,书轨大同,罢尉候之官,成键橐之治,此又嗣统之丕祥也。
夫感人心而致和平,莫先于孝;
兴王道而致雅颂,无尚于仁。
昔者主器震方,辞宫臣之常礼,则成帝之避驰道也;
宅忧倚庐,终三年之通制,则高宗之在谅闇也。
元辰之历,行哭而朝陵,则显宗之伸永慕也;
览后庭之籍,动容而出娉,则文皇之召至和也。
宽一成附重之刑,制三流惟轻之典,则高帝之约法也;
升北辰、魄宝之座,创先蚕、寿星之祭,则孝文之重祀也。
修前代之园寝,访功臣之子孙,则武王下车之事也;
番禺之药矢,毁尚方之猎具,则成汤祝网之心也。
再驾戎辂,则周宣之治兵也;
三郊吉土,则虞舜之肆类也。
顺时令,阅车徒,因三时之闲,习五申之法,神武之用也;
临便座,幸上庠,较艺以抡材,谈经以兴学,时文之化也。
蓬阁翚飞,牙签云矗,宝《南风》之圣作,聚东壁之群书,聿修之美也;
亲视簨簴,躬听笙竽,新甲令以募工师,制升歌以咏诒训,述作之大也。
绝域之民,留滞未返,测然轸虑,丰给而遣,仁及于怀土也;
司货之吏,掊克为能,涣乎出令,宽政为先,道济于溥天也。
祥符之宝历,元狩之故事也;
新仪卫之庶僚,太微之彝制也。
明照于前古,睹其失而不扬,德之盛也;
辞高于往代,有其善而不伐,谦之至也。
孝德著矣,仁声洽矣,积是纯懿,为茂功,则臣礼之行,殊祯之应,由天意也,非人力也。
矧复两汉而来,建都于雍,五岳之地,皆在于东。
居既异于辨方,理且殊于师古。
今国家宅梁宋之域,当穹壤之中,礼得其宜,事归于正,故可以仰遵五典,高继九皇。
抑又嬴秦上登,仅至中路,天有所不佑也;
汉武秘祝,不示群臣,道有所未广也;
光武欲其速成,将窜封于玉检,力有所未丰也;
高宗黩兹巨典,接神以椒房,礼有所不肃也;
玄宗建议在初,辅臣殊志,出爵伊始,庶尹兴言,人有所未允也。
若乃笃天祜、迓神釐,远迩协心,上下交泰,唯精唯一,尽善尽美,未若今日之备也。
又不以功成而自大,治定而自矜,炳乾文,号神岳,仰怀天贶,不敢以怠遑,俯述世功,用归乎德美
此实历代之所未有,上圣之所独臻也。
下臣不佞,恭献颂云:
惟天佑圣,惟圣奉天,宝命隆兮。
惟辟治民,惟民戴辟,万国同兮。
祖武宗文,重规叠矩,建大中兮。
奉符错事,登封降禅,告成功兮。
报本反始,为民祈福,示至公兮。
洪猷盛德,高视古昔,垂无穷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