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贤良方正制策咸平四年四月十三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七(第五册第四四一五页)
汉诏贤良,垂三百馀载;
唐策俊造,悬四十馀科。
得士者昌,于斯为盛,用能佐佑帝业,焜耀儒风。
历代已来,其道中废,皇朝开国,复举而行。
朕奉祖宗,不敢失坠,思得天下方闻之士,习先王之法,明当世之务者,以辅朕之不逮。
《传》曰:「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五霸骛」。
斯则皇、帝、王、霸之异世,其号奚分?
步、骤、驰、骛之殊途,其义安在?
称诏之旨,临御之方,必有始终,存诸典故。
加以姬周始之三十六王,刘氏承之二十五帝,受授之端,治理之要,咸当铨次,务究本原。
而又周有乱臣,孰为等级?
秦非正统,奚所发明?
勒燕然之石者,属于何官?
阴山之虏者,指于何帅?
十代之兴亡足数,九州之风俗宜陈。
辨六相之后先,论三杰之优劣。
渊、骞事业,何以首于四科?
卫、霍功名,何以显于诸将?
究元凯之本系,叙周召之世家,述九流之指归,议五礼之沿革。
六经为教,何者急于时?
百氏为书,何者合于道?
汉朝丞相,孰为社稷之臣?
晋室公卿,孰是廊庙之器?
天策府之学士,升辅弼者谓谁?
凌云阁功臣,保富贵者有几?
顷自李唐既往,朱梁已还,经五代之乱离,见历朝之陵替,岂以时运之所系,教化之未孚耶?
或者为皇家之驱除,开我朝之基祚耶?
是宜考载籍之旧说,稽前史之遗文,务释群疑,咸以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