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奏雨状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武夷新集》卷一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三
右,臣本州自去年已来,秋稼薄熟,时物虽至腾踊,人户免于流离。
爰自今春,雨水调适,倍稔,蚕绩颇登,糇粮渐充,菜色稍减。
然以山越之俗,陆种甚微,所仰者水田,所食者粳稻,矧又地势斗绝,涂潦不停,仍岁亢阳,泉源罄竭。
傥旬浃不雨,即沟渎扬尘,稻畦焦枯,善苗立死。
非三数日一降膏泽,无以望于秋成。
伏自夏至后来,绝少时雨,烈日流烁,炎风勃兴。
高仰之田,殆至枯槁;
卑湿之地,如沸如羹。
比户嗷嗷,大命近止。
臣遂率军州僚吏,精意祈求阖境之名山大川,近郭之玄宫梵刹。
庙貌之列祀典者,罔不遍走;
湫潭之庇水族者,亦用致祠。
造龙于坛,聿遵古法;
徙市于野,克体前经。
而云汉昭回,蕴隆弥甚。
寻于前月十六日,相次降雨,不及寸馀。
清尘有馀,沃焦无益。
夙夜忧慄,罔敢遑宁。
编列之民,殆于殒穫。
比至今月将半,旱气益加,一郡之中,靡神不祷。
精诚备尽,灵贶蔑然。
臣忽记忆往年在院供职日,适值岁旱,学士承旨宋白为臣言:今御史中丞魏庠三十年前,尝薄游关辅,寓居佛舍。
会天久不雨,村民数千辈诣寺祈祷,僧有善胡法者,捕蜥蜴十数枚,置一瓮中,渍之以水,蒙之以杂树桑。
取童男数人,衣青衣,青涂面及手足。
人持柳枝,沾衣散洒,且祝曰:「蜥蜴蜥蜴,兴云吐雾。
雨今霶沲,汝今归去」。
如是者无昼夜,婴绕而言,明日大雨,远近皆足。
臣潜疏于牍背,至是检阅得焉。
即以十二日初旭,与知丽水县事、殿中丞甄旦,诣城北集福院,如其法请祷。
少顷,臣与甄旦出自北门,各遵归路,忽有微云自东北起,良久弥漫,至午未间,暴雨及寸馀;
由是阴结未解,至十三日,大雨连昼夜,约及三四尺。
溪谷涨满,沟塍流溢。
禾黍之槁然者,芃芃而发秀;
草树之瘁然者,欣欣而向荣。
村民台笠而讴,耕夫奋袯襫而舞。
万室之安堵如故,百姓之邪心不生。
民之幸也!
陛下之赐也!
臣忝备守土,获遇有年,庆抃之诚,万万常品。
臣又念鸣吠之技,前哲不违;
刍荛之言,上圣斯采。
所陈祈请之术,亲获感应之徵。
理近怪神,事不经见,颇为猥鄙,有黩高明。
盖小道之可观,表事君而无隐。
东方朔有言曰:「谓之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扬雄亦云:「执蝘蜓而嘲龟龙」。
又,故刑部侍郎张洎尝谓臣言:「昔使高丽,汎海,忽阴曀,舟人哗言龙见。
亟起视之,见垂尾于云间,正如蝘蜓之状。
良久,雨大作」。
即知蜥蜴者,亦龙之类也。
臣既获嘉应,敢不上言,干冒宸严,伏增战越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