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宋故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食邑三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赠太尉中书令谥曰文靖李公墓志铭1005年5月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三○○、《武夷新集》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景德元年秋七月乙酉大丞相仆射陇西公早朝至待漏舍,不俟钥出而归,疾故也。
翌日,车驾幸其第,亲至卧内,存抚甚厚,赐白金三百斤。
既还宫,以不起闻,上又临哭出涕。
初,公之疾也,中人、太医,络绎旁午于道。
迨公之薨也,千乘万骑,一日再幸其居。
国殒宗臣,帝失元辅都城为之罢市,功女以之寝机。
同体既亏,实太上之深戚;
斯文将丧,顾天下而谁宗?
呜呼哀哉!
真古之遗爱也。
公讳字太初,其先赵郡人广武君之后也。
策书所载,世德茂焉。
泰陵令、累赠侍中丰,追封虢国太夫人滕氏,曾祖父母也。
洺州团练判官、累赠中书令滔,追封鲁国太夫人苗氏,王父母也。
侍御史、累赠尚书令炳,追封陈国太夫人周氏,考妣也。
公韵宇宏廓,襟灵冲粹,特资异禀,卓然不群。
甫及成童,性靡好弄;
逮于就傅,言必有章。
七岁能属文,十岁通五经大义。
服膺素业,既冠而大成;
比肩诸生,命乡而高荐。
时春官氏方虚甲科以待,属丁先府君之忧,自大梁而抵群舒,几二千里,见星泣血,哀感道涂。
食鬻倚庐,毁深栾棘。
先府君历佐使府、及剖郡符,徇公灭私,轻财好施,以经遗子,市义于人。
暨启手之辰,无兼金之蓄。
公承清白之训,持穷绝之家,有原宪病之忧,茂张仲孝友之德。
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得高弟,解褐将作监丞通判潭州
郊祀,迁太子右赞善大夫
八年,归朝为著作郎
当是时也,天子方端委穆清,详求茂异,崇建册府,养育人材。
公之莅长沙也,之德在人,金玉之音盈耳。
輶轩密启,外台陟状,稔熟于上听,喧塞于公议。
中谢日,太宗命中贵人送丞相府试文一通,以本官直史馆,赐五品服。
雍熙中,今工部尚书王公化基左拾遗,上封公车,大言自荐。
太宗执政曰:「李沆宋湜,皆佳士也,可并试之」。
明日,并命为右补阙知制诰
公之位在二公之次,上特令公首冠焉,又赐钱百万。
天子知公贫,多权钱富家,出倍称之息,又别赐三十万,俾偿之。
端拱初,迁职方员外郎掌诰如故。
来年,受诏与今学士承旨礼部尚书宋公白同知贡举
是时,天子始命复旧制,委有司,贡部翕然,有得人之誉。
未几,召入翰林学士,赐金紫。
又奉诏与今丞相上谷公同掌选部,澄汰流品,旌别淑慝,清通简要,时誉归之。
公之在内署也,或乙夜观书之馀,备前席受釐之问,风规酝藉,占对娴雅,弼违献可,上多沃心,称善举能,言皆有味。
天子知其才可以缉熙帝载,察其德可以镇厚风俗,乃有意于大用也。
淳化二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是时,天子方循名实以考百揆,谨吏事而责三公,公励翼一心,将明庶政。
水潦近止,闾阎息愁叹之声;
名器有伦,搢绅绝侥倖之路。
弥缝阙职,汔至小康。
俄罢政事,以本官奉朝请,虽坐策免,时望弥重。
未几,丁太夫人忧,柴毁过礼。
先是,公疏戚同居,功缌百口。
昆弟致美,家人忘贫;
赋禄虽优,量入都尽。
及罢枢务,复罹哀疢,居丧尽礼,送终竭力,殆于食贫,曾不屑虑。
优诏起复,辞不复请,俄以本官知升州
因奉玺书,请对便坐,天子留而不遣,改命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
二周变风,期月报政,才及满岁,召归阙庭。
属光启承华,克固邦本,畴咨羽翼,辅导元良,即以公为礼部侍郎太子宾客
特诏宾护之职,一用师傅之礼,仍屈储君之重,先施下拜之仪。
公请见顿首,辞不获免。
皇上践极,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未几,以本官平章事监修国史,进位中书侍郎
属鸣镝犯边,翠华薄伐,居守之任,根本斯系。
关中图籍,委酂侯以无疑;
东郊保釐,非毕公之为比。
上亲握武节,躬御六师,北涉大河,驻跸全魏。
劳军而连营贾勇,展义而编氓案堵,胡马引去,边尘载清,无有南顾之忧,克定一戎之业者,繄公之力也。
公亦坐镇京邑,兼容狱市,令行禁止,不戮一人。
千门万户,曾无吠犬。
及銮辂恺旋,谒见行在,置酒幄殿,奉觞上寿,劳问优缛,体貌尤异。
清中除道,奉迎至尊,同德一心,光辅大政。
来年,进位门下侍郎
属有事南郊,加尚书右仆射,馀如故。
公践师长之秩,处丞弼之地,属西北二鄙,金革未息,伐谋制胜,实赖前筹。
调发军输,曾不暇给,当宁靡宁于旰食,宰府专职于忧边。
夙夜自公,憔悴事国,任重责大,智困神疲。
休浣在辰,稀得出沐;
腠理徵疹,不敢宁居。
筋力渐衰,精爽坐竭。
江陵之尽瘁,天子先忧;
张司空之云亡,星文告变。
呜呼!
享年五十有八。
诏辍视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
上又别次发哀,群臣奉慰,追录嗣子,逮于周亲。
乃至外姻诸甥,常从给使,咸被延赏之泽,悉膺非次之命。
又特命昭宣使恩州团练使李公神福,监视葬事。
太常考行,谥曰「文靖」。
发引之日,有司具卤簿,大鸿胪持节护丧。
即以今年五月庚申,归葬于河南府洛阳县贤相乡积润里,从尚书令府君之茔,礼也。
公积阶至光禄大夫,策勋上柱国,三进爵为公,真食至千二百户。
功臣之号,凡再加焉;
禄位宠名,皆人臣之极也。
前娶清河张氏,永兴军司马忠辅之女。
生一子,曰翁朝。
三女:长适右谏议大夫薛映
次适奉礼向传正,相国河内公之子也;
次数岁而夭。
及公之薨,张夫人之所生无复存者。
夫人沛国朱氏,累封越国夫人,故太常少卿致仕、累赠工部侍郎洞之女。
嫔于台宰,宜其室家,作范中闱,启封大国
齐眉举案,礼极如宾,昼哭帷堂,痛深偕老。
生四子:三皆早夭;
幼曰宗简,大理评事
五女:长适著作郎直史馆王曾,执丧过哀,遇疾而逝;
次皆幼。
公三弟,曰贽,虞部员外郎、知洛阳县,陈力就列,负适时之才;
曰源,太子中舍,裕蛊亢宗,真保家之主;
曰维,户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文行第一,见推朝论,克荷世家,允为国器。
公风鉴融朗,天性谨厚。
自结发为学,靡杂尘游;
虽燕居慎独,如临宾祭。
视童无诳,处闇罔欺。
韦编屡绝,不阅非圣之典;
束带未既,不答严君之召。
先府君常语人曰:「此儿异日必至公辅」。
知子之明,盖无愧矣。
及计偕续食,发策决科,引籍周行,通直延阁。
水怀珠而川媚,林养栋以材成,繇是升右掖以司言,入内庭而待诏
五代已还,文体一变,至于雅诰,殊未复古。
公之书命也,启迪前训,润色鸿业,善为辞令,长于著书。
考三代之质文,取两汉之标格,使国朝谟训,与元和长庆同风者,繄公之故也。
及参贰政柄,弥纶事典,守正持重,不务将迎。
出莅锁闱,恪居官次,靖恭夙夜,曾无澄挠。
尹正西洛,茂宣恺悌之风;
调护东朝,助成明两之德。
暨再掌钧轴,正位岩廊,斟酌治体,辨论官材,人斯具瞻,帝用亲倚。
谋事补阙,夜思昼行,纳诲尽规,有犯无隐。
深识大体,务行故事。
终年公府,未尝案吏;
退食私第,靡有谢宾。
加以慎默寡言,执直无矫,百执延见,多虚往而实归,两府论议,必守经而据古。
将顺归美,而不喜诡随;
夕惕补过,而深惩满假。
兹所谓皇家之柱石,神化之丹青也。
至如喜怒不形,进退可度,陟降尽室,尺寸靡差。
呕车茵,醉饱必恕,赋禄虽厚,奉身甚薄。
万钱之入,周急屡空;
数亩之居,偪下已甚。
不问家事,不恤人言。
畴昔交游,淡水之情无改;
平生恩德,一饭之报不忘。
性绝玩好,专聚图籍,孜孜缮写,躬自雠对。
崇奉内典,洞晓真谛,每燕居静虑,深念无生,旁行四句,堆案盈几。
雅善笔札,特臻其妙。
尝所著述,遗橐颇多,季弟维,论次编联成二十卷。
立言不朽,其在兹乎。
诸弟等以某为相府舍人,多历年所,钦奉全德,饱闻绪言,见徵铭篆之词,以防陵谷之变。
某早在荐绅之末,特蒙国士之知,虽年辈相辽,位貌非等,更仆之论,固尝莫逆于心,沉石之文,庶几传信乎后。
是为实录,谅无愧焉。
铭曰:
圣作物睹,帝赉元辅
如鼎三足,犹天八柱。
翊宣大猷,康济庶务。
衮职有阙,仲山是补。
显允相国光弼大君。
谟明亮采,师古经文。
道类矢直,政无丝棼。
百工时乂,九流洞分。
公德如风,孰不霍靡。
公言如,人斯服媚
文成典谟,学探《象》《系》。
呜呼彼苍,胡不慭遗?
公心如秤,重轻诚悬
公道犹龙,钻仰弥坚。
功熙帝载,识穷化源
哀哉哲人,胡不永年,它人蹄涔,可以揭厉。
公陂万顷,涵泳无际。
它人垝垣,殆见室家。
墙数仞,德音孔遐。
公掌大钧,平章百揆。
思职忧边,匪躬尽瘁。
哲人其萎,二竖生沴。
桃茢临丧,礼优赗襚。
公辅大政,高朗令终。
易名赠秩,褒德显庸。
十世犹宥,九原启封
卤簿赐葬,都城辍舂。
马悲鸣兮车结辙,弩矢驱兮班剑列。
灵輀驾兮祖奠彻,铭旌飘兮楚挽咽。
伊人生之共尽兮,唯大名兮不灭。
邙之麓兮洛之涯,泉台阒兮陇树微。
宿草短兮朝露晞,苍烟暝兮夕鸟飞。
茍逝者之可作兮,非我公兮曷归?